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简爱》和《德伯家的苔丝》这两部作品所讲述的故事都发生在维多利亚时期,两个主人公(简爱和苔丝)分别生活于19世纪的前期和后期。这个时期英国社会经历了变化、动荡和迷茫。总的来说,维多利亚时期是以男性为主导的时期,女性根本毫无地位尊严可言。因此,出现了大量的女性反抗世俗、争取自由的文学作品,《简爱》和《苔丝》即是其中的优秀代表。本文就女主人公悲剧命运的形成原因做一些分析。
关键词:《德伯家的苔丝》 《简爱》 悲剧分析
前言:
《德伯家的苔丝》是19世纪末的英国现实主义作家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之一。《苔丝》写的是一个美丽、纯朴、天真的农家少女在家庭窘境与社会陋习的双重挤压之下,通过和亚雷、克莱尔两个男人的爱情纠葛,一步步走向毁灭的故事。《简·爱》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长篇小说,塑造了敢于反抗世俗的坚强女性的故事。女主人公的命运从表面上看一悲一喜,但实质上都是生活在男权社会中的女性,命运注定是悲剧的。
一、文本故事分析
《苔丝》故事发生的背景是在19世纪的英国,苔丝的本性单纯善良,可是家境贫寒,长期在农村生活。为了家庭生计无奈之下不得不去和德伯家攀亲,但是德伯家年轻的儿子亚雷在第一眼看见苔丝时,就对她产生了非分之想,后来对苔丝进行强奸后致使其怀孕。苔丝无奈回到家中生下儿子,但是孩子在出生不久就失去了生命。由此在别人的眼中苔丝就成为了被世人所不能接受的堕落下贱的女人。为了维持自己的生活,她去农场工作,也就是在那个地方认识了牧师安吉尔,而且两个人迅速相恋,在结婚的夜晚,苔丝向安吉尔叙述了自己被强奸的经历,希望能够得到他的原谅。但是在安吉尔却没有这么做,而是抛弃她自己去了巴西。随后悲剧又再次发生,她的父亲也离开人世。这个消息使得善良的苔丝只能再次选择“恶魔”亚雷,但是在和亚雷在一起之后,安吉尔从巴西回来,找到苔丝并祈求她的原谅,并且他对自己的行为也进行了深刻的检讨,当然单纯善良的苔丝也原谅了安吉尔,并且希望和安吉尔在一起幸福生活,正是因为这样苔丝使用了比较极端的方式把造成如今恶果的“恶魔”亚雷杀死,而且和安吉尔在一起度过快乐的时光之后,苔丝还是走向了命运的尽头,最后被判处绞刑。
《简爱》的创作背景也是在19世纪,女主人公简·爱是个孤女,她出生于一个穷牧师家庭。不久父母相继去世。幼小的简爱寄养在舅父母家里。舅父里德先生去世后,简爱过了10年倍受尽歧视和虐待的生活。舅母把她视作眼中钉,并把她和自己的孩子隔离开来,从此,她与舅母的对抗更加公开和坚决了,后被送进了罗沃德孤儿院。孤儿院教规严厉,生活艰苦,院长是个冷酷的伪君子。简爱在孤儿院继续受到精神和肉体上的摧残。由于恶劣的生活条件,孤儿院经常有孩子病死,她最好的朋友海伦患肺结核去世。海伦去世后也使孤儿院有了大的改善。简爱在新的环境下接受了六年的教育,并在这所学校任教两年。后她登广告谋求家庭教师的职业,于是她进入了桑菲尔德庄园。故事的最精彩部分是在婚礼前夜,简爱发现了她一直深爱的男人的秘密:罗切斯特先生15年前已经结婚。于是她选择离开,受尽了苦难。后来简爱收到叔父去世留给她的一笔遗产,回到桑菲尔德庄园,和他结婚幸福生活。后世也大力宣扬简爱“新女性”的敢于反抗世俗、争取自由的男女平等的爱情观,但是从深处我们可以洞悉出:在处于当时的男权社会中,女性的反抗注定是要失败的,是悲剧的。作者之所以给故事结局安上一个光明的尾巴:简爱继承遗产,原谅了罗切斯特并幸福生活在一起。无非是在勃朗特心里有一份奢望:男女之间在婚姻上应是平等的。
二、悲剧命运的成因
1.客观社会因素。
