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情提要:
被各方“哄抢”的IP
国产悬疑推理电影的故事来源比较多元,《烈日灼心》改编自国产小说,《使徒行者》依附于港剧IP,《嫌疑人X的献身》改编自日本作家东野圭吾作品,《追凶者也》改编自真实事件,但如《心理罪》这般改编自热门推理类网络IP且形成影剧联动规模的,尚不多见。
雷米的小说《心理罪》最早于2006年在天涯论坛连载,第一本实体书于2007年出版。按照主人公方木的成长轨迹,小说的顺序为《第七个读者》《画像》《教化场》《暗河》和《城市之光》。出版实体书时,《第七个读者》被作为前传放在最后一本。《心理罪》原著小说的网络点击量达10亿,《心理罪》的实体书畅销也有百万之巨,属于畅销书中的佼佼者。
观众最早见到网剧版《心理罪》已经是八九年之后。2015年5月,作为爱奇艺首部打出“超级网剧”概念的自制剧,由凤凰联动影业、爱奇艺联合出品的《心理罪》上线,豆瓣评分7.7分。2016年12月,该剧第二季改为乐视视频独播,凤凰联动影业与乐视视频联合出品。网剧《心理罪》两季均启用新人演员及年轻团队,但稀缺的题材、精良的制作令这一系列收获了不错的播放量与口碑,IP影响力始终在发酵。
与网剧授权只归属于一家公司不同,《心理罪》的电影版权非常分散,多家影视公司被这一IP吸引。《心理罪》的每一部小说一出版,电影版权即被买走。2009年,《画像》《教化场》授权给了大有天宫,该公司跟和力辰光合作拍摄了李易峰和廖凡主演的《心理罪》,投资方透露,这两部小说将陆续开发成三部曲;2010年,《暗河》授权给了嘉映影业,将开发电影《心理罪之暗河》;2012年,《城市之光》授权给了导演徐纪周,于是便有了他跟安乐电影的合作,即邓超主演的电影《心理罪之城市之光》;而《第七个读者》的电影改编权也已授权给了某影视公司(因保密协议尚未透露公司信息)。
客观来看,《心理罪》电影版权的分开售卖导致几家制作方并没有有意的联动,但《心理罪》网剧的火爆,不仅成功为IP带来了颇高的关注度和话题度,也提升了观众对电影的观影预期,为电影上映奠定了良好基础。从内容方面看,电影《心理罪》改编自系列小说第一部《画像》的开篇故事“血之魅”,电影《心理罪之城市之光》改编自同名小说《城市之光》,而网剧《心理罪》第一季改编自小说《第七个读者》《画像》,第二季改编自小说《教化场》《暗河》,电影与网剧在内容上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一脉相承。2017年下半年,两部《心理罪》改编的电影先后上映,李易峰和廖凡版《心理罪》票房3.04亿元,邓超版《心理罪之城市之光》票房2.24亿,放在华语悬疑犯罪类型电影中,都是不错的市场成绩。
联动密码:
密码1:雷米
《心理罪》的原著作者雷米是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刑法学教师,他精通犯罪心理学和刑侦学,号称“洞悉形形色色的罪恶,甚至超过自己的掌纹”。因为能够接触到大量匪夷所思的实际案例,同时又有专业知识做背景,雷米创作的《心理罪》系列小说被网友和书迷们称为国产悬疑犯罪小说“十年最佳”,创下高达十亿次的网络点击量,是当之无愧的热门IP。
《心理罪》系列小说与日系推理不同,雷米笔下的罪案故事充满专业刑侦细节,以大量推理桥段向读者科普犯罪心理学是怎么样的一种存在。此前,雷米曾提到在《心理罪》系列小說中,大概有30%的内容来自于真实案件,“有的未必是案件,大概是一些社会实践,可能这些事件中所展现的社会现实,让我有把这些社会现象延展开来成为小说的愿望”。雷米的风格也直接体现在由《心理罪》改编的影视作品中,对个体心中执念的纵向深度分析和社会百态的横向图景在网剧、电影中都有展现。
2017年两部《心理罪》改编电影接连上映对雷米来说是个机缘巧合事件。由《心理罪》的第一部和第四部小说改编的两个故事处在主角的不同阶段和不同状态,由不同的编剧、导演、演员对角色进行诠释,本身没有可比性。但由雷米聚集的原著粉和剧粉,倒是实实在在的对前后脚上映的两部电影票房产生了影响。在这两个电影项目中,雷米参与《心理罪之城市之光》更多,不但担纲编剧,本人还在片中献出银幕“处女秀”,客串了一个角色(最后正片被剪掉)。而在李易峰和廖凡主演的电影《心理罪》宣传期间,雷米也曾出席影片的发布会,为影片站台。
密码2:方木
