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特拉奇迹

来源 :大自然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rro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地球上最干燥的地方之一。然而,在位于今天约旦王国境内的这片严酷沙漠峡谷中,却隐藏着一座雄伟壮丽的古代城市——佩特拉。一千多年来,像堡垒一样的悬崖峭壁以及贝都因部落一直严守着佩特拉地址不让外泄。
  时间到了1812年。当时,瑞士探险家伯克哈特冒充自己为朝圣者冒着生命危险寻找传奇城市佩特拉。伯克哈特进入一条长达近1.6千米、逐渐向上升起近20米的蜿蜒而又狭窄的峡谷——西格峡谷,峡谷尽头变得开阔起来,惊现一座高大庙宇状建筑的正面。在阿拉伯语中,该建筑被称为“宝藏”。这座两千年前的建筑,无疑是工程与设计的杰作。一根根壮观的石柱在峡谷底耸立,石柱顶部有精致雕刻的大写字母。“宝藏”正面有神像装饰。“宝藏”顶上有奇异的大缸子。高处一条过道通往“宝藏”内由三个小房间组成的一个主室。主室没有雕刻痕迹,而是由简单却又美观的天然石头砌成。“宝藏”不仅独特、神奇,而且更了不起的是——它竟然是在岩面上雕刻出来的建筑!

  “宝藏”宽25米,高12米。随着伯克哈特继续穿越峡谷,他发现到处都有像“宝藏”这样的岩面建筑,它们加起来有好几百座。这些建筑的宏伟程度,完全不亚于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宏伟庙宇。最终,伯克哈特发现了整座城市的废墟,其中包括:可容納6000人、完全由砂岩雕刻出来的大剧场:一条主街,街道两旁有多座庙宇样建筑;在更高的山上有更宏大的建筑。伯克哈特对佩特拉的发现,自然而然激起了一些大问题:佩特拉是由谁建造的?为什么要建造它?

方形符号


  伯克哈特之所以要寻找佩特拉,是因为受一些传说激励。根据这些传说,一个神秘的沙漠部落在与中国、印度、埃及和罗马的香料及丝绸贸易中致富,然后在悬崖上隐藏自己的金银财宝。希腊和罗马的一些记载中,称这些部落人为纳巴特人。在公元前4世纪的一份文献中,纳巴特人被描述为游牧的帐篷居民。300年后,另一份文献中又说纳巴特人是技术先进的民族,他们居住在一座欣欣向荣的城市里。到了公元元年前后,纳巴特是一个被埃及、朱迪亚(位于古巴勒斯坦南部地区的古国)和阿拉伯沙漠包围的繁荣王国。人们自然要问:仅仅几百年内,帐篷村庄怎么会变成一个富裕王国?身处沙漠中的他们,又是怎样建造大城佩特拉的呢?
  美国地球学家帕拉代30多年来一直在寻求这些问题的答案。他在“宝藏”周围发现了一些方形符号。多年来,一些考古学家推测它们是木质脚手架的位置标记,古人就是在脚手架上雕凿出“宝藏”的。但帕拉代不认这个理:如果这些方形符号的确是脚手架记号,那么纳巴特人在完成建筑后为什么不抹掉它们?为什么佩特拉的其他建筑旁边都没有这样的符号?帕拉代相信,这些符号可能与“宝藏”之名有关。既然被称为“宝藏”,所以千年来人们一直以为这里有财宝,于是有人来这里盗掠。“宝藏”屋顶的大缸上布满弹孔。
  帕拉代推测这些符号是立足点记号,人们通过这些立足点爬上“宝藏”顶部一探究竟。但大缸其实是实心的,哪有什么财宝?“宝藏”中唯一的宝藏就是那些壮观华丽的雕刻。不管这些方形符号的意义是什么,帕拉代都不相信它们是脚手架记号。毕竟,这片沙漠中木头很稀罕。问题接踵而至:没有脚手架,纳巴特人是怎样在高高的悬崖面上雕凿巨型纪念碑式建筑的呢?帕拉代决心找到答案。为此,他的团队将雕刻出一座纳巴特风格的建筑的正面。
  “宝藏”以及佩特拉的其他大多数建筑其实并非庙宇,而是墓葬建筑。纳巴特人没有留下多少文字记录,但他们的一些建筑正面有阿拉姆语(公元元年前后中东地区的常见语言)铭文,例如:“这是一座圣墓。墓中所有东西永远不得变动或移走。”盗墓贼当然对此不予理会,所以墓中遗骸或陪葬品很难留存下来,但人体大小的墓坑确定无疑地告诉我们这里有墓室。佩特拉的悬崖上有超过800座墓葬。
  正因为佩特拉的墓葬之多,所以早期考古学家以为佩特拉是一座亡灵之城。但过去两百多年来的考古研究,都表明佩特拉实际上也是一座生灵之城。虽然佩特拉遗址迄今只有不到2%得到发掘,但是考古学家已经绘制了整个佩特拉地图。佩特拉古城的面积与美国纽约市曼哈顿区相当,佩特拉人当初的居住、工作等活动面积达5.2平方千米。朝北朝南,城郊居住着更多人。根据各种调查,考古学家估计佩特拉人口最多时居住着2万~3万人。但与其他民族一般都在独立区域埋葬死者不同,在佩特拉到处都有墓葬。那么,纳巴特人为什么要在整座城市建造墓葬,尤其是在悬崖峭壁上建造?

