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性作文《平视》升格示例

来源 :求学·高分作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hld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题目】
  仰视、平视、俯视是不同的观察视角。仰视使人产生崇敬与向往,俯视使人心生优越之感,平视使人心态平和、从容淡定、找到自我。平视可以让人看到平凡中的伟大与美。平视是生活中人们最常用的一种姿态。但是,正如一味地仰视或一味地俯视会让人妄自菲薄或妄自尊大一样,一味地平视也会让人失去很多……请以“平视”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这是提示语加命题式的作文题。提示语很长,归纳下来包含两部分内容:首先,将“平视”与“仰视”“俯视”放在一处比较,得出三种视角给人带来的不同心态,重在肯定“平视”;其次,正反两方面辩证地摆出“平视”的可能结果。顺提示语而下,我们审题,“平视”是一个词语的命题作文,“平”是平常、平等、平和,“视”是观察、看待,“平视”就是以平等的身份去看待人,用平常的心态对待事物。“平视”能更真切、客观地认识他人、自己乃至整个世界,它是为人处世的一种修养,一种境界。
  如果写成记叙文,可以选择叙述一个平凡普通的对象,可以是他人,也可以是自己,可以是一个人(物),也可以是一群人(物),叙述如何正确看待他(们)的过程,从中体现你对“平视”的思考。如果写成议论文, 可以选择从“为什么平视”“平视什么”“如何平视”等角度出发展开论说,也可以采用比较“仰视”“俯视”“平视”的方法突出“平视”的重要性。比如,“仰视”是降低自己,抬高别人,“俯视”是抬高自己,贬低别人。仰视别人,会压抑个性,产生自卑,俯视别人,会居高临下,产生自傲。这两种心态都不可取,都影响对人对事对社会的正确认识,只有以平常的心态、平等的姿态看待人和事,才能看得真切,才能了解实情,才能真正认识并解决问题。
  这篇文章容易犯的毛病,一是容易直接拿“平等”“平和”这样的词直接替换“平视”;二是受提示语影响,容易在文中不分主次地论述“仰视”“平视”“俯视”三者关系,而忘记“平视”才是文章的重点。
  【原文展示】
  平 视 (42分)
  前不久,央视在黄金时段全面禁播境外电视剧,取而代之的是大量国产电视剧。全国一片哗然,且不说国产电视剧中大量作品质量一般,就是这般强制性的单一选择本身就让人哭笑不得。相比西方的“贸易保护”,这难道不是我们的“闭关锁国”?这难道不是又一次的倒退?
  充满着自大自傲,无视广大观众对境外优秀作品的诉求,广电总局这一纸训令,全面否定别人,唯我独尊,这样的做法让人不齿。这样做是太自信还是太自卑的表现呢?
  其实,在看似强势的指令下,隐藏的是对中国影视作品的不自信,是对“中国制造”被本土观众嗤之以鼻的担忧。看透了,这其实也是对国民文化的一种不自信,不敢与别人竞争,于是躲在家里,也不让别人进来。這其实就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做法。
  总之,这种做法绝不是“平视”。“平视”要求我们以冷静理智的头脑来分析不同文化的差异性与同一性,以平等的姿态接纳别人的文化,先拿来,再占有,吸收别人的优秀之处来扩充更新自己的文化。
  谁都知道“平视”是我们对待外来文化应有的方式,但为何我们还会选取或俯或仰的视角,戴上有色眼镜来看待外来文化?因为我们本土文化处于弱势,没有平视的资本。一味地接受外来文化,本是想发展自己,但长此以往,心态失衡,只会仰视别人了。甚至有的爱国人士一脚踢走外来文化,只顾捧着本土文化,这不就是一味俯视别人吗?
