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想成为好的天使投资人,最重要的是人格,还必须积累足够多的资源。
编者按
硅谷是全球高科技产业发展的风向标,又是众多技术创新的策源地。这里诞生了众多传奇的创业者和CEO,正是他们不断推动着相关产业向前发展。作为《Entrepreneur》杂志的中国独家授权合作伙伴,《创业邦》杂志从一开始就确立了全球视野,利用自身的独特资源优势,将最前沿的资讯带给中国的创业者。我们将持续寻访硅谷的著名创业者及CEO,呈现出他们的思想精华。本期我们专访了硅谷天使投资人邱俊邦,首度披露他帮助邓锋等人创立的NetScreen走向成功的整个过程,并分享了他连续两次创业的感悟,以及如何在天使投资领域如鱼得水的经验。下期将专访Informix前CEO鲍勃菲诺西奥(Bob Finocchio)。
生于中国台湾的邱俊邦在日本读完大学,并于1967年赴美发展,40余年来见证了硅谷的诞生和兴盛,并深深刻下了自己的印记。经过多年积累后,邱俊邦于1980年开始独立创业,先后带领自己创立的半导体企业Integrated Device Technology(“IDT”),Quality semiconductor(“QSI”)在纳斯达克上市,成为半导体行业的代表性人物。
1995年,逐渐进入退休状态的邱俊邦开始从事天使投资,其最为大家熟悉的案子是投资了邓锋等人创立的NetScreen公司。作为该公司最早的天使投资人之一,从NetScreen创立到最后上市,邱俊邦倾全力培育,不仅帮助公司引入数轮风险投资,还引荐和招募了包括CEO、CFO等关键职位在内的高管和顾问团队。
邱俊邦在天使投资领域取得的业绩,远不止这一个案例。他在2000年后就投资了30多家高科技创业企业,至今已有超过15家完成IPO或被大公司并购,鲜有失败纪录。什么样的人会去做天使投资?“就是退而不休的人,”这是邱俊邦开玩笑般给出的简单定义。不过,从这一定义中,我们或许能得到对于成功更深刻的启示。
《创业邦》:作为天使投资人,您投资的案子中最为内地人所知的是邓锋等人创立的NetScreen,那您其他的投资情况怎么样,平均回报率大概有多少?
邱俊邦:2013年以后,我就投资了超过30家公司,到目前为止,实现IPO的有6~7家,被并购的也有7~8家,其他的还在继续发展当中。说到回报率,可能VC投资更容易计算,个人做天使投资,不太好计算。也有一些所投资的公司消失了,后来我们检讨,觉得主要是人的因素,如果创始人诚恳、正直,公司不会差到哪里去。
《创业邦》杂志:从数据来看,一半左右的项目都看到了成绩,可以说您做天使投资已经很成功了,您有什么心得?
邱俊邦:还不敢说是成功。做天使投资没有那么大压力,即使失败不过是赔上了自己的钱,而VC因为拿别人的钱投资就有压力。不过,天使投资人带给创业企业的不仅仅是钱,还要花很多时间跟创业者一起工作。有些创业者开始做公司时,认为自己的技术很厉害,不过一家公司要成功并不仅仅因为技术,最重要的还是你的人格,要懂得分享,要有团队精神,对员工要很好,要以诚相待,天使投资人应该把这种理念传递给创业者。
要想成为好的天使投资人,还必须积累足够多的资源,否则想帮忙也帮不上。像硅谷的天使投资机构NewVenture Club(NVC),一个案子只投2.5万美元,但投资人都是有名的企业家,可以带来很多金钱以外的资源。我自己一个案子初期投资都不超过5万美元,随着创业企业的成长需要更多钱了,就依靠自己的关系帮忙找资金。我们跟很多VC认识,带他们一起投过不少成功的公司,沟通很方便。
当然,好的天使投资人还需要能找来一些重要人才。在NetScreen,我在这方面花了很多精力,包括在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弗兰克马歇尔(Frank Marshall)、CEO、CFO、独立董事等董事会成员,以及做营销、人事等副总裁和董事总经理,都是我们帮忙找来的。
《创业邦》:您认为做天使投资面临的挑战有哪些?
