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历来都是党和国家交给学校的重要任务。党中央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充分体现了国家领导人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关心和决心。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对青少年的德育教育,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是学校德育工作所面临的首要任务。在新课程理念下,要进一步改变原有的德育教育路子,探求德育工作的好方法,以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培养出更多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的品学兼优的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德育 思想道德 德育实效 方法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目的是:以人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精神世界,特别是尊重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人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就是主人翁意识,时时关注社会,忧国忧民,主动参与,开拓迎新,把握命运,做生活的主人。党中央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充分体现了国家领导人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关心和决心。在新的历史时期下,加强对青少年的德育教育,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是学校德育工作所面临的首要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也明确指出“各级各类学校必须更加重视德育工作”。然而目前,德育实效性低靡,学校的德育工作还是沿袭过去那种重道德知识的灌输,轻感情、意志、行为的培养,把学生当作“口袋”,认为我们往里装什么就会有什么。这种强制、抽象、空洞、缺乏较强的层次性和针对性的教育方式和内容对今天要求个性发展的中学生来说,无疑会产生某种“逆反心理”,难以发挥德育的特有功能。因此,听到有的老师发出“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越来越不听话”、“真是一届不如一届”……就不足为怪了。这就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在新课程新理念下,如何加强和改进中学的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在我的班级工作中,我按照学校的德育工作计划、要点以及充分利用学校开展研究的《开发德育校本教材》这个课题的时机,在班级德育工作中,对学校德育工作计划、方案进行了一些补充、一些尝试,取得了一些良好的效果。
一、抓好德育工作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养成教育。养成教育是德育中最“实”的部分,看得见,摸得着,它是德育“质”的指标。看一个国家的文明素质有多高,看一所学校办得好坏,看一个人有没有素质、有没有修养,一看他的行为习惯就知道了。养成教育的内容很多,其中有一些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我们就把它制定成规范,让学生来实行。比如,我们中学是一所撤点并校后新建的学校,教学楼、宿舍楼都是新的,我们就把爱护新校舍、新校园,不乱扔垃圾作为最起码的行为习惯来让学生养成,要求每一个中学生都要做到,并逐步养成习惯。
二、把德育内容实在化、具体细目化。《中学德育大纲》确定的中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公民。社会公德、文明行为很多,并很抽象。例如“尊敬老师”这一条,对于中学生来说,“尊敬老师”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怎样做才叫尊敬老师呢?我们可以把“尊敬老师”分解细目化,使之更具体、形象、直观,可以分解成:“看到老师,要主动打招呼,并说‘老师好’”;“回答老师的问话要起立,语气要和气、亲切。如果答不上问题,要说‘对不起’”;“有事、有病要向老师请假,不无故旷课。上课迟到要先喊‘报告’”;“未经老师允许,不擅自闯入办公室”;“上课要认真听老师讲课,不插嘴,不东张西望,不做与本节课无关的事情”;“接受老师的批评不顶撞,态度要诚恳。即使老师的批评错了,也要耐心解释,不许侮辱、责骂老师”……把一些德育内容具体细目化有利于德育教育的实行。
三、把特别的爱献给特别的学生。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留守儿童、单亲家庭越来越多,经过调查,我班58名学生,父母都在外打工的就有23人,父母一人在外打工的又有8人,还有单亲家庭的3人。这就要求我们在德育工作中,必须对这一特殊的群体施以特殊的教育,即提供个性化、针对性的教育,在学习上、生活上予以更多的关心和爱护,以心换心。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空巢”的孩子不“空心”,促进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健康发展。
四、充分利用德育教育基地,注重情境陶冶,强化德育实践。“教育和社会本当互相适应,脱离了社会,教育便失去了根据。”新时期的德育工作已不能局限于学校的范围,必须纳入社会的大体系。每学期我们都要组织学生参加义务劳动或打扫敬老院,让学生得到感染、受到启发。
