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创新教育的实践误区和纠正方法

来源 :新校园·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5692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开展创新教育是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我国高等教育推行素质教育的重大举措,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创新性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大学语文创新教育为切入点,探讨了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创新教育的实践误区和纠正方法。
   关键词:创新教育;高职生;实践误区;纠正方法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快速发展,我国提出了构建“创新型国家”的伟大战略,这对高职院校的创新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是创新人才的培养,创新教育的实施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作为实施创新教育的主阵地,越来越注重创新教育。不过,受传统观念和教学设施等方面的影响,目前高职院校创新教育的实践仍然存在一些误区,需要我们不断探索,找出切实可行的有效方法。
   一、高职院校创新教育的基本概述
   1.创新教育概述
   创新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人格、创新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等创新素质的一种新型教育。创新教育最早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的美国,随后影响至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创新教育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得到了足够重视,迅猛发展。在我国,自“科教兴国”战略提出后,创新教育开始长足发展。
   2.高职院校创新教育的重要性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在高职院校开展创新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高职院校开展创新教育,能够促进高职生由“工具人”向“技术创新人”转变,提高其综合素质和社会竞争力,进而改善高职生的社会形象。其次,提升技术工人的职业素质,改善我国产业大军“橄榄型”的人才机构。开展创新教育的最主要作用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高职生是我国产业大军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其创新能力能有效改善我国的产业大军的人才结构。最后,满足社会创新对人才的需求。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对创新性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高职院校开展创新教育,能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创新型人才,满足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
   二、高职院校创新教育的实践误区
   1.教学认知上的误区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高职院校在开展教育时更多的是注重学生的专业理论和技能的培养,忽视了专业知识以外的情感教育、创新教育等。在教学认知上就存在一定的误区,以大学语文课程为例,在进行创新教育时,常常将创新误认为简单地对一些客观事实、历史人物或事件提出标新立异的观点,导致教师在教学中只是一味地标新自己的观点,迷失了应有的价值观。如教师在教授李煜的《乌夜啼》时,没有将重点放在对文章的理解上,偏偏针对作者展开一番言论,认为其“不爱江山爱诗歌”是对百姓不负责任的表现,这是不正确的;又如既然“近墨者黑”可以理解为“近墨者未必黑”,那么“南辕同样可以北辙”等,这种缺乏科学依据的创新,不仅不利于创新教育的开展,还会误导学生。
   2.教学方法上的误区
   (1)片面地强调学生的积极性。为了更好地开展创新教育,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要创新,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新的课堂教学方法层出不穷,如游戏法、角色扮演法、课堂辩论法等,这些虽然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散学生的思维,但如果运用不合适就容易忽视专业知识的传授,难免走进形式主义的误区。
   (2)“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拓展。为了改变这个现状,响应创新教育的号召,一些教师把“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企图通过向学生提问,让学生自主思考来发散思维。这在一定程度上虽然能到达些许效果,但是不停地提问,会让学生应接不暇。长此以往,学生也对这种教学方法也会深感疲惫,达不到创新教育的效果。
   (3)“精讲多练”变成了“少讲加题海”。精讲多练是创新教育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教学原则,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教师误解了这种教学原则,更多地注重多练,忽视了精讲这个环节,把“精讲多练”变成了“少讲加题海”。如在大学语文中篇应用文写作的教学中,教师过度地注重了写作练习,几乎整堂课都让学生自己写应用文,忽视对应用文写作的理论讲解,如应用文的概念、发展、特点、语言的应用、写作的方法等。
   3.教学手段上的误区
   教学手段上的变化更多的还是多媒体的使用,多媒体的出现虽然给创新教育提供了便捷的手段,但是教师在具体教学中的运用容易走入误区。一方面,教师过度依赖多媒体,形成了“人机对话”的现象,忽视了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导致师生情感互动缺失。另一方面,思维的定势使得学生思维单一化,不利于创新教育的开展。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教学内容、教学程序、问题等方面都是教师事先设定好的,再通过多媒体向学生演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跟着设定好的模式走,限制了思维的开阔。
   三、高职院校创新教育的纠正方法
   1.更新教育思想,树立创新教育理念
   学校作为开展创新教育的重要载体,管理者必须树立创新教育的理念,提倡创新教育的实施,开设更多的创新教育课程。教师在实施创新教育时,必须在尊重客观规律和事实的基础上,提出新颖的观点,发散学生的思维。学生要自主树立创新理念,发散创新思维,提高自我创新的能力。
   如讲授北岛的诗歌《回答》,该诗歌是创作于十年动乱后期,是对当时社会的控诉,但教师不应望文生义,对黑暗思想大肆渲染。诗歌中“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足以证明诗人虽然痛恨时代的荒诞现实,但是仍然保持着理性的思想,憧憬着未来。
