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选派包括第一书记在内的帮扶干部,是榆阳区精准扶贫的一项重要干部制度。古塔镇任家沟村第一书记郝晓霞上任一年,任家沟村就实现了“摘帽”与“销号”,但是,郝晓霞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根据任家沟村实际情况,她要想方设法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在保障村级工作正常开展的同时,争取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进一步提升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只要组织上不下调令,我就一直在这里好好干。”郝晓霞说。
近两年,榆林市榆阳区有一百多名机关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担任村一级党支部的第一书记,在当地基层党建和精准扶贫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走出了一条“书记抓、抓书记”的新路子,赢得了群众称赞。《新西部》调研团队在榆阳期间,就走近了一位第一书记的平凡人生。
城里来的“女娃娃”
7月6日上午十时,我们联系到了榆林市榆阳区古塔镇任家沟村第一书记郝晓霞。郝晓霞在电话里说,她正在村上,过一会儿要到镇上来,就在镇上见吧,乡下的路不好走,你们走可能不习惯。半个多小时后,我们在镇政府办公楼见到了脚上还沾着黄土的郝晓霞。
眼前的郝晓霞,看上去不过是一位文静的柔弱女子,但担任任家沟第一书记已经快两年了。古塔镇距离榆阳市区约20公里,任家沟距离镇政府所在地还有16公里。郝晓霞说,她现在每个月至少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村上。
郝晓霞说,她之前是榆阳区档案局的一名普通科员,在机关做财务工作。由于业务的原因,榆阳区的每一个乡镇她都去过,有的乡镇去过不止一次。2015年8月,局里选派下乡扶贫干部,她被选上了。
据悉,选派包括第一书记在内的帮扶干部,是榆阳区精准扶贫的一项重要干部制度。榆阳区连续两年的“一号文件”,都是聚焦党建工作,严格党建述评考核,把“书记抓、抓书记”的责任和压力,傳导落实到基层一线。同时,区委还出台了加强农村、社区、非公企业基层党建工作和规范村干部、第一书记考核管理的各项政策制度,确保每位干部能实实在在为群众办事。
“可能是因为我年轻,办事踏实认真,领导信得过。还有一个原因,可能是考虑到我经常与各个乡镇打交道,和乡镇沟通起来比较容易,对基层情况也了解吧。”郝晓霞说。据了解,郝晓霞在单位不是那种显山露水的人,平时言语不多,只要是组织上安排的工作,都会尽力做好。
“尽管我是在农村长大的,对农村还算比较熟悉,但我没有管过事,突然要管一个村子的事情,难度不小,有很多东西要学习。好在领导很支持,我工作上有什么问题,有什么困难,单位都会帮我一起想办法。”据郝晓霞介绍,任家沟村不仅仅是她一个人的帮扶对象,任家沟村与区档案局结成了对子,是档案局对口的帮扶对象之一。因此,她的事情,也是单位的事情。有单位支持,有乡镇领导的配合,她才敢干。
郝晓霞说,为了做好第一书记,完成单位交给自己的帮扶任务,她还真是下了一番功夫。她认真学习党和国家对农村的方针、路线、政策,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关于农村工作的精神,深刻领会,积极参加市、区组织部举办的各类党建培训和扶贫办组织的精准扶贫业务培训等,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向老党员、老干部请教,与领导沟通,和同事交流,与群众座谈等形式,很快完成了到村后的村情调研报告、年度工作计划,以及村集体建设规划和脱贫方案等。
第一年实现“摘帽”
我们了解到,根据榆阳区区委的有关文件和政策,有三种类型的村庄需要派遣第一书记,分别是经济基础较差类村、贫困村和领导班子软弱涣散村。任家沟村属于“较差类村”,郝晓霞的任务就是限期“销号”,帮助任家沟村改变贫困落后面貌。