雷米在《心理罪》中创造了一个血肉丰盈的人物——方木。如果说叙事的线索构成《心理罪》系列小说硬朗的结构,那么关于方木的一切,则形成了小说的骨血和灵魂。在《心理罪》改编成型的作品中,方木无疑是贯穿始终的灵魂人物,他的命运牵动着观众的每一根神经。
网络剧《心理罪》篇幅较长、跨度较大,可以清晰看到方木的成长轨迹,饰演方木的陈若轩彼时还是个新人,但他本人安静、阴郁的气质和方木非常贴合。这种内心充满纠葛的主角形象,在国产犯罪电影的正面角色中并不多见。而李易峰版电影《心理罪》中的方木还是年轻气盛的时候,邓超版《心理罪之城市之光》中,方木已经是一名历经蜕变、成熟老练的警察。电影将叙述视角对准案件本身,但两部电影关联起来,也能窥见到方木的成长。
值得一提的是,在《城市之光》原著中,有一个关于方木“生死未卜”的悬念,这个疑问在网络上有很多种解答,但粉丝和观众都倾向于方木还活着的答案。因为《城市之光》是系列小说的最后一部,如果能解开方木的悬念,应该就是在番外篇《第七个读者》的改编中加入这一部分了。如今,《第七个读者》的电影版权已经售出,或许有天我们会在影院得见这个问题的答案。
格局拓展:
《心理罪》多点开花
按照上述版权消息,《心理罪》还有一个长长的“未上映片单”。《心理罪》网剧第三季、大有天宫的“心理罪三部曲”的另外两部作品、嘉映影业《心理罪之暗河》、已经售出版权的《第七个读者》改编电影都在筹备当中,属于《心理罪》IP的鼎盛时代,或许还未到来。网剧《心理罪》一、二季和两部电影的联动,已经让这个具有互联网基因的IP开枝散叶,此后的多点开花也在计划当中。
联动提示:
品牌管理尽可能统一
在目前的IP改编模式中,人气IP往往由不同的内容投资方分别瓜分网剧、电影、游戏等不同改编版权。在不同出品方的主导下,内容往往互相割裂。所以,从IP运营、持续增值的角度来看,由同一出品方主导或参与的影剧联动,内容则更容易有关联性。《心理罪》电影版权过于分散,客观上导致品牌管理不能统一,内容勾连的连贯性也不那么紧密, 因此目前上映的两部电影勾连感并不强烈。而廖凡、李易峰《心理罪》豆瓣评分4.9分,邓超版《心理罪之城市之光》豆瓣评分也只有5.9分,都算不上口碑优秀的作品。从长远来看,若想最大限度挖掘IP的价值,还是需要有个统一的宣发脉络和总体把控,不然单部作品热度再高,对IP的滋养度也不够。(文 斑马木笛)
被各方“哄抢”的IP
国产悬疑推理电影的故事来源比较多元,《烈日灼心》改编自国产小说,《使徒行者》依附于港剧IP,《嫌疑人X的献身》改编自日本作家东野圭吾作品,《追凶者也》改编自真实事件,但如《心理罪》这般改编自热门推理类网络IP且形成影剧联动规模的,尚不多见。
雷米的小说《心理罪》最早于2006年在天涯论坛连载,第一本实体书于2007年出版。按照主人公方木的成长轨迹,小说的顺序为《第七个读者》《画像》《教化场》《暗河》和《城市之光》。出版实体书时,《第七个读者》被作为前传放在最后一本。《心理罪》原著小说的网络点击量达10亿,《心理罪》的实体书畅销也有百万之巨,属于畅销书中的佼佼者。
观众最早见到网剧版《心理罪》已经是八九年之后。2015年5月,作为爱奇艺首部打出“超级网剧”概念的自制剧,由凤凰联动影业、爱奇艺联合出品的《心理罪》上线,豆瓣评分7.7分。2016年12月,该剧第二季改为乐视视频独播,凤凰联动影业与乐视视频联合出品。网剧《心理罪》两季均启用新人演员及年轻团队,但稀缺的题材、精良的制作令这一系列收获了不错的播放量与口碑,IP影响力始终在发酵。
与网剧授权只归属于一家公司不同,《心理罪》的电影版权非常分散,多家影视公司被这一IP吸引。《心理罪》的每一部小说一出版,电影版权即被买走。2009年,《画像》《教化场》授权给了大有天宫,该公司跟和力辰光合作拍摄了李易峰和廖凡主演的《心理罪》,投资方透露,这两部小说将陆续开发成三部曲;2010年,《暗河》授权给了嘉映影业,将开发电影《心理罪之暗河》;2012年,《城市之光》授权给了导演徐纪周,于是便有了他跟安乐电影的合作,即邓超主演的电影《心理罪之城市之光》;而《第七个读者》的电影改编权也已授权给了某影视公司(因保密协议尚未透露公司信息)。
客观来看,《心理罪》电影版权的分开售卖导致几家制作方并没有有意的联动,但《心理罪》网剧的火爆,不仅成功为IP带来了颇高的关注度和话题度,也提升了观众对电影的观影预期,为电影上映奠定了良好基础。从内容方面看,电影《心理罪》改编自系列小说第一部《画像》的开篇故事“血之魅”,电影《心理罪之城市之光》改编自同名小说《城市之光》,而网剧《心理罪》第一季改编自小说《第七个读者》《画像》,第二季改编自小说《教化场》《暗河》,电影与网剧在内容上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一脉相承。2017年下半年,两部《心理罪》改编的电影先后上映,李易峰和廖凡版《心理罪》票房3.04亿元,邓超版《心理罪之城市之光》票房2.24亿,放在华语悬疑犯罪类型电影中,都是不错的市场成绩。
