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除了美国,眼下对页岩气讨论最为热烈的,便是中国了。用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能源经济研究院首席能源研究员陈卫东的话来说,“在中国现代石油工业史上,这是首次不以企业所有制形式划线限制参与油气资源上游投资作业”,“非石油企业和民间资本以页岩气勘探开发为契机,有了进入石油天然气上游领域的机会。”
热闹之余,四大油气企业(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和延长石油)在招投标中的谨慎值得关注。这次非油企业,比如电力企业、民间资本,乃至与能源完全不沾边的房地产企业表现踊跃,而“油气公司表现平平”。
四大油企的常规油气美味糕点还未吃完
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反差,是因为两大油(中石油、中石化)已拥有大量的常规、非常规油气区块,具体涉及到页岩气区块,77%的有利区块面积、80%的资源潜力处于现有油气区块内。
非油气企业竞争激烈,是因为对它们而言,如果想进入中国油气资源,页岩气是不二的选择。“其实你要想一想,把页岩气定为独立矿种是什么意思?(主要成分)都是甲烷,跟常规天然气、煤层气有什么不同?但就是为了撕开这个口子,要不然其他企业进不来。”陈卫东说。
而四大油气企业看上去则一点也不着急。这是因为它们守着经济性更强的常规油气,在美味的糕点还未吃完的情况下,没有理由大动干戈,去处理页岩气这一难啃的骨头。这涉及机会成本问题。
“开发油气是生产活动、经济活动。一般都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常规到非常规,从高品位到低品位。非常规油气相对常规油气,整体而言,品位低、工作难、成本高。”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咨询中心专家、前石油工业部勘探司副司长查全衡说。
根据查全衡提供的数据,截至2010年12月,中国的资源探明率仍旧很低,石油仅为35.1%~30.6%;天然气仅为14.6%~12.6%。这意味着,作为主力的常规油气,仍大有可为。
国土部督促两桶油,外国公司先着急了
那么,相比常规油气,页岩气开采的成本到底有多高?中国石油集团咨询专家马家骥透露,“在中国,我给大家一个大致概念,钻完井费用,在塔里木深井按照一口井2.5亿元人民币,它建成百亿立方米产能是225亿元。这不是投资,而是钻完井费用。而美国页岩气如果做到一千亿立方米的产能,得用一万多亿元人民币,投资太大了,将来这个成本怎么样跟常规的去竞争?老百姓可不管,有便宜的、国家控制的气,我为什么要买你页岩气?”
在成本高企的情况下,美国为何选择大力开发页岩气?马家骥称,这是两国油气开采历史不同造成的。美国常规油气开采早,其常规油气的产量在几十年前就开始走下坡路了。“现在美国的常规天然气单井平均日产量是2900立方米,中石油是3万立方米,中石化比这个产量还高。页岩气的特点是第一年高产,日产几万立方米,第二年掉80%,第三年掉30%,最后就剩5%了。我认为平均来说,大致是日均单井6000立方米。6000立方米是3万立方米的五分之一。但美国的6000立方米是它们常规油气产量的两三倍,因此美国的中小企业做页岩气就非常有利。”
马家骥称,“我们现在从常规一下子就跳到最难的东西,我不知道高层怎么想。合理来说,应该先易后难。最简单的是常规天然气,中间是致密气、煤层气,最难的才是页岩气,不知道怎么忽悠的,一下子跳到这最难的。”
这与中石油方面的说法一致。中石油内部人士曾表示,中石油对三种非常规气有个开发排序:致密气、煤层气和页岩气。通过上述比较,不难看出为何中石油、中石化等企业并不热衷于页岩气开采。
冷静对待页岩气开采,忌大跃进
现在四大油气公司冷静对待页岩气开采,因为它们有选择。而为了进入上游油气领域而挤破头的其他企业,在页岩气开采上又是否有盈利的空间?这笔经济账需要一个复杂的模型进行计算。如果一切在理想状态下,则页岩气开采或许也不是那么不靠谱。