据郝晓霞介绍,位于榆阳区南部的任家沟村,属于典型的丘陵沟壑地形。全村有三个村民小组,251户,719人,在当地算人口比较多的村子。村民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种植、养殖和外出务工等。
郝晓霞到任后发现,该村集体经济薄弱,除了土地之外,没有其他资源优势,也没有其他经济收入,村上的集体公益事业因没有经济保障而举步维艰。村党支部、村委会没有会议室,开展修路、维修水利等公共事业只能等上级拨款和村民自筹,这些都制约了村民致富和集体经济的发展。郝晓霞还发现,任家沟村“五荒地”多,但不适合农作物的生长。针对这些问题,她决定争取引进合适的项目,改善集体经济状况。
2015年,郝晓霞与上级有关部门协调,争取到15万元经费,对任家沟村的活动室进行了维修改造,帮助村两委将原有的仓库改成村委会会议室,按照有房子、有牌子、有旗子、有凳子等“十有”标准,完善内部设施,加强硬件建设,为村支部和村委会正常开展工作提供了便利。次年,又投资3万元购买了办公设备,维修和新增了远程教育设备,利用“村村响”广播等形式宣传党的扶贫帮扶政策,讲解种养殖新技术,为村民提供最新的实用养殖技术。
任家沟村基础设施落后,交通闭塞,村道路是上世纪70年代群众自行修建的沙土道路,路面狭窄,且年久失修,一到雨天就泥泞难行。郝晓霞和区财政积极协商,争取到“一事一议”配套资金10万元,新修了一条长2.5公里、宽3米的砖茬路,改善了村民出行条件。村子里供人畜饮水的水站渗漏严重,郝晓霞又争取到水利工程维修费3万元,解决了全村人畜饮水之急。她还帮村委会写申请,从市体育部门申请到了价值3万余元的健身活动器材11件。农闲时节,村民有了自己的健身活动场所,村委会旁边的球场上时常能看到孩子们奔跑跳跃的身影。
依靠上级组织的支持和配合,郝晓霞在抓好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的基础上,还协助村两委会建立了村规民约、村务公开、党务公开、村两委班子成员基本职责制度,这其中包括全村17名党员积分制度、每半年公开一次村务收支制度、村干部管理监督制度等,建立健全党支部学习、工作制度,外出党员管理制度,使任家沟村组织建设迈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与此同时,村党支部加强了党员队伍建设,在郝晓霞担任第一书记期间,有一名积极分子转为预备党员。全年开展了4次专题民主生活会,在2016年“七一”活动期间评选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得到镇党委的表彰。 按照有关规定,第一书记的任期为一至三年。郝晓霞任第一书记的第一年即2015年年底,任家沟村就实现了“摘帽”与“销号”。郝晓霞服从组织安排,继续担任第一书记,深入基层,走访调研,了解村情,制定新规划,争取扶贫资金,开展党建工作,调解矛盾纠纷等等。“总之,困难不小,以前很多事情都没有遇到过,现在啥都得学,村上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找你,不会咋办呢?”郝晓霞说。
精准扶贫不是口号
榆阳区委、区政府要求机关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子,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郝晓霞除了第一书记的日常工作,还负责帮扶三户贫困户脱贫。
郝晓霞介绍说,她帮扶的这三户中,有两户为五保户,都是单身男性,一个59岁,一个63岁,有一定的劳动能力。区林场在村子附近有个植物园,经过联系,她介绍这两个人到植物园做一些如除草、看护等力所能及的工作,每人一个月能拿到1000多块钱,还管吃管住,他们自己在家还种一点地,基本生活有保障。同时,他们还享受着“兜底”的社会养老保险,即便将来没有劳动能力了,也不用为养老发愁。
另一户的情况比较特殊,属于低保对象,4名家庭成员基本上都没有劳动能力。户主谢某60岁,半身不遂,为脑梗留下的后遗症。老伴64岁,身体也不好,严重贫血,常年生病。家里还有79岁的父亲和80岁的母亲。女儿去年出嫁后,家里就剩四个老人,基本没有劳动能力,更谈不上发展能力。而且谢某一家还没有自己的住房,一直在兄弟家借住。根据这种情况,郝晓霞向上级有关部门申请,对谢某和村里的李某、冯某三户实施移民搬迁扶贫。目前,新建的安置房已基本完工,后两户都已搬迁入住。谢某暂时还住在兄弟家,把建成的毛坯房租给正在他们村附近施工的石油勘探队,每个月还有600多块钱收入。
