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监管不应该仅仅满足于等到在泡沫破灭之后出来收拾残局,以减少泡沫破灭对于实体经济的冲击,更应从制度建设方面提前着手,早作准备。
国际金价在刚刚过去的11月重挫了6%,这不仅创下了金价自1978年以来的最大单月跌幅,更标志着今年以来黄金价格已下滑了约四分之一。华尔街诸多投行也收起了一年前大吹商品超级周期的论调,纷纷在最新的研究报告中宣告黄金的这轮牛市已彻底终结。巴克莱资本和高盛还将黄金的目标价格调低到了每盎司1000美元附近。伴随着黄金价格泡沫破灭的,还有几个月前让世界媒体为之躁动不已的“中国大妈式抢购黄金”的现象,市场上如今再也看不到争先恐后在金店抢购黄金的“中国大妈”们的身影了。在黄金价格成了“一地鸡毛”的今天,搅动国际市场的中国大妈们转眼已成了昨日的传说。但是,一个泡沫的破灭,往往催生出另外一个泡沫,这不,普罗大众似乎在一夜之间又找到了了一个可以改变自己命运,创造财富的千载难逢的机会,那就是以比特币为首的电子虚拟货币。
尽管绝大多数中国投资人对比特币等电子货币的概念和机理还所知甚少,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在观察到身边人参与这个疯狂的“掘金游戏”的赚钱效应之后,义无反顾地投身其中,也阻挡不了他们试图在比特币狂欢晚会曲终人散之前也能赚上一笔的冲劲。相对于西方语境只能用泡沫来形容的这种疯狂,东方智慧早就为这种情况预留了合适的词汇:“火中取栗”。所以,“中国大妈”式的炒作精神,在比特币上又重新复活了。
今年以来,比特币价格已屡创新高,成为增速最快的虚拟货币。这种基于计算机运算代码的虚拟货币,在4月创下了266美元的历史新高。此后,长期保持在100美元至200美元之间。11月,比特币身价陡然飙升,1个月内就从一枚200美元的价格,最高飙升至一枚1242美元。照此计算,仅11月比特币的涨幅就高达521%。在这一轮末日狂欢似的比特币价格火箭式的飞升过程中,中国投机者的炒作资金和热情可谓“功不可没”。相信读者对于这里边存在的泡沫也是心知肚明,但是仍然会有人愿意为了潜在的受益而投身于这场泡沫的炒作,毕竟,在利益的诱惑面前,能把持住的人少之又少。更为奇妙的是,哪怕之前曾经吃过苦头,很多有经验的投资人,照旧会加入炒作之中,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的故事,屡见不鲜。
人性本来就是逐利的,而金融市场则是体现这一人性最为彻底的地方。没有一个市场的参与者不以逐利为目的,相应的,金融市场也从来不缺少投机者的身影。学术界早有研究表明,正是投机者的存在,才为金融市场的正常运行提供了足够多的流动性。但是,投机者正常的活跃市场的投机活动与掀起足以最后吞噬市场的投机泡沫行为,毕竟还是有显著区别的。为了更好地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金融监管者需要通过不断完善法律制度建设、市场规定来引导投资者的行为和预期,建设更为全面完善的金融市场机制规范投机者投机行为,更好地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减少炒作泡沫形成的概率。因此,金融监管不应该仅仅满足于等到在泡沫破灭之后出来收拾残局,以减少泡沫破灭对于实体经济的冲击,更应从制度建设方面提前着手,早作准备。而历史证明,市场化、制度化,是避免过度投机炒作行为的最好方法。行政命令、运动式的监管行为在市场上不仅无助于遏制泡沫,反而会成为炒作者的笑柄和反向指标。君不见,监管者喊破了嗓子来警示风险,却敌不过市场上价格连续攀升三天对于投资人的吸引力?
