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组合作是新课改背景下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既可以加强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增进感情,又可以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但是小组合作在政治课的运用中却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小组成员出现缺乏合作意识,喜欢单打独斗;出现懒惰的情况,趁机开小差;任务不明、指向不清,流于形式。这些问题地研究解决对小组合作的成功运用是重要的。
关键词:小组合作 存在的问题 解决的措施
随着新课改进程的逐步深入,新的课堂模式地探索一直进行着。小组合作能够快速地组织小组成员一起参与讨论,进行思想上的交流,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提高课堂的效率。虽然小组讨论的好处很多,但是实际采用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小组合作学习出现的问题:
在我校采用的课堂模式之中,严格按照新课改的要求,积极地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既活跃了课堂氛围,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这些对于我们政治课堂的作用是巨大的。但是,我们也必须承认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小组成员缺乏合作意识,喜欢单打独斗
在老师布置任务之后,要快速地投入到讨论之中,大家各抒己见,讨论出大家都能接受的意见。但是,有些学生的合作意识不够,任务下达之后,有些学生喜欢我行我素、自由单干,即便自己对于某些问题有自己的想法,也不参与,不讨论。这也折射出这些学生缺乏合作意识,不喜欢分享,这是值得注意的。如今,很多事情的成功,取决于很多人的共同努力。学习如何参与到小组合作中来通力合作是一门必备技能。
(2)小组成员出现懒惰的情况,趁机开小差
小组合作是一个异质成员的小组,它的分组主要是考虑到根据班级学生的能力水平、性格、爱好等将他们分成若干个小组,一般是3人--6人为一个小组。但是,小组讨论的过程之中总会出现一些学生偷懒,最后“偷享”其他小组成员的劳动的成果。小组合作评比的是整个小组成绩,于是某些学生在其他同学讨论的时候,“懒病”就犯了,小组讨论之时,便是这些同学认为的休息之时,趁机开小差,做些与讨论无关的事情,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挂起的姿态。
(3)任务不明、指向不清,流于形式
某些教师给学生设置的问题不合理、要么问题过于简单,要么问题很难。简单的问题,自主学习能够清楚;很难的问题,不知道如何去讨论,无法操作。学生此时的小组讨论流于形式,进入到低效甚至无效的状态。
二、解决小组合作问题的措施:
新课改背景下,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学习如何发挥主导作用,与学生互动,既让课堂氛围保持着轻松、愉悦,又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真正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学习到知识。教师应该清楚每个环节应该完成的任务,当然,小组讨论地成功运用,需要多方面的共同给努力。
(1)突出整体,强化合作意识
小组合作强调的是整体成绩,整个小组必须要拧成一团,团结向上。教师可以事先与学生沟通,告知学生高质量的小组合作可以起到提高学习效率的效果。小组合作能够让组员之间的思想火花得到碰撞,快速、高效地接受知识,还可以采取一些奖励的措施来吸引学生加入到小组讨论中来。比如,奖励小组成绩排在前三名的成员,可以奖钱,或者发放他们感兴趣的学习资料、文具用品,又或者将小组的成绩作为班级编排座位的依据,小组的分数越高,优先享有选择自己满意座位的权利。总之,教师要想办法刺激学生小组整体合作的重要性,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2)加强巡视,督促全体成员参与讨论
进入小组讨论的环节,任务下达之后,教师不应该在讲台上逗留,要下去巡视课堂,会有意外的发现。对于课堂开小差的学生会及时地发现,并督促他们参与到课堂地讨论中来。同时也会遇到小组讨论出现“卡带”的情况,大家莫衷一是,整个小组此时急需指导。此时,教师参与到这类小组中来进行有效指导,要帮助这个小组分析“卡带”原因,大家是不理解设置问题的题目,还是对于某个知识点掌握地不透彻,在知识的整合与迁移方面不能运用自如。通过层层引导,可以起到画龙点睛,拨云见月之功效,帮助学生查明原因,破解小组困境。
(3)精心、合理地设置问题
小组合作主要是围绕着问题进行着,以讨论问题开始,以得到问题的答案结束。教师设置问题应该是既具有讨论性、又还具有可操作性。教师设置的问题是要有讨论必要的,要精心、合理。那么,教师在设置问题的过程中,要符合新课改提出的“三贴近”原则——“贴近学生、贴近社会、贴近生活”。比如:当我讲到货币的职能时,教材给出货币职能的概念较抽象,我化抽象为具体,通过设置问题背景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理解。情景:小王与小胡是邻居,小胡家开小卖部,小王到小胡那里买酱油,小王拿着5元去买酱油,一瓶酱油标价为8元,小胡同意小王明天再来给剩下的3元。思考:1.这里的5元,8元,3元,分别执行货币的什么职能?2.从时间上区分,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区别。酱油作为生活必需品,买酱油的案例,贴近学生、社会和生活,学生的“兴奋点”迅速地被点燃。在进行过激烈地讨论之后,小组纷纷举手发言。其中,几个小组对5元和3元的货币职能存在分歧,他们陈述了自己的理由之后,我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点评。其实,学生是对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职能存在混淆。流通手段是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其关键词主要是“购买”“买卖”“现场交易”“现场支付”,强调地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同时进行”;而支付手段是随着商品赊账买卖的产生而出现的,其主要关键词是“赊销赊购”“还债”“地租”“利息”“工资”,强调地是先给钱、后给货或者先给货、后给钱,给钱与给货之间有先有后,存在时间差。经过讲解,学生清楚了。5元是流通手段,3元是支付手段。
总之,小组讨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虽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地去探索解决,但是我坚信小组合作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积极地开发学生的潜能,极大地提高课堂的效率,小组合作在政治课的学习运用也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高中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应用研究[D].吴远山.华中师范大学,2006.
