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探究

来源 :新作文·教学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ows3656661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现代化建设迅速,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日新月异。在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这样的课程,能够让学生更接近社会现实,在有效应对社会问题的基础上去解决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困惑。要有效开展这门课程的教学活动,教师要特别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性,让学生能够在积极有效的参与中更多的思考和体会。加强学生在课堂中的互动性,提高教师对学生的了解程度,设计更加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所以,这样就可以有效的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然而,多年以来,很多教师不注重这些,造成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种种表现。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在于教学模式出现了问题,教师将知识生硬地灌输给学生,导致教学效果不佳,从而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初中教师需要紧扣道德与法治教学大纲,将生活化案例穿插到教学中,让学生从生活化教学模式中吸收更多的养分。所以,关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是门课程的教学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这些方面来重点进行。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探究
  引言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立足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前提下,展开自己的教学活动。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具有一定的法制意识,提高自身道德意识,可以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面对生活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困难。对于当前的教育来说,学习和德育是一样重要。在初中道德与法制这门学科中,其承担了一定重要的任务。教师应发挥这门学科的育人作用,对于学生进行整体道德上的提高。
  1要加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课后实践学习
  初中道德和法治这门课程的学习,教师不要仅仅教授学生一些理论的知识,因为理论的知识学生懂得再多,如果不能落实到行动上,也是无济于事的。所以,这门课程教学的效果如何?也要看学生的行为表现,尤其在现实生活中,通过体验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更多的去体会在面对什么人,什么事的时候,到底该如何去应对,如何去选择,这些都是在考查学生们如何运用课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去分析并且解决问题。所以,教师所留的课后作业,可以是一些行动方面的作业,让学生去做一些事情,去做一些街头调查,这样在鲜活的社会生活中,去面对并解决这些问题,学生们就能够更加游刃有余的去应对这些问题。人和人之间相处需要有情感基础,尤其我们和家人之间的关系更是非常宝贵,要让学生体会到宝贵的情感,从行动上自动的去孝敬父母,与家人和睦相处,要能够学会自律,懂得不给别人添更多的麻烦,要学会帮助别人,这些都是一些最基本的生活方面的规则,需要学生认真地去体会,能够通过亲身的体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认识到这些观念和做法的正确性。
  2加强合作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来说,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可以让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进行自主探究。学生和学生之间进行合作,对同一个问题进行收集,可以提高学生搜集资料时的速度,节省学生学习时的时间。学生再根据自己收集到的资料,进行一定的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根据自身实际,展开合理地思考,思考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的过程。例如,在学习《中国的机遇与挑战》中,教师要让学生树立全球意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搜集关于中国近些年来的机遇和挑战。通过材料分析和思考,学生可以清楚中国发展有利的外部环境,明确国家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对于我国目前存在的问题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3转变课堂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需要认真贯彻相关课堂教学思想,并且不断进行完善。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开展中,为能够使教学目标更加明确,主题更加深刻,得到更理想的成果,十分关键的一点就是开展特色教育,并且要创新德育教育教学理念。所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开展中,需要实现学校领导、课程教师及学生三个方面的有效结合,使德育教育能够更加具有系统性,在此基础上才能够使德育教育得到更加理想的效果。学校领导应当对课堂教学时间进行合理安排,积极落实德育教育实践,组织教师合理开展课堂研究工作。教师应当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将课本内容与学生社会及生活实践进行有效结合,在此基础上有效开展课堂教学,组织学生对相关道德模范事迹及法治教学有关案例进行观看,从而使学生能够对道德与法治加强认识。作为学生,应当对道德与法治知识在日常生活及学习中的重要性加强认识,从而在实际教学中更好地学习。这几个方面的内容可使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实现创新,在此基础上实现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4运用翻转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与传统的黑板、粉笔、师生面对面教学相比,翻转课堂是一种视频与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法的优点是不言而喻的。道德与法治常规教学过程一般包括课上知识传授和课后知识内化两个阶段。翻转课堂使知识的传授通过信息技术或学习资料的辅助迁移至课下,而将知识的内化置于课上,关注知識的转化与运用。翻转的关键是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亲身经历与体验的过程。也就是说,翻转课堂不仅提供了更多的教学空间,而且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例如,在学习“创新改变生活”这一课时,因为九年级学生对“创新”一词有了初步的感受,能够了解创新给生活带来的变化,但学生对创新的认识比较片面,力图通过本课的学习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创新以及创新的意义。课前学生阅读相关图片,感受到创新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创新等,体会支付手段的变化等互联网对世界的改变。课上学生主动探讨创新的作用,或辩论教材“拓展空间”的论题。课后对课上内容进行强化与巩固,加强课上与课下、知识与生活、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实现课堂翻转。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恰如其分、适时适度地运用情景教学法、故事叙述法以及角色体验法等切实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事实上,无论是情景教学法,还是故事叙述法,或是角色体验法,都是将道德与法治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而这,也正就可以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进而让学生从多姿多彩的现实生活视角全面、准确、透彻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据此显著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林志林.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新路径[J].当代教研论丛,2019(01):74.
  [2]李红丽.新时代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创新思路[J].课程教育研究,2018(33):76.
