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的迈进,随着工业文明向绿色文明的转变.可持续发展将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旋律。绿色住宅建筑必将以自身的独特风格、千姿百态的建筑形态与生态环境融为一体。绿色住宅建筑作为一个和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新兴产物,对环保、节能的要求,值得探索、研究,而这一道路是漫长而又艰辛的。
关键词:绿色 住宅设计 概念 设计要点 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1阐述绿色住宅建筑的概念
随着绿色生活理念的日益普及,人们开始向往在绿色建筑中轻松愉快地生活、工作,但对什么样的建筑才算“绿色”,学术界、产业界始终没有定论。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定义绿色建筑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简称“四节-环保”),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住宅设计的绿色理念应该体现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要节约空间。提升居住品质的重点应该放到提高住宅的综合性能上,我们应该树立一种中小户型、高舒适度的理念。第二要延长建筑物的生命周期。这种生命周期不仅仅是一种结构生命,即这房子用多少年安全,还包括功能周期、外观品貌等。第三要实现资源的循环及优化合理配置。要改变单向的灭失性的资源利用方式,尽量加以回收利用。第四要通过有效的设计手段来达到节能、环保的要求,创造舒适和健康的生活环境:建筑的土壤中不存在有毒、有害物质,地温适宜,地下水纯净,地磁适中。建筑内部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当,使居住者感觉良好,身心健康。
2绿色住宅的设计要求
2.1住宅空气环境要求
我国现行的环境规划中,对住宅小区的大气环境尚未提出具体要求。但考虑我国住宅建设将来要与国际接轨,绿色住宅气环境应符合下列要求:①生态小区的大气环境质量应能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要求;②房间应能实现自然通风,以保证居室内空气新鲜;③使用对人体健康无害的材料,以减少有机挥发物的排放。
2.2住宅水环境要求
绿色建筑在整体规划中应该制定有关建筑节水的技术政策,推广节水技术与设备,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水环境系统的设计应体现在节水、水的循环利用与水环境集成三个方面。水环境系统最终应符合两个基本要求:①小区的整体节水量应达到国家标准;②各类水质必须达到国家标准。在住宅小区,可根据用途设置两套供水系统。A系统专供饮用水,这必须是符合饮用水标准的洁净水。B系统专供使用水,这个系统将洗菜、洗衣、洗澡水以及屋面雨水、地面雨水引入蓄水池内,进行过滤、净化、去污等物理、化学处理,再输入住户的“使用水管”,供擦地、洗车、绿化、水景、冲厕等使用。这个系统的水循环使用,可节省大量的用水。
2.3住宅能源供给上的要求
绿色建筑应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如太阳能利用、风能和地热能利用。绿色住宅的能源系统设计,重点应放在建筑节能、常规能源系统优化和绿色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的利用三方面。
(1)建筑节能方面
首先应注意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使建筑节能满足国家标准要求。研究表明,设计体形系数小以及使用保温隔热层的建筑,可大大降低建筑的能耗,在寒冷地区的住宅建筑体形系数要控制在0.3以下。
(2)常规能源系统设计必须优化
