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北师大版中学生物教材在每节课的开头都用心编写了“问题探讨”一栏,这个栏目的作用不可小觑。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个“问题探讨”为课堂教学增添色彩。本文就此讨论了如何应用“问题探讨”栏目,以到达新版教材的使用目的,让学生在问题中思考,在学习中进步。
关键词:问题探讨;生物教材;北师大版
一、前言。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用书一直是教学内容的有效载体。因而,在一门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教材的选取是首要的,其次是教师如何恰当合理的使用教材,将教材的用途发挥到极致。书本的每节都会有个“问题探讨”,题目新颖且别具一格。本文就此,探讨如何灵巧的使用生物教材中的“问题探讨”。
二、“问题探讨”的应用时机和方法
课程开头的“问题探讨”一般是由专家经过仔细探讨和审核后命制的题目,因而对于本节内容或是有很好的提示作用,或是有归纳概括的作用,或是有引发学生独立思考的作用。因而,可将问题探讨分为三个应用时机。
(一)课程预习阶段,引发学生独立思考。课程预习阶段是教师让学生预习本节课程的内容,并且标记出阅读过程中存在疑问的地方,在老师讲解时能够认真听来重点体会理解。一般来说,经过很好预习课本知识后,学生的思路会更加开阔,对于听讲教师讲解更有针对性。会收获很好的学习效果。教师一般可以在上一节的课后给学生布置下一节的问题探讨作为课后作业,让同学们查找相关的学习资料。通过自己查询的结果往往记忆会更加深刻。与此同时,在上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所查询的内容在课堂上表示出来,或者将自己的心得写在黑板上。然后由老师评定,哪位同学的态度认真,且对内容了解的详细而加以表扬。通过这样的形式可以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问题,锻炼在碰到未知问题时需求解决办法的能力。
(二)课程结合本节内容中讲解。在教师讲解新课程时,可以作为引入新问题的素材。并在讲解过程中,不断通过此素材作为揭示对象。例如,在北师大八年级上册中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一节中,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呈现问题探讨:三幅图片,第一幅是大雁呈人字形排列飞行;第二副是孔雀开屏;第三幅是喂狗时摇铃铛。这三幅图片结合本节可的标题内容,让学生思考二者之间的联系。同时,这种问题探讨为后边的课程讲解埋下伏笔。继而引入动物行为的概念和动物行为的分类。并总结出来。按这样子的课堂教学措施一般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了解本节学习的知识,所以是值得借鉴的。
(三)课后作业归纳总结。将问题探讨留作课后的归纳总结也是一种必要的学习方法。在课程最后阶段的总结。教师用“问题探讨”来作为测试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程度。如动物学家在森林中用摄像机偷拍下鹿群的生活状况,这属于什么研究方法?将两只幼兔同另外一窝幼兔放在一起,并在其中一只幼兔的身上预先涂上“新妈妈”的尿,看这只母兔如何识别自己的孩子,这又属于什么研究方法?最后,教师需要布置道课后作业:让学生自己像生物学家一样研究下自己家的动物,像小狗小猫等。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让学生学会自己观察生活,掌握知识。
三、问题讨论方式的创新型应用
问题讨论的引入是新版教材的亮点之处。创新性的应用
好这个栏目对教学效果会有极大的改进。下面就此阐述,我们应该如何创新型的将问题探讨应用到我们的教学之中。案例仍以八年级北师大版生物教材为主。
(一)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媒体。现代教学多媒体的应用是时代带来的便利,我们应该充分应用好这一物质条件。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例如:在学习生物多样性对环境的影响这一节时,在课堂教学前,先让学生看下“动物世界”的电影片段。初中生还处在具有强烈好奇心和知识求知欲望强的时期。给学生看一些他们新奇的电影片段做导入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动物世界中,动物的种类相当繁多,而动物的多样性对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进而给学生们展示澳大利亚的狼和鹿的故事,为什么狼最后反而成为挽救森林和鹿群的“功臣”了呢?
(二)强化课堂实验教学。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观察为基础的科学,有着同理化课程相同的一点,那就是注重实验。对于有些章节而言,通过实验型的“问题探究”往往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而教师要做的工作则是有的放矢的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和技巧,并且给学生流出充足的时间自己整理思考实验。如果有些实验教学不能在课堂上教授,只能在野外进行实验的。老师可以抽出专门的时间,组队带领学生进行野外实验。当然,注意事项就是保障学生的安全。总之,老师要放心大胆的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多接触实验,多给学生一些亲身实践的机会。毕竟,古语有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三)学会发散思维。爱因斯坦作为一个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以其发散思维的模式闻名于世人。发散思维同样适用与初中生物教学。在生物教材中的“问题探讨”里,我们会碰到比较简单的问题,看上去不值得一讲,但是这些问题真有那么浅显吗?当然不是,我们的初中生物老师就要引导学生去发现更深层次的东西,这就是发散思维。在学习“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一节的内容时,水循环是大家都懂的道理。但是如果通过发散思维,我们会发现:植物的叶子跟普通的水循环不同,普通的水循环遵循自高而下的原则。但是植物的叶子却是“反其道而行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怪现象”呢?原来这就是“蒸腾作用”。进而发散思维,蒸腾作用的动力又是什么呢?通过这样子的发散式思维,教师可以一步步引导学生发现“真相”,探寻事物的本质。
总而言之,八年级生物教材中“问题探讨”的引入大大丰富了教学环节和手段。对“问题探讨”的应用方法还有待发展和创新。本文从分别从引用的时机,引用的方法以及如何创新式的应用做了浅略分析,希望能对从事初中生物教学的老师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陈明.人教版高中《生物》实验教材中“问题探讨”的探究[J].生物教育学,2005,(05).