郝曉霞说,她刚担任第一书记时,任家沟村有8户贫困户,贫困人口20人。2017年初,经过识别新增了两户,为10户,25人。现在的统计是7户,14人。“这里边有很多原因,有一对父子原先按两户算,都是贫困户。根据规定,父亲与儿子应合并为一户,这就少了一户。还有一户因女儿出嫁,人口减少。另有两家是因为孩子上学,无劳动力而致贫,现在孩子已经长大,并且就业,有了收入,就不能再按贫困人口对待。我们对贫困人口实行动态管理,数据会有变化的。”
郝晓霞介绍说,针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村上采取产业扶贫的办法,帮助他们发展养羊、养牛等。比如对村上的冯某实施产业扶持,帮他贷款购买了一头母牛。任某女儿6月份毕业,郝晓霞通过多方联系安排在当地就业,并帮他们购买了6只种羊,实施产业扶持。“我们的扶贫宗旨是‘一户一策,一人一法’,针对不同的情况,实施不同的政策。”
随着工作的深入,郝晓霞对村上的情况有了进一步了解。与当地干部村民相处久了,她也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和好感,村上的人也愿意和她这位城里来的女娃娃拉话聊天。郝晓霞说,她刚刚去过帮扶的谢某家,才几天没去看他们,他们就念叨,说好长时间没有见到我了。“我比他们的女儿去得还勤。”郝晓霞说。
第一书记的平凡人生
郝晓霞回忆说,当初领导找她谈话时,她并不知道第一书记都要干什么。领导鼓励她说,这是一个新的工作,对你们年轻人来说也是一个新的机会,你要大胆地干,上面有什么政策,按照政策办就是了。你办不了的,单位可以出面协调,帮你处理。
“以前单位也有过下派干部,但和这次不一样,没有这一次这么严格。原以为一个月去上三两次就可以了,结果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不过,既然来了,就努力把事情干好,给领导和群众有个交代。”郝晓霞说。
按照有关规定,第一书记、驻村干部等,一年在村上的时间不少于二百二十天,郝晓霞说她不在村子的时间少,但实话实说,没有在村子里住过。她说,村子里没有她住的地方,村委会办公是在一个大院子里,一到晚上空荡荡的。村子旁边是一片公墓,她一个人也不敢在村子里住。有时晚了,来不及回去,她就住到镇上。
今年5月19日,郝晓霞开车准备到村里去,但从镇政府大院出来没多远就出事故了。她的车子与对面过来的一辆摩托车撞了,对方受伤住院,医药费都是她垫付的,前后花了十几万元。赔偿问题到现在还没有协商好。事故中,郝晓霞自己也受了伤,手指骨折,腰痛得不行,在床上躺了二十多天。家里人本来就不支持她当第一书记,现在更不赞成她做这个工作,整天担心她的自身安全。
郝晓霞说,她的儿子已经11岁了,平时也很难照顾到。与我们见面这天,本来是她儿子小学毕业典礼的日子,但村上还有事情等着她处理,所以一大早就出门了。说到这里,郝晓霞不由得眼圈发红,嗓音哽咽。
不过,郝晓霞认为,这段工作经历对她来说还是很有收获的,虽然没有做出什么大的成就,但能得到村民的信任,村上的一些贫困户愿意和她沟通交流,这让她觉得很欣慰。她说:“我没有别的本事,就是想干些事情,认真干,用心干,看到村里有变化,我心里也踏实。”
郝晓霞介绍,2017年3月,任家沟村又被确定为“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区档案局重新下发了文件,让郝晓霞继续担任任家沟村第一书记,争取在年内实现“摘帽”。郝晓霞说,这主要是因为2008年村上遗留的土地纠纷问题没有解决,现在这个案子已经交由法院审理,预计今年10月份,遗留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如果这样,郝晓霞就算完成了两项任务,先后将“较差村”和“软弱涣散村”两个号给销了。
