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等教育不断扩大的背景下,深化高校教学改革已成为教育事业建设的重要内容。高职体育教学作为传统教学科目,在教学模式和方法上,与新课改的建设形成一定的偏差,根深蒂固的教学形态无意于教学的改革进程。据此,审视好当前的体育教学形式、整合好课改需求,是深化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前提。笔者基于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改革的落脚点在于开放式教学形态的构建、创新教学理念的形成,这样才能从本质上促进体育教学的改革。
一、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过于传统化,无法形成创新的教学形态 面对日益深化的课改,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在改革进程中,显得老态龙钟,教学模式的过于传统,使得教学缺乏创新的教学形态。从实际教学模式来看,固化的教学模式,集中表现在如下几点:教师的教学模式依托于教学任务,把教学模式固化为指标式的教学任务,关于探究性、实践性的教学模式,无法在教学中开展;学生的学习态度,僵化了教学模式,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使得教师的教学模式缺乏了学生基础,这就谈不上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多以技术、锻炼为主,重复的,老套的教学模式可以形成较好的测试成绩,但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无效的,所以,学生的体育热情不高,牵引式、被迫式的教学形态制约了教学的改革。
(二)师资建设缺乏,无法形成稳定的师资力量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高校扩招已持续多年。但随之而来的师资问题,是困恼体育教育的重要因素。师资建设与教学需求形成脱节的局面,“生多师少”的教学现象,无疑恶化了已有的教学效果,出现教师专业教学的多领域化和兼职化,这无意于有效教学的形成。同时,师资质量良莠不齐,教师整体缺乏较好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在教学层面上,无法构建稳定而高质量的教学体系。
(三)缺乏学生个性和心理发展的需求,教学方法的实用性差
大学生处于个性发展的特殊期,喜欢创新和尝试的心理,造成传统的教学方法,诸如千篇一律的动作、日复一日的运动项目等,都是无法满足于学生的心理需求。在实际教学中,教学的教学方法被定格为“示范——讲解——练习”,固化的教学方法无法创新,剥削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师生表现出“应付”的情感色彩。“教师以完成教学为任务、学生以上完课修够学分为目的”,这样的教与学的形态,是不可能形成有效的教学效果和教学体系的。
二、关于强化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措施
(一)构建开放式的教学形态,优化教学模式
体育教学与传统课程在课程内容上存在本质性的区别,构建开放式的教学形态,是优化传统教学模式的最好举措。开放式的教学形态是对于素质教育的有效延续,是形成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基础。在构建开放式的教学形态中,要基于课程内容、社会需求,审视好学生的个性和心理特点,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以形成合理的教学结构。例如:在教学的前期,可以把教学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发挥,以形成学生教学期的体育热情。同时,在教学期,教师创设多元化的体育项目,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和锻炼,教师以指导的角色,“游离”于学生的体育活动之中,以指导学生有序的自主学习。在这种多元化的教学结构下,探究性和自主性的教学模式,被充斥于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不再是被动的、无趣的,而是自发的、有趣的体育学习。这样,在开放式的教学形态下,师生的主体关系被准确确认,学生的体育热情被有效的调动。
(二)强化师资建设,形成稳定而高质的教师队伍
良好的教学情形离不开强大的师资力量,而这方面正是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所急需的。强化师资建设,主要落脚点在于教师的培养、师资的延拓,以及人才的引进,就此主要如下:构建合理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工作态度,以形成健康而积极的教师队伍;注重核心师资力量的建设的同时,强化青年教师的培养和继续教育,以形成稳定而均衡的师资力量;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尤其是对于根深蒂固的传统教学形态,要以创新的教学意识和理念,形成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适应教学改革的需求;强化教师的创新意识培养,教师要善于以新的体育信息和需求,来武装和丰富课堂教学,以增加学生的体育兴趣,这些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
(三)转变教学理念,以创新的教学理念武装教学建设? 良好的教学效果来源于良好的教学理念,如何创新教学理念,以积极的、多元化的教学理念来构建教学体系,是深化教学建设的重要举措。在教学建设中,要秉承“学生终身体育学习”的教学理念,积极培养学生“健康运动每一天,健康快乐50年”的体育运动意识。在这种积极的意识支配下,学生更加地投入于体育活动中,转变了“被动”学习的形态。同时,教师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形,创设出学生喜欢、有实际意义的运动项目,以“创新”为教学理念的落脚点。这样,在创新的教学理念下,学生的运动意识发生转变,教师的教学模式更加地多元化,进而便于和谐教学环境的构建,并且师生教与学的和谐关系,有力拉动了教学改革的进程。
三、结语