财富之路


  由于佩特拉是一座世界遗产,帕拉代当然不可能在这里进行雕刻试验。他的团队在美国加州南部海岸找到了与佩特拉砂岩(细砂岩)峭壁性质相同的岩面。但用什么工具来雕刻?在佩特拉,帕拉代发现了铁凿子留下的雕凿痕迹。当地在石雕中使用铁凿子的技术两千年来没有改变过。于是,帕拉代团队使用的是能产生相同痕迹的铁凿子,包括爪形铁凿子、平凿和尖凿。尖凿用于粗雕,通常要凿掉岩石的大部分。粗雕是精细雕刻的第一步,所以帕拉代团队首先用尖凿开始工作。他们的进度很慢。而根据一份古希腊文献,纳巴特人惯于使用多名奴隶。这意味着纳巴特人不乏熟练劳工和工作时间。而帕拉代团队中的雕刻工只有两人,他们既缺乏纳巴特雕刻技能也没有大量时间,所以他们不得不采用机械动力。帕拉代认为他们的模拟雕刻没有问题,因为使用的凿子与纳巴特人的一样。   虽然有了匹配的岩石和工具,但究竟该在岩面上雕刻什么来模仿佩特拉石雕?当然得了解佩特拉石雕的特点。实际上,许多佩特拉建筑正面的石雕风格都与别处的类似。例如,帕拉代在“宝藏”发现了与古希腊和古罗马相似的雕像、石柱和大写字母。而在整个佩特拉,他发现了其他帝国的建筑特征:亚述和美索不达米亚(均为亚洲西南部古国)的阶梯设计、印度的象首字母以及埃及的方尖塔。但在那些熟悉的风格之间,帕拉代发现了在其他地方从未见过的一些设计风格,例如屋顶山形墙从中间分开,上覆石锥,最上面是大缸。这种既不是希腊也不是罗马的设计,与异域设计完美地融为一体。
  可以说,纳巴特墓葬的典型特征就是合并纳巴特人自己的风格和其他帝国的风格。但身处沙漠腹地的纳巴特人怎么会与那些遥远帝国有联系?答案是两个名词:乳香、没药。这两种香料在古代是必须有的奢侈品。乳香和没药都是用阿拉伯半岛南部的树液制成的,在埃及、希腊和罗马的仪式上都要燃烧它们。为了让这些香料到达整个地中海地区,它们首先得经过沙漠。在长时间游牧生活后,纳巴特人对沙漠水的秘密了如指掌。如果外来人想活着走出沙漠,最好找一位纳巴特向导。难怪纳巴特人在运输这些香料的沙漠之路上设立多个检查站收过路费。在佩特拉旁边的一座山谷中,考古学家发掘到一座纳巴特收费站遗址,掘出的文物中包含几十块小小的香料瓶碎片。纳巴特人很可能会对香料进行加工,包括装瓶、严密包装,并装到骆驼甚至驴身上运输。
  从沙特一直延伸到加沙港(通往希腊和罗马的门户)的香料之路,由此成为纳巴特人的生命线。来自香料贸易的巨额财富,让沙漠部落纳巴特摇身一变,成为一个强大王国。在整个阿拉伯半岛西北部,纳巴特城镇和墓地到处涌现。到了公元1世纪,有罗马作家称纳巴特人是“地球上最富有的人”。纳巴特人把大部分财富投入到建设佩特拉。帕拉代相信,正是这种远程贸易联系影响了纳巴特人的建筑和艺术设计。因为佩特拉处于该地区的十字路口,所以容易理解纳巴特人会采纳、改进大量贸易伙伴国的不同建筑和装饰风格。這些风格林林总总,那么帕拉代团队究竟应该选哪一种或哪几种来进行雕刻试验?

