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阐述了企业商业秘密的内涵及商业秘密保护的必要性,介绍了商业秘密保护的目标及原则,提出了企业对内部及外部商业秘密管理的方法。
关键词:企业;商业秘密管理
1 企业商业秘密的内涵
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商业秘密构成的要件包括:1、不为公众所知;2、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3、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公开和泄密贯彻始终,说到底企业商业秘密的内涵就是商业秘密如何公开和泄密,企业商业秘密是一项权利,商业秘密的公开分为两种情况:1、权利人的行为导致商业秘密公开;2、第三人的行为导致商业秘密公开。
商业秘密系知识产权,权利人依法对其拥有的商业秘密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权利人的行为导致商业秘密公开,该行为包括有意和无意的行为。主要形式包括:1、权利人将商业秘密自愿公之于众;2、权利人通过申请专利的,转变知识产权的保护方式。专利保护方式与商业秘密的保护方式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知识产权保护模式,各有优劣,因此,一旦申请专利,技术信息就依法公开,丧失“不为公众所知”要件;3、权利人公开销售含有商业秘密的产品,非权利人通过自行开发研制或者反向工程等方式获得该商业秘密;4、权利人保密措施明显不当,权利人采取合理有效的保密措施是商业秘密的要件之一,如果保密措施显著不当,极易导致商业秘密被公开,也系间接公开商业秘密。
企业商业秘密泄密主要包括这些途径:第一,内部员工泄密,主要情况包括,1、企业内部人才流动,人才流动是企业内部泄密的重要途径,一旦人才流入、极易侵犯原单位的商业秘密;2、兼职工作人员、离退休职工、掌握商业秘密的内部员工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商业秘密的泄露;第二,外部人泄密和窃密,主要是指:1、合作伙伴通过合法途径获取商业秘密后,违反约定泄露知悉的商业秘密;2、国家机关及其公务人员在履行公务时,披露企业商业秘密;3、善意第三人取得商业秘密后对外公开;4、外部人通过盗窃、利诱、胁迫、黑客技术等手段获取,如借交流、采访、虚假意向合同等方式,找机会窃取商业秘密信息。
2 商业秘密保护的必要性
从2010年轰动全国的“力拓”案,上海第一中院判决力拓案主犯胡士泰侵犯商业秘密罪,中国公众第一次关注商业秘密,也突显出中国企业商业秘密管理的滞后。第一,面对开放的市场,握有并保护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成为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第二,许多公司实现上市,如果出现任何泄密事件,都可能引起投资者对公司价值的质疑,丧失投资者的认可,降低公司资信;第三,部分企业虽已转制,但国有控股的身份仍让他们或多或少地掌握一些国家机密的部分内容,而国家机密与公司商业秘密的保护并不重合、并不矛盾。
3 商业秘密保护的目标及原则
3.1 目标
第一,保护好公司的重要信息,防止为其他竞争对手获取;第二,保留住公司的涉密人员,防止人员畸形流动带走公司商业秘密;第三,利用好现有的重要信息,为公司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3.2 原则
第一,保密工作应结合ISO9000的标准化认证体系,由公司各部门协同完成;第二,保密工作的落实必须能够调动公司全员参与保密工作的积极性与自觉性;第三,保密措施的推行不能妨碍公司员工使用信息的便利性;第四,保密规章应符合并最大限度地利用现行的法律法规。
4 企业对内部商业秘密管理
企业商业秘密的管理首当其冲应从内部抓起,内部管理主要从加强在职员工与流动员工的商业秘密管理。具体如下:
4.1 制定商业秘密保密制定,首先应建立商业秘密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的管理人员,结合企业的经营范围,明确商业秘密的范围,根据保密事项的价值划分等级(一般划分为三级:绝密、机密和秘密),并对书面的、非书面的、涉及计算机相关技术的商业秘密载体作出明显标识,以便能有效区分,另外可以与掌握核心技术的员工签订保密协议或者竞业限制协议,竞业限制协议应约定竞业限制行业范围及补偿费的数额、支付方式和违约金,最后制度中应规定保密文件的制定、收发、传递、使用、复制、保存、销毁等流程,并编制《员工手册》,组织员工学习,使保密制度深入人心,具体落实。
4.2 组织员工进行商业秘密法律知识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商业秘密的理论知识、对企业的重要性、如果进行保护、履行商业秘密义务的好处、商业秘密的长远利益、违反规定的法律责任等,把企业的保密制度、保密技术、保密措施与员工的保密行为结合起来。