分析师龙华称,“不考虑补贴的情况下,全美页岩气开采的平均成本为0.67元/立方米,或2.99美元/MMBtu(百万英热)。中国的页岩气尚未进入商业开采阶段,假设在开采早期,单井总可采量为4000万-6000万立方米,单井开发成本为0.6亿-1亿元,则不考虑财政补贴的成本气价在1.24-2.68元/立方米。”
这篇发言稿提出了三个假设条件:1.生产成本为0.18元/立方米;2.每立方米气补贴0.4元;3.单井前两年出气量占该井总生命周期总产量的70%。据此,目前中国的井口气价在1-1.5元/立方米,從敏感性分析可知,如果气价改革能使气价提高1倍,单井保本产量将大幅降低,意味着有更多的气藏具备开采价值。
龙华写道,“按照1-1.5元/立方米的气价,假设中国页岩气进入量产阶段,单井开发成本控制在4000万-6000万元/口,对应开采前两年日均保本出气量为2.3万-4.8万立方米/天,许多井可能无法实现盈利。如果天然气井口价达到2-3元/立方米,单井开对应的保本产量是1.2万-2.6万立方米/天,油气开采企业的盈利机会变大,开采力度加强,有利于我页岩气产量的提升。”
按龙华的分析,假设井口气价为1立方米“1.5元+0.4元补贴”,单井开发成本为4000万元。那么,典型页岩气井的成本回收期为23个月。开采到第5年末,剔除成本后的累计净现金流入为3300万元。
“页岩气开发的特点是前期投入大,项目风险高,现金回流快,总体回报高。可以采用发行信托筹资的方式,通过对偿还期限和收益率的灵活安排,更好地匹配项目现金流。权益类融资、风险投资是较好的选择。”龙华称。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模型是建立在一系列理想条件之下的。而现实要比模型复杂得多。
对于开发页岩气的空前热情,陈卫东感叹,“到现在为止,大跃进的情结还在不少人的血液里面流淌着。总想一夜就把事情办好,就能跨越。其实跨越不了,目前唯独美国成功,这里面有技术原因、制度原因,这些东西不仅我们在总结,欧洲人也在总结。”
(原载于《东方早报》)
热闹之余,四大油气企业(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和延长石油)在招投标中的谨慎值得关注。这次非油企业,比如电力企业、民间资本,乃至与能源完全不沾边的房地产企业表现踊跃,而“油气公司表现平平”。
四大油企的常规油气美味糕点还未吃完
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反差,是因为两大油(中石油、中石化)已拥有大量的常规、非常规油气区块,具体涉及到页岩气区块,77%的有利区块面积、80%的资源潜力处于现有油气区块内。
非油气企业竞争激烈,是因为对它们而言,如果想进入中国油气资源,页岩气是不二的选择。“其实你要想一想,把页岩气定为独立矿种是什么意思?(主要成分)都是甲烷,跟常规天然气、煤层气有什么不同?但就是为了撕开这个口子,要不然其他企业进不来。”陈卫东说。
而四大油气企业看上去则一点也不着急。这是因为它们守着经济性更强的常规油气,在美味的糕点还未吃完的情况下,没有理由大动干戈,去处理页岩气这一难啃的骨头。这涉及机会成本问题。
“开发油气是生产活动、经济活动。一般都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常规到非常规,从高品位到低品位。非常规油气相对常规油气,整体而言,品位低、工作难、成本高。”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咨询中心专家、前石油工业部勘探司副司长查全衡说。
根据查全衡提供的数据,截至2010年12月,中国的资源探明率仍旧很低,石油仅为35.1%~30.6%;天然气仅为14.6%~12.6%。这意味着,作为主力的常规油气,仍大有可为。
国土部督促两桶油,外国公司先着急了
那么,相比常规油气,页岩气开采的成本到底有多高?中国石油集团咨询专家马家骥透露,“在中国,我给大家一个大致概念,钻完井费用,在塔里木深井按照一口井2.5亿元人民币,它建成百亿立方米产能是225亿元。这不是投资,而是钻完井费用。而美国页岩气如果做到一千亿立方米的产能,得用一万多亿元人民币,投资太大了,将来这个成本怎么样跟常规的去竞争?老百姓可不管,有便宜的、国家控制的气,我为什么要买你页岩气?”