生活的贫困和男权社会制度对女性的压迫是造成女性悲剧的客观原因。19世纪中后期,英国经过工业革命的飞速发展已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大国。工业革命的发展带来了许多有利,但同时也侵蚀了英国传统农业社会的宗法秩序,打乱了农民长期在乡村田园环境中所形成的种种生活方式和习惯。很多农民在此时遭遇了打击,他们不得不从自给自足的经济状态转向受雇于人、被人剥削的农业工人,农民生活困顿。在对待妇女方面更是苛刻之极。英国妇女的地位并没有改变,依然处于从属、依附的地位,女子的生存目标就是要嫁入豪门,即便不能生在富贵人家,也要努力通过婚姻获得财富和地位,女性职业的惟一选择是当个好妻子、好母亲。以作家为职业的女性会被认为是违背了正当女性气质,会受到男性的激烈攻击,从夏洛蒂姐妹的作品当初都假托男性化的笔名一事,可以想见当时的女性作家面临着怎样的困境。作为农民女儿的苔丝的生活环境、社会地位也随之变化,逐渐成为被压榨的对象。后来,父亲病亡,房屋租赁到期,苔丝一家被迫离开世世代代的居住地,沦落街头,苔丝全家的悲惨境遇是英国当时成千上万个体农民走向贫困、破产的真实写照。在贞洁方面,处于维多利亚时代,女性地位一定位于男性地位之下,一个女人如果失去了贞操,就算她本身没有错误,那么这个污点也能伴随她的一生。苔丝虽然竭力想摆脱这种思想的束缚,但她即使用尽全身力气也无济于事,因为男权社会对于女性来说是没有平等可言的。而简·爱就更不用说了,从小父母双亡,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承受着与同龄人不一样的待遇:姨妈的嫌弃,表姐的蔑视,表哥的侮辱和毒打,这是对资产阶级的虚伪和男权社会压迫的血泪控诉。
2.主观性格因素
在性格方面她是单纯善良的,但是她内心深处也隐藏着软弱的一面。在她和男人之间出现情感问题的时候,就意味着她悲剧命运的开始。苔丝生活在农村,但是责任意识很强烈,因为父亲的嗜酒如命、爱慕虚荣、脾气暴躁,母亲有没有能力、软弱无能。老马的死让苔丝觉得这和她有脱不了的关系,所以她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帮助这个贫困的家庭度过难关。不得已,她去了德伯家,这种现实环境使得苔丝不得不成为雇佣劳动者,但是她却浑然不知自己正在面临危险,从而一步步落入亚雷给自己设下的圈套中。苔丝父亲的离世,使得苔丝的家庭更是备受打击,她在家中是最大的女孩,所以要承担照顾弟妹的责任。正是因为这样,恶魔亚雷才有机可乘。她“老是把自己看作一个罪恶的化身,侵犯了清白的领地”,用“一堆使自己无故害怕的道德精灵”来恐吓自己。这必然造成她内在的自我折磨和谴责,因此她遭受了无比沉重和强烈的磨难,不幸和痛苦。这就使她的人生悲剧显得更浓重、更深沉。 几年过去了,人们几乎不大记得她的遭遇了,但是她却过不了自己这一关。在《简爱》中,我们不仅要看到一位积极进取、独立自主的新女性,也要看到简爱背后的悲剧命运。虽然简爱在第一次得知“罗切斯特先生15年前已经结婚”这个秘密后,选择了挣扎反抗、逃离和离开罗切斯特,但是最后还是回到了桑菲尔德庄园,原谅了罗并与他结婚,这一举动体现了简爱性格的两面性,坚强背后隐藏的懦弱妥协,按理说以简爱的性格,当她得知深爱之人已经结婚的事实时,应该是“当即离去,绝不回头”的,但是她却选择了原谅,勃朗特给简爱安上了一个“幸福的尾巴”,这是在当时男权社会中女性不得不屈服妥协的最佳方案,是对虚伪的资产阶级进行无声的抗议。
3.资产阶级的虚伪
