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个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中,必须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配备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员,以确保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本文對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并提出加强内部审计的几点建议,期望对事业单位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有所帮助。
【关键词】事业单位 内部审计 内部控制 作用
一、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内部审计是指运用系统、规范的方法,对组织中各类业务和控制进行独立评价,以确定各类业务和控制是否符合规定和标准,是否有效使用了资源,是否有助于实现组织目标。内部控制是为保证组织业务活动有序开展,贯彻落实国家政策制度,确保资产安全完整,规范经营行为而实施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和程序。内部审计在推进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中有着积极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防止内部控制失效
事业单位通过开展内部控制审计,能够检查内部控制存在的漏洞,促进内部控制体系进一步完善,确保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执行,从而防止出现内部控制失效问题。首先,内部审计对违法违规行为有震慑作用。内部审计会针对违反内部控制制度的现象进行分析,若属于制度缺陷,则与有关职能部门共同讨论,及时完善制度内容;若属于主观原因,则报请单位领导层进行查处;若属于违法违纪事件,则联系有关部门,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起到警示和震慑的作用。其次,内部审计能够化解运营风险和会计风险。内部审计部门通过对单位业务部门的重要业务进行复核,对会计部门的核算信息进行日常性检查,能够建立起风险监控防线,消除风险隐患。同时,内部审计通过开展离任审计、纪律检查、专项审计、内部稽核等工作,还能够及时查出违法乱纪现象和内部控制疏漏,降低风险对事业单位的影响。再次,内部审计能够保证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执行。内部审计部门要定期对内控制度进行自我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保证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和人员设置合理。
(二)保障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目标是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国有资产安全完整、财务信息真实有效,杜绝舞弊腐败事件发生,提高事业单位的公信力,而内部审计能够保障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首先,内部审计机构是独立于各职能部门的机构,直接对决策层负责,这保证了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一旦发现违规违法事件可以直接向单位最高决策层报告,从而引起单位领导的高度重视,避免了其他职能部门的干扰。其次,内部审计人员负责监督和评价单位经济业务活动,尤其要加强对关键业务环节和管理盲点的审计,能够有效保障单位财产安全,堵塞管理漏洞,起到查错防弊、防微杜渐的作用。再次,内部审计是对会计资料真实性的再监督,内部财务审计能够及时发现会计工作中的不足,以及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中出现的偏差,从而约束单位会计行为,有效防范会计舞弊事件,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三)有效监督审查内部控制工作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可与外部审计相结合,将外部审计作为内部审计的补充和再监督。如,财政部门、审计部门可对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事业单位也可聘请有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对单位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进行审计评价,出具客观的审计报告。通过将内审与外审相结合,既能够提高审计工作效率,而且还能够找出本单位内部管理的薄弱之处,强化对内部控制的有效监督。
二、发挥内部审计作用,促进内部控制建设的建议
(一)完善内部审计规章制度
为了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对相关的规章制度加以完善。首先,单位可在国家法律法规的允许范围内,制定合理可行的内控审计制度,借此来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内容、标准等进行规范,从而使内审工作的开展有制度可依,有标准可以参考。其次,单位还应逐步完善内控体系,并加强各部门的沟通,确保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有序进行。再次,应建立内审人员培训机制,借此来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力度,通过培训使他们熟练掌握审计规范及法律法规要求。最后,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调动内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这不但有助于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而且还能提高工作效率。
(二)加强事前事中审计
在很长一段时期内,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都是以事后审计为主,起着监督与评价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单位内控制度的建立健全,内审的作用将更多地体现在事前和事中两个环节上。鉴于此,单位应当逐步加强事前和事中审计,这有助于单位内部风险的降低。内部审计在开展相关工作时,应当围绕单位内部的主要矛盾,以点带面,遵循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原则,充分发挥出内部审计的监督服务作用。审计范围应当覆盖全面,并对重点项目、资金和内控制度加以密切关注,落实审计管理要求,提升内审的监督服务效果。同时,应对现有的内审程序和方法进行改进完善,建立并健全相关制度,如内审岗位责任制、审计作业管理制度等等,使内审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从而使内审在单位各项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此外,要加强对单位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情况的审查与评价工作,从客观、公正的角度出具审计报告,以此来促进单位完善内部控制。