郝晓霞说,她还准备为村上争取“一事一议”资金,在村主道路两侧修排水沟,进行绿化、亮化,计划安装20盏路灯。还要继续加强党员干部教育,组织村两委干部一起学习周边乡镇强村、富村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根据任家沟村实际情况,想方设法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在保障村级工作正常开展的同时,争取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进一步提升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只要组织上不下调令,我就一直在这里好好干。”
近两年,榆林市榆阳区有一百多名机关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担任村一级党支部的第一书记,在当地基层党建和精准扶贫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走出了一条“书记抓、抓书记”的新路子,赢得了群众称赞。《新西部》调研团队在榆阳期间,就走近了一位第一书记的平凡人生。
城里来的“女娃娃”
7月6日上午十时,我们联系到了榆林市榆阳区古塔镇任家沟村第一书记郝晓霞。郝晓霞在电话里说,她正在村上,过一会儿要到镇上来,就在镇上见吧,乡下的路不好走,你们走可能不习惯。半个多小时后,我们在镇政府办公楼见到了脚上还沾着黄土的郝晓霞。
眼前的郝晓霞,看上去不过是一位文静的柔弱女子,但担任任家沟第一书记已经快两年了。古塔镇距离榆阳市区约20公里,任家沟距离镇政府所在地还有16公里。郝晓霞说,她现在每个月至少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村上。
郝晓霞说,她之前是榆阳区档案局的一名普通科员,在机关做财务工作。由于业务的原因,榆阳区的每一个乡镇她都去过,有的乡镇去过不止一次。2015年8月,局里选派下乡扶贫干部,她被选上了。
据悉,选派包括第一书记在内的帮扶干部,是榆阳区精准扶贫的一项重要干部制度。榆阳区连续两年的“一号文件”,都是聚焦党建工作,严格党建述评考核,把“书记抓、抓书记”的责任和压力,傳导落实到基层一线。同时,区委还出台了加强农村、社区、非公企业基层党建工作和规范村干部、第一书记考核管理的各项政策制度,确保每位干部能实实在在为群众办事。
“可能是因为我年轻,办事踏实认真,领导信得过。还有一个原因,可能是考虑到我经常与各个乡镇打交道,和乡镇沟通起来比较容易,对基层情况也了解吧。”郝晓霞说。据了解,郝晓霞在单位不是那种显山露水的人,平时言语不多,只要是组织上安排的工作,都会尽力做好。
“尽管我是在农村长大的,对农村还算比较熟悉,但我没有管过事,突然要管一个村子的事情,难度不小,有很多东西要学习。好在领导很支持,我工作上有什么问题,有什么困难,单位都会帮我一起想办法。”据郝晓霞介绍,任家沟村不仅仅是她一个人的帮扶对象,任家沟村与区档案局结成了对子,是档案局对口的帮扶对象之一。因此,她的事情,也是单位的事情。有单位支持,有乡镇领导的配合,她才敢干。
郝晓霞说,为了做好第一书记,完成单位交给自己的帮扶任务,她还真是下了一番功夫。她认真学习党和国家对农村的方针、路线、政策,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关于农村工作的精神,深刻领会,积极参加市、区组织部举办的各类党建培训和扶贫办组织的精准扶贫业务培训等,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向老党员、老干部请教,与领导沟通,和同事交流,与群众座谈等形式,很快完成了到村后的村情调研报告、年度工作计划,以及村集体建设规划和脱贫方案等。
第一年实现“摘帽”
我们了解到,根据榆阳区区委的有关文件和政策,有三种类型的村庄需要派遣第一书记,分别是经济基础较差类村、贫困村和领导班子软弱涣散村。任家沟村属于“较差类村”,郝晓霞的任务就是限期“销号”,帮助任家沟村改变贫困落后面貌。
据郝晓霞介绍,位于榆阳区南部的任家沟村,属于典型的丘陵沟壑地形。全村有三个村民小组,251户,719人,在当地算人口比较多的村子。村民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种植、养殖和外出务工等。
郝晓霞到任后发现,该村集体经济薄弱,除了土地之外,没有其他资源优势,也没有其他经济收入,村上的集体公益事业因没有经济保障而举步维艰。村党支部、村委会没有会议室,开展修路、维修水利等公共事业只能等上级拨款和村民自筹,这些都制约了村民致富和集体经济的发展。郝晓霞还发现,任家沟村“五荒地”多,但不适合农作物的生长。针对这些问题,她决定争取引进合适的项目,改善集体经济状况。