苔丝也是资产阶级虚伪道德的牺牲品,哈代的作品中克莱尔是资产阶级虚伪道德的体现者。在他身上,既有一定的开明思想,但他心理深层仍残存着一种根深蒂固的传统伦理道德观念。这种传统的残留深深地烙在他的灵魂深处:认为身份不一样,道德观念也不一样。他在与苔丝的交往中,始终没有抛弃传统观念的束缚。尽管他自己也有过放荡行为,并得到苔丝的原谅,但他却不肯原谅原本无辜的苔丝。他爱苔丝,并不像苔丝爱他那样无私和真诚。在《简爱》中,男主人公罗切斯特已经有了自己的妻子伯莎·梅森,尽管她的妻子也有着不检点的行为,但这并不是罗切斯特可以肆意妄为,追求其他女性的借口。其次,他和简爱是真心相爱的,为何不能坦诚相待,而是选择隐瞒最后事发。从罗的行为中可以看出两点:一、虚伪;二、对女性的歧视。即使被发现了,罗心里还是想着简爱肯定能原谅他的,这本身就是男权社会资产阶级对女性的一种压迫。
三、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哈代的悲剧小说《德伯家的苔丝》和勃朗特《简爱》之所以给读者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塑造了一个深入人心的悲剧形象。苔丝和简爱悲剧的成因是多方面的,苔絲个性的柔弱、屈服,简爱虽然是积极进取、独立自主和平等人格的新女性,但是在当时社会环境中,男权盛行,社会舆论的指责,传统道德的约束,加上资产阶级的虚伪道德和复杂的社会背景等多方面注定了其悲剧命运。这种悲剧不是偶然的,而是那个时代的缩影,是整个时代的悲剧。
参考文献:
[1](英)托马斯·哈代.苔丝[M].孙法理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9.
[2]哈代.还乡[M].张谷若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
[3]王莉,张瑞.简·爱与苔丝—两种性格,两种命运[J].安徽文学,2007.
[4]夏洛蒂·勃朗特.简爱[M].伊梨:伊犁人民出版社,2002.
[5]郑海燕,康宁.浅析苔丝的悲剧命运[J].时代文学,2009.
[6]李增.论哈代“性格与环境小说”中的“性格”和“环境”的关系[J].外国文学研究,2004.
[7]秦玲.苔丝悲剧的形成原因[J].南都学坛,2005.
关键词:《德伯家的苔丝》 《简爱》 悲剧分析
前言:
《德伯家的苔丝》是19世纪末的英国现实主义作家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之一。《苔丝》写的是一个美丽、纯朴、天真的农家少女在家庭窘境与社会陋习的双重挤压之下,通过和亚雷、克莱尔两个男人的爱情纠葛,一步步走向毁灭的故事。《简·爱》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长篇小说,塑造了敢于反抗世俗的坚强女性的故事。女主人公的命运从表面上看一悲一喜,但实质上都是生活在男权社会中的女性,命运注定是悲剧的。
一、文本故事分析
《苔丝》故事发生的背景是在19世纪的英国,苔丝的本性单纯善良,可是家境贫寒,长期在农村生活。为了家庭生计无奈之下不得不去和德伯家攀亲,但是德伯家年轻的儿子亚雷在第一眼看见苔丝时,就对她产生了非分之想,后来对苔丝进行强奸后致使其怀孕。苔丝无奈回到家中生下儿子,但是孩子在出生不久就失去了生命。由此在别人的眼中苔丝就成为了被世人所不能接受的堕落下贱的女人。为了维持自己的生活,她去农场工作,也就是在那个地方认识了牧师安吉尔,而且两个人迅速相恋,在结婚的夜晚,苔丝向安吉尔叙述了自己被强奸的经历,希望能够得到他的原谅。但是在安吉尔却没有这么做,而是抛弃她自己去了巴西。随后悲剧又再次发生,她的父亲也离开人世。这个消息使得善良的苔丝只能再次选择“恶魔”亚雷,但是在和亚雷在一起之后,安吉尔从巴西回来,找到苔丝并祈求她的原谅,并且他对自己的行为也进行了深刻的检讨,当然单纯善良的苔丝也原谅了安吉尔,并且希望和安吉尔在一起幸福生活,正是因为这样苔丝使用了比较极端的方式把造成如今恶果的“恶魔”亚雷杀死,而且和安吉尔在一起度过快乐的时光之后,苔丝还是走向了命运的尽头,最后被判处绞刑。
