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建筑业也取得巨大的发展成就,人们要不断地完善建筑设计体系,使其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抓手。而将环境艺术与建筑设计相融合,能够有效地提升建筑设计的审美性与生态性,使建筑設计更加符合现代人的需求,推动生态与建筑协调发展,使二者形成相互融合的发展格局。本文结合环境艺术的特征,探析环境艺术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表现和应用。
环境艺术能够延伸建筑艺术设计者的设计维度,提升建筑设计的审美性和人文性,使建筑艺术呈现出实用性与艺术性,满足大众追求个性化、多样化、生态化的精神诉求。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稳步推进,环境艺术能够有效地满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满足大众追求个性、追求现代、追求环保的生活要求,使建筑艺术拥有更多的思想性、文化性及艺术性。因此,将环境艺术融入建筑设计中,拥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一、环境艺术的基本特征
我国传统的艺术设计能够有效地保障建筑物和周边环境相融合,使建筑物呈现出当地的环境特色、民族特征及时代特点,有效地解决建筑设计同质化问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品质得到极大的提升,艺术审美要求也不断提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现代建筑摒弃传统设计理念,追求个性化设计,将设计风格与设计功能相融合,使环境艺术充分地满足大众的现实追求。
个性化是环境艺术的基本特征,其次是整体性。环境艺术是建筑设计的重要依据,是统筹宏观和微观的有效抓手,设计师通过对整体的考量,能够统筹设计理念,提升建筑设计的实效性与有效性。而在实际的建筑设计中,设计师需要分析其功能和结构,熟悉并把握建筑设计要素,使各单元有效地衔接,进而实现环境与建筑的有效融合,使现代文明与生态建设协调发展,不仅满足大众对个性化的追求,更突出建筑物的整体性。总之,个性化和整体性是环境艺术的基本特征,是影响建筑设计的要素,能够切实提升国民生活品质,满足现代化的发展需求,使现代建筑设计得到延伸和发展,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环境艺术在建筑设计中的表现
(一)环境艺术是评价建筑设计的标准
建筑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拥有独特的文化性与地域性,能够有效地促进现代文明快速发展,与此同时通过与外部环境的融合来体现自身的价值。环境艺术是评价建筑设计的重要标准,现代建筑设计要与周边环境自然融合,体现人文之美、艺术之美、生态之美,有效地呈现城市的人文特色和生态特色。在评价过程中,无论是建筑设计师,还是普通大众,都会通过建筑与环境的融合程度来评价建筑的艺术性和审美性,假如脱离环境,将导致建筑成为突兀、生硬的物体,毫无美感可言。
(二)环境艺术是建筑设计的重要依据
环境艺术强调整体性和个性化。建筑设计阶段,设计师会根据周围环境特点和建筑功能特征,规划建筑物的形体特征、表现形式及大小比例,使其根据我国传统美学观念呈现在大众面前。如果脱离环境艺术,建筑设计将失去方向,沦为没有思想、没有艺术、没有时代关照的居住场所。而在环境艺术的支持和影响下,建筑设计者能够全面地考虑建筑的美学特征和环境特征。其中,协调性是环境艺术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应用的突出表现。建筑设计师要充分考虑建筑周边外部环境的特征,分析外部环境对主体建筑的烘托作用,合理调整比例、装饰及形态,让周边环境与主体建筑有效地融合,实现和谐之美。
三、环境艺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策略
(一)将主体建筑与周边环境自然融合
主体建筑周边环境包括人造环境与自然环境,而环境艺术主要指人造环境,它是人为创造的室内外美化和装饰环境。室外设计是较为典型的环境艺术表现形式。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不仅要有较强的舒适度,更要有较强的审美性。因此,设计师要将外部环境和主体建筑有机融合,使其兼有实用性和审美性。