2015年,郝晓霞与上级有关部门协调,争取到15万元经费,对任家沟村的活动室进行了维修改造,帮助村两委将原有的仓库改成村委会会议室,按照有房子、有牌子、有旗子、有凳子等“十有”标准,完善内部设施,加强硬件建设,为村支部和村委会正常开展工作提供了便利。次年,又投资3万元购买了办公设备,维修和新增了远程教育设备,利用“村村响”广播等形式宣传党的扶贫帮扶政策,讲解种养殖新技术,为村民提供最新的实用养殖技术。
任家沟村基础设施落后,交通闭塞,村道路是上世纪70年代群众自行修建的沙土道路,路面狭窄,且年久失修,一到雨天就泥泞难行。郝晓霞和区财政积极协商,争取到“一事一议”配套资金10万元,新修了一条长2.5公里、宽3米的砖茬路,改善了村民出行条件。村子里供人畜饮水的水站渗漏严重,郝晓霞又争取到水利工程维修费3万元,解决了全村人畜饮水之急。她还帮村委会写申请,从市体育部门申请到了价值3万余元的健身活动器材11件。农闲时节,村民有了自己的健身活动场所,村委会旁边的球场上时常能看到孩子们奔跑跳跃的身影。
依靠上级组织的支持和配合,郝晓霞在抓好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的基础上,还协助村两委会建立了村规民约、村务公开、党务公开、村两委班子成员基本职责制度,这其中包括全村17名党员积分制度、每半年公开一次村务收支制度、村干部管理监督制度等,建立健全党支部学习、工作制度,外出党员管理制度,使任家沟村组织建设迈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与此同时,村党支部加强了党员队伍建设,在郝晓霞担任第一书记期间,有一名积极分子转为预备党员。全年开展了4次专题民主生活会,在2016年“七一”活动期间评选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得到镇党委的表彰。 按照有关规定,第一书记的任期为一至三年。郝晓霞任第一书记的第一年即2015年年底,任家沟村就实现了“摘帽”与“销号”。郝晓霞服从组织安排,继续担任第一书记,深入基层,走访调研,了解村情,制定新规划,争取扶贫资金,开展党建工作,调解矛盾纠纷等等。“总之,困难不小,以前很多事情都没有遇到过,现在啥都得学,村上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找你,不会咋办呢?”郝晓霞说。
精准扶贫不是口号
榆阳区委、区政府要求机关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子,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郝晓霞除了第一书记的日常工作,还负责帮扶三户贫困户脱贫。
郝晓霞介绍说,她帮扶的这三户中,有两户为五保户,都是单身男性,一个59岁,一个63岁,有一定的劳动能力。区林场在村子附近有个植物园,经过联系,她介绍这两个人到植物园做一些如除草、看护等力所能及的工作,每人一个月能拿到1000多块钱,还管吃管住,他们自己在家还种一点地,基本生活有保障。同时,他们还享受着“兜底”的社会养老保险,即便将来没有劳动能力了,也不用为养老发愁。
另一户的情况比较特殊,属于低保对象,4名家庭成员基本上都没有劳动能力。户主谢某60岁,半身不遂,为脑梗留下的后遗症。老伴64岁,身体也不好,严重贫血,常年生病。家里还有79岁的父亲和80岁的母亲。女儿去年出嫁后,家里就剩四个老人,基本没有劳动能力,更谈不上发展能力。而且谢某一家还没有自己的住房,一直在兄弟家借住。根据这种情况,郝晓霞向上级有关部门申请,对谢某和村里的李某、冯某三户实施移民搬迁扶贫。目前,新建的安置房已基本完工,后两户都已搬迁入住。谢某暂时还住在兄弟家,把建成的毛坯房租给正在他们村附近施工的石油勘探队,每个月还有600多块钱收入。
郝曉霞说,她刚担任第一书记时,任家沟村有8户贫困户,贫困人口20人。2017年初,经过识别新增了两户,为10户,25人。现在的统计是7户,14人。“这里边有很多原因,有一对父子原先按两户算,都是贫困户。根据规定,父亲与儿子应合并为一户,这就少了一户。还有一户因女儿出嫁,人口减少。另有两家是因为孩子上学,无劳动力而致贫,现在孩子已经长大,并且就业,有了收入,就不能再按贫困人口对待。我们对贫困人口实行动态管理,数据会有变化的。”