这些年来,一幕幕的悲喜剧在中国的资本市场上循环上演,虽然演出的场地和角色不同,可是剧情却从未有任何本质的差异。从泡沫的癫狂兴起,到戛然而止后的曲终人散,似乎已成了一个中国式炒作的“通用”脚本。不管炒作的对象是农产品的“豆你玩”,“蒜你狠”,抑或是古董文玩,或者是民间地下高利借贷和房地产。当一个接一个投机炒作的轮回完成了循环,除了一部分社会财富的转移和一部分社会财富的毁灭之外,给市场留下的就只有不胜唏嘘的惆怅了。
为什么中国的投资者哪怕经历过如此多的泡沫轮回,依然对于参加这疯狂的游戏乐此不疲,哪怕曾经伤痕累累,依然仿佛毫无痛苦的回忆而投身其中?这必定行为金融的原因,和世界其他市场的投资人一样,中国金融市场的投资人也无法避免所谓的“短视”。长期的风险考量在决策的过程中不得不让位于短期的利益,而这种认知偏差,足以推动投资者加入到泡沫炒作的大军之中。
另外一个中国特有的因素,则在于金融市场发展的广度和深度远远无法满足居民日趋高涨的理财需求。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过了两代人的积累,不少国人已面临家庭财富配置投资的临界点。当这些财富有极强的保值增值需求,而却找不到合适的宣泄渠道的时候,自然会成为泡沫炒作背后的中坚力量。因此,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理顺市场化利率和汇率的形成机制,将从根本上减少对居民财富有巨大负面影响的投机泡沫的滋长。
国际金价在刚刚过去的11月重挫了6%,这不仅创下了金价自1978年以来的最大单月跌幅,更标志着今年以来黄金价格已下滑了约四分之一。华尔街诸多投行也收起了一年前大吹商品超级周期的论调,纷纷在最新的研究报告中宣告黄金的这轮牛市已彻底终结。巴克莱资本和高盛还将黄金的目标价格调低到了每盎司1000美元附近。伴随着黄金价格泡沫破灭的,还有几个月前让世界媒体为之躁动不已的“中国大妈式抢购黄金”的现象,市场上如今再也看不到争先恐后在金店抢购黄金的“中国大妈”们的身影了。在黄金价格成了“一地鸡毛”的今天,搅动国际市场的中国大妈们转眼已成了昨日的传说。但是,一个泡沫的破灭,往往催生出另外一个泡沫,这不,普罗大众似乎在一夜之间又找到了了一个可以改变自己命运,创造财富的千载难逢的机会,那就是以比特币为首的电子虚拟货币。
尽管绝大多数中国投资人对比特币等电子货币的概念和机理还所知甚少,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在观察到身边人参与这个疯狂的“掘金游戏”的赚钱效应之后,义无反顾地投身其中,也阻挡不了他们试图在比特币狂欢晚会曲终人散之前也能赚上一笔的冲劲。相对于西方语境只能用泡沫来形容的这种疯狂,东方智慧早就为这种情况预留了合适的词汇:“火中取栗”。所以,“中国大妈”式的炒作精神,在比特币上又重新复活了。
今年以来,比特币价格已屡创新高,成为增速最快的虚拟货币。这种基于计算机运算代码的虚拟货币,在4月创下了266美元的历史新高。此后,长期保持在100美元至200美元之间。11月,比特币身价陡然飙升,1个月内就从一枚200美元的价格,最高飙升至一枚1242美元。照此计算,仅11月比特币的涨幅就高达521%。在这一轮末日狂欢似的比特币价格火箭式的飞升过程中,中国投机者的炒作资金和热情可谓“功不可没”。相信读者对于这里边存在的泡沫也是心知肚明,但是仍然会有人愿意为了潜在的受益而投身于这场泡沫的炒作,毕竟,在利益的诱惑面前,能把持住的人少之又少。更为奇妙的是,哪怕之前曾经吃过苦头,很多有经验的投资人,照旧会加入炒作之中,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的故事,屡见不鲜。
人性本来就是逐利的,而金融市场则是体现这一人性最为彻底的地方。没有一个市场的参与者不以逐利为目的,相应的,金融市场也从来不缺少投机者的身影。学术界早有研究表明,正是投机者的存在,才为金融市场的正常运行提供了足够多的流动性。但是,投机者正常的活跃市场的投机活动与掀起足以最后吞噬市场的投机泡沫行为,毕竟还是有显著区别的。为了更好地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金融监管者需要通过不断完善法律制度建设、市场规定来引导投资者的行为和预期,建设更为全面完善的金融市场机制规范投机者投机行为,更好地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减少炒作泡沫形成的概率。因此,金融监管不应该仅仅满足于等到在泡沫破灭之后出来收拾残局,以减少泡沫破灭对于实体经济的冲击,更应从制度建设方面提前着手,早作准备。而历史证明,市场化、制度化,是避免过度投机炒作行为的最好方法。行政命令、运动式的监管行为在市场上不仅无助于遏制泡沫,反而会成为炒作者的笑柄和反向指标。君不见,监管者喊破了嗓子来警示风险,却敌不过市场上价格连续攀升三天对于投资人的吸引力?
这些年来,一幕幕的悲喜剧在中国的资本市场上循环上演,虽然演出的场地和角色不同,可是剧情却从未有任何本质的差异。从泡沫的癫狂兴起,到戛然而止后的曲终人散,似乎已成了一个中国式炒作的“通用”脚本。不管炒作的对象是农产品的“豆你玩”,“蒜你狠”,抑或是古董文玩,或者是民间地下高利借贷和房地产。当一个接一个投机炒作的轮回完成了循环,除了一部分社会财富的转移和一部分社会财富的毁灭之外,给市场留下的就只有不胜唏嘘的惆怅了。
为什么中国的投资者哪怕经历过如此多的泡沫轮回,依然对于参加这疯狂的游戏乐此不疲,哪怕曾经伤痕累累,依然仿佛毫无痛苦的回忆而投身其中?这必定行为金融的原因,和世界其他市场的投资人一样,中国金融市场的投资人也无法避免所谓的“短视”。长期的风险考量在决策的过程中不得不让位于短期的利益,而这种认知偏差,足以推动投资者加入到泡沫炒作的大军之中。
另外一个中国特有的因素,则在于金融市场发展的广度和深度远远无法满足居民日趋高涨的理财需求。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过了两代人的积累,不少国人已面临家庭财富配置投资的临界点。当这些财富有极强的保值增值需求,而却找不到合适的宣泄渠道的时候,自然会成为泡沫炒作背后的中坚力量。因此,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理顺市场化利率和汇率的形成机制,将从根本上减少对居民财富有巨大负面影响的投机泡沫的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