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和观察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学科的规律是在实验和观察的基础上,总结和推理出来的。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真正发挥物理实验的作用,正确引导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科学品质和创新意识的形成。笔者认为,物理教师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一、加强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演示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手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演示实验中要求学生有明确的观察目的,且观察要系统、周密、精确,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探索研究,分析综合、归纳推理形成新的概念,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1.做好演示实验,激发观察兴趣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借助生动有趣的演示实验,给学生创设直观的物理情境,使学生有序愉悦地观察,从而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如在实验“探究声是怎样产生的”时,在发声的扬声器的纸盆上放几个特制的小纸人,随着扬声器的发声,小纸人就会跳舞,并且加大音量时小纸人舞动得更厉害,学生由此现象很容易得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结论。
2.确保每个演示实验成功,给学生以生动的示范
要使演示实验成功,教师要在熟悉实验原理的前提下,精心设计实验,规范操作,同时演示实验要有尽可能大的可见度,使全体学生都能看得清楚。确保演示实验良好的示范作用。如在验证“不同液体的比热容不同”的演示实验时,教材提供的实验中,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很难确保火焰大小相同。为了使相同的时间内,传递给两个烧杯的热量相同,可用两个相同的电加热器并联或串联取代两个酒精灯。用两个相同的大试管代替两个小烧杯,以减少水和酒精的用量,用演示温度计代替普通温度计加大可见度。这样改进后演示效果极佳。在演示时,要引导学生有目的、有重点地观察,并对观察现象进行质疑、想象和联想,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品质。
二、注重分组实验,培养学生良好的交流合作实验能力
1.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提高实验能力
通过分组实验,探究物理知识,体验科学家探索科学奥秘的艰辛历程,体会学习物理的科学方法,获得物理知识,逐步树立科学想法。分组实验中要克服学生找乐子图好玩的思想。实验前必须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实验内容,对探究的问题提出合理的猜想和假设,根据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弄清实验原理,正确选择仪器和器材。实验时会熟练使用仪器和器材,按照规程操作,随时作好实验记录,根据实验记录写出实验结论。最后整理好器材。实验后写出详细的实验报告,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提高实验能力。
2.重视实验中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教师在分组实验中,关注学生团队协作意识的养成。首先,实验组内要有明确的分工,组内的成员角色要不断转换,发挥组内每个成员在实验探究中的作用。其次,各实验小组之间也要交流与合作,将各实验小组的实验结果相互交流,互通有无,取长补短,使之得出的实验结论更加科学准确。第三,在平时的探究活动中,要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将各自的实验结果与同伴交流分享,将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发现与心得讲给其他同学听,把自己在分组实验中的困惑和疑难与同学交流,求得同伴的支持。
三、注重课外实验、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1.用课外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堂所学到的物理知识,因陋就简,就地取材完成课外实验。如学了大气压的知识后,让学生利用玻璃瓶、橡皮塞、饮料吸管、水(染红)等制作简易气压计,再拿着它(手别接触玻璃瓶)从教学楼的一楼上到五楼,观察吸管水位的变化,以此得出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情况,这样,学生也理解了此气压计的工作原理。物理课外实验过程中,学生的独立性高,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很大作用。同时通过物理课外实验使学生体验到物理知识无处不在,无处不用,激发他们自觉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意识,从而使学生更加喜欢物理、热爱科学。
2.用课外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在物理课外实践中,利用课堂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在这些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学生会有新思考、新发现,从而激发了学生创新性思维。如学了电学知识后,学生利用滑动变阻器设计制作了调光台灯,使用过程中发现灯光越暗滑动变阻器的发热越严重。由此学生认识到这种调光电路电能利用率低,不节能,于是激发学生探索新的设计方案,使他们在物理知识的应用中形成创新能力。
(责任编辑易志毅)
一、加强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演示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手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演示实验中要求学生有明确的观察目的,且观察要系统、周密、精确,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探索研究,分析综合、归纳推理形成新的概念,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1.做好演示实验,激发观察兴趣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借助生动有趣的演示实验,给学生创设直观的物理情境,使学生有序愉悦地观察,从而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如在实验“探究声是怎样产生的”时,在发声的扬声器的纸盆上放几个特制的小纸人,随着扬声器的发声,小纸人就会跳舞,并且加大音量时小纸人舞动得更厉害,学生由此现象很容易得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结论。
2.确保每个演示实验成功,给学生以生动的示范
要使演示实验成功,教师要在熟悉实验原理的前提下,精心设计实验,规范操作,同时演示实验要有尽可能大的可见度,使全体学生都能看得清楚。确保演示实验良好的示范作用。如在验证“不同液体的比热容不同”的演示实验时,教材提供的实验中,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很难确保火焰大小相同。为了使相同的时间内,传递给两个烧杯的热量相同,可用两个相同的电加热器并联或串联取代两个酒精灯。用两个相同的大试管代替两个小烧杯,以减少水和酒精的用量,用演示温度计代替普通温度计加大可见度。这样改进后演示效果极佳。在演示时,要引导学生有目的、有重点地观察,并对观察现象进行质疑、想象和联想,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品质。
二、注重分组实验,培养学生良好的交流合作实验能力
1.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提高实验能力
通过分组实验,探究物理知识,体验科学家探索科学奥秘的艰辛历程,体会学习物理的科学方法,获得物理知识,逐步树立科学想法。分组实验中要克服学生找乐子图好玩的思想。实验前必须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实验内容,对探究的问题提出合理的猜想和假设,根据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弄清实验原理,正确选择仪器和器材。实验时会熟练使用仪器和器材,按照规程操作,随时作好实验记录,根据实验记录写出实验结论。最后整理好器材。实验后写出详细的实验报告,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提高实验能力。
2.重视实验中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教师在分组实验中,关注学生团队协作意识的养成。首先,实验组内要有明确的分工,组内的成员角色要不断转换,发挥组内每个成员在实验探究中的作用。其次,各实验小组之间也要交流与合作,将各实验小组的实验结果相互交流,互通有无,取长补短,使之得出的实验结论更加科学准确。第三,在平时的探究活动中,要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将各自的实验结果与同伴交流分享,将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发现与心得讲给其他同学听,把自己在分组实验中的困惑和疑难与同学交流,求得同伴的支持。
三、注重课外实验、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1.用课外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堂所学到的物理知识,因陋就简,就地取材完成课外实验。如学了大气压的知识后,让学生利用玻璃瓶、橡皮塞、饮料吸管、水(染红)等制作简易气压计,再拿着它(手别接触玻璃瓶)从教学楼的一楼上到五楼,观察吸管水位的变化,以此得出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情况,这样,学生也理解了此气压计的工作原理。物理课外实验过程中,学生的独立性高,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很大作用。同时通过物理课外实验使学生体验到物理知识无处不在,无处不用,激发他们自觉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意识,从而使学生更加喜欢物理、热爱科学。
2.用课外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在物理课外实践中,利用课堂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在这些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学生会有新思考、新发现,从而激发了学生创新性思维。如学了电学知识后,学生利用滑动变阻器设计制作了调光台灯,使用过程中发现灯光越暗滑动变阻器的发热越严重。由此学生认识到这种调光电路电能利用率低,不节能,于是激发学生探索新的设计方案,使他们在物理知识的应用中形成创新能力。
(责任编辑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