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伟民
作文君:叶伟民,资深媒体人,非虚构写作者,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访问学者,特约业界讲师。平时语文老师总会称赞作文写得好的同学“文笔优美”,但叶伟民认为,写作不完全是文笔的较量。为什么这么说?一起来看看。
刚入行时,众多前辈告诫“文本为末”,曾不以为然,现在看来,却是金玉良言——远离写作的鬼魅:立意矫揉、粉饰词汇、无病呻吟。但不可否认,文笔好有其优势。驾驭字词句之术也是一门功夫,词汇、语法、风格三个方面都需要深耕。
首先,词汇。简单直白的词就是好词,不要用一些故作高深、实则你不熟悉的词。极端一点,即使只掌握小学生词汇,也不碍事。其次是语法。最好的句子结构就是简简单单、清清爽爽的“主谓宾”。要让句子如珠子般分明通透,而非麻绳堆那样拖沓纠缠。戒掉长句,用短句吧,且多用名词和动词。
告别词汇和语法,我们来认识“风格的要素”。威廉·斯特伦克和E·B·怀特合著的《风格的要素》是英语世界最著名的写作指南,树立了英文写作的诸多法则,对其他语种的书写,也极具参考价值。例如以下一些基本原则:使用主动语态;使用肯定、明确、具体的词语;省略不必要的词;避免一连串结构松散的句子;多用名词和动词;不要生造不伦不类的副词……着重说一下副词,斯蒂芬·金对它们有切齿之恨。他有句著名的形容:通往地狱的路是副词铺就的。
文笔难道就这么简单?不,难在语境。木心说过:“《红楼梦》中的诗,如水草。取出水,即不好。放在水中,好看。”句子也是,满足了简洁宜人的基础要求,在合适的语境中,它才算真正的好。余华写过“做人还是平常点好”的句子。好不好呢?它实则出自《活着》中福贵的自述——“做人还是平常点好,挣这个挣那个,挣来挣去赔了自己的命。像我这样,说起来是越混越没出息,可寿命长,我认识的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这下起码不赖吧,简约、不着修饰,全是短句,也没有一个副词。小说行文至此,其语境必定催生这样的句子——风烛残年的福贵,被时代裹挟凌迟,失去所有至亲,只剩老牛相伴,当他蹲在田埂上回忆一生,与命运这样对话。只能如此了,马景涛式的不行,保尔·柯察金式的也不行,因为语境全不对。
王小波也写过“假如你是一只猪”。这句其实出自王小波的长篇《寻找无双》——“假如人生活在一种不能抗拒的痛苦中,就会把这种痛苦看作幸福。假如你是一只猪,生活在暗无天日的猪圈里,就会把在猪圈吃猪食看作极大的幸福,因此忘掉早晚要挨一刀。所以猪的记性是被逼成这样子的,不能说是天生的不好。”
这样好不好呢?反正我就俩字:厉害。词汇范围不超过小学六年级,也没复杂的句式,那力量从哪里来呢?来自作者的智慧、洞察力和勇气。这是一则荒诞的寓言,处处是批判和隐喻,这段为猪的辩护,单句寻常,合则非凡。
说到底,一个句子只要符合基本的规范,无所谓好,也无所谓坏,要看其用在什么样的语境中。而语境的背后,则是更厚重的东西在加持,例如作家的智慧、见识和对世界的理解。这些大气象、大格局非朝夕可得,都是笨功夫,外加漫長的岁月研磨而成。
词汇、语法、风格的要素,对这三点进行小练,文笔即可立竿见影。但别忘了,这只是登珠峰前找对了一双鞋。沉迷句式辞藻的雕琢,过分追求文句的清奇迤逦,不会走太远。毕竟写作最后拼的,还是智识、格局、视野及更多。
(摘自作者知乎专栏)
作文君:叶伟民,资深媒体人,非虚构写作者,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访问学者,特约业界讲师。平时语文老师总会称赞作文写得好的同学“文笔优美”,但叶伟民认为,写作不完全是文笔的较量。为什么这么说?一起来看看。
刚入行时,众多前辈告诫“文本为末”,曾不以为然,现在看来,却是金玉良言——远离写作的鬼魅:立意矫揉、粉饰词汇、无病呻吟。但不可否认,文笔好有其优势。驾驭字词句之术也是一门功夫,词汇、语法、风格三个方面都需要深耕。
首先,词汇。简单直白的词就是好词,不要用一些故作高深、实则你不熟悉的词。极端一点,即使只掌握小学生词汇,也不碍事。其次是语法。最好的句子结构就是简简单单、清清爽爽的“主谓宾”。要让句子如珠子般分明通透,而非麻绳堆那样拖沓纠缠。戒掉长句,用短句吧,且多用名词和动词。
告别词汇和语法,我们来认识“风格的要素”。威廉·斯特伦克和E·B·怀特合著的《风格的要素》是英语世界最著名的写作指南,树立了英文写作的诸多法则,对其他语种的书写,也极具参考价值。例如以下一些基本原则:使用主动语态;使用肯定、明确、具体的词语;省略不必要的词;避免一连串结构松散的句子;多用名词和动词;不要生造不伦不类的副词……着重说一下副词,斯蒂芬·金对它们有切齿之恨。他有句著名的形容:通往地狱的路是副词铺就的。
文笔难道就这么简单?不,难在语境。木心说过:“《红楼梦》中的诗,如水草。取出水,即不好。放在水中,好看。”句子也是,满足了简洁宜人的基础要求,在合适的语境中,它才算真正的好。余华写过“做人还是平常点好”的句子。好不好呢?它实则出自《活着》中福贵的自述——“做人还是平常点好,挣这个挣那个,挣来挣去赔了自己的命。像我这样,说起来是越混越没出息,可寿命长,我认识的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这下起码不赖吧,简约、不着修饰,全是短句,也没有一个副词。小说行文至此,其语境必定催生这样的句子——风烛残年的福贵,被时代裹挟凌迟,失去所有至亲,只剩老牛相伴,当他蹲在田埂上回忆一生,与命运这样对话。只能如此了,马景涛式的不行,保尔·柯察金式的也不行,因为语境全不对。
王小波也写过“假如你是一只猪”。这句其实出自王小波的长篇《寻找无双》——“假如人生活在一种不能抗拒的痛苦中,就会把这种痛苦看作幸福。假如你是一只猪,生活在暗无天日的猪圈里,就会把在猪圈吃猪食看作极大的幸福,因此忘掉早晚要挨一刀。所以猪的记性是被逼成这样子的,不能说是天生的不好。”
这样好不好呢?反正我就俩字:厉害。词汇范围不超过小学六年级,也没复杂的句式,那力量从哪里来呢?来自作者的智慧、洞察力和勇气。这是一则荒诞的寓言,处处是批判和隐喻,这段为猪的辩护,单句寻常,合则非凡。
说到底,一个句子只要符合基本的规范,无所谓好,也无所谓坏,要看其用在什么样的语境中。而语境的背后,则是更厚重的东西在加持,例如作家的智慧、见识和对世界的理解。这些大气象、大格局非朝夕可得,都是笨功夫,外加漫長的岁月研磨而成。
词汇、语法、风格的要素,对这三点进行小练,文笔即可立竿见影。但别忘了,这只是登珠峰前找对了一双鞋。沉迷句式辞藻的雕琢,过分追求文句的清奇迤逦,不会走太远。毕竟写作最后拼的,还是智识、格局、视野及更多。
(摘自作者知乎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