[2] 宋丽华.初中生物创新教学初探[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11).
关键词:问题探讨;生物教材;北师大版
一、前言。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用书一直是教学内容的有效载体。因而,在一门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教材的选取是首要的,其次是教师如何恰当合理的使用教材,将教材的用途发挥到极致。书本的每节都会有个“问题探讨”,题目新颖且别具一格。本文就此,探讨如何灵巧的使用生物教材中的“问题探讨”。
二、“问题探讨”的应用时机和方法
课程开头的“问题探讨”一般是由专家经过仔细探讨和审核后命制的题目,因而对于本节内容或是有很好的提示作用,或是有归纳概括的作用,或是有引发学生独立思考的作用。因而,可将问题探讨分为三个应用时机。
(一)课程预习阶段,引发学生独立思考。课程预习阶段是教师让学生预习本节课程的内容,并且标记出阅读过程中存在疑问的地方,在老师讲解时能够认真听来重点体会理解。一般来说,经过很好预习课本知识后,学生的思路会更加开阔,对于听讲教师讲解更有针对性。会收获很好的学习效果。教师一般可以在上一节的课后给学生布置下一节的问题探讨作为课后作业,让同学们查找相关的学习资料。通过自己查询的结果往往记忆会更加深刻。与此同时,在上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所查询的内容在课堂上表示出来,或者将自己的心得写在黑板上。然后由老师评定,哪位同学的态度认真,且对内容了解的详细而加以表扬。通过这样的形式可以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问题,锻炼在碰到未知问题时需求解决办法的能力。
(二)课程结合本节内容中讲解。在教师讲解新课程时,可以作为引入新问题的素材。并在讲解过程中,不断通过此素材作为揭示对象。例如,在北师大八年级上册中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一节中,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呈现问题探讨:三幅图片,第一幅是大雁呈人字形排列飞行;第二副是孔雀开屏;第三幅是喂狗时摇铃铛。这三幅图片结合本节可的标题内容,让学生思考二者之间的联系。同时,这种问题探讨为后边的课程讲解埋下伏笔。继而引入动物行为的概念和动物行为的分类。并总结出来。按这样子的课堂教学措施一般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了解本节学习的知识,所以是值得借鉴的。
(三)课后作业归纳总结。将问题探讨留作课后的归纳总结也是一种必要的学习方法。在课程最后阶段的总结。教师用“问题探讨”来作为测试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程度。如动物学家在森林中用摄像机偷拍下鹿群的生活状况,这属于什么研究方法?将两只幼兔同另外一窝幼兔放在一起,并在其中一只幼兔的身上预先涂上“新妈妈”的尿,看这只母兔如何识别自己的孩子,这又属于什么研究方法?最后,教师需要布置道课后作业:让学生自己像生物学家一样研究下自己家的动物,像小狗小猫等。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让学生学会自己观察生活,掌握知识。
三、问题讨论方式的创新型应用
问题讨论的引入是新版教材的亮点之处。创新性的应用
好这个栏目对教学效果会有极大的改进。下面就此阐述,我们应该如何创新型的将问题探讨应用到我们的教学之中。案例仍以八年级北师大版生物教材为主。
(一)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媒体。现代教学多媒体的应用是时代带来的便利,我们应该充分应用好这一物质条件。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例如:在学习生物多样性对环境的影响这一节时,在课堂教学前,先让学生看下“动物世界”的电影片段。初中生还处在具有强烈好奇心和知识求知欲望强的时期。给学生看一些他们新奇的电影片段做导入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动物世界中,动物的种类相当繁多,而动物的多样性对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进而给学生们展示澳大利亚的狼和鹿的故事,为什么狼最后反而成为挽救森林和鹿群的“功臣”了呢?
(二)强化课堂实验教学。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观察为基础的科学,有着同理化课程相同的一点,那就是注重实验。对于有些章节而言,通过实验型的“问题探究”往往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而教师要做的工作则是有的放矢的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和技巧,并且给学生流出充足的时间自己整理思考实验。如果有些实验教学不能在课堂上教授,只能在野外进行实验的。老师可以抽出专门的时间,组队带领学生进行野外实验。当然,注意事项就是保障学生的安全。总之,老师要放心大胆的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多接触实验,多给学生一些亲身实践的机会。毕竟,古语有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三)学会发散思维。爱因斯坦作为一个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以其发散思维的模式闻名于世人。发散思维同样适用与初中生物教学。在生物教材中的“问题探讨”里,我们会碰到比较简单的问题,看上去不值得一讲,但是这些问题真有那么浅显吗?当然不是,我们的初中生物老师就要引导学生去发现更深层次的东西,这就是发散思维。在学习“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一节的内容时,水循环是大家都懂的道理。但是如果通过发散思维,我们会发现:植物的叶子跟普通的水循环不同,普通的水循环遵循自高而下的原则。但是植物的叶子却是“反其道而行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怪现象”呢?原来这就是“蒸腾作用”。进而发散思维,蒸腾作用的动力又是什么呢?通过这样子的发散式思维,教师可以一步步引导学生发现“真相”,探寻事物的本质。
总而言之,八年级生物教材中“问题探讨”的引入大大丰富了教学环节和手段。对“问题探讨”的应用方法还有待发展和创新。本文从分别从引用的时机,引用的方法以及如何创新式的应用做了浅略分析,希望能对从事初中生物教学的老师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陈明.人教版高中《生物》实验教材中“问题探讨”的探究[J].生物教育学,2005,(05).
[2] 宋丽华.初中生物创新教学初探[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