  然而,一味地仰视或俯视并不一定可以产生优秀的作品,赢得平视的资本。俯视别人,眼里只有自己,会无视别人的先进和自己的鄙薄,这不会带来进步;仰视别人,践踏自己,只看得到别人,这会失去自己;只有采取平视的姿态,引进先进的外来文化,才能才能丰富发展本土文化,带来更大的进步。
  我们应做的是俯仰之间的平视,摆脱文化弱势,强大自身本土文化。
  【望“文”问切】
  以实事入题,选择文化的视角论述,比较新颖,但不够简洁,许多语言不能达到一针见血、切中要害的效果。
  扣题不紧,语言的分寸感不足。
  将问题剖析联系到对“国民文化”的态度上,将文章引入一个新的高度,但至此仍未扣题。
  扣题,讲该如何做,但语言气势不足。
  以下两段比较三种视角,意在突出平视的重要意义。语言疲软,重复,缺少必要的论证过程。
  结尾简洁清晰,但仍需润色。
  【原文分析】
  1.审题正确,结论是在突出“平视”,但过程中发力不足,对“平视”的思考不够。
  2.将论述对象定在对文化的态度上,比较新颖,但对文化交流理论认识阐释不足,导致文章的深度体现不出来,结论的导出也缺乏说服力。
  3.语言多处较为生涩、枯燥。
  【升格技巧】
  1.审题要明确,要突出对“平视”的辩证思考,如平视能带来自我资本的积累,从而能更坚定“平视”的自信。
  2.思路要更为清晰,可在文章显要处扣题,注重起承转合。
  3.学以致用,在文中引入曾经学过的“文化交流的双向性”等理论知识,增强文章的理论性以及说服力。
  4.结合文章思辨性较强的特点,润色语言,强调气势。
  【升格作文】
  前不久,央视在黄金时段全面禁播境外电视剧,取而代之的是大量国产电视剧。记得刚看到这则消息时,我不由哑然失笑:难道才理直气壮地批评了西方“贸易保护”的我们,又要在文化领域掀起一场“闭关锁国”运动吗?(由现象入手,将论述的对象快速引向对文化的态度。)
  这不是一种俯视吗?充满着自大自傲,无视广大观众对境外优秀作品的诉求,广电总局这一纸训令,以一种睥睨的姿态将境外作品踩在脚下,使我依稀看到了“天朝上国”的背影。
  这似乎又是一种仰视。在看似强势的指令下,隐藏着的是对中国影视作品的不自信,撕下强势的面具,我们看到的依旧是孱弱的国民文化。(从现象到本质,指出貌似是俯视外来文化,实则是仰视,是不自信。一针见血。)
  总之,这种做法绝不是平视,绝不是一种文化面对另一种文化来袭时所应具有的态度。平视要求我们以冷静理智的头脑来分析不同文化的差异性与同一性,以平等的姿态接纳别人的文化,以积极的方式主动接纳外来文化中的精华以充实丰富中华文化的内涵,赋予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以先进的理念和崭新的时代内容,在不改变中华文化传统价值理念的基础上创造出更多更新的表现方式,以飨国民。(层层铺垫下点出主题,正面论述文化要“平视”以及应该如何做,语言极具气势。)
  谁都知道平视是我们对待外来文化所应具有的方式,但为何我们还会选取或俯或仰的视角,戴上有色眼镜来看待外来文化?因为平视也是需要资本的。如果两种文化间始终不存在对等的双向输入和输出,而仅仅是接受或给予的话,长此以往,双方的心态都会失衡,原本平视的视角就会有所改变。因此,暂时处于弱势的文化应发掘自身精华,以优秀的作品与强势文化交流,赢得平视的资本。(分析为何文化上不能做到“平视”,引出“平视”需要的条件,文章分析的深度又往前推进一步。)
  无论是俯视或是仰视,反映出的都是一个社会面对外来文化或虚弱或癫狂的病态,在这样病态的社会环境下,产生出的也只能是偏执或自卑的作品。只有先采取平视的姿态,积极引进先进的表现手法和思维方式,使之适应本土文化,才能以此为楷模产生大量风格迥异的优秀作品,才能丰富、发展本土文化。平视的姿态赢得平视的资本,而平视的资本使人愈加坚定平视的姿态。看似是互相矛盾,实则相辅相成,具有内在的同一性。(辩证地看待文化交流中“平视”的意义,思辨色彩浓郁。)
  平视,是文化摆脱弱势、谋求繁荣发展的智慧。不做外强中干的文化,不做卑躬屈膝的文化,我们应把握的,是俯仰之间的那一点。(收束清晰、有力。)
  【点评】修改后的文章气势宏大,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思辨能力,从“如何对待文化交流”这个问题上清晰地解决了何为“平视”、如何做到“平视”以及“平视”的重要意义这些论题,比单纯论述“平视”这个词语更有针对性,更见深度。
其他文献
在开始,我想说一件最近遇到的事儿。  那天我电脑刚格式化完,想找回曾参加“鲁迅青少年文学奖”大赛的那篇决赛文《我们执笔的意义》。这时候我才意外地看到一个北京姑娘在她的豆瓣里写了一篇算是吐槽那篇文章的日记。虽然是吐槽,但是我看完了还是觉得很惊喜。我觉得她说得很对,她在里边写:“过分自我化会招致不满,过分大众化则招致不齿,在自我和大众之间平衡地进行写作的人有多少?而且意义应在于大家的心,这些复杂的心,