(三)强化风险导向内部审计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起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体系,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中的作用。首先,单位应当进一步增强各职能部门的风险管控意识,树立起以风险为导向的内审理念,对单位各项经济业务活动和内部管理中的风险进行揭示,加大对高风险环节的监督控制力度,不断提升风险防范能力,提高单位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其次,要保证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可将风险管理作为立足点,并以预防和应对风险为目标,理顺内审与各职能部门在风险管理上的合作关系。同时,应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约束机制,扩大审计工作的广度,提高内审的层次,并赋予内审人员相应的权利。再次,构建完善的风险识别及评估体系。审计人员可以采取相应的方法对风险进行全面识别,如财务报表法、专家评分法等,并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引起的损失进行评估,依据评估结果提出有效的风险应对策略。
(四)开展管理服务型内部审计
在传统的内部审计中,内部审计部门以监督单位经济业务活动的合法性和合规性为主,但是随着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加之外部监督对本单位经济业务的监督检查力度不断加大,使得单位财务方面的错弊逐步减少。因此,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应当从查错防弊职能转型为管理服务职能,将工作重点转移到内部分析和评价上,并重视审计结论的有效利用,为事业单位发展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
三、结论
总而言之,事业单位在重视内部控制建设的同时,也要认清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的重要作用。随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不断完善,单位内部审计应当转变观念,积极开展事前事中审计、风险导向型审计以及管理服务型审计,从而将内部审计贯穿于内部控制的各个环节,强化对风险的有效防范,促进事业单位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郑伟,徐萌萌,戚广武.内部审计质量与控制活动有效性研究——基于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耦合关系[J].审计研究,2014(11):88-90.
[2]谢婕.内部审计独立性对内部控制水平影响的实证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3(4):76-68.
[3]胡以亮.构建以内部审计为核心的内部控制框架体系[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3(4):67-69.
[4]谢晓燕,张心灵,陈秀芳.内部控制审计的现实选择——基于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关联的分析[J].财会通讯,2012(9):46-47.
[5]何芹.内部控制与财务报表整合审计的再思考——兼谈财务报表审计准则与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的比较[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2(4):55-58.
【关键词】事业单位 内部审计 内部控制 作用
一、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内部审计是指运用系统、规范的方法,对组织中各类业务和控制进行独立评价,以确定各类业务和控制是否符合规定和标准,是否有效使用了资源,是否有助于实现组织目标。内部控制是为保证组织业务活动有序开展,贯彻落实国家政策制度,确保资产安全完整,规范经营行为而实施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和程序。内部审计在推进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中有着积极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防止内部控制失效
事业单位通过开展内部控制审计,能够检查内部控制存在的漏洞,促进内部控制体系进一步完善,确保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执行,从而防止出现内部控制失效问题。首先,内部审计对违法违规行为有震慑作用。内部审计会针对违反内部控制制度的现象进行分析,若属于制度缺陷,则与有关职能部门共同讨论,及时完善制度内容;若属于主观原因,则报请单位领导层进行查处;若属于违法违纪事件,则联系有关部门,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起到警示和震慑的作用。其次,内部审计能够化解运营风险和会计风险。内部审计部门通过对单位业务部门的重要业务进行复核,对会计部门的核算信息进行日常性检查,能够建立起风险监控防线,消除风险隐患。同时,内部审计通过开展离任审计、纪律检查、专项审计、内部稽核等工作,还能够及时查出违法乱纪现象和内部控制疏漏,降低风险对事业单位的影响。再次,内部审计能够保证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执行。内部审计部门要定期对内控制度进行自我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保证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和人员设置合理。
(二)保障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目标是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国有资产安全完整、财务信息真实有效,杜绝舞弊腐败事件发生,提高事业单位的公信力,而内部审计能够保障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首先,内部审计机构是独立于各职能部门的机构,直接对决策层负责,这保证了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一旦发现违规违法事件可以直接向单位最高决策层报告,从而引起单位领导的高度重视,避免了其他职能部门的干扰。其次,内部审计人员负责监督和评价单位经济业务活动,尤其要加强对关键业务环节和管理盲点的审计,能够有效保障单位财产安全,堵塞管理漏洞,起到查错防弊、防微杜渐的作用。再次,内部审计是对会计资料真实性的再监督,内部财务审计能够及时发现会计工作中的不足,以及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中出现的偏差,从而约束单位会计行为,有效防范会计舞弊事件,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三)有效监督审查内部控制工作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可与外部审计相结合,将外部审计作为内部审计的补充和再监督。如,财政部门、审计部门可对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事业单位也可聘请有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对单位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进行审计评价,出具客观的审计报告。通过将内审与外审相结合,既能够提高审计工作效率,而且还能够找出本单位内部管理的薄弱之处,强化对内部控制的有效监督。
