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下不可一日无政权,人类不可一日无教师”。在延绵数千年的社会发展中,教师作为精神文明的开拓者,始终承担着传衍文化,传播知识,弘扬科学的光荣任务;起着开启民智,哺育人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大作用。课程改革以全新的课程理念诠释了教育的最高境界:以人为本,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人才。1996年出版的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明确指出:“教师作为变革的因素,在促进理解和宽容方面,其作用的重要性从未向今日这样不容置疑。这一作用在21世纪将具有决定意义”。第45届教育大会的主题是“加强变化世界中教师的作用”。这说明,教师的作用是随着社会的变革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的变化而变化的
一、从教师与教师的关系上来看,教师个体之间应该是合作者的角色,既合作伙伴的关系。
这是由新课程的目标决定的。新课程的六大目标之一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单一的被动接受式学习为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现代社会提倡学会学习、终身学习,我们希望学生会学习、会合作,教师也应具有合作的精神和能力。
可以说在现有的职业中,很少有哪一项工作自己可以独立完成,都需要有分工和合作。可是在教师心目中,很多教师有孤独感。教师为什么有这种感觉呢?还是由传统的评价、竞争机制带来的。传统的评价中,学生的分数胜过一切,教师的任务很明确,传授知识,使学生考出好成绩,这是成功的。这种单一的评价是教师变得封闭、保守,使得教师害怕交流,教师不能做到互通有无,不能取长补短。正像有一位教师说的那样:在办公室里,除了谈+家庭和孩子,我们从不谈自己班级里的事情,我们不想让他人知道我们的问题,因为我们害怕他们认为我们是不称职的老师。因此,教室就像是一个有城墙和护城河的城堡,我们自己出不去,别人羞于进来,尽管互相之间很想学习,很想交流。
社会互赖理论告诉我们,积极互赖(合作)产生促进性互动,群体成员会彼此鼓励和促进学习上的努力;消极互赖(竞争)产生对抗性互动,群体成员会彼此不鼓励学业上的努力,而且会互相障碍。
课程改革能否促成教师之间的合作呢,完全有可能。
1.课程综合化使不同学科的教师走到了一起,只有不同学科的教师相互合作,才有可能完成课程的综合。
2.教学工作不确定性增加,如教学目标与结果的不确定,教学对象、内容、方法的不确定性,教学的评价也不再单一了。评价都不再单一化了,很多东西需要从彼此身上互相汲取。
3.教师的发展性评价使得教师不想再封闭了。教师的工作评价将打破过去的评价方式,如主要面向过去的评价,奖惩性的评价,单向的评价,统一标准的评价,带来孤独的评价等。取而代之的是根据教师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做出的反馈性评价,教师领导的双向评价,教师的互评、自评等评价方式,这样使得教师愿意从彼此的身上学到有用的东西,教师不再封闭。
当教师们聚在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工作时,靠的是团结的力量,相互依靠为个人提供了力量,使教师能做到倾听、交流与沟通,达到互勉、互助与互爱,,这是教师合作时的技能与目标。
二、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上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激发者、培养者。
从传统的教与学关系上看,强调教,忽视学,学生的学习方式比较单一,被动的接受式学习为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枯燥的听讲,大量的习题,经常性的考试,让人烦恼的排榜,都使得学生越学越不爱学,越学越没兴趣,难怪学生参加完中考或高考就欢呼万岁。这种现象可以说是我们教育的悲哀,即使有再多的学生考上重点高中、重点大学,能说教育是成功的吗。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承认学生是人,是不成熟的人,是正在成长的人。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不是课堂上的独奏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有了这样的理念,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时,应体现出如下内涵:
1.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发展学习能力。
3.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
4.为学生提供便利,为学生學习服务。
5.作为学生学习参与者,和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三、从教师与教学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是研究者
在传统的教师职业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学活动,传统意义上的研究被认为是“专家”、“学者”的事情,很多教师对参加教育科研或教育研究有畏难情绪,长期以来大多数教师的教育研究是与教学实践活动脱节的。随着教育理论知识的普及和教师认识的提高,现在教师对教育科研已不再是排斥和远离,而是积极参与,认真实践,教师的研究活动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古今中外的很多实例也早已证明,凡是名师必是研究者,教师成为研究者与教师的专业成长紧密相连。教师只有积极参与教育研究,才能丰富自己的文化和教育底蕴,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培养出素质高的学生。
