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苹果树腐烂病是影响果树产量、品质和结果寿命的重要病害,有苹果树“癌症”之称。近年来,旬邑县苹果树腐烂病危害呈上升趋势,腐烂并成灾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一些地方出现了挖树毁园的严重现象。为此,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孙广宇、郭云忠教授和咸阳市园艺站查养良站长的指导下,在旬邑县原底乡于家村开展了苹果树腐烂病综合防治试验项目。
关键词:苹果;腐烂病;概述;药效比较试验
中图分类号: S436.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14-23-1
目前,市场上用于防治苹果树腐烂病的药剂很多,但大多数毒性比较高,且残留期较长。为了满足绿色果品的生产需要,两位专家特推荐以下4种药剂比较试验,现将田间试验效果报告如下:
1 苹果树腐烂病概述
1.1 苹果树腐烂病危害症状
苹果树腐烂病俗称臭皮病、烂皮病、串皮病,是我国苹果产区危害较严重的病害之一。
枝干受害,病斑有溃疡和枝枯两种类型。溃疡型:病部呈红褐色,水渍状,略隆起,病组织松软腐烂,常流出黄褐色汁液,有酒糟味。后期干缩,下陷,病部有明显的小黑点(即分生孢子器),潮湿时.从小黑点中涌出一条橘黄色卷须状物。枝枯型:多发生在小枝、果台、干桩等部位,病部不呈水渍状,迅速失水干枯造成全枝枯死,上生黑色小粒点。果实受害,病斑暗红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有轮纹,呈软腐状,略带酒糟味,病斑中部常有明显的小黑点。
1.2 苹果树腐烂病的传播
主要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器和子囊壳在病树组织及残体内越冬,病菌可在病部存活4年左右。次年分生孢子器内排出分生孢子,靠雨水飞溅传播,从伤口侵入。病菌具有潜伏浸染特性,当树体或其局部组织衰弱时,便会扩展蔓延。一般3~5月侵染,7~8月开始发病,早春为发病高峰期,晚春后抗病力增强,发病锐减。该病的发生与树势、伤口数目、愈伤能力等密切相关。管理粗放和周期性冻害是主要流行因素。
2 试验地情况
项目区涉及果农83户,果园面积130亩,树龄15年生,主栽品种为红富士,树势衰弱,腐烂病发生迅猛,病株率超过30%,果个小,质量差,效益低,大小年现象严重,在专家教授的指导下,依托该村的兴盛果农协会,组织果农实施各项技术措施。
3 材料与方法
3.1 供试果园
试验项目区中的5户果农同块进行,面积共计17.5亩,土壤肥力中等,种植品种为15年生的红富士,2×4m的株行距,树势较弱,近两年腐烂病发生较重。
3.2 试验药剂
1.6%噻酶酮水乳剂400倍;1.6%噻酶酮水乳剂20倍液;“二伽一”腐殖酸20倍液;1.6%噻酶酮膏剂。
3.3 试验方法
实验于2009年3月19日~4月10日涂治腐烂病斑。共设3个处理:处理1:16%噻酶酮水乳剂400倍喷雾,病斑涂1.6%噻酶酮膏剂。留对照;处理2:1.6%噻酶酮水乳剂20倍液涂干,病斑涂1.6%噻酶酮膏剂,留对照;处理3:20倍“二伽一”腐殖酸涂干,病斑涂20倍噻酶酮膏剂,留对照。其中每个对照2009~2010年各重复两次,对照只刮除病斑,不做其余任何处理。刮治方法是用小刀在病斑的周围向外延出1.0cm划“隔离圈”,把隔离圈内的病斑彻底刮净,然后用毛刷将药剂分别涂于病斑刮面上,涂药范围超过冠冕2~3cm,隔1周后再涂1次药。于2010年10月15日调查结果,测出愈伤组织形成的宽度,并计算其平均值为最后形成的宽度。
4 调查结果与分析
表1 1.6%噻酶酮400倍喷雾外加膏剂涂干
注:治愈率为未复发病斑数站调查病斑数的百分比
表2 1.6%噻酶酮水剂20倍液涂干+膏剂涂病斑效果
表3 20倍“二伽一”涂干+膏剂涂病斑
从实验结果表明:①刮除腐烂病斑后再涂药,其防治效果都远远高于刮除后不涂药的对照,其中任何一种药剂处理的治愈率都在90%以上,平均愈伤组织形成的宽度均大于1.5cm,而对照的治愈率仅为82.7%,平均愈伤组织的宽度不足0.9cm。②不同的药剂处理对腐烂病的防治效果也存在差异,“二伽一”涂干+膏剂涂病斑的治愈率为100%,且从一年生枝的长度可以看出,从“二伽一”涂干后,其树势十分健壮,从而也导致没有新发生病疤的发生。因此认为“二伽一”腐殖酸涂干+1.6%噻酶酮膏剂涂病疤是防治腐烂病较为理想的药剂,对病斑的治愈率高,树势生长健壮,获准在旬邑县推广应用。