4.3 设定企业商业秘密保护的工作区域,一方面规范涉密工作区域的员工行为,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在保密区域安装防范设备、采取门卫值班制度或安装摄像头;另一方面在保密区域专门配置电脑、打印机、传真机、碎纸机等设备,且不能与其他场所设备混用。
4.4 加强对企业电子设备进行管理和保护,随着电脑的普及,電脑已经成为企业商业秘密的主要载体,为降低商业秘密泄露风险,企业应对规范电脑使用,有条件的企业可以给涉密的员工每人配置一台电脑,并设置密码,对有关商业秘密的文件设置禁止拷贝的属性和加密,在涉密电脑中安装操作历史记录程序,对涉密文件设置阅前商业秘密提醒,电脑维修时进行监督,电脑报废应进行专门的处理等。
4.5 在互联网环境下加强企业商业秘密保护,网络强大的信息检索和共享功能给企业带来了效率,也往往是黑客的舞台,作为网络时代的企业,应高度重视本企业的网络管理,一般来说,保存涉密文件的电脑不联网,采取加密技术传输商业秘密文件,规范员工使用电子邮件,对员工在工作时间内使用网络的行为和内容进行监视,对于高级涉密企业还可以聘请专业计算机人才进行专门保护。
5 企业对外部商业秘密管理
如何避免企业在对外合作交流和并购中泄露商业秘密,成为很多企业的难题,企业与企业之间为了争取合作机会,或者为了取得对方的信任,或因合作的必要,有时候须告知对方一些本企业的商业秘密,或者在企业并购,公司扩张,以及尽职调查中,如何防止商业秘密泄露,如下所示:
5.1 企业在对外合作交流时,商业秘密权利人要控制向对方透露的商业秘密的范围,在介绍涉密信息时,要保持范围,不能太宽泛。另外应签订保密协议,不论合作合同是否成立,因合同取得的技术资料、样品等应及时返还权利人或者销毁,不得任其复制保留。最后,企业在寻求合作交流伙伴时要提高警惕,防止那些居心不良、合作动机不纯、挂羊头卖狗肉的企业,鉴于此,企业应在确定合作伙伴前,进行较全面的调查,了解对方提供的基本情况是否属实,并应签订保密协议,在签订前,切勿透露过多的商业秘密信息。
5.2 公司并购是企业扩张的一种手段,在并购中的并购目标公司经常提供虚假或错误信息,在实践中,为了尽量解决信息不对称,收购方一般在并购前对目标企业进行尽职调查,尽职调查详尽的包括公司最核心的技术信息和经济信息等商业秘密,并还涉及律师和会计师等尽职调查小组成员利用其专业知识去分析这些信息,因此,并购目标公司应当与尽职调查的调查人签订尽职调查保密协议书,其主要内容:保密内容和范围;保密期限;保密义务;不能达成交易时,有关调查人返还有关商业秘密资料的事宜,以及纠纷解决办法等等。
参考文献:
[1] 周丽霞,HR全程法律顾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高效工作指南[M].2011.
[2] 唐青林、黄民欣,商业秘密保护——实务精解与百案评析,中国法制出版社[M].2010.
关键词:企业;商业秘密管理
1 企业商业秘密的内涵
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商业秘密构成的要件包括:1、不为公众所知;2、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3、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公开和泄密贯彻始终,说到底企业商业秘密的内涵就是商业秘密如何公开和泄密,企业商业秘密是一项权利,商业秘密的公开分为两种情况:1、权利人的行为导致商业秘密公开;2、第三人的行为导致商业秘密公开。
商业秘密系知识产权,权利人依法对其拥有的商业秘密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权利人的行为导致商业秘密公开,该行为包括有意和无意的行为。主要形式包括:1、权利人将商业秘密自愿公之于众;2、权利人通过申请专利的,转变知识产权的保护方式。专利保护方式与商业秘密的保护方式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知识产权保护模式,各有优劣,因此,一旦申请专利,技术信息就依法公开,丧失“不为公众所知”要件;3、权利人公开销售含有商业秘密的产品,非权利人通过自行开发研制或者反向工程等方式获得该商业秘密;4、权利人保密措施明显不当,权利人采取合理有效的保密措施是商业秘密的要件之一,如果保密措施显著不当,极易导致商业秘密被公开,也系间接公开商业秘密。
企业商业秘密泄密主要包括这些途径:第一,内部员工泄密,主要情况包括,1、企业内部人才流动,人才流动是企业内部泄密的重要途径,一旦人才流入、极易侵犯原单位的商业秘密;2、兼职工作人员、离退休职工、掌握商业秘密的内部员工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商业秘密的泄露;第二,外部人泄密和窃密,主要是指:1、合作伙伴通过合法途径获取商业秘密后,违反约定泄露知悉的商业秘密;2、国家机关及其公务人员在履行公务时,披露企业商业秘密;3、善意第三人取得商业秘密后对外公开;4、外部人通过盗窃、利诱、胁迫、黑客技术等手段获取,如借交流、采访、虚假意向合同等方式,找机会窃取商业秘密信息。
2 商业秘密保护的必要性
