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零开始,白手起家,李嘉诚几乎成了人们心目中成功富豪的典范。然而历数李嘉诚几次重大的赚钱交易,却发现这位被称为“赚钱之神”的财技谋略家,更多的时候喜欢人弃我取,逆境取胜。
1967年香港风潮,地产、股票市场大跌,许多富豪世家纷纷移民,贱价变卖家产物业。此时李嘉诚大举挺进,趁低购入大量地皮、旧楼和厂房,令自己的事业出现了关键性的转折。
1981年,香港前途问题令港人面临一次重大的信心危机,股价楼价大跌,移民成了香港人最时髦的选择。李嘉诚却再次逆潮流而动,非但没有撤离香港,反而大举投资。1982年,李嘉诚旗下的和记黄埔成功从英资手中夺得港灯控股权;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草签前,李嘉诚宣布投资40亿港元兴建大型屋村。
1999年是香港人难捱的一年,金融风暴的打击令许多亚洲富豪身家大跌,甚至退出世界富豪榜的排位。李嘉诚正是在此逆境中,率领两个儿子,一门三杰冲锋陷阵,屡出奇招,打了一场又一场商场硬仗,成了世纪末低迷的香港商界一道耀眼的风景。
“我最骄傲的交易”
1999年10月21日,身兼香港长实、和黄集团主席的李嘉诚,兴高采烈地向外界公布:和黄(和记黄埔)与德国电信公司曼内斯曼经过一周的谈判,最后达成协议,和黄将以价值1130亿港元的价格向曼内斯曼出售44.81%的Orange (“橙”)电讯公司股份,而曼内斯曼则分别以折合220亿港元的现金、价值220亿港元的欧元3年期票据及1184万股曼内斯曼新股支付。
待交易完成,和黄除持有曼内斯曼10.2%股权,成为该公司单一最大股东外,还可套现440亿港元现金。待两公司合并后,和黄更可间接控制市值7000多亿港元的曼内斯曼;而曼内斯曼亦将成为欧洲大陆最大的跨国电讯巨人,远远领先于位于第二名的意大利电讯。
“这是我最骄傲的交易。”记者会上,征战商场40多年的李嘉诚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兴奋地对记者表示。
李嘉诚在欧洲电讯市场曾经有过十分艰难的开拓过程。1989年,李嘉诚在英国的和记电讯注资84亿港元收购了一家英国电讯服务公司,并于1992年推出名为“兔子”的CT2流动电话服务,然而业务发展却不理想。一年之后,公司不得不结束了“兔子”的流动电话服务。随后,和记将电讯业务重新包装,改名为“橙”,推出GSM流动电话服务。1996年,“橙”在英国成功上市,和记从中套现41亿港元的特殊盈利。“橙” 经过几年的发展,至今股票价格已上涨7倍。1999年年初,李嘉诚出售“橙”4.2%的股权,套现50亿港元。由于和黄在历年股权出让中已套现近百亿港元(超过当初投资额),因此和黄在“橙”的投资成本已等于零。
1999年10月,“橙”引起了德国最大的無线电话业务商曼内斯曼的兴趣,曼内斯曼的行政总裁于10月14日在香港和李嘉诚见面,商讨收购事宜,到21日,收购正式完成。
仅仅一个星期的时间,李嘉诚进账过千亿,创下了香港世纪末的商业奇迹。
变身欧洲电讯大亨的18小时
李嘉诚的商业智慧和财技谋略,曾一次又一次在一些大的商业战役上表现出来,广获称道。而他的长远目光和策略,更为长和(长实、和记黄埔)带来巨大收益。1997年公司业绩公布时,李嘉诚就表示未来集团的主要盈利将依赖电讯业务。1999年上半年,和黄因分拆VoiceStream Wireless在美国那斯达克交易所上市而获利5.85亿港元。随后,李嘉诚通过分拆澳洲和记电讯在澳洲上市,获利3亿港元。再加上两次出售“橙”股权而获得的1180亿港元的收入,1999年李嘉诚仅从分拆出售电讯业务中,便获利1188.85亿港元,成了世纪末香港商场上最大的赢家。
一周的时间虽然不长,但也足令素有“超人”之称的李嘉诚大大地紧张了一番。为了随时获得最新的消息,李嘉诚临睡前特意把手提电话的铃声调高,把电话放在自己枕边,以免延误战机。
在成为欧洲电讯大亨的最后18个小时中,李嘉诚一点不敢放松,他的18个小时是这样度过的:
10月20日
一直在办公室工作到23点,等待交易消息,消息未到,李嘉诚决定离开办公室回家。
10月21日
0∶30,李嘉诚在回家的途中,通知公关部门告诉记者,他可能在证券交易所开市前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有关交易事宜。