《简爱》的创作背景也是在19世纪,女主人公简·爱是个孤女,她出生于一个穷牧师家庭。不久父母相继去世。幼小的简爱寄养在舅父母家里。舅父里德先生去世后,简爱过了10年倍受尽歧视和虐待的生活。舅母把她视作眼中钉,并把她和自己的孩子隔离开来,从此,她与舅母的对抗更加公开和坚决了,后被送进了罗沃德孤儿院。孤儿院教规严厉,生活艰苦,院长是个冷酷的伪君子。简爱在孤儿院继续受到精神和肉体上的摧残。由于恶劣的生活条件,孤儿院经常有孩子病死,她最好的朋友海伦患肺结核去世。海伦去世后也使孤儿院有了大的改善。简爱在新的环境下接受了六年的教育,并在这所学校任教两年。后她登广告谋求家庭教师的职业,于是她进入了桑菲尔德庄园。故事的最精彩部分是在婚礼前夜,简爱发现了她一直深爱的男人的秘密:罗切斯特先生15年前已经结婚。于是她选择离开,受尽了苦难。后来简爱收到叔父去世留给她的一笔遗产,回到桑菲尔德庄园,和他结婚幸福生活。后世也大力宣扬简爱“新女性”的敢于反抗世俗、争取自由的男女平等的爱情观,但是从深处我们可以洞悉出:在处于当时的男权社会中,女性的反抗注定是要失败的,是悲剧的。作者之所以给故事结局安上一个光明的尾巴:简爱继承遗产,原谅了罗切斯特并幸福生活在一起。无非是在勃朗特心里有一份奢望:男女之间在婚姻上应是平等的。
二、悲剧命运的成因
1.客观社会因素。
生活的贫困和男权社会制度对女性的压迫是造成女性悲剧的客观原因。19世纪中后期,英国经过工业革命的飞速发展已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大国。工业革命的发展带来了许多有利,但同时也侵蚀了英国传统农业社会的宗法秩序,打乱了农民长期在乡村田园环境中所形成的种种生活方式和习惯。很多农民在此时遭遇了打击,他们不得不从自给自足的经济状态转向受雇于人、被人剥削的农业工人,农民生活困顿。在对待妇女方面更是苛刻之极。英国妇女的地位并没有改变,依然处于从属、依附的地位,女子的生存目标就是要嫁入豪门,即便不能生在富贵人家,也要努力通过婚姻获得财富和地位,女性职业的惟一选择是当个好妻子、好母亲。以作家为职业的女性会被认为是违背了正当女性气质,会受到男性的激烈攻击,从夏洛蒂姐妹的作品当初都假托男性化的笔名一事,可以想见当时的女性作家面临着怎样的困境。作为农民女儿的苔丝的生活环境、社会地位也随之变化,逐渐成为被压榨的对象。后来,父亲病亡,房屋租赁到期,苔丝一家被迫离开世世代代的居住地,沦落街头,苔丝全家的悲惨境遇是英国当时成千上万个体农民走向贫困、破产的真实写照。在贞洁方面,处于维多利亚时代,女性地位一定位于男性地位之下,一个女人如果失去了贞操,就算她本身没有错误,那么这个污点也能伴随她的一生。苔丝虽然竭力想摆脱这种思想的束缚,但她即使用尽全身力气也无济于事,因为男权社会对于女性来说是没有平等可言的。而简·爱就更不用说了,从小父母双亡,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承受着与同龄人不一样的待遇:姨妈的嫌弃,表姐的蔑视,表哥的侮辱和毒打,这是对资产阶级的虚伪和男权社会压迫的血泪控诉。
2.主观性格因素