杰出工程


  在佩特拉,帕拉代发现了一种能代表500多种纳巴特墓葬建筑正面的建筑风格。该建筑的门道是希腊一罗马式样的,大写字母是纳巴特的,檐口是埃及式样的,山形墙头的阶梯则是亚述式样的。但当他把这一设计带到加州海岸时,却找不到适合该设计的岩石,除非把墙头阶梯的每一级拓宽、加长各20厘米。这个难题反而启发帕拉代破解了一个困扰了考古学家几十年的奥秘:为什么纳巴特墓葬建筑总体相似,却各有不同?例如,佩特拉一些墓葬建筑的山形墙头阶梯一直向下延伸到被称为檐口的一个狭窄壁架,而其他一些同类建筑的山形墙头阶梯则在中部就与檐口会合。一些考古学家推测这反映出设计风格的演变,但帕拉代认为这其实反映的是纳巴特人的务实。他的团队在试验中发现,如果纳巴特墓葬建筑正面较宽,山形墙阶梯就必须一路延伸到下方檐口,而纳巴特墓葬建筑的宽度与岩面宽度直接相关。也就是说,是岩面本身的不同导致墓葬建筑设计元素的改变,包括雕刻什么主题和在什么位置雕刻。
  尽管有了这一启发,一个大问题还是悬而未决:纳巴特人为什么要在沙漠峡谷中建造首都佩特拉?他们哪儿来足够的水以支撑如此宏大的城市?佩特拉市中心有一个被称为“大庙”的建筑结构,其宏伟阶梯通向一个被100根石柱环绕的大型石头平台。平台上的多个洞口表明下方可能有水道。但事实真相是否如此呢?科学家运用穿地雷达向地面发射一种高频无线电波。当电波穿越不同的材料,例如从石头到土壤,部分电波会被反射回来。反射速度与材料性质有关,例如在土壤中慢,在空气中快。通过探测这些改变,穿地雷达“看见”了那些水道,并揭示这个水道网络延伸到该平台以外。科学家相信,这些水道是佩特拉城市供水系统的证据。
  但这一推测所带来的问题是:佩特拉所在地是地球上最干燥的地方之一,那么“大庙”的水从何而来?当地人如今仍在使用的一个主要水源叫“摩西泉”。史料中说,以色列领袖摩西在穿越沙漠时敲开了一块岩石,水喷涌而出,就形成了摩西泉。像摩西泉这样的沙漠水源的确存在,但要把泉水引入佩特拉市中心却是一大工程奇迹,毕竟摩西泉距离佩特拉市中心超过8千米。在佩特拉的入口处,即西格峡谷口,考古学家发现了一条刻凿出的狭窄水道的遗迹,水道中有曾经的陶瓷管道遗存。根据这些遗存,考古学家估计每根管道长约30厘米。从山上的摩西泉到佩特拉市中心,总水管得由数万根这样的管道连接成才行,连接不当就会造成漏水。那么,纳巴特人怎么可能完成如此高难的水利工程奇迹?

