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毛泽东作为集政治家、战略家、哲学家、革命家于一身的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并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重大理论飞跃,他是毛泽东思想的最主要创立者。而作为毛泽东思想重要理论来源之一的中国传统文化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形成的重要理论基础。
关键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继承;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创新
一、传统文化和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结合的精华
马克思主义能够拥有在中国传播并深入到民心的扎根平台,从很大程度上来讲是因为中国拥有多彩、雄厚的文化底蕴。我党最终奋斗的目标在建党那一刻起就确立起了,即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也艰难地结束了,为实现共产主义的目标,我党在艰辛的革命历程中仍然能够团结一致,将统一的战线建立起,共产国际在指导中的错误也始终被我党成功地抵御了,将革命建设独立自主地开展下去。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被这一切彰显无遗,也告诉我们想要取得成功,就要坚持结合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实际的情况。
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后的结晶便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这三个原则,同时也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而这一切都是优秀的传统文化所孕育的。
二、传统文化对毛泽东人生历程深刻的影响
中国的传统历史悠久、形式丰富、内容也广泛,并且是以儒家文化作为主体的。将古今的思想、观点、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名族风情等各个方面都表现出来了。时代改变了,朝代改变了,但是中华文明始终没有改变,而其蕴含的现代气派与广阔胸襟无时无刻不指导着革命前进的方向。毛泽东出生于决定民族生死存亡的20世纪初期,他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以自身为首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再一次绽放了光彩。
三、毛泽东与中国传统文化
(一)青年时对文化的激扬
中国传统文化使毛泽东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成年之后在杨昌济门下进入湖蓝第一师范学习,中国现代哲学和古典文学成了毛泽东年少时攻读的主要内容,其中曾国藩、梁启超的著作是他特别喜好的。因此自身的国学基础十分浑厚,能够在政治学说上有独到的见解与开创性能力也是基于此基础。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而爱国者的社会责任感便是“民族忧患意识”。对社会和政治上的忧患意识自先秦百家就已经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体现了出来,“忧国忧民”的感慨也是基于孟子在面对惨无人道的现实所抒发的。毛泽东自年少时就将改变民族命运和国家的前途作为了明确的人生方向。而民族的精神支柱便是惨遭摧残的爱国主义。毛泽东因为国学文化的熏陶对国家无比热爱,“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年少的他就已经对民族的命运和国家兴亡尤为关注。他对政治的热情和坚定的爱国信念也便从年少时就突显了出来。
(二)革命岁月中的文化风采
传统文化思想积累的更加深厚是在毛泽东作为了共产主义领导人的时候,结合了马克思主义并继承了传统文化。研读中国古籍是毛泽东在革命事业中和革命成功以后的工作中从没有间断过的。马克思列宁的大量著作和历朝历代的古籍在他革命抗战岁月中也已被熟读,同时还请购了两部中国历史演义。尤为喜爱鲁迅的作品,毛泽东将鲁迅的贡献作了极高的评价,提出“中华名族要以鲁迅的方向作为新方向。”毛泽东在延安的时期,号召大家研读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来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理解的同时,自己也依然在刻苦地钻研和借鉴我国的历史文化。将郭沫若1944年发表的《甲申三百年祭》作为整风文件,并明确地提出要注意如何避免骄傲的毛病,以免再次吃亏。
(三)晚年时伟大的文化内涵
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中南海住所有9万多册藏书,《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都包含其中。一部线装的二十四史一共850册,每一页都留下了他阅读后的批注和勾画,由此能够看出毛泽东晚年时对史书的热衷程度。其中广泛涉猎了经史、诗词、小说、野史和历朝历史演义等典籍。周恩来在《学习毛泽东》一书中就提到“毛泽东现在写文章和讲话都经常会熟练地运用历史经验教训,因为毛泽东开始就很喜欢读古书,他也因为读古书而显得更加伟大,知识也更加渊博了。”多谋善断也是毛泽东晚年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针对领导方法和工作方式所提出的。
三、文化精髓的体现
儒家的中心思想是仁者爱人,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温、良、恭、谦、让和仁、义、礼、智、信是思想的核心理念;“内圣外王”便是儒家思想对人格塑造和价值的追求;内省和修生是儒家思想的处事原则也是人生智慧。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主,所受到的绝大多数影响是基于毛泽东思想的成长因素。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和形成的基础也是基于诸子百家的思想。
