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就有可能促进其专理论依据。教学反思是教师对于教什么和如何教的问题进行理性的和具有伦理性的选择,并对其选择负责任。教学反思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反思教学理念;(2)反思教学过程;(3)反思教学得失;(4)教学再设计。教学反思的形式,从教学流程来看,分为课前反思、课中反思和课后反思。从参与主体来看,分为个体反思和群体反思。从反思对象来看,分为纵向反思和横向反思。在实际的教学反思实践中,不少教师在认识和操作上出现了一些问题,甚至走进了误区。教师可以通过札记法等八种方法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
关键词:教学反思;理论依据;实践误区
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而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却往往能成为名师。”
美国学者G.J.Posner说:“经验 反思=成长。”
两段话言简意赅,清楚地传达出教学反思这种基于教学实践的行动研究对于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就有可能促进其专理论依据。
孔子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困然后自反也。”(《学记》)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成长=经验 反思”。该公式体现了教师成长过程应该是一个总结经验、捕捉问题、反思实践的过程。
“行动研究”和以实践为导向的研究方法的出现为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提供了方法论基础。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于教什么和如何教的问题进行理性的和具有伦理性的选择,并对其选择负责任。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教师要进一步充实自己,优化教学,并使自己逐渐成长为一名称职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一、教学反思的内容及形式
(一)教学反思的内容
1. 反思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倡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反思教学是否确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自主性、体验性是否得以充分体现。反思教师角色转换是否到位,在师生关系上是否做到尊重学生,赞赏学生。在教学方式上是否做到与学生平等对话,与同事是否做到教学合作。
2. 反思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中,教案设计流程是否合理。教学情景中师生情感交融,学生的“智慧火花”“创新火花”得以燃发、灵感闪现,学生提出独特的见解和尖刻的问题,教师如何驾驭。反思教学是否运用了启发式和探究性教学方式。
3. 反思教学得失
对教学过程中的精彩片断详细地记录下来,在此基础上通过反思将教学片断不断加以改进、完善,供自己以后或他人在教学中使用。对教学瑕疵之处,认真进行回顾、剖析,找出形成原因,分析关键因素,探究解决策略,形成新的教学环节。
4. 教学再设计
这是教学反思的最终目的。通过反思得出新的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启发和探究性,知识上进行拓展,教学设计趋向合理,对教学过程进行再梳理、再发现、再研究、再创新。写出新的教学设计或案例,不断升华,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二)教学反思的形式
1. 从教学流程来看,分为课前反思、课中反思和课后反思
课前反思。具有前瞻性的特点。它能使教学建立在科学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基础上的、自觉的实践,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性和分析能力。
课中反思。具有监控性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及时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对教学环节以及突发事件进行及时、有效地调控和应变,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地调整教学策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课后反思。具有批判性的特点。在教学过程完成之后,教师反思自身教学情况,反思学生学习状况,反思授课内容、方式、技能、技巧,反思课堂整体状况,反思失误,记下闪光片段和困惑,写下执教反思体会。
2. 从参与主体来看,分为个体反思和群体反思
3. 从反思对象来看,分为纵向反思和横向反思
二、教学反思实践的误区
在实际的教学反思实践中,不少教师在认识和操作上出现了一些问题,甚至走进了误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1. 敷衍应付,脱离实践
这类教师未能真正理解反思的内涵和意义,而将反思实践当做一种费时费力的任务,潜意识里存在抵触情绪,更谈不上将反思内化为自己专業成长的一种内在需求。
2. 浅尝辄止,缺乏推敲
这类教师在教学反思实践中,对出现的一些教育教学事件或现象有一定的观察,并能作出浅表的描述,至于事件或现象的根本原因却不去深究,仅仅停留在问题的表面,或者肤浅地寻找一些客观的原因,当然也不去寻找有效的化解之道。这类教师在实际操作中,止于现象,缺乏推敲,有反思的意识却缺乏反思的能力。
3. 自我求证,自我辩护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这类教师过去的一些教育教学思想和做法已经过时,所取得的成绩一定程度上依赖于陈旧的评价观念和落后的评价体系,不愿更新自己旧有教学思想及做法体系中陈腐落后的部分,甚至有对新异的观点视而不见或强加修剪以求与原有观念一致的做法。这类教师在实际操作中,批判精神缺失,重构勇气匮乏。
三、有效地进行反思实践
如何克服反思实践中的错误做法,远离误区,从而有效地进行教学反思实践呢?