1∶30,李嘉诚改变主意,决定将新闻发布会改在下午召开,以免已工作到深夜的记者还要起个大早。
入睡时,李嘉诚将电话铃声调至最响,惟恐在睡梦中错失消息。
11∶00,第三次通过公关人员通知新闻界,下午开新闻发布会。
中午午饭,因为牵挂交易,进食不多。
15∶30,出席新闻发布会,表现兴奋。
16∶00,宣布交易成功的消息,然后离开会场。
16∶30,重新返回会场,在会议的茶点桌上拿了一块饼干,有滋有味地吃起来。
再起风云
此一役过后,李嘉诚控制的资产市值暴涨一倍。根据美国《福布斯》杂志1999年底的全球富豪排行榜,李嘉诚的排名由第12位跃升至第10位,成为世界前10位富豪排名榜上的唯一一位华人。
市场信息一日千变,距李嘉诚的“世纪交易”不足一月,欧洲电讯市场风云再起,一场更大的收购交易又令李嘉诚成为关键人物。 1999年11月13日,英国沃达丰电讯公司(Vodafone)声明,将动用超过1万亿港元(1290亿美元)收购德国曼内斯曼公司52.8%的股权,而曼内斯曼高层马上作出回应,坚决抵抗沃达丰的恶意收购行动。于是,作为曼内斯曼最大单一股东的李嘉诚手上所拥有的10.2%的曼内斯曼股权,便成为这宗全球最大的收购案双方极力争取的焦点。
大战一触即发的关键时刻,11月23日晚,英国一个组织给李嘉诚颁发了“杰出人士奖章”,业内人士纷纷猜测,这一行动是否在为沃达丰拉票。有人算了一笔账,如果以沃达丰的出价来算,那么李嘉诚手上的曼内斯曼股份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已额外增值318亿港元。所以说,无论是沃达丰还是曼内斯曼,都不是收购案最大的赢家,最大的赢家当属李嘉诚。
然而,李嘉诚却不为名利所动。就在获颁“杰出人士奖”的当晚,和黄董事局发表声明,支持曼内斯曼拒抗敌意收购。而李嘉诚对这一声明的解释是:“和黄与曼内斯曼一起发展对和黄股东有利,而且沃达丰提出的收购价不具备吸引力。”
眼看着数百亿白花花的银子被拒之门外,业界对李嘉诚的态度议论纷纷。有人认为,和黄董事局的这一表态可以理解为李嘉诚绝不会轻易从欧洲市场撤出的一个信号;也有人说,因为李嘉诚与曼内斯曼早有协议,由“橙”换回的10.2%的曼内斯曼股权在18个月内不能出售,而李嘉诚只不过以虚拟的318亿港元换取了日后在曼内斯曼更大的影响力和决策权。
不管外界对李嘉诚的行动有多少种解释,有一点却毋庸置疑,那就是李嘉诚通过入主曼内斯曼而在欧洲电讯市场大展宏图的谋略,决不仅仅是赚上几百亿港元那么简单。
财富世界瞬息万变,不知《福布斯》是否需要每日重排富豪榜。
一块饼干的价值
一直以来,李嘉诚的过人之处,是他总可以在一项业务的极盛时期洞悉其危机所在,然后迅速作出新的部署和尝试。当年他生产塑料花的时候,塑料花行业正大行其道,大有带动香港工业起飞之势。然而李嘉诚却看到了这个行业的前途有限,于是转向房地产发展,全力拓展房地产市场,并在紧接着而来的房地产高潮中获得可观的回报。那时的李嘉诚,已经成为香港炙手可热的富豪级人马,可他并没有安于现状,而是在香港房地产最高峰时看到了这个行业的危机。1997年,他开始不断出售手上的物业,努力开拓新的业务领域,把资金分投于电讯、基建、服务、零售等多个领域,使集团避过了金融风暴中楼价大跌的重大打击。
专家预计,在未来几年中,李嘉诚将会调拨更多的资源发展高科技项目和电讯业务。同时,和记黄埔在海外的投资,比如加拿大的石油、英国的货柜和巴拿马运河港口等,也正一步步发展起来。
与曼内斯曼的交易成功之后,李嘉诚终于可以吃一块香甜的饼干慰劳自己。或许,这块饼干和我们每一个人所吃的饼干没有什么两样,但其价值,决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品尝出来的。
记得有则寓言,讲两个在海边钓鱼的孩子,一个买了渔船出海,历经千辛万苦创下富可敌国的产业;另一个却一直留在海边钓鱼,过着知足温饱的生活。几十年后,白发苍苍的富翁和渔夫又在海边一起钓鱼,渔夫忍不住问富翁:“你得到了那么多又有什么用呢,现在还不是和我一样在这里钓鱼。”
表面看来,渔夫和富翁的结局是一样的,然而因为经历的不同,他们对人生的感悟,他们所得到的和所能理解的人生,就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谁敢说李嘉诚的饼干和我们通常所吃的一样呢?□