  [3]李照粉.探究新课改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新思路[J].中国校外教育,2017(32):92+94.
其他文献
随着流行歌曲、影视剧、综艺节目的不断交流,两岸的文化可谓日渐融为一体。不过,普通台湾学子的日常写作有何特色,想必同学们不是很了解吧?不久前,福建教育学院石修银作文名师工作室与台湾中华文化促进会联合举行“两岸同题作文写作”。石修银老师拟题,台湾台北市中山女高、北一女高与大同中学选送了文章,福建厦门外国语高三、高二年段选送了文章。让我们掀开这神秘的面纱,一睹两岸学子的风采吧。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
期刊
胡适有一观点:朋友是人造的关系,是自由选择的“人伦”,弟兄是天然的关系,是不能自由选择的“天伦”。“天伦”固然是不能抉择的,但俗话说“山不转路转,路不转人转”,即使面对无能为力的事,我们仍可学习“改变”。  古代有五伦:“父子有亲,夫妇有别,君臣有义,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古代帝王之家,兄弟之间亦为君臣,是一种亦天伦亦人伦的微妙关系。《左传》中的郑伯克段于鄢说明了帝王矛盾的心态。  郑庄公出生时因
期刊
涂鸦跳跃 让提醒充满趣味  公司老总今天要出席一个产品发布会,特地嘱咐小冯给一个重要客户打电话,告诉对方下午到公司洽谈合作事宜。可是小冯一忙起来竟然把这事给忘了,这让老总很生气,为此批评了小冯一番。小冯也接受了教训,使用ScribbleAlarm这款有趣的软件,终于可以和健忘说拜拜了。下载地址:http://download.cnet.com/ScribbleAlarm/3000-2350_4-
期刊
前世因、今世果,万物在轮回中,开始一次又一次的旅程。其中的奥妙,无法捉摸,难以阐述,命中注定,便只能如此,那即是天伦。  天伦,例如父母、兄弟姐妹,血缘是彼此间的联系,浓于水,不可更改,亦不能选择,与人伦相反。人伦能变更,朋友、师生皆属于其中,以情感维持,却可能断掉,也可能重新接起。  天伦与人伦,同样重要,我个人认为,将两者放在天秤上,天倫应是往下倾倒,胜于人伦。父母的养育之恩,手足间的情感,比
期刊
必须承认,高考并不是人生的终结,恰恰相反,它是人生华丽的开场。越过高考,不管结果如何,人生的路就此展開了。看过一篇文章,说德国人的观念里,工作是最重要的。一个小孩子刚出生,护士阿姨会边抱小孩边喃喃:孩子,加油,你的人生是用来工作的。当时看了深以为然。确实,人活着,最重要的价值体现,就是工作成绩。做学术是工作,开小店也是工作;开飞机是工作,当网红也是工作。工作给予我们温饱,带给我们安全感,同时更重要
期刊
不用专业识别软件,用普通的扫描仪结合办公软件Office自带的图像软件,就能让手头上的纸质文本转换为电子文稿。日常办公经常需要将纸质文本变成电子文稿,重新手输太麻烦,在实现了高科技办公的今天,当然要选择汉字扫描识别了。不过说实话,目前市场
期刊
为了深层挖掘和推荐CFan优秀作者,奖励作者精英,使杂志内容更贴近读者的需要,现隆重推出CFan优秀作者评选活动。  评选细则  每名读者都可推荐印象最深的作者(限5名以内)。  请报上作者名,如果记不清作者名,说出相应的文章名和刊登日期也可。同时给出一条推荐理由。  既可在论坛(http://bbs.cfan.com.cn/thread-1468690-1-1.html)直接回帖,也可发邮件至z
期刊
胡适先生曾说,朋友与家人,分别是人造与天然的关系。但细细推敲,便会发现这并不完全合理。  首先,人伦并不是际遇性的人造关系。  朋友,常言为鉴,可志同道合,可相互补足;人以得一挚友为幸,于是有高山流水的佳话,人又以知音相失为恸,所以故事又演变成伯牙绝弦。朋友的得与失,我们以难觅为感慨;而这“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的叹息,求的不过是能“读心同己”之士。这是个简单却又困难的要求:簡单在人一生所遇多
期刊
摘要:英语核心素养的教育主要是对人文性的关注与重视。主要是通过语言的学习,促进心智发展,塑造积极的品格,建立家国情怀,养成创新意识,注重实践能力。 “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其中文化意识即文化品格素养主要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知识素质、人文修养和行为取向。  关键词:英语教学 核心素养 文化品格素养  
期刊
河瀑湍急,妻母同坠,为夫为子,君欲舍谁?  百年之前曹禺借花金子之口犀利发问,时至今日它依然成为无数英雄好汉的阿喀琉斯之踵。无解的伦理方程在胡适这里也并无新意,不过是自由选择的夫妻变为朋友,天定的父母化作弟兄,其中的天伦人伦观依然值得当代反诘与深思。  是否真如胡先生所言,朋友与弟兄必须分处泾渭,人伦与天伦的对立如针尖麦芒?于我看来,社会精神的狂飙延至当代,我们更呼唤人伦的回归,更需要以天伦之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