首先,培养勇于反思的精神。反思是需要勇气的。反思者需要勇于直面自己在教学意识层面及技术层面存在的不足,并在遇到困难和阻力的时候保持清醒,坚守毅力。其次,自觉建构反思的标准。就现实而言,这种反思的经验标准和评价体系是可以习得的,可以积累的。建构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包括对新课标理念的理解和把握,对教育专业理论的学习与补充(比如,熊川武的《反思性教学》,美国学者斯蒂芬·布氏写的《批判反思型教师ABC》,杨明全的《反思型教师——教师形象演变的新取向》等专业理论),对优秀的课例和优秀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的观察、评判与学习,以及学历进修等。第三,把握反思实践的正确流程。反思实践的一般步骤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确立假设——验证假设”,其基本的流程是“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第四,找准反思实践的着力点。反思实践的过程,并非对教育教学事件及现象进行简单再现和泛泛评论,需要我们的反思确有针对,有的放矢。这个“的”就是教学反思的突破口,我们进行反思实践的着力点。最后,采用有效的反思实践形式。
四、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总的说来,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八种方法进行教学反思:
1. 札记法
每堂课下来,写下自己教学中发现的信息,记下课堂教学中发生的重要事件,尤其是那些记忆中特别生动的细节。在每周或每月结束后,可以进行阶段性小结,想一想这一阶段教学中有没有使自己感到惊奇的事件的发生,有没有使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发现,导致这些问题的根源何在?
2. 叙事法
向别人讲述自己的教学故事和教学认识,交流自己的教学经验,从而在谈话中暴露自己的问题,通过别人的观点思考自己的行为,从思维的碰撞中得到改进。
3. 观察法
同事之间开展课前说课或开展相互听评课活动,让别人发现自己教学的不足,让自己去发现别人的优点,从而取长补短,以期得到更好的改进。
4. 讨论法
定期开展教研活动,选择教学中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展开讨论,通过不同角度和不同思维来处理同一个问题,来反思自己教学行为中的科学部分和疏漏之处。
5. 比较法
邀请知名教师或专家来学校讲课,或观看优质课例,对照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比较反思,找出与别人的差距,从而找到自己新的发展点。
6. 文献法
收集教学方法,采摘教学观点,或剪报或复印或利用网络下载与自己教学有关的资料,不断充实自己的业务学习,从这些文献中得到启迪,受到启发,从而使自己站在更高的理论角度来俯视自己的行为,提高自己的教学专业水平。
7. 档案法
每学期教师都会精心撰写自己的学期备课,将自己在教学中的设想和创新整合到这份材料上,教完后,收集起来,制成自己教学行为发展与成长的档案。几个学期下来,作一个对比,从中将会较系统地体会自己的发展过程,它也许会为今后的教学带来新的创意。
8. 录像法
为自己的教学录制一定的教学片段,可以先自己观看,寻找不足,然后在同事的帮助下发现新的问题,探讨建设性意见。这种方法需要会花费一定的资金,但是它能够不断的回放同一环节,更能够具体直观地来反思教师的教学,教师个人可以酌情选用,有条件的学校,则可以作为学校校本教研和教师培训的一种形式。
参考文献:
[1]徐纯赤,孙红莲.在案例的开发和运用中训练教师的反思能力[J].上海教育科研,2002(12).
[2]梁靖云.教育行动研究——中小学教育科研的主要方式[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07).
[3]余文森.本教学研究新内涵[N].中国教育报,2003-1-24.
(南通市通州区农业综合技术学校)
关键词:教学反思;理论依据;实践误区
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而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却往往能成为名师。”
美国学者G.J.Posner说:“经验 反思=成长。”
两段话言简意赅,清楚地传达出教学反思这种基于教学实践的行动研究对于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就有可能促进其专理论依据。
孔子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困然后自反也。”(《学记》)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成长=经验 反思”。该公式体现了教师成长过程应该是一个总结经验、捕捉问题、反思实践的过程。
“行动研究”和以实践为导向的研究方法的出现为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提供了方法论基础。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于教什么和如何教的问题进行理性的和具有伦理性的选择,并对其选择负责任。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教师要进一步充实自己,优化教学,并使自己逐渐成长为一名称职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一、教学反思的内容及形式
(一)教学反思的内容
1. 反思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倡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反思教学是否确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自主性、体验性是否得以充分体现。反思教师角色转换是否到位,在师生关系上是否做到尊重学生,赞赏学生。在教学方式上是否做到与学生平等对话,与同事是否做到教学合作。
2. 反思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中,教案设计流程是否合理。教学情景中师生情感交融,学生的“智慧火花”“创新火花”得以燃发、灵感闪现,学生提出独特的见解和尖刻的问题,教师如何驾驭。反思教学是否运用了启发式和探究性教学方式。
3. 反思教学得失
对教学过程中的精彩片断详细地记录下来,在此基础上通过反思将教学片断不断加以改进、完善,供自己以后或他人在教学中使用。对教学瑕疵之处,认真进行回顾、剖析,找出形成原因,分析关键因素,探究解决策略,形成新的教学环节。
4. 教学再设计