在成本高企的情况下,美国为何选择大力开发页岩气?马家骥称,这是两国油气开采历史不同造成的。美国常规油气开采早,其常规油气的产量在几十年前就开始走下坡路了。“现在美国的常规天然气单井平均日产量是2900立方米,中石油是3万立方米,中石化比这个产量还高。页岩气的特点是第一年高产,日产几万立方米,第二年掉80%,第三年掉30%,最后就剩5%了。我认为平均来说,大致是日均单井6000立方米。6000立方米是3万立方米的五分之一。但美国的6000立方米是它们常规油气产量的两三倍,因此美国的中小企业做页岩气就非常有利。”
马家骥称,“我们现在从常规一下子就跳到最难的东西,我不知道高层怎么想。合理来说,应该先易后难。最简单的是常规天然气,中间是致密气、煤层气,最难的才是页岩气,不知道怎么忽悠的,一下子跳到这最难的。”
这与中石油方面的说法一致。中石油内部人士曾表示,中石油对三种非常规气有个开发排序:致密气、煤层气和页岩气。通过上述比较,不难看出为何中石油、中石化等企业并不热衷于页岩气开采。
冷静对待页岩气开采,忌大跃进
现在四大油气公司冷静对待页岩气开采,因为它们有选择。而为了进入上游油气领域而挤破头的其他企业,在页岩气开采上又是否有盈利的空间?这笔经济账需要一个复杂的模型进行计算。如果一切在理想状态下,则页岩气开采或许也不是那么不靠谱。
分析师龙华称,“不考虑补贴的情况下,全美页岩气开采的平均成本为0.67元/立方米,或2.99美元/MMBtu(百万英热)。中国的页岩气尚未进入商业开采阶段,假设在开采早期,单井总可采量为4000万-6000万立方米,单井开发成本为0.6亿-1亿元,则不考虑财政补贴的成本气价在1.24-2.68元/立方米。”
这篇发言稿提出了三个假设条件:1.生产成本为0.18元/立方米;2.每立方米气补贴0.4元;3.单井前两年出气量占该井总生命周期总产量的70%。据此,目前中国的井口气价在1-1.5元/立方米,從敏感性分析可知,如果气价改革能使气价提高1倍,单井保本产量将大幅降低,意味着有更多的气藏具备开采价值。
龙华写道,“按照1-1.5元/立方米的气价,假设中国页岩气进入量产阶段,单井开发成本控制在4000万-6000万元/口,对应开采前两年日均保本出气量为2.3万-4.8万立方米/天,许多井可能无法实现盈利。如果天然气井口价达到2-3元/立方米,单井开对应的保本产量是1.2万-2.6万立方米/天,油气开采企业的盈利机会变大,开采力度加强,有利于我页岩气产量的提升。”
按龙华的分析,假设井口气价为1立方米“1.5元+0.4元补贴”,单井开发成本为4000万元。那么,典型页岩气井的成本回收期为23个月。开采到第5年末,剔除成本后的累计净现金流入为3300万元。
“页岩气开发的特点是前期投入大,项目风险高,现金回流快,总体回报高。可以采用发行信托筹资的方式,通过对偿还期限和收益率的灵活安排,更好地匹配项目现金流。权益类融资、风险投资是较好的选择。”龙华称。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模型是建立在一系列理想条件之下的。而现实要比模型复杂得多。
对于开发页岩气的空前热情,陈卫东感叹,“到现在为止,大跃进的情结还在不少人的血液里面流淌着。总想一夜就把事情办好,就能跨越。其实跨越不了,目前唯独美国成功,这里面有技术原因、制度原因,这些东西不仅我们在总结,欧洲人也在总结。”
(原载于《东方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