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5月,苏州高新区狮山中心幼儿园(以下简称“狮幼”)被江苏省教育厅审批通过成为第二批省课程游戏化建设共建单位。从观念改造人手,统筹规划在先,行动推进在后,行政骨干引领在前,全体参与实施在后,以“自由、自主、创造、愉悦”游戏精神为切入点,逐步推进课程游戏化改革进程,贯彻落实《指南》精神。在“课程游戏化理念”指引下的园本课程改革实践,真正实现了从理念到行动的全面继承、改造、优化,具体如下:
一、“做事”是课程建设的主旋律
南师大虞永平教授曾指出“幼儿园课程就是做事,做符合幼儿需要的事,适合幼儿天性的事,幼儿力所能及的事,幼儿能感受挑战的事,幼儿感受到趣味的事,幼儿能做有思维参与的事。”这要求我们必须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站在儿童立场,与孩子共同感知、体验、操作,获得真实的、有意义的经验。要想做到这些,首先,做事是要有计划的,目标意识不可少;其次,做事要有方法的,这需要我们思考适宜的课程实施策略,包括活动内容、实施方式、资源开发与利用、评价等;再者,做事需要全体参与的,每个人都可以并应该成为课程的建设者,需要每个人的认同,让每个人都能在此过程中成长,只有这样才有课程建设的精神动力,进而能逐步积淀形成课程文化;最后,做事是要追求质量的,这需要我们在过程中实践、诊断、思考、学习、调整,再实践,不断地、循环往复地进行。
二、“生活”是课程建设的实习场
《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我园一直秉承“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寻找课程资源,从现實生活中让幼儿感受世界的美好和趣味。一方面我们合理、弹性安排一日活动。我园有15个班级、584名幼儿,在人员多、场地少的情况下,有步骤、有选择性地将一日活动部分时间安排自主权还给老师,采用个别时段固定、零星时段统整的方式,将“时间点”扩展为“时间段”,教師与幼儿自主安排、共同规划的方式。从横向的角度,保证统一的固定时段;从纵向的角度鼓励教师凸显主题活动背景下核心单元的实施,保证一日活动链的完整、连续。另一方面充分发掘每一个环节的发展价值,梳理每一环节幼儿的关键经验,在活动材料、资源、形式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研讨,通过“主题活动的精细推进”“四季之旅的精彩呈现”“交叉游戏的精致打造”“快乐有约的精心求变”提高一日活动质量。
三、“生长”是课程评价的立足点
幼儿能否获得经验、智慧的成长,教师能否得到专业素养的生长;课程能否获得质量的生长,幼儿园能否获得文化的生长,这些是进行课程评价的重要立足点。我认为好的课程是在实践中能不断催生新的生长点,让孩子、教师、家长能够投入到当前和不断生发的活动中。因此我们在进行课程改革时不是简单的舍弃,而是通过调查研究,梳理关于园本课程的亮点、不足以及改进建议,在此基础上扬长补短,“继承”“优化”,立足园所已有研究经验、现状等实现课程改革园本化,寻找课程的生长点,满足幼儿生命成长的诉求。
四、“游戏”是课程质量的保证书
《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具有“游戏精神、游戏态度”,并不断进行、优化“游戏实践”,是课程质量的保证书。在进行课程过程审议过程中,我们进一步明确不是要把所有的活动都用游戏来替代,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思考怎样把游戏精神、态度渗透到课程实施的各类活动中,我们一直在做这样的尝试:
1.儿童立场确立——观察为先,行动在后
教师平时除了常态、随机观察,还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成立不同的观察行动组,有的围绕《指南》进行典型案例的收集、研讨;有的对特殊需要儿童进行观察;有在专家引领下的幼儿观察实践研讨等。在此过程强化教师主动观察的意识,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观察能力。
2.课程内容梳理——儿童立场,自然融合
参照原晋霞教授指导的主题活动设计与实施思路,以儿童立场(兴趣与需要、学习方式和特点)将园本课程与朱静怡老师《能力发展课程》进行融合,关注内容、实施方式、关键经验之间的关系。
3.巧用空间设施——灵活机动,便于活动
对班级格局划分、桌椅摆放、空间利用等全面进行调整,在使用过程中总结了一些经验,如“巧用屏风和地面、灵活收放空间”等,但也同时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如何摆放材料便于幼儿取放?怎样方便幼儿操作体验?怎样将丰富的资源融入各个区域中?自主游戏区与自带玩具区的资源如何更好地支持幼儿探索发现?”为幼儿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提供支持。
4.自主机会保证——发现幼儿,保证自主
一日活动环节中把活动自主权还给孩子,保证孩子有自主规划内容、选择材料、自由游戏的机会和时间。一方面保证区域活动、角色游戏、户外游戏的实践,同时将游戏精神渗透到一日活动的其他各类活动。如中大班自助两餐一点的逐步推进、自主游戏区的创建等。
5.丰富资源开发——调查分析,实践验证
完成班级、年级、幼儿园三级课程资源收集、整理框架,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梳理资源利用与管理的经验,为课程建设服务。如一方面对已有资源特别是上学期主题活动电子资源进行整理、归档;另一方面对周围课程资源(现场、事物、材料、文化、民俗等)进行调查及价值分析;第三,根据活动的需要,有目的地或根据自己的兴趣收集相关资源投放到活动区域、百宝箱中。
我们努力践行课程游戏化理念,实现课程改革园本化,让游戏精神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扎根、发芽、开花,我们期望课程能够更贴近幼儿的心灵!