  在美国加州大学,科学家运用一个8米直径的水箱来尝试破解这个奥秘。为此,他们必须想出怎样让水管中的水快速流动。一种明显的方法是让水管向下倾斜。他们首先把倾角设为6°,结果水管中的水一开始流动迅速,但水管中很快就产生了被称为“水跃”的涡流区域,导致水流减慢。不仅如此,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水管中压力升高。对于陶瓷水管来说,水压高完全可能导致水管接头爆裂。但把水管倾角调到4°后,问题就解决了。科学家测量了佩特拉水道,发现其倾角大约为4°。也就是说,两千年前的佩特拉工程师竟然找到了长距离输水管道系统的最佳设计,这简直了不得!很明显,纳巴特人堪称水利工程大师。但沙漠中并不只是缺水,还缺树木,所以这个问题还是没有答案:不使用木质脚手架,纳巴特人怎样在高崖上造墓?

权力象征


  在佩特拉一座被称为“未完工墓”的建筑正面的雕刻中,帕拉代发现了线索。雕刻的最上面部分已完成,而稍往下的大写字母显然还未刻完。再往下,则完全是空白。很明显,纳巴特人的雕刻顺序是自上而下。可以想见,这在当时是多么危险的工作——稍不小心就会坠落谷底。回到加州,帕拉代要求自己的团队不使用脚手架,从上到下完成模拟雕刻。
  不使用今天的安全装置,纳巴特人怎样做到在岩壁上自上而下地雕刻?帕拉代团队把一些长钉打入岩石中,在长钉上放置木板,做成无需大量材料的可移动壁架。随着雕刻高度下降,他们依次把上面的钉子洞抹掉,不留移动壁架的任何痕迹。雕刻会产生碎石,碎石可组成坡道,这样一来就连壁架都不需要了。这一方案非常成功。如果纳巴特人当初也是这么干的,那么他们没留下证据就并不为怪。
  对于前面介绍的佩特拉墓葬建筑之一——“宝藏”来说,巨大的雕刻只是它引人注目的特征之一。它的所在地——峡谷入口同样引人注目,因为峡谷可能是死亡陷阱。佩特拉的年均降雨量不多,但依然可形成洪水暴发。1963年,22名法国游客在佩特拉遗址遭遇洪水身亡。在“宝藏”旁边的一条狭窄山谷中,科学家发现了用灰泥结合的大石头——古代水坝的证据。但这个水坝并不足以保护“宝藏”,因此应该还会有别的水坝。科学家注意到峡谷壁上有看似分界线的线条,线条以上的岩石为暗色,以下为浅色。科学家相信这是由曾经存储在一个水库中的水中矿物质形成的。循着这一水线,科学家来到峡谷壁上有两道刻凿出的深深凹槽的区域。这些凹槽表明这里曾经有水坝。把这样的水坝安装在峡谷两侧,就能抵御积水压力。纳巴特人一共建造了5条水坝来保护“宝藏”。为了让水坝更有效,他们还凿出一条50米长、5米宽的水道来让一部分水改道。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区域来储水,并降低到达“宝藏”的水压。这一工程奇迹堪比“宝藏”本身。一个团队正在重建这个水坝网络,目的是让它再度保卫“宝藏”。