从2010年轰动全国的“力拓”案,上海第一中院判决力拓案主犯胡士泰侵犯商业秘密罪,中国公众第一次关注商业秘密,也突显出中国企业商业秘密管理的滞后。第一,面对开放的市场,握有并保护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成为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第二,许多公司实现上市,如果出现任何泄密事件,都可能引起投资者对公司价值的质疑,丧失投资者的认可,降低公司资信;第三,部分企业虽已转制,但国有控股的身份仍让他们或多或少地掌握一些国家机密的部分内容,而国家机密与公司商业秘密的保护并不重合、并不矛盾。
3 商业秘密保护的目标及原则
3.1 目标
第一,保护好公司的重要信息,防止为其他竞争对手获取;第二,保留住公司的涉密人员,防止人员畸形流动带走公司商业秘密;第三,利用好现有的重要信息,为公司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3.2 原则
第一,保密工作应结合ISO9000的标准化认证体系,由公司各部门协同完成;第二,保密工作的落实必须能够调动公司全员参与保密工作的积极性与自觉性;第三,保密措施的推行不能妨碍公司员工使用信息的便利性;第四,保密规章应符合并最大限度地利用现行的法律法规。
4 企业对内部商业秘密管理
企业商业秘密的管理首当其冲应从内部抓起,内部管理主要从加强在职员工与流动员工的商业秘密管理。具体如下:
4.1 制定商业秘密保密制定,首先应建立商业秘密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的管理人员,结合企业的经营范围,明确商业秘密的范围,根据保密事项的价值划分等级(一般划分为三级:绝密、机密和秘密),并对书面的、非书面的、涉及计算机相关技术的商业秘密载体作出明显标识,以便能有效区分,另外可以与掌握核心技术的员工签订保密协议或者竞业限制协议,竞业限制协议应约定竞业限制行业范围及补偿费的数额、支付方式和违约金,最后制度中应规定保密文件的制定、收发、传递、使用、复制、保存、销毁等流程,并编制《员工手册》,组织员工学习,使保密制度深入人心,具体落实。
4.2 组织员工进行商业秘密法律知识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商业秘密的理论知识、对企业的重要性、如果进行保护、履行商业秘密义务的好处、商业秘密的长远利益、违反规定的法律责任等,把企业的保密制度、保密技术、保密措施与员工的保密行为结合起来。
4.3 设定企业商业秘密保护的工作区域,一方面规范涉密工作区域的员工行为,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在保密区域安装防范设备、采取门卫值班制度或安装摄像头;另一方面在保密区域专门配置电脑、打印机、传真机、碎纸机等设备,且不能与其他场所设备混用。
4.4 加强对企业电子设备进行管理和保护,随着电脑的普及,電脑已经成为企业商业秘密的主要载体,为降低商业秘密泄露风险,企业应对规范电脑使用,有条件的企业可以给涉密的员工每人配置一台电脑,并设置密码,对有关商业秘密的文件设置禁止拷贝的属性和加密,在涉密电脑中安装操作历史记录程序,对涉密文件设置阅前商业秘密提醒,电脑维修时进行监督,电脑报废应进行专门的处理等。
4.5 在互联网环境下加强企业商业秘密保护,网络强大的信息检索和共享功能给企业带来了效率,也往往是黑客的舞台,作为网络时代的企业,应高度重视本企业的网络管理,一般来说,保存涉密文件的电脑不联网,采取加密技术传输商业秘密文件,规范员工使用电子邮件,对员工在工作时间内使用网络的行为和内容进行监视,对于高级涉密企业还可以聘请专业计算机人才进行专门保护。
5 企业对外部商业秘密管理
如何避免企业在对外合作交流和并购中泄露商业秘密,成为很多企业的难题,企业与企业之间为了争取合作机会,或者为了取得对方的信任,或因合作的必要,有时候须告知对方一些本企业的商业秘密,或者在企业并购,公司扩张,以及尽职调查中,如何防止商业秘密泄露,如下所示:
5.1 企业在对外合作交流时,商业秘密权利人要控制向对方透露的商业秘密的范围,在介绍涉密信息时,要保持范围,不能太宽泛。另外应签订保密协议,不论合作合同是否成立,因合同取得的技术资料、样品等应及时返还权利人或者销毁,不得任其复制保留。最后,企业在寻求合作交流伙伴时要提高警惕,防止那些居心不良、合作动机不纯、挂羊头卖狗肉的企业,鉴于此,企业应在确定合作伙伴前,进行较全面的调查,了解对方提供的基本情况是否属实,并应签订保密协议,在签订前,切勿透露过多的商业秘密信息。
5.2 公司并购是企业扩张的一种手段,在并购中的并购目标公司经常提供虚假或错误信息,在实践中,为了尽量解决信息不对称,收购方一般在并购前对目标企业进行尽职调查,尽职调查详尽的包括公司最核心的技术信息和经济信息等商业秘密,并还涉及律师和会计师等尽职调查小组成员利用其专业知识去分析这些信息,因此,并购目标公司应当与尽职调查的调查人签订尽职调查保密协议书,其主要内容:保密内容和范围;保密期限;保密义务;不能达成交易时,有关调查人返还有关商业秘密资料的事宜,以及纠纷解决办法等等。
参考文献:
[1] 周丽霞,HR全程法律顾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高效工作指南[M].2011.
[2] 唐青林、黄民欣,商业秘密保护——实务精解与百案评析,中国法制出版社[M].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