五、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让学生在学习榜样的过程中接受教育。引导孩子向榜样学习,是一种易收到良好教育效果的教育手段。这是因为,伟大的思想、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品德、良好的作风都可以通过一个具体的形象得到生动的体现,把抽象的高深的道德标准、政治理论概念人格化了,一切美好的东西似乎都能看得见、摸得着。从上个学期学校实行每月评比“学习之星”、“文明之星”、“进步之星”以来,我让学生们认真去评自己身边之星,努力去争做班级之星,如今,班上已形成了一股你追我赶、蒸蒸日上的良好风气。
关键词:德育 思想道德 德育实效 方法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目的是:以人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精神世界,特别是尊重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人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就是主人翁意识,时时关注社会,忧国忧民,主动参与,开拓迎新,把握命运,做生活的主人。党中央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充分体现了国家领导人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关心和决心。在新的历史时期下,加强对青少年的德育教育,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是学校德育工作所面临的首要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也明确指出“各级各类学校必须更加重视德育工作”。然而目前,德育实效性低靡,学校的德育工作还是沿袭过去那种重道德知识的灌输,轻感情、意志、行为的培养,把学生当作“口袋”,认为我们往里装什么就会有什么。这种强制、抽象、空洞、缺乏较强的层次性和针对性的教育方式和内容对今天要求个性发展的中学生来说,无疑会产生某种“逆反心理”,难以发挥德育的特有功能。因此,听到有的老师发出“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越来越不听话”、“真是一届不如一届”……就不足为怪了。这就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在新课程新理念下,如何加强和改进中学的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在我的班级工作中,我按照学校的德育工作计划、要点以及充分利用学校开展研究的《开发德育校本教材》这个课题的时机,在班级德育工作中,对学校德育工作计划、方案进行了一些补充、一些尝试,取得了一些良好的效果。
一、抓好德育工作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养成教育。养成教育是德育中最“实”的部分,看得见,摸得着,它是德育“质”的指标。看一个国家的文明素质有多高,看一所学校办得好坏,看一个人有没有素质、有没有修养,一看他的行为习惯就知道了。养成教育的内容很多,其中有一些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我们就把它制定成规范,让学生来实行。比如,我们中学是一所撤点并校后新建的学校,教学楼、宿舍楼都是新的,我们就把爱护新校舍、新校园,不乱扔垃圾作为最起码的行为习惯来让学生养成,要求每一个中学生都要做到,并逐步养成习惯。
二、把德育内容实在化、具体细目化。《中学德育大纲》确定的中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公民。社会公德、文明行为很多,并很抽象。例如“尊敬老师”这一条,对于中学生来说,“尊敬老师”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怎样做才叫尊敬老师呢?我们可以把“尊敬老师”分解细目化,使之更具体、形象、直观,可以分解成:“看到老师,要主动打招呼,并说‘老师好’”;“回答老师的问话要起立,语气要和气、亲切。如果答不上问题,要说‘对不起’”;“有事、有病要向老师请假,不无故旷课。上课迟到要先喊‘报告’”;“未经老师允许,不擅自闯入办公室”;“上课要认真听老师讲课,不插嘴,不东张西望,不做与本节课无关的事情”;“接受老师的批评不顶撞,态度要诚恳。即使老师的批评错了,也要耐心解释,不许侮辱、责骂老师”……把一些德育内容具体细目化有利于德育教育的实行。
三、把特别的爱献给特别的学生。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留守儿童、单亲家庭越来越多,经过调查,我班58名学生,父母都在外打工的就有23人,父母一人在外打工的又有8人,还有单亲家庭的3人。这就要求我们在德育工作中,必须对这一特殊的群体施以特殊的教育,即提供个性化、针对性的教育,在学习上、生活上予以更多的关心和爱护,以心换心。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空巢”的孩子不“空心”,促进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健康发展。
四、充分利用德育教育基地,注重情境陶冶,强化德育实践。“教育和社会本当互相适应,脱离了社会,教育便失去了根据。”新时期的德育工作已不能局限于学校的范围,必须纳入社会的大体系。每学期我们都要组织学生参加义务劳动或打扫敬老院,让学生得到感染、受到启发。
五、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让学生在学习榜样的过程中接受教育。引导孩子向榜样学习,是一种易收到良好教育效果的教育手段。这是因为,伟大的思想、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品德、良好的作风都可以通过一个具体的形象得到生动的体现,把抽象的高深的道德标准、政治理论概念人格化了,一切美好的东西似乎都能看得见、摸得着。从上个学期学校实行每月评比“学习之星”、“文明之星”、“进步之星”以来,我让学生们认真去评自己身边之星,努力去争做班级之星,如今,班上已形成了一股你追我赶、蒸蒸日上的良好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