邱俊邦:最主要还是“人和”的问题。创业企业里每个人能力都很强,都有自己的看法。怎么能把这些人团结在一起做事情,这是最大的挑战。硅谷的创业团队中,好多都是工程师出身,尤其是华人,大多没有运营公司的经验。假如不能认清自己的角色,认为我创立了公司就应该由我管,可能会有很大问题,而天使投资人就要帮助他调整,让他认识到接受有运营能力的人进来的必要性,当然还要保证进来的人尊重创始团队的技术。
我们接触的大部分人都是第一次创业,要花时间来跟他们沟通这种事情。美国人大多强悍,进来后容易发生冲突,公司可能就垮了。所以我们帮NetScreen找CEO,一定是以前跟东方人接触过,了解东方人的性格。作为天使投资人,我们不会偏袒哪一方,最重要的是希望双方互相尊重,合作无间,公司才会成功。
不过,天使投资做的都是很早期的项目,所以风险的确很大。我有些做天使投资的朋友,对自己投资的案子真的到了鞠躬尽瘁的地步,非常投入,甚至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但最后还是避免不了失败。这可能是必须面对的情形,要有心理准备。
《创业邦》:您一般都怎么挑选投资项目?
邱俊邦:做投资没有别的,就是看“人”,看他的品格如何,比商业计划书更重要。从谈吐中了解创业者的性格和作风,如果有人跟我说他们的技术独一无二,一年就能赚钱,我就没兴趣了。我认为,初创公司要与天使投资人接触,切忌夸大与脱离实际,诚意与人格往往是吸引天使投资人的最大利器。
《创业邦》:有人说,做投资不要选连续创业者,因为他们可能已经成功了所以饥饿感不够,心态会发生改变,不再积极了。您曾经成功的创立了两家上市公司,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邱俊邦:这还是要看具体的人。第一次创业成功后再出来做,钱肯定不是主要的问题,要看这个人的热情够不够,有些人再次创业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要实现某种理想。所以要弄清楚他再度创业的目的,如果他是为了理想,还是会全力以赴的。
《创业邦》:现在国内也有不少创业者,在带领公司上市以后就退出了实际运营,转而做了天使投资人。这跟您走过的路很相似,对于他们,您有哪些建议?
邱俊邦:一般来讲,天使投资人要有足够的行业经验,在VC方面也要熟悉。如果是技术出身的创业者,一定要了解技术发展趋势。要懂得计划和策略,否则你就不知道该做什么事情。做天使投资人,当然需要有热情,还有虚心和诚恳。
《创业邦》:您如何看待成功?
邱俊邦:我觉得成功的定义并不是把公司带上市,赚了多少钱。人生的成功是要有责任,对社会有贡献,施与比接受更有福。当然也要家庭和睦,有足够的资金,能生活圆满。如果“穷得只剩下了钱”,并不能算成功。
要想创业成功,还要虚心,更要有信心,觉得自己确实可以做到。最重要的是要明白,成功不能光靠一个人,是整个团队帮助你成功,所以要对团队有信心。我常跟人讲,“虚心+信心+爱心=成功+快乐”。
《创业邦》:您看起来比较乐观,对不少心理压力较大的创业者,有什么建议?
