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成为了教学工作的一个重心。其目的是通过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教育使之建立能伴随一生并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品格和能力。小学语文教学是学生素质能力培养的重要平台,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对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十分重要。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培养
在新的教育体系环境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够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但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总结语文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做出相应的反思,变革自身教学模式,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着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学气氛沉闷,教师往往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整节课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在讲,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很少。长期以往,学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完全处于接收知识的被动地位。学生的学习应该是自发的。如在教学《小闹钟》这篇课文时,可以用猜谜语的方式吸引学生进入学习,首先提问:喜欢这个故事吗?你想不想自己来读这个故事呢?如果在读课文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呢?这时就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可以是查字典,可以是问同学等。在学生根据自己的方式解决后,教师再让他们猜字谜。那么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便会充满兴致。
二、在语文教学中尝试“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凭借其自身的优势,最近几年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各位专家学者的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们置于主体地位,通过学生分组后对问题的质疑、讨论、交流、解决等一系列流程,使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能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语文老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研究”模式,让学生们分组合作,利用信息技术去探究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有利于加强老师与学生间的互动,让学生们变被动为主动,积极投入语文学习之中。
三、重视学生们的审美培养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和电子产品占据了学生们越来越多的时间,血腥游戏、狂热追星等新兴事物使得学生们沉浸在虚幻世界,甚至导致人性扭曲、情感压抑等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情况出现,也给学生们的审美能力带来了负面影响。语文老师需要适时引导学生去体验语文作品中的意境美和情感美。在语文课内阅读教学中,一方面教材内容中本身含有诗歌和小说的节选部分,能使学生感受到鲜活的人物形象;另一方面在老师推荐的课外读物中,也包含各类人物形象的塑造。学生们在日常语文学习和阅读的过程中,可以细细去品味不同人物塑造中凸顯出的不同的美,也可以细致入微地去体会作者想要通过文字去传递的情感和寄托。这样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让学生们去发现阅读的美、发现文字的美,从而喜欢上语文学习,并且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四、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提升阅读效果
一个人的语文素养的高低,关键在于个人对语文主动积淀的厚实程度。“腹有诗书气自华”,当语文积淀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在人身上形成一种富有个性的文化底蕴,学生具有的核心素养才越高。《课标》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历代的文学大师,无不满腹经纶,具有很好的记诵功底。为了帮助孩子们补充文学名著的积累,在教学实践中,要求学生每天阅读经典名著30分钟以上,做好读书笔记,摘抄适量的精彩片段,优美的句子和词语,并写出简短的赏析文字。每周抽一节课的时间请4~5名同学宣读他写的读书笔记,教师进行重点点评引导,肯定他们的成绩。
五、引导学生累积,提升语文能力
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有效的积累就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有效活动。所以,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对阅读文本中的一些好词好句进行积累,对文本中所表达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积累,进而在提高学生写作质量的同时,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时,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对文本中的一些重点句子进行积累和分析,如: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教师组织学生对这一句话进行解读,并在阅读中进行积累,当然,除了对句子进行解读之外,我们还要对其进行仿写或者是有意识地将其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之中,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积累能力,使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培养。
综上所述,融入“核心素养”的语文课堂才是具备人文素养的语文课堂。相比做学问,教会学生做人更为重要,这也正是目前语文课堂中缺失的。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改革中,将“核心素养”作为改革的核心点,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人价值观和自我发展认识能力。这对于学生小学阶段的素质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丽凤.写作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黑河教育,2018(12):37-38.
[2]张旭雷.让绘本创作点亮学生写作之门[J].信息教研周刊.2012,(15).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培养
在新的教育体系环境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够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但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总结语文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做出相应的反思,变革自身教学模式,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着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学气氛沉闷,教师往往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整节课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在讲,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很少。长期以往,学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完全处于接收知识的被动地位。学生的学习应该是自发的。如在教学《小闹钟》这篇课文时,可以用猜谜语的方式吸引学生进入学习,首先提问:喜欢这个故事吗?你想不想自己来读这个故事呢?如果在读课文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呢?这时就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可以是查字典,可以是问同学等。在学生根据自己的方式解决后,教师再让他们猜字谜。那么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便会充满兴致。
二、在语文教学中尝试“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凭借其自身的优势,最近几年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各位专家学者的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们置于主体地位,通过学生分组后对问题的质疑、讨论、交流、解决等一系列流程,使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能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语文老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研究”模式,让学生们分组合作,利用信息技术去探究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有利于加强老师与学生间的互动,让学生们变被动为主动,积极投入语文学习之中。
三、重视学生们的审美培养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和电子产品占据了学生们越来越多的时间,血腥游戏、狂热追星等新兴事物使得学生们沉浸在虚幻世界,甚至导致人性扭曲、情感压抑等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情况出现,也给学生们的审美能力带来了负面影响。语文老师需要适时引导学生去体验语文作品中的意境美和情感美。在语文课内阅读教学中,一方面教材内容中本身含有诗歌和小说的节选部分,能使学生感受到鲜活的人物形象;另一方面在老师推荐的课外读物中,也包含各类人物形象的塑造。学生们在日常语文学习和阅读的过程中,可以细细去品味不同人物塑造中凸顯出的不同的美,也可以细致入微地去体会作者想要通过文字去传递的情感和寄托。这样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让学生们去发现阅读的美、发现文字的美,从而喜欢上语文学习,并且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四、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提升阅读效果
一个人的语文素养的高低,关键在于个人对语文主动积淀的厚实程度。“腹有诗书气自华”,当语文积淀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在人身上形成一种富有个性的文化底蕴,学生具有的核心素养才越高。《课标》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历代的文学大师,无不满腹经纶,具有很好的记诵功底。为了帮助孩子们补充文学名著的积累,在教学实践中,要求学生每天阅读经典名著30分钟以上,做好读书笔记,摘抄适量的精彩片段,优美的句子和词语,并写出简短的赏析文字。每周抽一节课的时间请4~5名同学宣读他写的读书笔记,教师进行重点点评引导,肯定他们的成绩。
五、引导学生累积,提升语文能力
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有效的积累就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有效活动。所以,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对阅读文本中的一些好词好句进行积累,对文本中所表达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积累,进而在提高学生写作质量的同时,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时,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对文本中的一些重点句子进行积累和分析,如: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教师组织学生对这一句话进行解读,并在阅读中进行积累,当然,除了对句子进行解读之外,我们还要对其进行仿写或者是有意识地将其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之中,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积累能力,使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培养。
综上所述,融入“核心素养”的语文课堂才是具备人文素养的语文课堂。相比做学问,教会学生做人更为重要,这也正是目前语文课堂中缺失的。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改革中,将“核心素养”作为改革的核心点,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人价值观和自我发展认识能力。这对于学生小学阶段的素质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丽凤.写作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黑河教育,2018(12):37-38.
[2]张旭雷.让绘本创作点亮学生写作之门[J].信息教研周刊.2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