现代教育立足于全面性的教学需求,体育教学作为传统科目,在传统的教学形态下,整体教学散发出“老态龙钟”的气息,与课改的需求无法形成对接。据此,如何构建开放式的教学形态、创新教学理念,是推进教学改革的落脚点,也是从本质上深化改革进程的有力支柱。这些方面的工作上,教育部门、学校,各方都要积极参与,缺失了任何一方都是无意于改革的全面推进。
一、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过于传统化,无法形成创新的教学形态 面对日益深化的课改,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在改革进程中,显得老态龙钟,教学模式的过于传统,使得教学缺乏创新的教学形态。从实际教学模式来看,固化的教学模式,集中表现在如下几点:教师的教学模式依托于教学任务,把教学模式固化为指标式的教学任务,关于探究性、实践性的教学模式,无法在教学中开展;学生的学习态度,僵化了教学模式,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使得教师的教学模式缺乏了学生基础,这就谈不上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多以技术、锻炼为主,重复的,老套的教学模式可以形成较好的测试成绩,但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无效的,所以,学生的体育热情不高,牵引式、被迫式的教学形态制约了教学的改革。
(二)师资建设缺乏,无法形成稳定的师资力量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高校扩招已持续多年。但随之而来的师资问题,是困恼体育教育的重要因素。师资建设与教学需求形成脱节的局面,“生多师少”的教学现象,无疑恶化了已有的教学效果,出现教师专业教学的多领域化和兼职化,这无意于有效教学的形成。同时,师资质量良莠不齐,教师整体缺乏较好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在教学层面上,无法构建稳定而高质量的教学体系。
(三)缺乏学生个性和心理发展的需求,教学方法的实用性差
大学生处于个性发展的特殊期,喜欢创新和尝试的心理,造成传统的教学方法,诸如千篇一律的动作、日复一日的运动项目等,都是无法满足于学生的心理需求。在实际教学中,教学的教学方法被定格为“示范——讲解——练习”,固化的教学方法无法创新,剥削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师生表现出“应付”的情感色彩。“教师以完成教学为任务、学生以上完课修够学分为目的”,这样的教与学的形态,是不可能形成有效的教学效果和教学体系的。
二、关于强化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措施
(一)构建开放式的教学形态,优化教学模式
体育教学与传统课程在课程内容上存在本质性的区别,构建开放式的教学形态,是优化传统教学模式的最好举措。开放式的教学形态是对于素质教育的有效延续,是形成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基础。在构建开放式的教学形态中,要基于课程内容、社会需求,审视好学生的个性和心理特点,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以形成合理的教学结构。例如:在教学的前期,可以把教学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发挥,以形成学生教学期的体育热情。同时,在教学期,教师创设多元化的体育项目,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和锻炼,教师以指导的角色,“游离”于学生的体育活动之中,以指导学生有序的自主学习。在这种多元化的教学结构下,探究性和自主性的教学模式,被充斥于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不再是被动的、无趣的,而是自发的、有趣的体育学习。这样,在开放式的教学形态下,师生的主体关系被准确确认,学生的体育热情被有效的调动。
(二)强化师资建设,形成稳定而高质的教师队伍
良好的教学情形离不开强大的师资力量,而这方面正是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所急需的。强化师资建设,主要落脚点在于教师的培养、师资的延拓,以及人才的引进,就此主要如下:构建合理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工作态度,以形成健康而积极的教师队伍;注重核心师资力量的建设的同时,强化青年教师的培养和继续教育,以形成稳定而均衡的师资力量;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尤其是对于根深蒂固的传统教学形态,要以创新的教学意识和理念,形成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适应教学改革的需求;强化教师的创新意识培养,教师要善于以新的体育信息和需求,来武装和丰富课堂教学,以增加学生的体育兴趣,这些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
(三)转变教学理念,以创新的教学理念武装教学建设? 良好的教学效果来源于良好的教学理念,如何创新教学理念,以积极的、多元化的教学理念来构建教学体系,是深化教学建设的重要举措。在教学建设中,要秉承“学生终身体育学习”的教学理念,积极培养学生“健康运动每一天,健康快乐50年”的体育运动意识。在这种积极的意识支配下,学生更加地投入于体育活动中,转变了“被动”学习的形态。同时,教师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形,创设出学生喜欢、有实际意义的运动项目,以“创新”为教学理念的落脚点。这样,在创新的教学理念下,学生的运动意识发生转变,教师的教学模式更加地多元化,进而便于和谐教学环境的构建,并且师生教与学的和谐关系,有力拉动了教学改革的进程。
三、结语
现代教育立足于全面性的教学需求,体育教学作为传统科目,在传统的教学形态下,整体教学散发出“老态龙钟”的气息,与课改的需求无法形成对接。据此,如何构建开放式的教学形态、创新教学理念,是推进教学改革的落脚点,也是从本质上深化改革进程的有力支柱。这些方面的工作上,教育部门、学校,各方都要积极参与,缺失了任何一方都是无意于改革的全面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