[2]高中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的教学应用研究[D]. 彭鸣栋.广西师范大学,2007.
关键词:小组合作 存在的问题 解决的措施
随着新课改进程的逐步深入,新的课堂模式地探索一直进行着。小组合作能够快速地组织小组成员一起参与讨论,进行思想上的交流,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提高课堂的效率。虽然小组讨论的好处很多,但是实际采用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小组合作学习出现的问题:
在我校采用的课堂模式之中,严格按照新课改的要求,积极地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既活跃了课堂氛围,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这些对于我们政治课堂的作用是巨大的。但是,我们也必须承认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小组成员缺乏合作意识,喜欢单打独斗
在老师布置任务之后,要快速地投入到讨论之中,大家各抒己见,讨论出大家都能接受的意见。但是,有些学生的合作意识不够,任务下达之后,有些学生喜欢我行我素、自由单干,即便自己对于某些问题有自己的想法,也不参与,不讨论。这也折射出这些学生缺乏合作意识,不喜欢分享,这是值得注意的。如今,很多事情的成功,取决于很多人的共同努力。学习如何参与到小组合作中来通力合作是一门必备技能。
(2)小组成员出现懒惰的情况,趁机开小差
小组合作是一个异质成员的小组,它的分组主要是考虑到根据班级学生的能力水平、性格、爱好等将他们分成若干个小组,一般是3人--6人为一个小组。但是,小组讨论的过程之中总会出现一些学生偷懒,最后“偷享”其他小组成员的劳动的成果。小组合作评比的是整个小组成绩,于是某些学生在其他同学讨论的时候,“懒病”就犯了,小组讨论之时,便是这些同学认为的休息之时,趁机开小差,做些与讨论无关的事情,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挂起的姿态。
(3)任务不明、指向不清,流于形式
某些教师给学生设置的问题不合理、要么问题过于简单,要么问题很难。简单的问题,自主学习能够清楚;很难的问题,不知道如何去讨论,无法操作。学生此时的小组讨论流于形式,进入到低效甚至无效的状态。
二、解决小组合作问题的措施:
新课改背景下,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学习如何发挥主导作用,与学生互动,既让课堂氛围保持着轻松、愉悦,又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真正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学习到知识。教师应该清楚每个环节应该完成的任务,当然,小组讨论地成功运用,需要多方面的共同给努力。
(1)突出整体,强化合作意识
小组合作强调的是整体成绩,整个小组必须要拧成一团,团结向上。教师可以事先与学生沟通,告知学生高质量的小组合作可以起到提高学习效率的效果。小组合作能够让组员之间的思想火花得到碰撞,快速、高效地接受知识,还可以采取一些奖励的措施来吸引学生加入到小组讨论中来。比如,奖励小组成绩排在前三名的成员,可以奖钱,或者发放他们感兴趣的学习资料、文具用品,又或者将小组的成绩作为班级编排座位的依据,小组的分数越高,优先享有选择自己满意座位的权利。总之,教师要想办法刺激学生小组整体合作的重要性,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2)加强巡视,督促全体成员参与讨论
进入小组讨论的环节,任务下达之后,教师不应该在讲台上逗留,要下去巡视课堂,会有意外的发现。对于课堂开小差的学生会及时地发现,并督促他们参与到课堂地讨论中来。同时也会遇到小组讨论出现“卡带”的情况,大家莫衷一是,整个小组此时急需指导。此时,教师参与到这类小组中来进行有效指导,要帮助这个小组分析“卡带”原因,大家是不理解设置问题的题目,还是对于某个知识点掌握地不透彻,在知识的整合与迁移方面不能运用自如。通过层层引导,可以起到画龙点睛,拨云见月之功效,帮助学生查明原因,破解小组困境。
(3)精心、合理地设置问题
小组合作主要是围绕着问题进行着,以讨论问题开始,以得到问题的答案结束。教师设置问题应该是既具有讨论性、又还具有可操作性。教师设置的问题是要有讨论必要的,要精心、合理。那么,教师在设置问题的过程中,要符合新课改提出的“三贴近”原则——“贴近学生、贴近社会、贴近生活”。比如:当我讲到货币的职能时,教材给出货币职能的概念较抽象,我化抽象为具体,通过设置问题背景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理解。情景:小王与小胡是邻居,小胡家开小卖部,小王到小胡那里买酱油,小王拿着5元去买酱油,一瓶酱油标价为8元,小胡同意小王明天再来给剩下的3元。思考:1.这里的5元,8元,3元,分别执行货币的什么职能?2.从时间上区分,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区别。酱油作为生活必需品,买酱油的案例,贴近学生、社会和生活,学生的“兴奋点”迅速地被点燃。在进行过激烈地讨论之后,小组纷纷举手发言。其中,几个小组对5元和3元的货币职能存在分歧,他们陈述了自己的理由之后,我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点评。其实,学生是对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职能存在混淆。流通手段是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其关键词主要是“购买”“买卖”“现场交易”“现场支付”,强调地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同时进行”;而支付手段是随着商品赊账买卖的产生而出现的,其主要关键词是“赊销赊购”“还债”“地租”“利息”“工资”,强调地是先给钱、后给货或者先给货、后给钱,给钱与给货之间有先有后,存在时间差。经过讲解,学生清楚了。5元是流通手段,3元是支付手段。
总之,小组讨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虽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地去探索解决,但是我坚信小组合作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积极地开发学生的潜能,极大地提高课堂的效率,小组合作在政治课的学习运用也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高中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应用研究[D].吴远山.华中师范大学,2006.
[2]高中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的教学应用研究[D]. 彭鸣栋.广西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