一、“做事”是课程建设的主旋律
南师大虞永平教授曾指出“幼儿园课程就是做事,做符合幼儿需要的事,适合幼儿天性的事,幼儿力所能及的事,幼儿能感受挑战的事,幼儿感受到趣味的事,幼儿能做有思维参与的事。”这要求我们必须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站在儿童立场,与孩子共同感知、体验、操作,获得真实的、有意义的经验。要想做到这些,首先,做事是要有计划的,目标意识不可少;其次,做事要有方法的,这需要我们思考适宜的课程实施策略,包括活动内容、实施方式、资源开发与利用、评价等;再者,做事需要全体参与的,每个人都可以并应该成为课程的建设者,需要每个人的认同,让每个人都能在此过程中成长,只有这样才有课程建设的精神动力,进而能逐步积淀形成课程文化;最后,做事是要追求质量的,这需要我们在过程中实践、诊断、思考、学习、调整,再实践,不断地、循环往复地进行。
二、“生活”是课程建设的实习场
《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我园一直秉承“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寻找课程资源,从现實生活中让幼儿感受世界的美好和趣味。一方面我们合理、弹性安排一日活动。我园有15个班级、584名幼儿,在人员多、场地少的情况下,有步骤、有选择性地将一日活动部分时间安排自主权还给老师,采用个别时段固定、零星时段统整的方式,将“时间点”扩展为“时间段”,教師与幼儿自主安排、共同规划的方式。从横向的角度,保证统一的固定时段;从纵向的角度鼓励教师凸显主题活动背景下核心单元的实施,保证一日活动链的完整、连续。另一方面充分发掘每一个环节的发展价值,梳理每一环节幼儿的关键经验,在活动材料、资源、形式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研讨,通过“主题活动的精细推进”“四季之旅的精彩呈现”“交叉游戏的精致打造”“快乐有约的精心求变”提高一日活动质量。
三、“生长”是课程评价的立足点
幼儿能否获得经验、智慧的成长,教师能否得到专业素养的生长;课程能否获得质量的生长,幼儿园能否获得文化的生长,这些是进行课程评价的重要立足点。我认为好的课程是在实践中能不断催生新的生长点,让孩子、教师、家长能够投入到当前和不断生发的活动中。因此我们在进行课程改革时不是简单的舍弃,而是通过调查研究,梳理关于园本课程的亮点、不足以及改进建议,在此基础上扬长补短,“继承”“优化”,立足园所已有研究经验、现状等实现课程改革园本化,寻找课程的生长点,满足幼儿生命成长的诉求。
四、“游戏”是课程质量的保证书
《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具有“游戏精神、游戏态度”,并不断进行、优化“游戏实践”,是课程质量的保证书。在进行课程过程审议过程中,我们进一步明确不是要把所有的活动都用游戏来替代,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思考怎样把游戏精神、态度渗透到课程实施的各类活动中,我们一直在做这样的尝试:
1.儿童立场确立——观察为先,行动在后
教师平时除了常态、随机观察,还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成立不同的观察行动组,有的围绕《指南》进行典型案例的收集、研讨;有的对特殊需要儿童进行观察;有在专家引领下的幼儿观察实践研讨等。在此过程强化教师主动观察的意识,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观察能力。
2.课程内容梳理——儿童立场,自然融合
参照原晋霞教授指导的主题活动设计与实施思路,以儿童立场(兴趣与需要、学习方式和特点)将园本课程与朱静怡老师《能力发展课程》进行融合,关注内容、实施方式、关键经验之间的关系。
3.巧用空间设施——灵活机动,便于活动
对班级格局划分、桌椅摆放、空间利用等全面进行调整,在使用过程中总结了一些经验,如“巧用屏风和地面、灵活收放空间”等,但也同时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如何摆放材料便于幼儿取放?怎样方便幼儿操作体验?怎样将丰富的资源融入各个区域中?自主游戏区与自带玩具区的资源如何更好地支持幼儿探索发现?”为幼儿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提供支持。
4.自主机会保证——发现幼儿,保证自主
一日活动环节中把活动自主权还给孩子,保证孩子有自主规划内容、选择材料、自由游戏的机会和时间。一方面保证区域活动、角色游戏、户外游戏的实践,同时将游戏精神渗透到一日活动的其他各类活动。如中大班自助两餐一点的逐步推进、自主游戏区的创建等。
5.丰富资源开发——调查分析,实践验证
完成班级、年级、幼儿园三级课程资源收集、整理框架,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梳理资源利用与管理的经验,为课程建设服务。如一方面对已有资源特别是上学期主题活动电子资源进行整理、归档;另一方面对周围课程资源(现场、事物、材料、文化、民俗等)进行调查及价值分析;第三,根据活动的需要,有目的地或根据自己的兴趣收集相关资源投放到活动区域、百宝箱中。
我们努力践行课程游戏化理念,实现课程改革园本化,让游戏精神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扎根、发芽、开花,我们期望课程能够更贴近幼儿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