(一)立身、为政、以德治国
“仁”和“礼”是对儒家思想的归纳,其中内在的本质便是仁,外在表现形式便是礼。控制所提出的双重境界就是“仁者爱人”与“克己复礼曰仁”,同时“泛爱众而亲仁”的主张也被提出了,这阐述讲的是使人民不要只是以自我为中心。
儒家仁的思想被毛泽东思想所吸收,从而仁政的思想被提出。为人名的当前利益和为人民的长远利益两种理念便是毛泽东所提出的仁政,例如建设重工业和抗美援朝,前者便是为人民长远利益的大仁政,后者便是为人民当前利益的小仁政。而两者要同时兼顾,不然的话就是错误的。共产党要随时做好对错误修正的准备,任何不符合人民利益的错误都是要及时修正的,修正的同时要制定研究出切实可行的方法,不能空谈。这不仅符合孟子“仁民而爱物“的思想,而且能够将这种思想进行重塑和升华。
(二)对儒家思想的借鉴
孔子作为儒家创始人,提倡言行相顾、知行合一的思想,其看法也独到。没有能够做官的能力;出史搞外交的使命也不能单独完成;书读的如此之多也是没有用的,学以致用,执行统一才是控制强调的重点。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中指出无产阶级不需要党八股、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这三种东西,因其都是反马克思主义的,剥削阶级才需要这些东西。这三种东西在党内只能反映出小资产阶级的思想。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就必须要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提高国家整体的文化实力,让其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的法律,将民族精神得以弘扬,将公众的思想道德和素质进行有效的提高,做到以民为本,以传统文化为基础,以社会主义建设为目标,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从而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来支持改革开放。 四、传统文化和毛泽东思想活灵魂
毛泽东致力于中国的古代文化学习。他对《韩昌黎全集》和古文《文选》进行了认真的研读,对于东汉的孔融和南宋陈亮的著作特别喜爱,研读的也特别仔细。练得一手出众的古文也多数是因大量地读了韩愈的著作,但是从韩愈著作中了解的思想才是最大的收益,因为《文选》使得秦汉和魏晋的文化更加深入了毛泽东脑海中。同时,当时他的读书笔记中也能够突显出从古到今一大批思想家对毛泽东思想的影响。毛泽东的“实事求是”思想便是根据清朝末年民国初期诸多学者所倡导的要将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思想而提出的。
实事求是的基础便是实践,要能够更好地对客观事物进行理解和认识便要进行实践,没有实践就不能将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进行有效地掌握和分析,认识客观的事物也便不能实事求是的进行。因此,加强实事求即是要强调实践的重要作用。
毛泽东所提出的实事求是思想具有着中国特色科学。要求我们要将主客观统一起来就是实事求的思想,将理论和实际进行统一。沟通理论和实际的统一的桥梁那便是实践。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和遗产被毛泽东所继承和发扬,在中国革命建设中结合了在我国实践之后的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将鲜活的名族特色赋予到了马克思主义中。中国传统文化在科技发展迅速,建设步步迈进的今天依旧以自强不息、独立自主为代表,展现出了蓬勃的生命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的进步。独立自主的思想启示着我国该怎样构建和谐社会,怎样自我强大的同时,也推动了社会主义革命中的建设事业能够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五、结束语
本文对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和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对实事求是的思想不仅是因为毛泽东对中国古籍的再造,其中所包含的重要意义也是基于中国古代的优秀传统文化;毛泽东的人民史观唯物主义的路线也被群众路线反映了出来,同时群众路线还延续了民惟帮本中的爱民、利民和重民的思想;毛泽东吸收的传统文化不仅只是独立自主的观点,深入总结出的纲领准则也是以此为基础进行不断探索和实践之后的产物。
参考文献:
[1]李洋.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D].兰州大学,2010.
[2]李萍. 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D].延安大学,2010.
[3]许青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传统文化基础研究[D].山东大学,2012.
[4]汪琴.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D].南昌大学,2012.
[5]沈学玕.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与湖湘文化[D].南京师范大学,2005.
[6]宫丽艳.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民族精神培育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
[7]李法杰. 试论毛泽东思想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改造性继承[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3:24-27.