郝晓霞介绍说,针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村上采取产业扶贫的办法,帮助他们发展养羊、养牛等。比如对村上的冯某实施产业扶持,帮他贷款购买了一头母牛。任某女儿6月份毕业,郝晓霞通过多方联系安排在当地就业,并帮他们购买了6只种羊,实施产业扶持。“我们的扶贫宗旨是‘一户一策,一人一法’,针对不同的情况,实施不同的政策。”
随着工作的深入,郝晓霞对村上的情况有了进一步了解。与当地干部村民相处久了,她也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和好感,村上的人也愿意和她这位城里来的女娃娃拉话聊天。郝晓霞说,她刚刚去过帮扶的谢某家,才几天没去看他们,他们就念叨,说好长时间没有见到我了。“我比他们的女儿去得还勤。”郝晓霞说。
第一书记的平凡人生
郝晓霞回忆说,当初领导找她谈话时,她并不知道第一书记都要干什么。领导鼓励她说,这是一个新的工作,对你们年轻人来说也是一个新的机会,你要大胆地干,上面有什么政策,按照政策办就是了。你办不了的,单位可以出面协调,帮你处理。
“以前单位也有过下派干部,但和这次不一样,没有这一次这么严格。原以为一个月去上三两次就可以了,结果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不过,既然来了,就努力把事情干好,给领导和群众有个交代。”郝晓霞说。
按照有关规定,第一书记、驻村干部等,一年在村上的时间不少于二百二十天,郝晓霞说她不在村子的时间少,但实话实说,没有在村子里住过。她说,村子里没有她住的地方,村委会办公是在一个大院子里,一到晚上空荡荡的。村子旁边是一片公墓,她一个人也不敢在村子里住。有时晚了,来不及回去,她就住到镇上。
今年5月19日,郝晓霞开车准备到村里去,但从镇政府大院出来没多远就出事故了。她的车子与对面过来的一辆摩托车撞了,对方受伤住院,医药费都是她垫付的,前后花了十几万元。赔偿问题到现在还没有协商好。事故中,郝晓霞自己也受了伤,手指骨折,腰痛得不行,在床上躺了二十多天。家里人本来就不支持她当第一书记,现在更不赞成她做这个工作,整天担心她的自身安全。
郝晓霞说,她的儿子已经11岁了,平时也很难照顾到。与我们见面这天,本来是她儿子小学毕业典礼的日子,但村上还有事情等着她处理,所以一大早就出门了。说到这里,郝晓霞不由得眼圈发红,嗓音哽咽。
不过,郝晓霞认为,这段工作经历对她来说还是很有收获的,虽然没有做出什么大的成就,但能得到村民的信任,村上的一些贫困户愿意和她沟通交流,这让她觉得很欣慰。她说:“我没有别的本事,就是想干些事情,认真干,用心干,看到村里有变化,我心里也踏实。”
郝晓霞介绍,2017年3月,任家沟村又被确定为“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区档案局重新下发了文件,让郝晓霞继续担任任家沟村第一书记,争取在年内实现“摘帽”。郝晓霞说,这主要是因为2008年村上遗留的土地纠纷问题没有解决,现在这个案子已经交由法院审理,预计今年10月份,遗留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如果这样,郝晓霞就算完成了两项任务,先后将“较差村”和“软弱涣散村”两个号给销了。
郝晓霞说,她还准备为村上争取“一事一议”资金,在村主道路两侧修排水沟,进行绿化、亮化,计划安装20盏路灯。还要继续加强党员干部教育,组织村两委干部一起学习周边乡镇强村、富村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根据任家沟村实际情况,想方设法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在保障村级工作正常开展的同时,争取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进一步提升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只要组织上不下调令,我就一直在这里好好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