在性格方面她是单纯善良的,但是她内心深处也隐藏着软弱的一面。在她和男人之间出现情感问题的时候,就意味着她悲剧命运的开始。苔丝生活在农村,但是责任意识很强烈,因为父亲的嗜酒如命、爱慕虚荣、脾气暴躁,母亲有没有能力、软弱无能。老马的死让苔丝觉得这和她有脱不了的关系,所以她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帮助这个贫困的家庭度过难关。不得已,她去了德伯家,这种现实环境使得苔丝不得不成为雇佣劳动者,但是她却浑然不知自己正在面临危险,从而一步步落入亚雷给自己设下的圈套中。苔丝父亲的离世,使得苔丝的家庭更是备受打击,她在家中是最大的女孩,所以要承担照顾弟妹的责任。正是因为这样,恶魔亚雷才有机可乘。她“老是把自己看作一个罪恶的化身,侵犯了清白的领地”,用“一堆使自己无故害怕的道德精灵”来恐吓自己。这必然造成她内在的自我折磨和谴责,因此她遭受了无比沉重和强烈的磨难,不幸和痛苦。这就使她的人生悲剧显得更浓重、更深沉。 几年过去了,人们几乎不大记得她的遭遇了,但是她却过不了自己这一关。在《简爱》中,我们不仅要看到一位积极进取、独立自主的新女性,也要看到简爱背后的悲剧命运。虽然简爱在第一次得知“罗切斯特先生15年前已经结婚”这个秘密后,选择了挣扎反抗、逃离和离开罗切斯特,但是最后还是回到了桑菲尔德庄园,原谅了罗并与他结婚,这一举动体现了简爱性格的两面性,坚强背后隐藏的懦弱妥协,按理说以简爱的性格,当她得知深爱之人已经结婚的事实时,应该是“当即离去,绝不回头”的,但是她却选择了原谅,勃朗特给简爱安上了一个“幸福的尾巴”,这是在当时男权社会中女性不得不屈服妥协的最佳方案,是对虚伪的资产阶级进行无声的抗议。
3.资产阶级的虚伪
苔丝也是资产阶级虚伪道德的牺牲品,哈代的作品中克莱尔是资产阶级虚伪道德的体现者。在他身上,既有一定的开明思想,但他心理深层仍残存着一种根深蒂固的传统伦理道德观念。这种传统的残留深深地烙在他的灵魂深处:认为身份不一样,道德观念也不一样。他在与苔丝的交往中,始终没有抛弃传统观念的束缚。尽管他自己也有过放荡行为,并得到苔丝的原谅,但他却不肯原谅原本无辜的苔丝。他爱苔丝,并不像苔丝爱他那样无私和真诚。在《简爱》中,男主人公罗切斯特已经有了自己的妻子伯莎·梅森,尽管她的妻子也有着不检点的行为,但这并不是罗切斯特可以肆意妄为,追求其他女性的借口。其次,他和简爱是真心相爱的,为何不能坦诚相待,而是选择隐瞒最后事发。从罗的行为中可以看出两点:一、虚伪;二、对女性的歧视。即使被发现了,罗心里还是想着简爱肯定能原谅他的,这本身就是男权社会资产阶级对女性的一种压迫。
三、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哈代的悲剧小说《德伯家的苔丝》和勃朗特《简爱》之所以给读者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塑造了一个深入人心的悲剧形象。苔丝和简爱悲剧的成因是多方面的,苔絲个性的柔弱、屈服,简爱虽然是积极进取、独立自主和平等人格的新女性,但是在当时社会环境中,男权盛行,社会舆论的指责,传统道德的约束,加上资产阶级的虚伪道德和复杂的社会背景等多方面注定了其悲剧命运。这种悲剧不是偶然的,而是那个时代的缩影,是整个时代的悲剧。
参考文献:
[1](英)托马斯·哈代.苔丝[M].孙法理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9.
[2]哈代.还乡[M].张谷若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
[3]王莉,张瑞.简·爱与苔丝—两种性格,两种命运[J].安徽文学,2007.
[4]夏洛蒂·勃朗特.简爱[M].伊梨:伊犁人民出版社,2002.
[5]郑海燕,康宁.浅析苔丝的悲剧命运[J].时代文学,2009.
[6]李增.论哈代“性格与环境小说”中的“性格”和“环境”的关系[J].外国文学研究,2004.
[7]秦玲.苔丝悲剧的形成原因[J].南都学坛,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