邱俊邦:作为领导者,你带领着团队创业,负面情绪不能表露出来。假如你每天愁眉苦脸,员工也会一样。碰到再大的压力,你还是要表现得很坦然,跟员工很好的互动。
《创业邦》:您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
邱俊邦:我觉得很多东方人都对工作太投入了,可能会影响到与家人的相处。我相信,只要你会管理时间,就能找出闲暇来照顾家庭。即使你成功赚了很多钱,但如果家庭不和睦,一点意义都没有,要让家人知道你在关心他们。我做第一家公司的时候,早上7点出门,晚上11点回家,但仍坚持每天必须要有1小时跟家人相处。由于公司离我家很近,开车只要15分钟,所以每天晚上5~6点之间肯定回家跟孩子们一起吃饭。
编者按
硅谷是全球高科技产业发展的风向标,又是众多技术创新的策源地。这里诞生了众多传奇的创业者和CEO,正是他们不断推动着相关产业向前发展。作为《Entrepreneur》杂志的中国独家授权合作伙伴,《创业邦》杂志从一开始就确立了全球视野,利用自身的独特资源优势,将最前沿的资讯带给中国的创业者。我们将持续寻访硅谷的著名创业者及CEO,呈现出他们的思想精华。本期我们专访了硅谷天使投资人邱俊邦,首度披露他帮助邓锋等人创立的NetScreen走向成功的整个过程,并分享了他连续两次创业的感悟,以及如何在天使投资领域如鱼得水的经验。下期将专访Informix前CEO鲍勃菲诺西奥(Bob Finocchio)。
生于中国台湾的邱俊邦在日本读完大学,并于1967年赴美发展,40余年来见证了硅谷的诞生和兴盛,并深深刻下了自己的印记。经过多年积累后,邱俊邦于1980年开始独立创业,先后带领自己创立的半导体企业Integrated Device Technology(“IDT”),Quality semiconductor(“QSI”)在纳斯达克上市,成为半导体行业的代表性人物。
1995年,逐渐进入退休状态的邱俊邦开始从事天使投资,其最为大家熟悉的案子是投资了邓锋等人创立的NetScreen公司。作为该公司最早的天使投资人之一,从NetScreen创立到最后上市,邱俊邦倾全力培育,不仅帮助公司引入数轮风险投资,还引荐和招募了包括CEO、CFO等关键职位在内的高管和顾问团队。
邱俊邦在天使投资领域取得的业绩,远不止这一个案例。他在2000年后就投资了30多家高科技创业企业,至今已有超过15家完成IPO或被大公司并购,鲜有失败纪录。什么样的人会去做天使投资?“就是退而不休的人,”这是邱俊邦开玩笑般给出的简单定义。不过,从这一定义中,我们或许能得到对于成功更深刻的启示。
《创业邦》:作为天使投资人,您投资的案子中最为内地人所知的是邓锋等人创立的NetScreen,那您其他的投资情况怎么样,平均回报率大概有多少?
邱俊邦:2013年以后,我就投资了超过30家公司,到目前为止,实现IPO的有6~7家,被并购的也有7~8家,其他的还在继续发展当中。说到回报率,可能VC投资更容易计算,个人做天使投资,不太好计算。也有一些所投资的公司消失了,后来我们检讨,觉得主要是人的因素,如果创始人诚恳、正直,公司不会差到哪里去。
《创业邦》杂志:从数据来看,一半左右的项目都看到了成绩,可以说您做天使投资已经很成功了,您有什么心得?
邱俊邦:还不敢说是成功。做天使投资没有那么大压力,即使失败不过是赔上了自己的钱,而VC因为拿别人的钱投资就有压力。不过,天使投资人带给创业企业的不仅仅是钱,还要花很多时间跟创业者一起工作。有些创业者开始做公司时,认为自己的技术很厉害,不过一家公司要成功并不仅仅因为技术,最重要的还是你的人格,要懂得分享,要有团队精神,对员工要很好,要以诚相待,天使投资人应该把这种理念传递给创业者。
要想成为好的天使投资人,还必须积累足够多的资源,否则想帮忙也帮不上。像硅谷的天使投资机构NewVenture Club(NVC),一个案子只投2.5万美元,但投资人都是有名的企业家,可以带来很多金钱以外的资源。我自己一个案子初期投资都不超过5万美元,随着创业企业的成长需要更多钱了,就依靠自己的关系帮忙找资金。我们跟很多VC认识,带他们一起投过不少成功的公司,沟通很方便。
当然,好的天使投资人还需要能找来一些重要人才。在NetScreen,我在这方面花了很多精力,包括在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弗兰克马歇尔(Frank Marshall)、CEO、CFO、独立董事等董事会成员,以及做营销、人事等副总裁和董事总经理,都是我们帮忙找来的。
《创业邦》:您认为做天使投资面临的挑战有哪些?