作者简介:周海龙,男,大专学历,陕西省旬邑县园艺站助理农艺师,从事苹果生产技术推广工作。
关键词:苹果;腐烂病;概述;药效比较试验
中图分类号: S436.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14-23-1
目前,市场上用于防治苹果树腐烂病的药剂很多,但大多数毒性比较高,且残留期较长。为了满足绿色果品的生产需要,两位专家特推荐以下4种药剂比较试验,现将田间试验效果报告如下:
1 苹果树腐烂病概述
1.1 苹果树腐烂病危害症状
苹果树腐烂病俗称臭皮病、烂皮病、串皮病,是我国苹果产区危害较严重的病害之一。
枝干受害,病斑有溃疡和枝枯两种类型。溃疡型:病部呈红褐色,水渍状,略隆起,病组织松软腐烂,常流出黄褐色汁液,有酒糟味。后期干缩,下陷,病部有明显的小黑点(即分生孢子器),潮湿时.从小黑点中涌出一条橘黄色卷须状物。枝枯型:多发生在小枝、果台、干桩等部位,病部不呈水渍状,迅速失水干枯造成全枝枯死,上生黑色小粒点。果实受害,病斑暗红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有轮纹,呈软腐状,略带酒糟味,病斑中部常有明显的小黑点。
1.2 苹果树腐烂病的传播
主要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器和子囊壳在病树组织及残体内越冬,病菌可在病部存活4年左右。次年分生孢子器内排出分生孢子,靠雨水飞溅传播,从伤口侵入。病菌具有潜伏浸染特性,当树体或其局部组织衰弱时,便会扩展蔓延。一般3~5月侵染,7~8月开始发病,早春为发病高峰期,晚春后抗病力增强,发病锐减。该病的发生与树势、伤口数目、愈伤能力等密切相关。管理粗放和周期性冻害是主要流行因素。
2 试验地情况
项目区涉及果农83户,果园面积130亩,树龄15年生,主栽品种为红富士,树势衰弱,腐烂病发生迅猛,病株率超过30%,果个小,质量差,效益低,大小年现象严重,在专家教授的指导下,依托该村的兴盛果农协会,组织果农实施各项技术措施。
3 材料与方法
3.1 供试果园
试验项目区中的5户果农同块进行,面积共计17.5亩,土壤肥力中等,种植品种为15年生的红富士,2×4m的株行距,树势较弱,近两年腐烂病发生较重。
3.2 试验药剂
1.6%噻酶酮水乳剂400倍;1.6%噻酶酮水乳剂20倍液;“二伽一”腐殖酸20倍液;1.6%噻酶酮膏剂。
3.3 试验方法
实验于2009年3月19日~4月10日涂治腐烂病斑。共设3个处理:处理1:16%噻酶酮水乳剂400倍喷雾,病斑涂1.6%噻酶酮膏剂。留对照;处理2:1.6%噻酶酮水乳剂20倍液涂干,病斑涂1.6%噻酶酮膏剂,留对照;处理3:20倍“二伽一”腐殖酸涂干,病斑涂20倍噻酶酮膏剂,留对照。其中每个对照2009~2010年各重复两次,对照只刮除病斑,不做其余任何处理。刮治方法是用小刀在病斑的周围向外延出1.0cm划“隔离圈”,把隔离圈内的病斑彻底刮净,然后用毛刷将药剂分别涂于病斑刮面上,涂药范围超过冠冕2~3cm,隔1周后再涂1次药。于2010年10月15日调查结果,测出愈伤组织形成的宽度,并计算其平均值为最后形成的宽度。
4 调查结果与分析
表1 1.6%噻酶酮400倍喷雾外加膏剂涂干
注:治愈率为未复发病斑数站调查病斑数的百分比
表2 1.6%噻酶酮水剂20倍液涂干+膏剂涂病斑效果
表3 20倍“二伽一”涂干+膏剂涂病斑
从实验结果表明:①刮除腐烂病斑后再涂药,其防治效果都远远高于刮除后不涂药的对照,其中任何一种药剂处理的治愈率都在90%以上,平均愈伤组织形成的宽度均大于1.5cm,而对照的治愈率仅为82.7%,平均愈伤组织的宽度不足0.9cm。②不同的药剂处理对腐烂病的防治效果也存在差异,“二伽一”涂干+膏剂涂病斑的治愈率为100%,且从一年生枝的长度可以看出,从“二伽一”涂干后,其树势十分健壮,从而也导致没有新发生病疤的发生。因此认为“二伽一”腐殖酸涂干+1.6%噻酶酮膏剂涂病疤是防治腐烂病较为理想的药剂,对病斑的治愈率高,树势生长健壮,获准在旬邑县推广应用。
作者简介:周海龙,男,大专学历,陕西省旬邑县园艺站助理农艺师,从事苹果生产技术推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