作者简介:刘永富,1982年出生,男,满族,河北承德人,工作单位:公安消防部队昆明指挥学校(云南昆明,邮编:650208)讲师,硕士, 研究方向为明清时期云南历史。收件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小石坝公安消防部队昆明指挥学校训练部政法教研室 邮编650208 电话13688708826
关键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继承;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创新
一、传统文化和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结合的精华
马克思主义能够拥有在中国传播并深入到民心的扎根平台,从很大程度上来讲是因为中国拥有多彩、雄厚的文化底蕴。我党最终奋斗的目标在建党那一刻起就确立起了,即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也艰难地结束了,为实现共产主义的目标,我党在艰辛的革命历程中仍然能够团结一致,将统一的战线建立起,共产国际在指导中的错误也始终被我党成功地抵御了,将革命建设独立自主地开展下去。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被这一切彰显无遗,也告诉我们想要取得成功,就要坚持结合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实际的情况。
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后的结晶便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这三个原则,同时也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而这一切都是优秀的传统文化所孕育的。
二、传统文化对毛泽东人生历程深刻的影响
中国的传统历史悠久、形式丰富、内容也广泛,并且是以儒家文化作为主体的。将古今的思想、观点、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名族风情等各个方面都表现出来了。时代改变了,朝代改变了,但是中华文明始终没有改变,而其蕴含的现代气派与广阔胸襟无时无刻不指导着革命前进的方向。毛泽东出生于决定民族生死存亡的20世纪初期,他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以自身为首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再一次绽放了光彩。
三、毛泽东与中国传统文化
(一)青年时对文化的激扬
中国传统文化使毛泽东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成年之后在杨昌济门下进入湖蓝第一师范学习,中国现代哲学和古典文学成了毛泽东年少时攻读的主要内容,其中曾国藩、梁启超的著作是他特别喜好的。因此自身的国学基础十分浑厚,能够在政治学说上有独到的见解与开创性能力也是基于此基础。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而爱国者的社会责任感便是“民族忧患意识”。对社会和政治上的忧患意识自先秦百家就已经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体现了出来,“忧国忧民”的感慨也是基于孟子在面对惨无人道的现实所抒发的。毛泽东自年少时就将改变民族命运和国家的前途作为了明确的人生方向。而民族的精神支柱便是惨遭摧残的爱国主义。毛泽东因为国学文化的熏陶对国家无比热爱,“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年少的他就已经对民族的命运和国家兴亡尤为关注。他对政治的热情和坚定的爱国信念也便从年少时就突显了出来。
(二)革命岁月中的文化风采
传统文化思想积累的更加深厚是在毛泽东作为了共产主义领导人的时候,结合了马克思主义并继承了传统文化。研读中国古籍是毛泽东在革命事业中和革命成功以后的工作中从没有间断过的。马克思列宁的大量著作和历朝历代的古籍在他革命抗战岁月中也已被熟读,同时还请购了两部中国历史演义。尤为喜爱鲁迅的作品,毛泽东将鲁迅的贡献作了极高的评价,提出“中华名族要以鲁迅的方向作为新方向。”毛泽东在延安的时期,号召大家研读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来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理解的同时,自己也依然在刻苦地钻研和借鉴我国的历史文化。将郭沫若1944年发表的《甲申三百年祭》作为整风文件,并明确地提出要注意如何避免骄傲的毛病,以免再次吃亏。
(三)晚年时伟大的文化内涵
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中南海住所有9万多册藏书,《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都包含其中。一部线装的二十四史一共850册,每一页都留下了他阅读后的批注和勾画,由此能够看出毛泽东晚年时对史书的热衷程度。其中广泛涉猎了经史、诗词、小说、野史和历朝历史演义等典籍。周恩来在《学习毛泽东》一书中就提到“毛泽东现在写文章和讲话都经常会熟练地运用历史经验教训,因为毛泽东开始就很喜欢读古书,他也因为读古书而显得更加伟大,知识也更加渊博了。”多谋善断也是毛泽东晚年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针对领导方法和工作方式所提出的。
三、文化精髓的体现
儒家的中心思想是仁者爱人,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温、良、恭、谦、让和仁、义、礼、智、信是思想的核心理念;“内圣外王”便是儒家思想对人格塑造和价值的追求;内省和修生是儒家思想的处事原则也是人生智慧。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主,所受到的绝大多数影响是基于毛泽东思想的成长因素。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和形成的基础也是基于诸子百家的思想。
(一)立身、为政、以德治国