建筑设计需要保障主体建筑拥有较强的情感性,营造出与周边环境融合的生活环境。而情感性需要通过地域风俗和自然生态两个角度来呈现。建筑设计师要结合地域风俗,确定建筑的外部环境特征。建筑周边环境既包括人造环境,也包括自然环境。人造环境主要指在特定文化及风俗影响下所形成的文化生态,其主要以其他建筑群落的形式呈现出来,如江南的黑瓦白墙建筑。建筑设计必须结合当地建筑的文化特征和民俗风尚,合理融入文化符号(能够体现当地民俗的建筑装饰、材质或机理)。自然环境层面,建筑设计师要明确自然环境的季节性特征、生态学特点和维度特点,根据环境和主体建筑的融合特点,设计出能够与周围环境相互映衬的主体建筑。譬如,沙特阿拉伯的黄土圆顶建筑便与周围的沙漠环境有机融合。
(二)合理调整建筑比例
主体建筑风格与周边环境的有机融合,能够充分体现环境艺术的价值,保障建筑设计的整体性和个性化。然而,要想真正实现主体建筑与周边环境的融合之美、和谐之美,建筑设计师需要从建筑间的比例出发,通过协调比例来实现建筑和环境的真正融合。首先是概念界定。建筑比例不仅包括建筑本身的长、宽、高等参数,更包括不同组成部分与其他建筑的虚实结合和前后比例的协调,唯有明确这点,才能将主体建筑和周边建筑真正地融合到自然环境中,实现自然与建筑的和谐之美。其次是实施层面,建筑设计师需要通过计算机绘图或手绘方式,将点、线、面有机地融合,使其成为主体建筑与周边环境融合的抓手,使环境艺术有效地应用到建筑设计中。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建筑设计师要结合园林设计理念,以对称或非对称、包围或半包围的思路,调整或协调不同建筑间的比例,使其呈现参差美、落差美及围拢美,进而充分体现主体建筑的艺术效果。此外,要创新建筑设计理念,构建完善的评价机制,促进环境艺术与建筑设计的融合。
四、结语
环境艺术应用于建筑设计,能够有效地提升主体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度,增强主体建筑的思想性、生态性、文化性及艺术性,满足大众对建筑设计的个性化需求。当前,人们要创新建筑设计理念,将环境艺术合理地应用于建筑设计中,进而促进经济平稳发展,服务我国现代化建设。
(福州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简介:蒋逸凡(1986-),女,江苏淮安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建筑设计。
环境艺术能够延伸建筑艺术设计者的设计维度,提升建筑设计的审美性和人文性,使建筑艺术呈现出实用性与艺术性,满足大众追求个性化、多样化、生态化的精神诉求。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稳步推进,环境艺术能够有效地满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满足大众追求个性、追求现代、追求环保的生活要求,使建筑艺术拥有更多的思想性、文化性及艺术性。因此,将环境艺术融入建筑设计中,拥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一、环境艺术的基本特征
我国传统的艺术设计能够有效地保障建筑物和周边环境相融合,使建筑物呈现出当地的环境特色、民族特征及时代特点,有效地解决建筑设计同质化问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品质得到极大的提升,艺术审美要求也不断提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现代建筑摒弃传统设计理念,追求个性化设计,将设计风格与设计功能相融合,使环境艺术充分地满足大众的现实追求。
个性化是环境艺术的基本特征,其次是整体性。环境艺术是建筑设计的重要依据,是统筹宏观和微观的有效抓手,设计师通过对整体的考量,能够统筹设计理念,提升建筑设计的实效性与有效性。而在实际的建筑设计中,设计师需要分析其功能和结构,熟悉并把握建筑设计要素,使各单元有效地衔接,进而实现环境与建筑的有效融合,使现代文明与生态建设协调发展,不仅满足大众对个性化的追求,更突出建筑物的整体性。总之,个性化和整体性是环境艺术的基本特征,是影响建筑设计的要素,能够切实提升国民生活品质,满足现代化的发展需求,使现代建筑设计得到延伸和发展,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环境艺术在建筑设计中的表现