教师角色的发展与变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不仅需要教师自身的理论上的充实,来自社会的需要,还要有促进教师角色转化的外部条件。教师要经历角色的期待阶段、转变阶段及适应与发展阶段,每一阶段会有不同的目标和任务。愿广大教师把握好时机,在课程改革中能够走在前面,并做出自己的贡献。
一、从教师与教师的关系上来看,教师个体之间应该是合作者的角色,既合作伙伴的关系。
这是由新课程的目标决定的。新课程的六大目标之一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单一的被动接受式学习为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现代社会提倡学会学习、终身学习,我们希望学生会学习、会合作,教师也应具有合作的精神和能力。
可以说在现有的职业中,很少有哪一项工作自己可以独立完成,都需要有分工和合作。可是在教师心目中,很多教师有孤独感。教师为什么有这种感觉呢?还是由传统的评价、竞争机制带来的。传统的评价中,学生的分数胜过一切,教师的任务很明确,传授知识,使学生考出好成绩,这是成功的。这种单一的评价是教师变得封闭、保守,使得教师害怕交流,教师不能做到互通有无,不能取长补短。正像有一位教师说的那样:在办公室里,除了谈+家庭和孩子,我们从不谈自己班级里的事情,我们不想让他人知道我们的问题,因为我们害怕他们认为我们是不称职的老师。因此,教室就像是一个有城墙和护城河的城堡,我们自己出不去,别人羞于进来,尽管互相之间很想学习,很想交流。
社会互赖理论告诉我们,积极互赖(合作)产生促进性互动,群体成员会彼此鼓励和促进学习上的努力;消极互赖(竞争)产生对抗性互动,群体成员会彼此不鼓励学业上的努力,而且会互相障碍。
课程改革能否促成教师之间的合作呢,完全有可能。
1.课程综合化使不同学科的教师走到了一起,只有不同学科的教师相互合作,才有可能完成课程的综合。
2.教学工作不确定性增加,如教学目标与结果的不确定,教学对象、内容、方法的不确定性,教学的评价也不再单一了。评价都不再单一化了,很多东西需要从彼此身上互相汲取。
3.教师的发展性评价使得教师不想再封闭了。教师的工作评价将打破过去的评价方式,如主要面向过去的评价,奖惩性的评价,单向的评价,统一标准的评价,带来孤独的评价等。取而代之的是根据教师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做出的反馈性评价,教师领导的双向评价,教师的互评、自评等评价方式,这样使得教师愿意从彼此的身上学到有用的东西,教师不再封闭。
当教师们聚在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工作时,靠的是团结的力量,相互依靠为个人提供了力量,使教师能做到倾听、交流与沟通,达到互勉、互助与互爱,,这是教师合作时的技能与目标。
二、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上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激发者、培养者。
从传统的教与学关系上看,强调教,忽视学,学生的学习方式比较单一,被动的接受式学习为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枯燥的听讲,大量的习题,经常性的考试,让人烦恼的排榜,都使得学生越学越不爱学,越学越没兴趣,难怪学生参加完中考或高考就欢呼万岁。这种现象可以说是我们教育的悲哀,即使有再多的学生考上重点高中、重点大学,能说教育是成功的吗。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承认学生是人,是不成熟的人,是正在成长的人。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不是课堂上的独奏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有了这样的理念,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时,应体现出如下内涵:
1.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发展学习能力。
3.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
4.为学生提供便利,为学生學习服务。
5.作为学生学习参与者,和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三、从教师与教学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是研究者
在传统的教师职业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学活动,传统意义上的研究被认为是“专家”、“学者”的事情,很多教师对参加教育科研或教育研究有畏难情绪,长期以来大多数教师的教育研究是与教学实践活动脱节的。随着教育理论知识的普及和教师认识的提高,现在教师对教育科研已不再是排斥和远离,而是积极参与,认真实践,教师的研究活动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古今中外的很多实例也早已证明,凡是名师必是研究者,教师成为研究者与教师的专业成长紧密相连。教师只有积极参与教育研究,才能丰富自己的文化和教育底蕴,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培养出素质高的学生。
教师角色的发展与变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不仅需要教师自身的理论上的充实,来自社会的需要,还要有促进教师角色转化的外部条件。教师要经历角色的期待阶段、转变阶段及适应与发展阶段,每一阶段会有不同的目标和任务。愿广大教师把握好时机,在课程改革中能够走在前面,并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