这是教学反思的最终目的。通过反思得出新的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启发和探究性,知识上进行拓展,教学设计趋向合理,对教学过程进行再梳理、再发现、再研究、再创新。写出新的教学设计或案例,不断升华,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二)教学反思的形式
1. 从教学流程来看,分为课前反思、课中反思和课后反思
课前反思。具有前瞻性的特点。它能使教学建立在科学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基础上的、自觉的实践,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性和分析能力。
课中反思。具有监控性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及时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对教学环节以及突发事件进行及时、有效地调控和应变,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地调整教学策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课后反思。具有批判性的特点。在教学过程完成之后,教师反思自身教学情况,反思学生学习状况,反思授课内容、方式、技能、技巧,反思课堂整体状况,反思失误,记下闪光片段和困惑,写下执教反思体会。
2. 从参与主体来看,分为个体反思和群体反思
3. 从反思对象来看,分为纵向反思和横向反思
二、教学反思实践的误区
在实际的教学反思实践中,不少教师在认识和操作上出现了一些问题,甚至走进了误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1. 敷衍应付,脱离实践
这类教师未能真正理解反思的内涵和意义,而将反思实践当做一种费时费力的任务,潜意识里存在抵触情绪,更谈不上将反思内化为自己专業成长的一种内在需求。
2. 浅尝辄止,缺乏推敲
这类教师在教学反思实践中,对出现的一些教育教学事件或现象有一定的观察,并能作出浅表的描述,至于事件或现象的根本原因却不去深究,仅仅停留在问题的表面,或者肤浅地寻找一些客观的原因,当然也不去寻找有效的化解之道。这类教师在实际操作中,止于现象,缺乏推敲,有反思的意识却缺乏反思的能力。
3. 自我求证,自我辩护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这类教师过去的一些教育教学思想和做法已经过时,所取得的成绩一定程度上依赖于陈旧的评价观念和落后的评价体系,不愿更新自己旧有教学思想及做法体系中陈腐落后的部分,甚至有对新异的观点视而不见或强加修剪以求与原有观念一致的做法。这类教师在实际操作中,批判精神缺失,重构勇气匮乏。
三、有效地进行反思实践
如何克服反思实践中的错误做法,远离误区,从而有效地进行教学反思实践呢?
首先,培养勇于反思的精神。反思是需要勇气的。反思者需要勇于直面自己在教学意识层面及技术层面存在的不足,并在遇到困难和阻力的时候保持清醒,坚守毅力。其次,自觉建构反思的标准。就现实而言,这种反思的经验标准和评价体系是可以习得的,可以积累的。建构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包括对新课标理念的理解和把握,对教育专业理论的学习与补充(比如,熊川武的《反思性教学》,美国学者斯蒂芬·布氏写的《批判反思型教师ABC》,杨明全的《反思型教师——教师形象演变的新取向》等专业理论),对优秀的课例和优秀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的观察、评判与学习,以及学历进修等。第三,把握反思实践的正确流程。反思实践的一般步骤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确立假设——验证假设”,其基本的流程是“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第四,找准反思实践的着力点。反思实践的过程,并非对教育教学事件及现象进行简单再现和泛泛评论,需要我们的反思确有针对,有的放矢。这个“的”就是教学反思的突破口,我们进行反思实践的着力点。最后,采用有效的反思实践形式。
四、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总的说来,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八种方法进行教学反思:
1. 札记法
每堂课下来,写下自己教学中发现的信息,记下课堂教学中发生的重要事件,尤其是那些记忆中特别生动的细节。在每周或每月结束后,可以进行阶段性小结,想一想这一阶段教学中有没有使自己感到惊奇的事件的发生,有没有使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发现,导致这些问题的根源何在?
2. 叙事法
向别人讲述自己的教学故事和教学认识,交流自己的教学经验,从而在谈话中暴露自己的问题,通过别人的观点思考自己的行为,从思维的碰撞中得到改进。
3. 观察法
同事之间开展课前说课或开展相互听评课活动,让别人发现自己教学的不足,让自己去发现别人的优点,从而取长补短,以期得到更好的改进。
4. 讨论法
定期开展教研活动,选择教学中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展开讨论,通过不同角度和不同思维来处理同一个问题,来反思自己教学行为中的科学部分和疏漏之处。
5. 比较法
邀请知名教师或专家来学校讲课,或观看优质课例,对照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比较反思,找出与别人的差距,从而找到自己新的发展点。
6. 文献法
收集教学方法,采摘教学观点,或剪报或复印或利用网络下载与自己教学有关的资料,不断充实自己的业务学习,从这些文献中得到启迪,受到启发,从而使自己站在更高的理论角度来俯视自己的行为,提高自己的教学专业水平。
7. 档案法
每学期教师都会精心撰写自己的学期备课,将自己在教学中的设想和创新整合到这份材料上,教完后,收集起来,制成自己教学行为发展与成长的档案。几个学期下来,作一个对比,从中将会较系统地体会自己的发展过程,它也许会为今后的教学带来新的创意。
8. 录像法
为自己的教学录制一定的教学片段,可以先自己观看,寻找不足,然后在同事的帮助下发现新的问题,探讨建设性意见。这种方法需要会花费一定的资金,但是它能够不断的回放同一环节,更能够具体直观地来反思教师的教学,教师个人可以酌情选用,有条件的学校,则可以作为学校校本教研和教师培训的一种形式。
参考文献:
[1]徐纯赤,孙红莲.在案例的开发和运用中训练教师的反思能力[J].上海教育科研,2002(12).
[2]梁靖云.教育行动研究——中小学教育科研的主要方式[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07).
[3]余文森.本教学研究新内涵[N].中国教育报,2003-1-24.
(南通市通州区农业综合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