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不可能对每一样事物都感兴趣,学生亦然——任何学生都不可能对每一学科、每一堂课都感兴趣。
长时间地对某事物感兴趣是自然的、自发的,是有偏爱的,甚至是天赋的。兴趣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显然也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古今中外有成就的名人对某一事物的沉浸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被称为“癖”。当然,古今中外对事物成“癖”的人并未成名成业者也有之。但是更多的是短暂的兴趣,即兴即逝,一闪而去,烟消云散,这就是普通人的规律。可见沉浸在对某一事物的兴趣里不是塑造者所能为的,所以强制的兴趣是索然无味的,是自惭形秽的,就像是一个被扭曲了的瓜,已不经看了,无味于食欲。
然而今天,我们有些教师不实事求是,不因人而宜,只空谈兴趣培养、兴趣激发、兴趣养成。在课堂上一味地矫揉造作兴趣,其结果必然是劳而无功、适得其反。有史可鉴:不说千百年来的科举制度没有造出一模一样的人才,就说新中国半个世纪的教育也未能造就完全一样的人才。实践将继续证明,今天的教育乃至明天的教育,也不可能产生同一模子的统一产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错,这正是某人对某事物、某学生对某学科的偏爱,是自然的、自发的,是“癖”。试问:在课堂上,如果语文老师激发学生对语文感兴趣,数学教师激发学生对数学感兴趣,政治教师激发学生对政治感兴趣,英语教师、物理教师、化学教师、史地生都激发学生对自己学科感兴趣,那不是学生对每一学科、每一课堂都得感兴趣吗?那不是学生一天到晚都要感兴趣吗?我不知道有没有这种全能学生。但我知道今天的中小学生已经给了科学的答案。
“百年树人,教育为本”。教育树人,应扶植为本,实事求是,冷思沉想。我们有些教师不仅扼杀了学生的天性,而且堵塞了学生的偏爱,不仅违背了人性求知的自然规律,而且违反了教育教学的客观发展规律。这已经产生诸多不良后果了,难道还不该猛醒、反省吗?
教育需要的是扶植,需要的是学生个性的张扬。千里马常有,但不是所有的马都能号称。否则,伯乐就不是伯乐了。教师只有认识这一点,才能站在兴趣的起跑线上谈“兴趣”的培养。
(作者单位:343723江西省泰和县小龙学校)
长时间地对某事物感兴趣是自然的、自发的,是有偏爱的,甚至是天赋的。兴趣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显然也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古今中外有成就的名人对某一事物的沉浸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被称为“癖”。当然,古今中外对事物成“癖”的人并未成名成业者也有之。但是更多的是短暂的兴趣,即兴即逝,一闪而去,烟消云散,这就是普通人的规律。可见沉浸在对某一事物的兴趣里不是塑造者所能为的,所以强制的兴趣是索然无味的,是自惭形秽的,就像是一个被扭曲了的瓜,已不经看了,无味于食欲。
然而今天,我们有些教师不实事求是,不因人而宜,只空谈兴趣培养、兴趣激发、兴趣养成。在课堂上一味地矫揉造作兴趣,其结果必然是劳而无功、适得其反。有史可鉴:不说千百年来的科举制度没有造出一模一样的人才,就说新中国半个世纪的教育也未能造就完全一样的人才。实践将继续证明,今天的教育乃至明天的教育,也不可能产生同一模子的统一产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错,这正是某人对某事物、某学生对某学科的偏爱,是自然的、自发的,是“癖”。试问:在课堂上,如果语文老师激发学生对语文感兴趣,数学教师激发学生对数学感兴趣,政治教师激发学生对政治感兴趣,英语教师、物理教师、化学教师、史地生都激发学生对自己学科感兴趣,那不是学生对每一学科、每一课堂都得感兴趣吗?那不是学生一天到晚都要感兴趣吗?我不知道有没有这种全能学生。但我知道今天的中小学生已经给了科学的答案。
“百年树人,教育为本”。教育树人,应扶植为本,实事求是,冷思沉想。我们有些教师不仅扼杀了学生的天性,而且堵塞了学生的偏爱,不仅违背了人性求知的自然规律,而且违反了教育教学的客观发展规律。这已经产生诸多不良后果了,难道还不该猛醒、反省吗?
教育需要的是扶植,需要的是学生个性的张扬。千里马常有,但不是所有的马都能号称。否则,伯乐就不是伯乐了。教师只有认识这一点,才能站在兴趣的起跑线上谈“兴趣”的培养。
(作者单位:343723江西省泰和县小龙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