【摘 要】
:
目的 确定广州地区淋球菌血清型和营养型流行特点.方法 采用乳胶凝集法对131株淋球菌进行血清学分型和LaScolea法分析108株淋球菌营养型.结果 血清学分型以WⅡ/WⅢ为主,占87.8%(115/131),WⅠ型仅为9.9%(13/131);营养型则以Proto、Pro-和ILe-3种营养型为主,分别占42.6%、21.3%和12.0%;另外WⅠ仅见于Proto和Pro-营养型,WⅡ/WⅢ可见
【机 构】
:
广东省皮肤病防治研究所广州510500,广东省皮肤病防治研究所广州510500,广东省皮肤病防治研究所广州510500,广东省皮肤病防治研究所广州510500,广东省皮肤病防治研究所广州5105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确定广州地区淋球菌血清型和营养型流行特点.
方法 采用乳胶凝集法对131株淋球菌进行血清学分型和LaScolea法分析108株淋球菌营养型.
结果 血清学分型以WⅡ/WⅢ为主,占87.8%(115/131),WⅠ型仅为9.9%(13/131);营养型则以Proto、Pro-和ILe-3种营养型为主,分别占42.6%、21.3%和12.0%;另外WⅠ仅见于Proto和Pro-营养型,WⅡ/WⅢ可见于所有营养型.
结论 血清型WⅡ/WⅢ的优势群和营养型中ILe-型明显高于其它省份是广州地区淋球菌流行的两大特点.
其他文献
目的 建立非培养的自体表皮细胞悬液移植治疗白癜风的方法。方法 治疗24例稳定期白癜风患者。将取自臀部的皮肤体外消化后制成自体非培养的表皮细胞悬液,注入于白斑上冷冻诱发出的水疱内。结果 23例患者移植后显示色素恢复,14例经1次移植后色素恢复达62%~93%;9例2次移植后色素恢复达85%~97%,除2例在色素出现1~3个月后又消退外,其余随访半年以上,色素保持良好。结论 非培养的自体表皮细胞悬液移
近来的研究已发现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具有许多功能和活性,它不仅符合基因治疗中靶细胞的基本条件,而且还具有许多优点,如取材方便、易于回植、便于观察和调控基因表达情况及副作用,因而,角质形成细胞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靶细胞.为了证实角质形成细胞作为基因转染、基因表达及基因治疗中靶细胞的可行性,本实验将pEGFPN3质粒转染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并对其瞬时表达情况进行了检测.
目的 探讨gyrA基因在人型支原体(Mh)耐喹诺酮类药物中的突变作用.方法 从100株取自临床的Mh中,通过肉汤稀释法筛选出3株对9种喹诺酮类药物呈交叉耐药的Mh株,进行gyrA基因的PCR扩增,分析产物的核苷酸序列,与标准敏感株MhPG21的gyrA基因进行比较.结果 3株Mh的gyrA基因PCR扩增均得到一350bp的阳性片段,产物核苷酸序列分析发现3株均有113位C→T、168位T→A、18
为了研究中药治疗银屑病的机理,我们在1999年2月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银屑病患者服用消银解毒饮前后鳞屑中白介素8(IL-8)含量进行测定。
目的 监测因服药物而引起的皮肤光敏损害。方法 建立了以红细胞为底物,长波紫外线(UVA)、中波紫外线(UVB)为光源,检测光敏药物氯丙嗪光毒性的光溶血反应方法。结果 研究发现氯丙嗪在UVA和UVB的照射下,随着照射剂量和药物浓度的增加,溶血现象越来越严重,但当照射剂量到一定数值时溶血现象达一恒定值。而氯丙嗪未经UVA和UVB照射则不造成溶血反应。结论 该方法的建立对于预检市场上不断增多的药物中有无
国内外的研究业已证明精神因素与银屑病的发生和加重有密切关系[1,2].根据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银屑病病因研究[3]的启示,我们认为家庭是患者的主要社会环境,是心理活动过程尤其是情感过程的主要刺激源.为了解家庭环境对本病的影响,我们从1995年3月至1998年3月对86例银屑病患者家庭情境因素与其病情转归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旨在引起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目的 探讨酪氨酸蛋白激酶(TPK)在银屑病表皮异常增生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外源性底物磷酸化的方法,测定银屑病进行期皮损角质形成细胞的TPK活性。结果 ①银屑病进行期皮损角质形成细胞基础TPK活性显著增高,且对于转化生长因子-α的刺激,反应性明显增强;②增高的基础TPK活性与角质形成细胞膜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量呈明显正相关;同时银屑病角质形成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自磷酸化水平亦显著增高。结论 TP
为了评价硝酸咪康唑栓与伊曲康唑联合治疗复发性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我们于1999年8~10月,在我所性病门诊对复发性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进行了治疗观察,现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年龄18岁以上已有性生活史的妇女;临床确诊为念珠菌性阴道炎,阴道分泌物涂片真菌镜检阳性;患者在近半年中复发次数在2次或2次以上;对唑类抗真菌药无过敏史;半年内不计划妊娠者;患者同意参加本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