1967年香港风潮,地产、股票市场大跌,许多富豪世家纷纷移民,贱价变卖家产物业。此时李嘉诚大举挺进,趁低购入大量地皮、旧楼和厂房,令自己的事业出现了关键性的转折。
1981年,香港前途问题令港人面临一次重大的信心危机,股价楼价大跌,移民成了香港人最时髦的选择。李嘉诚却再次逆潮流而动,非但没有撤离香港,反而大举投资。1982年,李嘉诚旗下的和记黄埔成功从英资手中夺得港灯控股权;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草签前,李嘉诚宣布投资40亿港元兴建大型屋村。
1999年是香港人难捱的一年,金融风暴的打击令许多亚洲富豪身家大跌,甚至退出世界富豪榜的排位。李嘉诚正是在此逆境中,率领两个儿子,一门三杰冲锋陷阵,屡出奇招,打了一场又一场商场硬仗,成了世纪末低迷的香港商界一道耀眼的风景。
“我最骄傲的交易”
1999年10月21日,身兼香港长实、和黄集团主席的李嘉诚,兴高采烈地向外界公布:和黄(和记黄埔)与德国电信公司曼内斯曼经过一周的谈判,最后达成协议,和黄将以价值1130亿港元的价格向曼内斯曼出售44.81%的Orange (“橙”)电讯公司股份,而曼内斯曼则分别以折合220亿港元的现金、价值220亿港元的欧元3年期票据及1184万股曼内斯曼新股支付。
待交易完成,和黄除持有曼内斯曼10.2%股权,成为该公司单一最大股东外,还可套现440亿港元现金。待两公司合并后,和黄更可间接控制市值7000多亿港元的曼内斯曼;而曼内斯曼亦将成为欧洲大陆最大的跨国电讯巨人,远远领先于位于第二名的意大利电讯。
“这是我最骄傲的交易。”记者会上,征战商场40多年的李嘉诚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兴奋地对记者表示。
李嘉诚在欧洲电讯市场曾经有过十分艰难的开拓过程。1989年,李嘉诚在英国的和记电讯注资84亿港元收购了一家英国电讯服务公司,并于1992年推出名为“兔子”的CT2流动电话服务,然而业务发展却不理想。一年之后,公司不得不结束了“兔子”的流动电话服务。随后,和记将电讯业务重新包装,改名为“橙”,推出GSM流动电话服务。1996年,“橙”在英国成功上市,和记从中套现41亿港元的特殊盈利。“橙” 经过几年的发展,至今股票价格已上涨7倍。1999年年初,李嘉诚出售“橙”4.2%的股权,套现50亿港元。由于和黄在历年股权出让中已套现近百亿港元(超过当初投资额),因此和黄在“橙”的投资成本已等于零。
1999年10月,“橙”引起了德国最大的無线电话业务商曼内斯曼的兴趣,曼内斯曼的行政总裁于10月14日在香港和李嘉诚见面,商讨收购事宜,到21日,收购正式完成。
仅仅一个星期的时间,李嘉诚进账过千亿,创下了香港世纪末的商业奇迹。
变身欧洲电讯大亨的18小时
李嘉诚的商业智慧和财技谋略,曾一次又一次在一些大的商业战役上表现出来,广获称道。而他的长远目光和策略,更为长和(长实、和记黄埔)带来巨大收益。1997年公司业绩公布时,李嘉诚就表示未来集团的主要盈利将依赖电讯业务。1999年上半年,和黄因分拆VoiceStream Wireless在美国那斯达克交易所上市而获利5.85亿港元。随后,李嘉诚通过分拆澳洲和记电讯在澳洲上市,获利3亿港元。再加上两次出售“橙”股权而获得的1180亿港元的收入,1999年李嘉诚仅从分拆出售电讯业务中,便获利1188.85亿港元,成了世纪末香港商场上最大的赢家。
一周的时间虽然不长,但也足令素有“超人”之称的李嘉诚大大地紧张了一番。为了随时获得最新的消息,李嘉诚临睡前特意把手提电话的铃声调高,把电话放在自己枕边,以免延误战机。
在成为欧洲电讯大亨的最后18个小时中,李嘉诚一点不敢放松,他的18个小时是这样度过的:
10月20日
一直在办公室工作到23点,等待交易消息,消息未到,李嘉诚决定离开办公室回家。
10月21日
0∶30,李嘉诚在回家的途中,通知公关部门告诉记者,他可能在证券交易所开市前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有关交易事宜。
1∶30,李嘉诚改变主意,决定将新闻发布会改在下午召开,以免已工作到深夜的记者还要起个大早。