   2.整合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建立完善的创新教育体系
   注重课堂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开展创新教育的重要手段,将高职素质教育从单纯的理论知识教育转化成实践技能的培养,致力于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我国高等素质教育的一次质的飞跃。整合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利于建设教、学、产、研相结合的创新教育体系,构架一个校、企、研互补互助的教学平台,以更好地开展创新教育。    教学《大学语文》第十二讲沈从文先生的《龙凤艺术》中节选的“鱼的艺术——鱼的图案在人民生活中的应用及发展”时,教师除了讲解鱼的艺术、鱼的图案在人类生活中的一些具体应用外,还应该传授鱼的图案的具体制作方法和操作技巧,并让学生自主动手完成一幅作品,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或者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搜集材料,完成制作。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为了突出自己的作品,必然会别出心裁,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这样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建立创新能力培养的长效机制
   高职院校区别于其他高等院校,有自己独特的性质,在实施创新教育时,应该本着自身的特色,侧重学生的技术创新和实践创新,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建立培养创新能力的长效机制。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必须做到在指导思想上由注入式向启发式转变,在结构上由单一向多样性转变,构建教与学互动的教学模式,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
   在《大学语文》第六讲余光中先生的《听听那冷雨》一文讲授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将文章的背景、教学目的、重难点等以PPT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这样的方法比较形象生动,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应该避免多媒体主导课堂现象的发生,针对文章的一些要点,进行设问讨论,增强教学的互动性,还应注重学生对课文的朗读,体会文中优美的语句和文字。文中引用了大量的古典诗词的艺术特色,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通过比较理解古诗在文章中的运用效果。此外,文章中的那种爱国情怀,在第六讲中还有很多体现,如陈独秀的《我们究竟应不应该爱国》、季羡林的《月是故乡明》,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比较几篇文章,进行论述,以发散学生的思维。
   4.引入竞争激励机制,提高教师队伍的创新素质
   教师作为高职创新教育的引导者,必须要有良好的创新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师在创新教育中的引导作用。教师的创新素质主要包括崇高的思想道德品质、过硬的专业素质、辩证的创新思维方法、完善的创新能力、渊博的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的身心素质等。不过,在实际教学中,因竞争不激烈,教师就没有提高自我创新素质的动力,这就要求学校在实施创新教育时,注意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实施优胜劣汰的基本原则,督促教师增强自己的创新素质。引入竞争激励机制有多种方式,如改进终身任职制,实施标准线淘汰制和优者奖励制度,改进学生评价体系,将期中评估改为期末评估,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自主选择任课教师等。如在《大学语文》第二讲“生命是单程的旅行”专题中,包括了《水调歌头》《完整生命的三个层面》等多种类型的文章,不同的内容讲述同一个主题,就需要教师有全面的素质和完整的专业知识,而学生也可以根据创新思维发展的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师。
   5.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创造校园创新环境
   校园文化环境是教育发展的一种无形力量,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无形中就受到熏陶,形成相应的气质。可见,校园创新环境在创新教育中有很强的渗透力,建设校园创新环境是开展创新教育的又一利器。学校可以通过广播、校报、校公告栏宣传创新教育,将创新教育深入每个师生的心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集体主义思想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确保学生能在团队关系的感染下,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此外,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学校可以举办一些发明创造活动,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创造出一个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校园环境。
   如在大学语文第十讲美丽的中文不老专题讲述中,为了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建设校园创新环境,学校可以举办“汉语桥讲中文比赛”,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或者可以开展汉语生僻字的搜集活动,让学生自主查阅资料,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在创新教学中,可以在课堂上布置一些形象的汉字图像,营造氛围,也可以开展“中文易还是英文易”的课堂辩论,以发散学生的思维。
   四、结语
   总之,高职院校开展创新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高职生、高职院校以及社会都有重要的意义。虽然目前国内高职院校在开展创新教育的过程中,在教学认知、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上还存在一定的误区,但是只要从转变思想观念、建立创新教育体系、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提高教师的创新素质以及创造校园创新环境等方面入手,就能确保创新教育在高职院校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蒋吉芳.略谈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3,19(2):26-27.
