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础设施与城镇经济发展关系密切。本文以河北省136个县(市)为样本,在生产函数模型中引入各种基础设施要素进行实证分析并检验其对城镇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如何提升河北城镇基础设施效用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基础设施;城镇经济发展;和谐社会;河北省
作者简介:金福子(1964—),女,吉林人,燕山大学经济学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产业经济。
中图分类号:F29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2.03.10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3-21-03
一、理论探讨
1.基础设施的内涵与作用
所谓基础设施,至目前为止,尚没有形成一个公认的定义,但基本上认为基础设施是为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工程设施,是用于保证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公共服务系统。大部分研究从不同学科角度如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视角罗列了它所包含的主要行业,但因观察或研究的视角不同对基础设施的分类也不尽一致。按经济属性,城镇基础设施可分为生产性、生活性、保障性和综合性4大类,其中,综合性基础设施具有服务于生产和生活两大功能,这类基础设施涵盖面较广,包括交通、通信、供电供水等;按社会功能不同,城镇基础设施可分为社会服务性基础设施和公共工程性基础设施。从促进城镇经济发展而言,城镇道路基础设施、能源动力供应基础设施、邮电通信基础设施、供排水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和防灾基础设施等,均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城镇发展的形态、系统的正常运转和发展潜力。这些研究都注意到了基础设施的基本特征和作用,其最突出的表现是提供普遍服务和公共服务。
基础设施为城镇经济主要提供两方面的发展环境。一是硬的发展环境,如道路规模、供水能力、能源供应能力等,它是城市发展所必需的基础设施,其多寡、优劣直接影响到城镇的发展能力。二是由基础设施服务提供的软环境,如交通的组织水平、城镇安全水平,生态环境状况、能源与水源的保障程度等,虽然与相应的基础设施有关,但基础设施的利用与管理水平在此之中发挥比较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由基础设施提供的软环境在城镇发展环境中的作用越来越显突出。
2.文献综述
国外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了较多有关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的文献,但研究方法、样本区域、时间长短等选取上有较大的差异,研究结果也相差较大。经过文献分析发现,柯布——道格拉斯利用生产函数模型,以取自然对数的研究方法、以时间序列数据与面板数据为主所做的研究占90%以上,且绝大多数研究成果认为,公共基础设施资本对总产出有正的、重要贡献,只是弹性系数大小有差异。而国内学者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研究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关系,主要采用了向量自回归、生产函数法、成本函数法等研究方法,从宏观层面上研究了国家、城市与农村的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或工业经济发展的关系(柳思维等2009)。张光南(2010)采用SUR方法实证分析了基础设施投资短期和长期就业效应、产出弹性和资本弹性,得出就业效应在全国各地区短期和长期均显为正,但产出弹性只在东部地区显现正,长期的就业效应与产出弹性小于短期,资本投入效应长期高于短期、东部高于中西部,并发现中西部短期基础设施投资充足,而长期投资不足;而东部存在过度投资。陈亮(2011)利用2001—2008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信息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发现信息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地区间有差异。即西部地区的促进作用大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中部地区的促进作用小于全国平均水平。刘秉镰等(2010)运用空间面板计量方法,利用1997—2007年面板数据,验证了基础设施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基础设施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正向效应。李平等(2011)全面分析了近20年来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机制、经验研究及影响因素等热点问题,证实了基础设施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在理论研究与经验检验的支持。
二、实证分析
1.变量设计及数据来源
本文所设定的被解释变量为人均GDP,表示城镇经济发展水平或城镇经济规模。主要解释变量为交通基础设施、通讯信息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与服务基础设施(和谐社会)等,分别以公路里程表示交通基础设施、以电话普及率和邮电业务总量表示城镇通讯信息基础设施、以自来水普及率表示城市基础设施、以从业人员中参加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的人数比重表示服务基础设施(社会和谐程度)。此外,考虑到全球化和市场化是城镇经济发展所处的必然环境,在解释变量中,引入全球化和市场化变量为控制变量。所用的数据均来自河北经济年鉴2011和河北统计网。