现在因为多种能源结构形式的重复建设而造成浪費,应充分利用绿色能源,但绿色能源的利用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本地特点,且性能好的技术与产品。太阳能是绿色能源中最重要的一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广泛存在的天然能源,其优点是资源丰富、洁净、安全、廉价。目前在住宅建筑中太阳能的利用主要有三个方面: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空调和太阳能电池。
2.4绿色建筑住宅需要与自然社会共生
循环可持续发展是绿色建筑的核心,绿色建筑首先必须尽量减少对生物圈的破坏,关心居所拥有者、周围居民及环境,便于人与自然环境的沟通,且具有足够的弹性以包容未来科技的应用和发展,使建筑与生态环境之间建立良性循环系统。在社会环境中,要注意居民的出行,交往和交通问题,创造可交往空间,设立中心广场和具有魅力的开敞空间;建立配套齐全、布局合理的生态基础设施;创造便利于各个年龄层次人群的生活环境;小区有商业、服务、文化娱乐活动等设施。绿色住宅还要求有洁净的空气、水源与土壤,不易受不良自然环境的危害,能源和资源消耗降至最低程度。建筑物的围护结构―外墙、窗户、门与屋顶,应该采用高效保温隔热构造;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良好的自然采光系统;气密良好,又有充分的自然通风条件。同时保持建筑周边环境生态系统的平衡,保护自然界绿色植被、森林、河流、湖泊、沼泽的生态环境,以发挥大环境自然空调的作用。
3绿色住宅建筑的设计方法
国外将绿色住宅设计分为五方面内容:选址、节能、节水、材料综合利用、室内空气品质,其中节能比重最大。我国与外国情况大同小异。
3.1住宅单体空间组合及造型
住宅各功能空间的平面布置、空间组合、外部造型、门窗大小、位置朝向、墙面质感色彩等,应与当地气候相适应,趋利避害。这是满足室内日照、采光、通风隔热和保温、调节湿度等小气候设计的关键。其基本原则是:在寒冷地区的冬季,促使太阳辐射热进入室内,抑制辐射、对流和传导所造成的室内热损失;在炎热地区的夏季,阻止过多的太阳辐射热和室外高温进入室内,利用自然通风促使热量向外散发并除湿。
3.2住宅围护材料选择及构造
(1)为改善外墙保温性能,可采取如下措施:用导热系数小的轻质保温材料做外墙,如加气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等预制板或砌块墙体;承重―保温复合外墙,承重层常用粘土砖或钢筋混凝土,保温层用岩棉、玻璃棉、聚苯板、再生聚苯板、珍珠岩、石膏珍珠岩等;围护墙中设封闭的空气间层。
为提高隔热性能,可采取如下措施:墙体外表面粘贴或涂抹对太阳辐射热吸收率低的材料,如石灰粉刷、浅色面砖等;采用上下有通风口的带空气间层的外墙体,利用空气对流带走墙体中的热量;外墙中设隔热材料。
(2)屋面保温做法:干铺焦渣、加气混凝土块、水泥蛭石、膨胀珍珠岩、岩棉、聚苯板等,例如:以铺膨胀珍珠岩并与其上部架空混凝土预制板之间形成空气间层,这种保温构造效果较好;在屋面堆土或砾石,并进行屋面绿化;或用带吊顶棚的坡屋顶。
屋面隔热做法:平屋顶架设通风间层隔热;反射隔热,即以表面光滑、颜色浅亮的材料反射日光,以减少屋面吸收的辐射热;设带通风孔的坡屋顶;屋面绿化兼设喷灌降温,这类生态建筑方法值得推广。
(3)窗户的节能方法:控制窗的面积,即控制窗墙或窗地的面积比,在满足基本采光和通风的前提下,应尽量缩小窗墙或窗地的面积比;改进窗户的材料和构造。
在炎热地区夏季窗户接受的热辐射量,可采用:在普通玻璃上粘贴热反射膜;悬挂外表面涂有热反射膜的遮阳窗帘;用吸热玻璃代替普通玻璃;设各种遮阳板。在冬季保温、节约采暖能耗上可采用:在接缝处设橡胶或泡沫塑料密封条;采用双层玻璃窗、中空玻璃保温窗,或在窗扇边框上贴透明保温薄膜(如聚脂薄膜),使之与玻璃间形成一定间距的密闭空气层,此法简便经济;为避免窗户夜间散热,可在窗户内侧设保温窗板或保温窗帘;户门及阳台门的夹板内填充岩棉毡或在钢门板上贴聚苯板。
4结语
综上所述,绿色建筑住宅设计不仅仅是建筑室内环境的绿色设计,还应当充分考虑选址和与环境的协调,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能源,从现场设计、布局设计和配套设施设计三方面都达到绿色设计的目标,使建筑物既舒适、健康、高效,又与环境和谐,绿色住宅设计还告诫人们必须重建人与自然有机和谐的统一体,实现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高水平的协调发展,建立人与自然共生共息、生态与经济共繁荣的持续发展的文明关系。
参考文献:
[1]张统生.建筑领域涌起的新潮一绿色建筑.2009(21):7-9.