  [2]方婷,蒋士博.浅谈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现状及发展策略[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9(12):14-15.
  [3]何越磊,石嵘.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验新模式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1,9(Z1):19-20.
  [4]李傲雪,李文英,岳红.高校教学中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1,36(3):22-23.
  [5]朱丽,张康德,袁荣鑫.高等院校发挥文化传承与创新功能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电力教育,2012,3(34):11-12.
其他文献
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班级设计,是对班集体建设进行谋划、构建以及不断实践和完善的过程,它有学习型、和谐型、自主型、合作型、开放型等主要类型和基本特征,其依据的核心教育理念是
本文通过分析中职学校专业课电气控制与PLC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现状,从教学思想改革、教学内容选取、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以及考核评价体系改革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教学探索,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直是教学工作者思考的问题。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改进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为十分紧迫的一项工作。当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较多的问题,教师教学方
对某些d,若Q(√d)是Euclid域,则在其对应的Euclid整环(Q)(√d)中算术基本定理成立.利用此来证明不定方程x2+7=4y3有惟一正整数x=5,y=2.
新修订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
摘 要:将SMART原则与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课程教学相结合,建立了新的教学模式。本文对该教学模式的结构和特点进行了分析,阐述了SMART原则在课堂教学管理中的实现方法。在具体实践中,以笔者所任教的某高职数控技术班级45名学生为样本,利用SMART原则进行了课堂实践教学,效果良好。  关键词:SMART原则;高职院校;目标设定;定量定时  现代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课堂教学的发展趋势有注重实践、强调动手
小学数学是小学课程中的重点科目,对于学生智力发展、思维模式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应试教育思想、教学活动偏差、落后教学策略的影响下,小学数学教学效率一直都不高
从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经验看,建设高教强省必须从师资提升入手。具体措施为:引导教师正确认识教学现状,确立教学改革的责任意识;坚定高校教师的教学信念,提升教育理念和教学技术;开
小学生学习数学,形成一些简单的数学模型,需要借助生活经验,参与探究活动。因此,学生自主构建数学模型的体验过程很重要。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有效帮助学生进行数学建模呢?  一、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选好生活素材  教学时,教师要将教材上的内容转化为学生平时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把社会生活实际问题与数学问题结合起来,激起学生的思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抓住问题的关键,激活学生头脑中
本文针对某特种气体厂生产工艺及装备的特点,提出了基于MEMS传感器、无线传感网络和3G(GIS、GPS、GPRS)技术的安全监控系统方案。首先,对某特种气体厂危险有害因素进行了辨识与分析,提出了事故预防措施;然后,提出了安全监控系统架构,介绍了MEMS传感器和无线传感网络节点的设置方案;接着,提出了无线传感网络接入和通信机制;最后,提出了安全监控系统的软件功能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