期刊
岁月流逝,我渐渐长大。生活磨去了我昔日的棱角,也吞噬了我童年的梦想。  小时候,面对生死,总是十分好奇又十分恐惧,也曾经天真地以为我可以成为科学家,发明一种神奇的长生不老药,只是为了留住那些我爱的人们。现在想想,当时我多么傻,我只是芸芸众生中普通的一分子,连优秀的成绩都无法取得,又怎么可能成为伟大的科学家呢?面对生活中太多的不解,我只能选择接受。  求学的路总是单调苦涩的,疲倦时透过窗子望望天空,
期刊
1764年,哈佛大学的一场大火不仅烧毁了无数珍贵藏书,也引发了一场哲学上可称为“两难”的争论:当情与法发生冲突时,到底是该酌情处理,还是当严遵法律?  在我们绝大多数人眼中,校长开除那位诚实学生的决定未免有些不近人情,不知变通。但是下面这则故事却告诉我们:问题远没有那么简单。  还是在美国。有一个小地方发生了一起谋杀案,而当局却错将一个清白的人定罪。真正的罪犯,因耐不住心中的愧疚而向一位牧师忏悔。
期刊
没有一场梦是完满的,没有一个人是完整的,H,你不是,我也不是。  我时常做着重复的梦:看满屋子旋转的房子和人,它们好像都在跳舞,只有我们站在旋转的中间,静止得一动不动,但是眼睛却眨呀眨的。它们笑着,愤怒着,也孤独着,只是从不停止它们的旋转。我闭上眼,尽量不去看,却依然感受得到那旋转在绵延。  H,你总是笑我过于矫情,可谁又不矫情呢?除了你。你是爽朗而率真的,在你身边,一切的温柔都显得过于做作。你试
期刊
我想知道“爱”在哪儿,我一直在寻找,但都未果,直到三遇智僧。  第一次遇到智僧是在春天,万物复苏的季节。  我听说智山上住着一个过百岁白长眉白长胡的智慧老人,他能回答人世间任何问题。于是,我登山五日,可寻遍整座山也没有找到。我开始怀疑智慧老人的存在。“唉!”我坐在一块圆滑石头上绝望地叹了口气。  “施主,你在叹息什么?”在我就要起身下山的时候,有个僧人突然出现在我的面前,他双手合十,面带微笑。  
期刊
老屋院落门口的那个废弃的碾盘还在吗?青色的石面上规则地刻着凹凸起伏的鱼尾纹,浑圆而厚重的盘体稳稳地斜躺在门洞的旁边,因为风雨的剥蚀和闲聊天的人们不断地用臀部摩擦,离泥墙稍远的一面已经光滑得可以照人了。最有趣的该是缀满繁星的夏夜,纳凉的人们总会聚集在碾盘的周围,东长里短,谈天说地,一阵阵欢声笑语,一阵阵喁喁细语,那种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似乎就在这话语音调的起伏中纷纷登台亮相。  最无法抹去的记忆该是那一
期刊
今年76岁的朱淑媚,身高只有1.5米,她酷爱篮球,每天都到浙江师范大学的操场打篮球,球龄二十多年,球技出众,传说她能“百发百中”。朱奶奶在运动场上挥洒汗水的英姿被学校的学生抓拍下来发到微博上,她因此在网上迅速蹿红,被网友亲切地称为“篮球奶奶”。  朱奶奶说,每次站在球场上抚摸着心爱的篮球,她总会不由自主地笑起来。那一刻的快乐会让她忘记现实中的烦恼。令人动容的是,朱奶奶患上白内障,眼力已经不比当年,
期刊
我是痛苦。  当奴隶步履蹒跚地修建阿房宫时,身背重石,被监工打骂,我见证了那罪恶的皮鞭;当悍吏“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时,苛政猛虎,扰民害民,我见证了那含冤的呼喊;当君王修筑长城欲永葆万年基业不倒时,征夫戍卒,百姓离乡背井,我见证了孟姜女那凄苦的眼泪。  我从苍茫浩瀚的远古一直走入这纷繁的尘世……  当鲁迅被社会现状所逼迫,陷入“彷徨”发出“呐喊”,我见证了那削金断玉的笔锋;当闻一多在昆明被枪杀
期刊
生命是一本空白的日记本,生活在上面一笔一画记载下大事小情。回首细翻,很多事情我们是参与者,更是见证者,刻骨铭心的记忆铸成了成长路上的一个个脚印。  见证,留住历史。圆明园的废墟历经百年风雨,依然顽强、沉默地屹立着。没有了奢华的陈设、精致的花纹做装饰,圆明园带给我的震撼,远远超过富丽堂皇的故宫和颐和园。或者说,它们是截然不同的。故宫见证了封建历史的鼎盛时期,而圆明园却默默地成为中国耻辱历史的见证。烈
期刊
刘勰《文心雕龙》中说:“论如析薪,贵在破理。”劈柴最重要的是破开木材的纹理,道理相通,“析例”犹如“析薪”,先得梳理事物的肌理,然后依照纹理,运用技法,展开分析论证。“析例”犹如一条绸带,把论据紧紧地联结在论点上,使论点和论据水乳交融,使一篇议论文逻辑严密、浑然一体。完整透彻的“析例”结构为“观点+过渡+事例+分析”。事实上,不少学生写议论文触犯大忌——以叙代议,论点与论据之间油水分离,错误地把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