入睡时,李嘉诚将电话铃声调至最响,惟恐在睡梦中错失消息。
11∶00,第三次通过公关人员通知新闻界,下午开新闻发布会。
中午午饭,因为牵挂交易,进食不多。
15∶30,出席新闻发布会,表现兴奋。
16∶00,宣布交易成功的消息,然后离开会场。
16∶30,重新返回会场,在会议的茶点桌上拿了一块饼干,有滋有味地吃起来。
再起风云
此一役过后,李嘉诚控制的资产市值暴涨一倍。根据美国《福布斯》杂志1999年底的全球富豪排行榜,李嘉诚的排名由第12位跃升至第10位,成为世界前10位富豪排名榜上的唯一一位华人。
市场信息一日千变,距李嘉诚的“世纪交易”不足一月,欧洲电讯市场风云再起,一场更大的收购交易又令李嘉诚成为关键人物。 1999年11月13日,英国沃达丰电讯公司(Vodafone)声明,将动用超过1万亿港元(1290亿美元)收购德国曼内斯曼公司52.8%的股权,而曼内斯曼高层马上作出回应,坚决抵抗沃达丰的恶意收购行动。于是,作为曼内斯曼最大单一股东的李嘉诚手上所拥有的10.2%的曼内斯曼股权,便成为这宗全球最大的收购案双方极力争取的焦点。
大战一触即发的关键时刻,11月23日晚,英国一个组织给李嘉诚颁发了“杰出人士奖章”,业内人士纷纷猜测,这一行动是否在为沃达丰拉票。有人算了一笔账,如果以沃达丰的出价来算,那么李嘉诚手上的曼内斯曼股份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已额外增值318亿港元。所以说,无论是沃达丰还是曼内斯曼,都不是收购案最大的赢家,最大的赢家当属李嘉诚。
然而,李嘉诚却不为名利所动。就在获颁“杰出人士奖”的当晚,和黄董事局发表声明,支持曼内斯曼拒抗敌意收购。而李嘉诚对这一声明的解释是:“和黄与曼内斯曼一起发展对和黄股东有利,而且沃达丰提出的收购价不具备吸引力。”
眼看着数百亿白花花的银子被拒之门外,业界对李嘉诚的态度议论纷纷。有人认为,和黄董事局的这一表态可以理解为李嘉诚绝不会轻易从欧洲市场撤出的一个信号;也有人说,因为李嘉诚与曼内斯曼早有协议,由“橙”换回的10.2%的曼内斯曼股权在18个月内不能出售,而李嘉诚只不过以虚拟的318亿港元换取了日后在曼内斯曼更大的影响力和决策权。
不管外界对李嘉诚的行动有多少种解释,有一点却毋庸置疑,那就是李嘉诚通过入主曼内斯曼而在欧洲电讯市场大展宏图的谋略,决不仅仅是赚上几百亿港元那么简单。
财富世界瞬息万变,不知《福布斯》是否需要每日重排富豪榜。
一块饼干的价值
一直以来,李嘉诚的过人之处,是他总可以在一项业务的极盛时期洞悉其危机所在,然后迅速作出新的部署和尝试。当年他生产塑料花的时候,塑料花行业正大行其道,大有带动香港工业起飞之势。然而李嘉诚却看到了这个行业的前途有限,于是转向房地产发展,全力拓展房地产市场,并在紧接着而来的房地产高潮中获得可观的回报。那时的李嘉诚,已经成为香港炙手可热的富豪级人马,可他并没有安于现状,而是在香港房地产最高峰时看到了这个行业的危机。1997年,他开始不断出售手上的物业,努力开拓新的业务领域,把资金分投于电讯、基建、服务、零售等多个领域,使集团避过了金融风暴中楼价大跌的重大打击。
专家预计,在未来几年中,李嘉诚将会调拨更多的资源发展高科技项目和电讯业务。同时,和记黄埔在海外的投资,比如加拿大的石油、英国的货柜和巴拿马运河港口等,也正一步步发展起来。
与曼内斯曼的交易成功之后,李嘉诚终于可以吃一块香甜的饼干慰劳自己。或许,这块饼干和我们每一个人所吃的饼干没有什么两样,但其价值,决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品尝出来的。
记得有则寓言,讲两个在海边钓鱼的孩子,一个买了渔船出海,历经千辛万苦创下富可敌国的产业;另一个却一直留在海边钓鱼,过着知足温饱的生活。几十年后,白发苍苍的富翁和渔夫又在海边一起钓鱼,渔夫忍不住问富翁:“你得到了那么多又有什么用呢,现在还不是和我一样在这里钓鱼。”
表面看来,渔夫和富翁的结局是一样的,然而因为经历的不同,他们对人生的感悟,他们所得到的和所能理解的人生,就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谁敢说李嘉诚的饼干和我们通常所吃的一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