联动密码:
密码1:雷米
《心理罪》的原著作者雷米是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刑法学教师,他精通犯罪心理学和刑侦学,号称“洞悉形形色色的罪恶,甚至超过自己的掌纹”。因为能够接触到大量匪夷所思的实际案例,同时又有专业知识做背景,雷米创作的《心理罪》系列小说被网友和书迷们称为国产悬疑犯罪小说“十年最佳”,创下高达十亿次的网络点击量,是当之无愧的热门IP。
《心理罪》系列小说与日系推理不同,雷米笔下的罪案故事充满专业刑侦细节,以大量推理桥段向读者科普犯罪心理学是怎么样的一种存在。此前,雷米曾提到在《心理罪》系列小說中,大概有30%的内容来自于真实案件,“有的未必是案件,大概是一些社会实践,可能这些事件中所展现的社会现实,让我有把这些社会现象延展开来成为小说的愿望”。雷米的风格也直接体现在由《心理罪》改编的影视作品中,对个体心中执念的纵向深度分析和社会百态的横向图景在网剧、电影中都有展现。
2017年两部《心理罪》改编电影接连上映对雷米来说是个机缘巧合事件。由《心理罪》的第一部和第四部小说改编的两个故事处在主角的不同阶段和不同状态,由不同的编剧、导演、演员对角色进行诠释,本身没有可比性。但由雷米聚集的原著粉和剧粉,倒是实实在在的对前后脚上映的两部电影票房产生了影响。在这两个电影项目中,雷米参与《心理罪之城市之光》更多,不但担纲编剧,本人还在片中献出银幕“处女秀”,客串了一个角色(最后正片被剪掉)。而在李易峰和廖凡主演的电影《心理罪》宣传期间,雷米也曾出席影片的发布会,为影片站台。
密码2:方木
雷米在《心理罪》中创造了一个血肉丰盈的人物——方木。如果说叙事的线索构成《心理罪》系列小说硬朗的结构,那么关于方木的一切,则形成了小说的骨血和灵魂。在《心理罪》改编成型的作品中,方木无疑是贯穿始终的灵魂人物,他的命运牵动着观众的每一根神经。
网络剧《心理罪》篇幅较长、跨度较大,可以清晰看到方木的成长轨迹,饰演方木的陈若轩彼时还是个新人,但他本人安静、阴郁的气质和方木非常贴合。这种内心充满纠葛的主角形象,在国产犯罪电影的正面角色中并不多见。而李易峰版电影《心理罪》中的方木还是年轻气盛的时候,邓超版《心理罪之城市之光》中,方木已经是一名历经蜕变、成熟老练的警察。电影将叙述视角对准案件本身,但两部电影关联起来,也能窥见到方木的成长。
值得一提的是,在《城市之光》原著中,有一个关于方木“生死未卜”的悬念,这个疑问在网络上有很多种解答,但粉丝和观众都倾向于方木还活着的答案。因为《城市之光》是系列小说的最后一部,如果能解开方木的悬念,应该就是在番外篇《第七个读者》的改编中加入这一部分了。如今,《第七个读者》的电影版权已经售出,或许有天我们会在影院得见这个问题的答案。
格局拓展:
《心理罪》多点开花
按照上述版权消息,《心理罪》还有一个长长的“未上映片单”。《心理罪》网剧第三季、大有天宫的“心理罪三部曲”的另外两部作品、嘉映影业《心理罪之暗河》、已经售出版权的《第七个读者》改编电影都在筹备当中,属于《心理罪》IP的鼎盛时代,或许还未到来。网剧《心理罪》一、二季和两部电影的联动,已经让这个具有互联网基因的IP开枝散叶,此后的多点开花也在计划当中。
联动提示:
品牌管理尽可能统一
在目前的IP改编模式中,人气IP往往由不同的内容投资方分别瓜分网剧、电影、游戏等不同改编版权。在不同出品方的主导下,内容往往互相割裂。所以,从IP运营、持续增值的角度来看,由同一出品方主导或参与的影剧联动,内容则更容易有关联性。《心理罪》电影版权过于分散,客观上导致品牌管理不能统一,内容勾连的连贯性也不那么紧密, 因此目前上映的两部电影勾连感并不强烈。而廖凡、李易峰《心理罪》豆瓣评分4.9分,邓超版《心理罪之城市之光》豆瓣评分也只有5.9分,都算不上口碑优秀的作品。从长远来看,若想最大限度挖掘IP的价值,还是需要有个统一的宣发脉络和总体把控,不然单部作品热度再高,对IP的滋养度也不够。(文 斑马木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