[2]孙立新.浅谈绿色住宅设计[J].山西建筑,2010(1):33―34.
关键词:绿色 住宅设计 概念 设计要点 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1阐述绿色住宅建筑的概念
随着绿色生活理念的日益普及,人们开始向往在绿色建筑中轻松愉快地生活、工作,但对什么样的建筑才算“绿色”,学术界、产业界始终没有定论。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定义绿色建筑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简称“四节-环保”),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住宅设计的绿色理念应该体现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要节约空间。提升居住品质的重点应该放到提高住宅的综合性能上,我们应该树立一种中小户型、高舒适度的理念。第二要延长建筑物的生命周期。这种生命周期不仅仅是一种结构生命,即这房子用多少年安全,还包括功能周期、外观品貌等。第三要实现资源的循环及优化合理配置。要改变单向的灭失性的资源利用方式,尽量加以回收利用。第四要通过有效的设计手段来达到节能、环保的要求,创造舒适和健康的生活环境:建筑的土壤中不存在有毒、有害物质,地温适宜,地下水纯净,地磁适中。建筑内部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当,使居住者感觉良好,身心健康。
2绿色住宅的设计要求
2.1住宅空气环境要求
我国现行的环境规划中,对住宅小区的大气环境尚未提出具体要求。但考虑我国住宅建设将来要与国际接轨,绿色住宅气环境应符合下列要求:①生态小区的大气环境质量应能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要求;②房间应能实现自然通风,以保证居室内空气新鲜;③使用对人体健康无害的材料,以减少有机挥发物的排放。
2.2住宅水环境要求
绿色建筑在整体规划中应该制定有关建筑节水的技术政策,推广节水技术与设备,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水环境系统的设计应体现在节水、水的循环利用与水环境集成三个方面。水环境系统最终应符合两个基本要求:①小区的整体节水量应达到国家标准;②各类水质必须达到国家标准。在住宅小区,可根据用途设置两套供水系统。A系统专供饮用水,这必须是符合饮用水标准的洁净水。B系统专供使用水,这个系统将洗菜、洗衣、洗澡水以及屋面雨水、地面雨水引入蓄水池内,进行过滤、净化、去污等物理、化学处理,再输入住户的“使用水管”,供擦地、洗车、绿化、水景、冲厕等使用。这个系统的水循环使用,可节省大量的用水。
2.3住宅能源供给上的要求
绿色建筑应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如太阳能利用、风能和地热能利用。绿色住宅的能源系统设计,重点应放在建筑节能、常规能源系统优化和绿色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的利用三方面。
(1)建筑节能方面
首先应注意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使建筑节能满足国家标准要求。研究表明,设计体形系数小以及使用保温隔热层的建筑,可大大降低建筑的能耗,在寒冷地区的住宅建筑体形系数要控制在0.3以下。
(2)常规能源系统设计必须优化
现在因为多种能源结构形式的重复建设而造成浪費,应充分利用绿色能源,但绿色能源的利用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本地特点,且性能好的技术与产品。太阳能是绿色能源中最重要的一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广泛存在的天然能源,其优点是资源丰富、洁净、安全、廉价。目前在住宅建筑中太阳能的利用主要有三个方面: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空调和太阳能电池。