(一)环境艺术是评价建筑设计的标准
建筑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拥有独特的文化性与地域性,能够有效地促进现代文明快速发展,与此同时通过与外部环境的融合来体现自身的价值。环境艺术是评价建筑设计的重要标准,现代建筑设计要与周边环境自然融合,体现人文之美、艺术之美、生态之美,有效地呈现城市的人文特色和生态特色。在评价过程中,无论是建筑设计师,还是普通大众,都会通过建筑与环境的融合程度来评价建筑的艺术性和审美性,假如脱离环境,将导致建筑成为突兀、生硬的物体,毫无美感可言。
(二)环境艺术是建筑设计的重要依据
环境艺术强调整体性和个性化。建筑设计阶段,设计师会根据周围环境特点和建筑功能特征,规划建筑物的形体特征、表现形式及大小比例,使其根据我国传统美学观念呈现在大众面前。如果脱离环境艺术,建筑设计将失去方向,沦为没有思想、没有艺术、没有时代关照的居住场所。而在环境艺术的支持和影响下,建筑设计者能够全面地考虑建筑的美学特征和环境特征。其中,协调性是环境艺术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应用的突出表现。建筑设计师要充分考虑建筑周边外部环境的特征,分析外部环境对主体建筑的烘托作用,合理调整比例、装饰及形态,让周边环境与主体建筑有效地融合,实现和谐之美。
三、环境艺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策略
(一)将主体建筑与周边环境自然融合
主体建筑周边环境包括人造环境与自然环境,而环境艺术主要指人造环境,它是人为创造的室内外美化和装饰环境。室外设计是较为典型的环境艺术表现形式。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不仅要有较强的舒适度,更要有较强的审美性。因此,设计师要将外部环境和主体建筑有机融合,使其兼有实用性和审美性。
建筑设计需要保障主体建筑拥有较强的情感性,营造出与周边环境融合的生活环境。而情感性需要通过地域风俗和自然生态两个角度来呈现。建筑设计师要结合地域风俗,确定建筑的外部环境特征。建筑周边环境既包括人造环境,也包括自然环境。人造环境主要指在特定文化及风俗影响下所形成的文化生态,其主要以其他建筑群落的形式呈现出来,如江南的黑瓦白墙建筑。建筑设计必须结合当地建筑的文化特征和民俗风尚,合理融入文化符号(能够体现当地民俗的建筑装饰、材质或机理)。自然环境层面,建筑设计师要明确自然环境的季节性特征、生态学特点和维度特点,根据环境和主体建筑的融合特点,设计出能够与周围环境相互映衬的主体建筑。譬如,沙特阿拉伯的黄土圆顶建筑便与周围的沙漠环境有机融合。
(二)合理调整建筑比例
主体建筑风格与周边环境的有机融合,能够充分体现环境艺术的价值,保障建筑设计的整体性和个性化。然而,要想真正实现主体建筑与周边环境的融合之美、和谐之美,建筑设计师需要从建筑间的比例出发,通过协调比例来实现建筑和环境的真正融合。首先是概念界定。建筑比例不仅包括建筑本身的长、宽、高等参数,更包括不同组成部分与其他建筑的虚实结合和前后比例的协调,唯有明确这点,才能将主体建筑和周边建筑真正地融合到自然环境中,实现自然与建筑的和谐之美。其次是实施层面,建筑设计师需要通过计算机绘图或手绘方式,将点、线、面有机地融合,使其成为主体建筑与周边环境融合的抓手,使环境艺术有效地应用到建筑设计中。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建筑设计师要结合园林设计理念,以对称或非对称、包围或半包围的思路,调整或协调不同建筑间的比例,使其呈现参差美、落差美及围拢美,进而充分体现主体建筑的艺术效果。此外,要创新建筑设计理念,构建完善的评价机制,促进环境艺术与建筑设计的融合。
四、结语
环境艺术应用于建筑设计,能够有效地提升主体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度,增强主体建筑的思想性、生态性、文化性及艺术性,满足大众对建筑设计的个性化需求。当前,人们要创新建筑设计理念,将环境艺术合理地应用于建筑设计中,进而促进经济平稳发展,服务我国现代化建设。
(福州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简介:蒋逸凡(1986-),女,江苏淮安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建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