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花妙笔著华章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1744338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作文在全卷中占据着“半壁江山”。决定高考作文成绩的因素尽管很多,但从评卷实践来看,制约作文成绩最主要的因素是“语言表达”。因为,在审题、结构、内容等方面不出现“硬伤”的前提下,语言成为感动“特殊读者”(评卷人)的主要因素。试想,赤日炎炎、挥汗如雨之时,评卷教师每天要评阅大量的试卷,难免身心疲倦,读着语言无味的文章,更加重了疲惫感。那些语言平淡、索然寡味的文章,理所当然地被打入了低档,看那些考场佳作,总是摇曳多姿、文采飞扬、人见人爱。评卷时,“一个读者,两三分钟”是不可否认的客观事实,要打动评卷人,文采显得尤其重要。因此,科学备考高考作文,就不能不重视文采训练,而且,文采训练也易见成效。
  
  一、用词要准确、贴切、富于变化,增强语言的表达之美
  
  用词贴切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这就要求我们写作时要锤炼词语,精选那些准确、具体、生动、鲜明和内涵丰富的词语。如2009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品味时尚》中有这样一些文字:
  唉,没办法,现在走在路上的小青年都一个打扮,你这样的“惊历”我深有同感。现代人都爱追求时尚,看到哪个明星穿了碎花短裙、牛仔短裙、热裤,走在路上个个都打扮得跟拍偶像剧似的,我被雷到了。另外,前些日子陈冠希的“艳照门”事件余波不平,又引起了一股“门热”,不管是娱乐圈的“魔术门”还是政治领域的“贪污门”,都产生了“蝴蝶效应”。除此之外,似乎给明星的粉丝团命名也成了大家的热门,比如李宇春的玉米们、张峻宁的柠檬们、韩庚的庚窝们等等,不胜枚举啊……
  这一段,亦庄亦谐,新词迭出,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这得益于文章准确而新奇的语言,本段词语形象准确贴切,让人眼前一亮,我们不得不佩服作者兼收并蓄、为我所用的勇气。
  
  二、句式灵活多样,形成一种整齐、错落、新奇夺目之美
  
  汉语句式多样:文言句式典雅,口语泼辣;长句周详缜密,短句简洁明快;独词句鲜明突出;感叹句便于抒情;设问、反问句加重强调,引人深思;排比句、叠句气势磅礴;对偶句铿锵凝炼;重复句余韵悠然。一篇文章倘若句式单调,即使内容再好,也会呆板单调。文章中如果能够注意多种句式的综合运用,使之各得其所,语言就会生动活泼、抑扬顿挫、波澜起伏、摇曳多姿。例如2010年四川高考优秀作文《点、线、面》的开头这样写道:
  蒙娜丽莎只是一幅画,温婉的表情后面却是沉淀了千年的美丽;伊丽莎白身居皇室深宫,却将人性的光辉幻化成无上的美丽。惊艳天下的,不仅仅是丽人的浅笑微吟;力透纸背的,也不仅仅是俊美少年的无敌青春。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一张张形态各异的脸庞,构筑成我们的家庭、我们的班集体、我们的城市、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地球。无数的点,延续成修长的线条;无数的线条,扩展成宽广的平面。生活是绚烂多彩的,因为生活是由各种各样的人组成的。就是这些平凡的生命,构筑成我们千姿百态的人性与人生。
  这段起笔不凡,句式整散结合,从蒙娜丽莎、伊丽莎白的惊艳写到芸芸众生的平凡,无论是丽人还是凡人,他们都是一个点,正是这些点构筑了丰富多彩的人生。不仅扣题点题巧妙,且语言错落有致,极富表现力。
  
  三、善于运用修辞手法,使文章富有灵动之美
  
  修辞,是语言艺术之花。修辞手法运用得好,能使文章充满灵性、气韵流畅、形象鲜明、精彩纷呈。例如2002年高考佳作《选择永恒》中有这样精彩的文段:楚大夫屈原沉吟泽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纵然谄媚污蔑蒙蔽视听,也不随其流而扬其波,这是执着的选择;纵然马革裹尸魂归关西,也要扬声边塞尽扫狼烟,这是豪壮的选择;纵然一身清苦终岁难饱,也甘愿怡然自乐躬耕垄亩,这是高雅的选择……排比可丰富拓展文章的内容,可以增强文章的气势。
  