邱俊邦:最主要还是“人和”的问题。创业企业里每个人能力都很强,都有自己的看法。怎么能把这些人团结在一起做事情,这是最大的挑战。硅谷的创业团队中,好多都是工程师出身,尤其是华人,大多没有运营公司的经验。假如不能认清自己的角色,认为我创立了公司就应该由我管,可能会有很大问题,而天使投资人就要帮助他调整,让他认识到接受有运营能力的人进来的必要性,当然还要保证进来的人尊重创始团队的技术。
我们接触的大部分人都是第一次创业,要花时间来跟他们沟通这种事情。美国人大多强悍,进来后容易发生冲突,公司可能就垮了。所以我们帮NetScreen找CEO,一定是以前跟东方人接触过,了解东方人的性格。作为天使投资人,我们不会偏袒哪一方,最重要的是希望双方互相尊重,合作无间,公司才会成功。
不过,天使投资做的都是很早期的项目,所以风险的确很大。我有些做天使投资的朋友,对自己投资的案子真的到了鞠躬尽瘁的地步,非常投入,甚至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但最后还是避免不了失败。这可能是必须面对的情形,要有心理准备。
《创业邦》:您一般都怎么挑选投资项目?
邱俊邦:做投资没有别的,就是看“人”,看他的品格如何,比商业计划书更重要。从谈吐中了解创业者的性格和作风,如果有人跟我说他们的技术独一无二,一年就能赚钱,我就没兴趣了。我认为,初创公司要与天使投资人接触,切忌夸大与脱离实际,诚意与人格往往是吸引天使投资人的最大利器。
《创业邦》:有人说,做投资不要选连续创业者,因为他们可能已经成功了所以饥饿感不够,心态会发生改变,不再积极了。您曾经成功的创立了两家上市公司,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邱俊邦:这还是要看具体的人。第一次创业成功后再出来做,钱肯定不是主要的问题,要看这个人的热情够不够,有些人再次创业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要实现某种理想。所以要弄清楚他再度创业的目的,如果他是为了理想,还是会全力以赴的。
《创业邦》:现在国内也有不少创业者,在带领公司上市以后就退出了实际运营,转而做了天使投资人。这跟您走过的路很相似,对于他们,您有哪些建议?
邱俊邦:一般来讲,天使投资人要有足够的行业经验,在VC方面也要熟悉。如果是技术出身的创业者,一定要了解技术发展趋势。要懂得计划和策略,否则你就不知道该做什么事情。做天使投资人,当然需要有热情,还有虚心和诚恳。
《创业邦》:您如何看待成功?
邱俊邦:我觉得成功的定义并不是把公司带上市,赚了多少钱。人生的成功是要有责任,对社会有贡献,施与比接受更有福。当然也要家庭和睦,有足够的资金,能生活圆满。如果“穷得只剩下了钱”,并不能算成功。
要想创业成功,还要虚心,更要有信心,觉得自己确实可以做到。最重要的是要明白,成功不能光靠一个人,是整个团队帮助你成功,所以要对团队有信心。我常跟人讲,“虚心+信心+爱心=成功+快乐”。
《创业邦》:您看起来比较乐观,对不少心理压力较大的创业者,有什么建议?
邱俊邦:作为领导者,你带领着团队创业,负面情绪不能表露出来。假如你每天愁眉苦脸,员工也会一样。碰到再大的压力,你还是要表现得很坦然,跟员工很好的互动。
《创业邦》:您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
邱俊邦:我觉得很多东方人都对工作太投入了,可能会影响到与家人的相处。我相信,只要你会管理时间,就能找出闲暇来照顾家庭。即使你成功赚了很多钱,但如果家庭不和睦,一点意义都没有,要让家人知道你在关心他们。我做第一家公司的时候,早上7点出门,晚上11点回家,但仍坚持每天必须要有1小时跟家人相处。由于公司离我家很近,开车只要15分钟,所以每天晚上5~6点之间肯定回家跟孩子们一起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