  由于洪水威胁很大,科学家相信“宝藏”和水坝体系是同时建成的。科学家还相信,在公元元年前后的大约100年内,包括那些大墓建筑、市中心和水系统在内,佩特拉的大部分都建好了。考古学家迄今已在佩特拉发现了8处饮用水泉、36道水坝、超过100个蓄水池和200千米管道,由此估计佩特拉的3万居民并不缺水——纳巴特人有足够水源来把佩特拉变成一个沙漠绿洲。
  在“大庙”旁边,还有一个被早期探险家称为“市场”的开阔大平台。考古学家在这里的2.5米地下发现了防水结合剂,并发掘出一个奥运游泳池规模的地下结构——大水池的四个角。在这个大水池中间,考古学家发掘到一张石头大平台的证据。另外,这个大水池有水道灌溉下方台地,台地土壤样本显示这里曾经是种植地。考古学家现在相信,這个“市场”当初实际上是一个大型装饰性水池,水池中央有凉亭小岛,水池下方的台地上有花园。
  在佩特拉整个市中心,考古学家正在发现越来越多的装饰性水环境特征,例如喷泉和街道旁的水道。沙漠中大量用水,甚至炫耀水景,佩特拉在这方面与今天的美国拉斯维加斯有一拼。在被沙漠包围的拉斯维加斯,到处可见喷泉水景。可以想见,当初的佩特拉向世人展示的是自己的何等财富与权力,生者、死者同住就毫不奇怪——都是为了彰显。对古代访客来说,经过骆驼背上的多日奔波,在不毛沙漠中惊见这座绿洲大城,该是多么深刻的印象!这就难怪佩特拉传奇回响千年。

  问题又来了:如此强大的纳巴特王国,为什么后来会衰落?佩特拉为什么大部分消失?倒塌的石柱无声地证明了古籍记载——公元363年发生的大地震。但一次地震并不能彻底解释佩特拉的失落。在佩特拉最奢华的地方——“大水池”,有证据表明佩特拉在这次地震前就已遭遇艰难。“大水池”中有363年坠落的岩石层,但在这个岩石层下方有公元2世纪的沉积层,其中有大量动物遗骸。佩特拉主街上的铺路材料不见了,帕拉代相信是洪水把它们冲走了。如此看来,洪水最终还是给佩特拉带来了灭顶之灾。具有讽刺意义的是,水造就了佩特拉,最终也毁灭了佩特拉。(责任编辑 程辉)
其他文献
1992年10月,作品入选由中国书协主办的怀素书艺研讨会暨草行书作品展览1994年12月,作品入选由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第一届正书大展”1996年10月,作品入选由中国书协主办的全
期刊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有效的提问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以此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打开思维之门,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而且对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具有
提起恐龙,人们脑海里首先浮现出的是它们庞大的身躯。不过,绝大多数恐龙的体重在100~1000千克之间,并不算很大。恐龙中的大个子又确实很大:肉食性恐龙中的巨无霸棘龙,最大体重可达8吨;更别提恐龙家族中最重的蜥脚亚目恐龙。到底哪种恐龙才是曾经出现过的最大恐龙?这个问题回答起来有些复杂,因为年代最晚的恐龙也距离今天6500万年,古生物学家只能通过化石推测这些中生代巨兽的尺寸。易碎雙腔龙:最大的恐龙椎骨
期刊
全面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为知识丰富、理想信念坚定、人格健全,富于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现代大学的使命和价值追求.调查显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处于某种考虑,在农村的小学数学课堂还是存在着以教师为主、为中心进行授课的形式,这样小学生的主动性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还是没有保障。小组合作能够发挥小
很多学生对于美术的学习并没有一个详细的概念,他们不知道美术的课堂上应该学习什么,也不知道美术的学习能够给他们带来什么好处,这样学生的学习没有目标,自然不能达到理想的学习
野渡无人 舟有横 摄影/王述东 配诗/吴谨程 这种场景更适合想起伤心的你 爱着或恨着一样毫无意义 如此寂静地清冷要我心若止水 一滴泪就让我的心碎若玻璃 想要表述的东西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