2.4绿色建筑住宅需要与自然社会共生
循环可持续发展是绿色建筑的核心,绿色建筑首先必须尽量减少对生物圈的破坏,关心居所拥有者、周围居民及环境,便于人与自然环境的沟通,且具有足够的弹性以包容未来科技的应用和发展,使建筑与生态环境之间建立良性循环系统。在社会环境中,要注意居民的出行,交往和交通问题,创造可交往空间,设立中心广场和具有魅力的开敞空间;建立配套齐全、布局合理的生态基础设施;创造便利于各个年龄层次人群的生活环境;小区有商业、服务、文化娱乐活动等设施。绿色住宅还要求有洁净的空气、水源与土壤,不易受不良自然环境的危害,能源和资源消耗降至最低程度。建筑物的围护结构―外墙、窗户、门与屋顶,应该采用高效保温隔热构造;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良好的自然采光系统;气密良好,又有充分的自然通风条件。同时保持建筑周边环境生态系统的平衡,保护自然界绿色植被、森林、河流、湖泊、沼泽的生态环境,以发挥大环境自然空调的作用。
3绿色住宅建筑的设计方法
国外将绿色住宅设计分为五方面内容:选址、节能、节水、材料综合利用、室内空气品质,其中节能比重最大。我国与外国情况大同小异。
3.1住宅单体空间组合及造型
住宅各功能空间的平面布置、空间组合、外部造型、门窗大小、位置朝向、墙面质感色彩等,应与当地气候相适应,趋利避害。这是满足室内日照、采光、通风隔热和保温、调节湿度等小气候设计的关键。其基本原则是:在寒冷地区的冬季,促使太阳辐射热进入室内,抑制辐射、对流和传导所造成的室内热损失;在炎热地区的夏季,阻止过多的太阳辐射热和室外高温进入室内,利用自然通风促使热量向外散发并除湿。
3.2住宅围护材料选择及构造
(1)为改善外墙保温性能,可采取如下措施:用导热系数小的轻质保温材料做外墙,如加气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等预制板或砌块墙体;承重―保温复合外墙,承重层常用粘土砖或钢筋混凝土,保温层用岩棉、玻璃棉、聚苯板、再生聚苯板、珍珠岩、石膏珍珠岩等;围护墙中设封闭的空气间层。
为提高隔热性能,可采取如下措施:墙体外表面粘贴或涂抹对太阳辐射热吸收率低的材料,如石灰粉刷、浅色面砖等;采用上下有通风口的带空气间层的外墙体,利用空气对流带走墙体中的热量;外墙中设隔热材料。
(2)屋面保温做法:干铺焦渣、加气混凝土块、水泥蛭石、膨胀珍珠岩、岩棉、聚苯板等,例如:以铺膨胀珍珠岩并与其上部架空混凝土预制板之间形成空气间层,这种保温构造效果较好;在屋面堆土或砾石,并进行屋面绿化;或用带吊顶棚的坡屋顶。
屋面隔热做法:平屋顶架设通风间层隔热;反射隔热,即以表面光滑、颜色浅亮的材料反射日光,以减少屋面吸收的辐射热;设带通风孔的坡屋顶;屋面绿化兼设喷灌降温,这类生态建筑方法值得推广。
(3)窗户的节能方法:控制窗的面积,即控制窗墙或窗地的面积比,在满足基本采光和通风的前提下,应尽量缩小窗墙或窗地的面积比;改进窗户的材料和构造。
在炎热地区夏季窗户接受的热辐射量,可采用:在普通玻璃上粘贴热反射膜;悬挂外表面涂有热反射膜的遮阳窗帘;用吸热玻璃代替普通玻璃;设各种遮阳板。在冬季保温、节约采暖能耗上可采用:在接缝处设橡胶或泡沫塑料密封条;采用双层玻璃窗、中空玻璃保温窗,或在窗扇边框上贴透明保温薄膜(如聚脂薄膜),使之与玻璃间形成一定间距的密闭空气层,此法简便经济;为避免窗户夜间散热,可在窗户内侧设保温窗板或保温窗帘;户门及阳台门的夹板内填充岩棉毡或在钢门板上贴聚苯板。
4结语
综上所述,绿色建筑住宅设计不仅仅是建筑室内环境的绿色设计,还应当充分考虑选址和与环境的协调,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能源,从现场设计、布局设计和配套设施设计三方面都达到绿色设计的目标,使建筑物既舒适、健康、高效,又与环境和谐,绿色住宅设计还告诫人们必须重建人与自然有机和谐的统一体,实现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高水平的协调发展,建立人与自然共生共息、生态与经济共繁荣的持续发展的文明关系。
参考文献:
[1]张统生.建筑领域涌起的新潮一绿色建筑.2009(21):7-9.
[2]孙立新.浅谈绿色住宅设计[J].山西建筑,2010(1):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