  四、浸润文化底蕴,让文章呈现厚重之美
  
  把作文的根扎进文化的土壤,在几千年文化长河中汲取营养,让作文的鲜花散发出文化的芬芳。这样的作文富有文化色彩与浑厚的文化底蕴,不仅能让你的作文拥有文学与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厚重与浪漫,而且能很好地显示你深厚的文学功底,从而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名言典故,内涵丰富,意旨深远,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有时洋洋洒洒一大篇,却不如一句名言来得简洁、来得有力。巧用名言警句,可以使语言显得厚重而含蓄,具有丰富的哲理意蕴。高考作文中若能将名言警句、历史典故信手拈来,会使你的文章显示出丰厚的文化底蕴。如:我穿越时空,我追溯流光,我听到了“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悲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雄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迈和“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伟岸。——2002高考优秀作文《心灵的选择》(引用)。“梨花院落融融的月光,和着柳絮池塘淡淡的清风,流入我的心中,轻轻拨动那根尘封在岁月的心弦,奏出曲曲远古的清音……这清音,穿过了唐朝橘红的烟尘和宋朝暗黄的天宇,来到这月光如水的庭院……这清音,经历了秦魂汉魄、唐风宋月的滋润,泄在这皎洁的月光下……这清音,飞越时空隧道,飘过无垠的大西洋,落入这梨花飘香的庭院。”——2002年重庆考生《欲将心事付瑶琴》(化用)。
其他文献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人们在学习上最积极最重要的因素。”的确,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而教学激趣策略的关键环节是教学情境的创设。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情感,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的实践活动,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这是至关重要的。正如花儿开放需要温暖的阳光一样,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开发需要教师设定生动有趣的情境和创造性的活动形式。  所谓“情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
期刊
我们在现代地理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智力,主要是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发散性思维包括于创造性思维之中,这种思维形式的优点在于可以训练学生思维的多端性、灵活性、深刻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下面我就怎样在地理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谈几点体会。    一、因势利导,开辟新思路——创造发散思维的课堂气氛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给
期刊
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走出数学课堂、走出校园后,很少有学生对数学进行主动的探究。虽然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中对数学十分喜爱,探索与表现的欲望十分强烈,但是在课外却少有学生问津数学,用孩子们的话来说:“学好数学四十分钟足够!”真是这样吗?当一门学科沦为分数至上,它必然会成为学生的负担,消解学生的学习热情,封闭学生的视野,最终会阻碍学生在此学科上的可持续性发展。是什么原因所致呢?理性的分析和实际的调查让我明白
期刊
尽管对创造性有不同的定义,但一般认为:“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目前较公认的是以发散思维的基本特征来代表创造性。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做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呢?以下做法值得肯定。    一、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1、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教师应给学生创造一个能支持、容忍标新立异者或偏离常规思维者的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心理
期刊
21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是信息化社会的需要。小学生作为成长中的个体,是创造性能力的萌芽和基础。数学是一项创造性劳动,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一、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为创造能力提供土壤     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育人观,这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前提。  没有正确的育人观,教师就不可能在教
期刊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加深学生对于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认识,发展学生科学的世界观,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    一、正确认识在物理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科学探究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对中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他们自发自觉地经常练笔,才能更快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一、注意观察,培养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
期刊
摘 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张扬,因此必须实施差异教学,挖掘学生潜能。实施差异教学,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差异,有效分层施教,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差异教学 分层 历史教学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
期刊
摘 要: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就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幼儿时期是人一生中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应从小鼓励孩子大胆怀疑、标新立异,而不是墨守成规、模仿别人,要鼓励孩子乐于运用自己的方法思考问题,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保持自己的个性。幼儿想象力的触发点是幼儿的好奇心,要保护幼儿与生俱来的好奇本能。教者要给幼儿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  关键词:想象
期刊
情境教学是以生动形象的情境激起学生学习情绪的一种教学方法,是一种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课堂教学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年龄和性格特点,设置适当的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起学生好奇、好动、好问,提高学习自主性和探究的能力,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进一步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设置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