二、发挥内部审计作用,促进内部控制建设的建议
(一)完善内部审计规章制度
为了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对相关的规章制度加以完善。首先,单位可在国家法律法规的允许范围内,制定合理可行的内控审计制度,借此来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内容、标准等进行规范,从而使内审工作的开展有制度可依,有标准可以参考。其次,单位还应逐步完善内控体系,并加强各部门的沟通,确保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有序进行。再次,应建立内审人员培训机制,借此来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力度,通过培训使他们熟练掌握审计规范及法律法规要求。最后,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调动内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这不但有助于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而且还能提高工作效率。
(二)加强事前事中审计
在很长一段时期内,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都是以事后审计为主,起着监督与评价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单位内控制度的建立健全,内审的作用将更多地体现在事前和事中两个环节上。鉴于此,单位应当逐步加强事前和事中审计,这有助于单位内部风险的降低。内部审计在开展相关工作时,应当围绕单位内部的主要矛盾,以点带面,遵循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原则,充分发挥出内部审计的监督服务作用。审计范围应当覆盖全面,并对重点项目、资金和内控制度加以密切关注,落实审计管理要求,提升内审的监督服务效果。同时,应对现有的内审程序和方法进行改进完善,建立并健全相关制度,如内审岗位责任制、审计作业管理制度等等,使内审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从而使内审在单位各项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此外,要加强对单位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情况的审查与评价工作,从客观、公正的角度出具审计报告,以此来促进单位完善内部控制。
(三)强化风险导向内部审计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起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体系,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中的作用。首先,单位应当进一步增强各职能部门的风险管控意识,树立起以风险为导向的内审理念,对单位各项经济业务活动和内部管理中的风险进行揭示,加大对高风险环节的监督控制力度,不断提升风险防范能力,提高单位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其次,要保证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可将风险管理作为立足点,并以预防和应对风险为目标,理顺内审与各职能部门在风险管理上的合作关系。同时,应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约束机制,扩大审计工作的广度,提高内审的层次,并赋予内审人员相应的权利。再次,构建完善的风险识别及评估体系。审计人员可以采取相应的方法对风险进行全面识别,如财务报表法、专家评分法等,并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引起的损失进行评估,依据评估结果提出有效的风险应对策略。
(四)开展管理服务型内部审计
在传统的内部审计中,内部审计部门以监督单位经济业务活动的合法性和合规性为主,但是随着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加之外部监督对本单位经济业务的监督检查力度不断加大,使得单位财务方面的错弊逐步减少。因此,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应当从查错防弊职能转型为管理服务职能,将工作重点转移到内部分析和评价上,并重视审计结论的有效利用,为事业单位发展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
三、结论
总而言之,事业单位在重视内部控制建设的同时,也要认清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的重要作用。随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不断完善,单位内部审计应当转变观念,积极开展事前事中审计、风险导向型审计以及管理服务型审计,从而将内部审计贯穿于内部控制的各个环节,强化对风险的有效防范,促进事业单位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郑伟,徐萌萌,戚广武.内部审计质量与控制活动有效性研究——基于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耦合关系[J].审计研究,2014(11):88-90.
[2]谢婕.内部审计独立性对内部控制水平影响的实证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3(4):76-68.
[3]胡以亮.构建以内部审计为核心的内部控制框架体系[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3(4):67-69.
[4]谢晓燕,张心灵,陈秀芳.内部控制审计的现实选择——基于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关联的分析[J].财会通讯,2012(9):46-47.
[5]何芹.内部控制与财务报表整合审计的再思考——兼谈财务报表审计准则与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的比较[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2(4):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