“仁”和“礼”是对儒家思想的归纳,其中内在的本质便是仁,外在表现形式便是礼。控制所提出的双重境界就是“仁者爱人”与“克己复礼曰仁”,同时“泛爱众而亲仁”的主张也被提出了,这阐述讲的是使人民不要只是以自我为中心。
儒家仁的思想被毛泽东思想所吸收,从而仁政的思想被提出。为人名的当前利益和为人民的长远利益两种理念便是毛泽东所提出的仁政,例如建设重工业和抗美援朝,前者便是为人民长远利益的大仁政,后者便是为人民当前利益的小仁政。而两者要同时兼顾,不然的话就是错误的。共产党要随时做好对错误修正的准备,任何不符合人民利益的错误都是要及时修正的,修正的同时要制定研究出切实可行的方法,不能空谈。这不仅符合孟子“仁民而爱物“的思想,而且能够将这种思想进行重塑和升华。
(二)对儒家思想的借鉴
孔子作为儒家创始人,提倡言行相顾、知行合一的思想,其看法也独到。没有能够做官的能力;出史搞外交的使命也不能单独完成;书读的如此之多也是没有用的,学以致用,执行统一才是控制强调的重点。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中指出无产阶级不需要党八股、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这三种东西,因其都是反马克思主义的,剥削阶级才需要这些东西。这三种东西在党内只能反映出小资产阶级的思想。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就必须要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提高国家整体的文化实力,让其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的法律,将民族精神得以弘扬,将公众的思想道德和素质进行有效的提高,做到以民为本,以传统文化为基础,以社会主义建设为目标,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从而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来支持改革开放。 四、传统文化和毛泽东思想活灵魂
毛泽东致力于中国的古代文化学习。他对《韩昌黎全集》和古文《文选》进行了认真的研读,对于东汉的孔融和南宋陈亮的著作特别喜爱,研读的也特别仔细。练得一手出众的古文也多数是因大量地读了韩愈的著作,但是从韩愈著作中了解的思想才是最大的收益,因为《文选》使得秦汉和魏晋的文化更加深入了毛泽东脑海中。同时,当时他的读书笔记中也能够突显出从古到今一大批思想家对毛泽东思想的影响。毛泽东的“实事求是”思想便是根据清朝末年民国初期诸多学者所倡导的要将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思想而提出的。
实事求是的基础便是实践,要能够更好地对客观事物进行理解和认识便要进行实践,没有实践就不能将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进行有效地掌握和分析,认识客观的事物也便不能实事求是的进行。因此,加强实事求即是要强调实践的重要作用。
毛泽东所提出的实事求是思想具有着中国特色科学。要求我们要将主客观统一起来就是实事求的思想,将理论和实际进行统一。沟通理论和实际的统一的桥梁那便是实践。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和遗产被毛泽东所继承和发扬,在中国革命建设中结合了在我国实践之后的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将鲜活的名族特色赋予到了马克思主义中。中国传统文化在科技发展迅速,建设步步迈进的今天依旧以自强不息、独立自主为代表,展现出了蓬勃的生命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的进步。独立自主的思想启示着我国该怎样构建和谐社会,怎样自我强大的同时,也推动了社会主义革命中的建设事业能够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五、结束语
本文对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和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对实事求是的思想不仅是因为毛泽东对中国古籍的再造,其中所包含的重要意义也是基于中国古代的优秀传统文化;毛泽东的人民史观唯物主义的路线也被群众路线反映了出来,同时群众路线还延续了民惟帮本中的爱民、利民和重民的思想;毛泽东吸收的传统文化不仅只是独立自主的观点,深入总结出的纲领准则也是以此为基础进行不断探索和实践之后的产物。
参考文献:
[1]李洋.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D].兰州大学,2010.
[2]李萍. 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D].延安大学,2010.
[3]许青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传统文化基础研究[D].山东大学,2012.
[4]汪琴.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D].南昌大学,2012.
[5]沈学玕.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与湖湘文化[D].南京师范大学,2005.
[6]宫丽艳.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民族精神培育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
[7]李法杰. 试论毛泽东思想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改造性继承[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3:24-27.
作者简介:刘永富,1982年出生,男,满族,河北承德人,工作单位:公安消防部队昆明指挥学校(云南昆明,邮编:650208)讲师,硕士, 研究方向为明清时期云南历史。收件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小石坝公安消防部队昆明指挥学校训练部政法教研室 邮编650208 电话13688708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