2.变量说明及统计量的描述
本文的样本为河北省2007—2011年136个县(市)的横截面资料,分别以Y、I、L、X1(X11、X12、X13、X14)X2、X3、X4(X41、X42)表示城镇经济发展水平、资本投资、劳动投入、城市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通讯信息基础设施、全球化、市场化水平和社会和谐水平。为了消除横截面资料易发生的异方差性,且使数据更为平滑,对样本之间差距大的变量如:Y、I、L、X12、X14等进行了自然对数(log-level)处理,变换后不改变原序列的影响关系。取对数形式的变量分别以LnY、LnI、LnL、LnX12、LnX14表示。
从表2可以看出,城镇经济发展水平(LnY)与资本投资(LnI)、劳动投入(LnL)、电话普及率(X13)、邮电业务总量(LnX14)等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46以上,且符号均为(+)。城镇经济发展水平(LnY)与和谐社会的两个指标相关系数均大于0.4以上,但与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所呈现的符号相反,即各为(-)与(+)。这些相关系数的大小及符号表明城镇经济发展水平与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密切程度及影响效应。但这些相关究竟是否产生因果关系?下面通过回归分析加以检验。 3.模型建立及实证检验
本文借助计量经济软件Eviews5.0,首先采用OLS法进行回归分析,其次检验其随机项中是否存在异方差性,若存在则表明OLS法所估计出来的参数标准差有误,故通过变换原模型,以消除其异方差性的GLS法再进行估计。根据前述的理论探讨及表2的相关关系结果作出如下假设:
假设1:要素投入(资本与劳动)越多,城镇经济发展越快;
假设2:各种基础设施(交通、通讯信息、城市)条件越好,城镇经济发展越快;
假设3:全球化与市场化水平越高,城镇经济发展越快;
假设4:社会和谐程度越高,城镇经济发展越快。
根据上述假设,建立如下有关城镇经济发展的计量模型:
LnYi= β0+β1LnI+β2LnL+β3X1i+β4X2i+β5X3i+β6X4i+εi (1)
上式中βj分别表示截距与要素投入、各种基础设施、全球化水平、市场化水平、社会和谐程度对城镇经济发展的影响,Y、I、L、X1、X2、X3、X4 分别表示城镇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资本投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劳动投入、各种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用水普及率X11、交通基础设施--公路里程X12、通讯基础设施--电话普及率X13、信息基础设施--邮电业务总量X14)、全球化水平(外资企业与港澳企业在规模以上企业的比重X2)、市场化水平(非财政投入占GDP的比重X3)、和谐社会程度(从业人员中参加医疗保险比重X41和养老保险比重X42),ε表示随机误差项;i指河北省136个县(市)。
实证检验采用逐步引入法,分类对比不同变量对城镇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两种估测结果见表3。
表3中间黑线左侧是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所估计出来的参数,右侧是用广义最小二乘法(GLS)即通过变换原模型,消除其异方差性后得到的参数。比较两侧回归方程可知,右侧估测效果明显提升,即消除异方差性之前拟合优度小于0.7, 而消除后全部达到0.99以上。城镇经济发展水平与要素投入的相关性未变,但劳动投入影响效应略显提升;基础设施与城镇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中,城市基础设施影响由正变负,交通与通讯基础设施影响显著提高,信息基础设施影响未变;服务基础设施(社会和谐)与城镇经济发展的相关性未变,但养老保险的影响显著性下降。
从消除异方差性后的右侧综合方程(3)中可以看出,河北省各县(市)资本要素投资有效地促进城镇经济发展,但劳动要素投入与经济发展呈现负相关, 这与前面假设1相悖。在基础设施与城镇经济发展的关系上,城市基础设施(用水普及率)、交通基础设施(公路里程)与城镇经济发展影响很显著,但均显负相关,这也与前面的假设2相悖,这是因为基础设施投资的滞后效应,即这些基础设施投资的效益不能即刻在当年或短时间内显现出来。通讯基础设施(电话普及率)与信息基础设施(邮电业务总量)对城镇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但效应不显著,说明河北省对通讯信息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尚不充分,有待继续扩大市场。服务基础设施(和谐社会)中养老保险对城镇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但效应不显著,这也有待继续开发;而医疗保险与经济发展呈负相关,表明河北省医疗参保覆盖面很有限,尚未形成规模覆盖。全球化与市场化水平均与城镇经济发展呈负相关,表明河北省各县(市)经济开放度不够,利用外资的效率较差,城镇经济发展过度依赖于财政投入,民间投资及引用外资的效用缺乏。
为便于观察,将上式综合回归方程(3)整理成如下形式:
LnYi=5.16+0.75LnIi-0.12LnLi -0.24X11i-0.44LnX12i+0.31X13i+0.008LnX14i-1.05X2i-0.07X3i-0.04X41i+0.04 X52i
(2.24)** (21.03)*** (-1.82)* (-1.86)* (-7.65)*** (1.75)* (0.15) (-8.48)*** (-0.03) (-12.902)*** (0.47)
R2 =0.9999 D.W. = 2.1406 F=22035.24
在上式中, 可以看出在影响城镇经济发展的诸因素中,显现正效应的资本投资0.75、通讯基础设施0.31、信息基础设施0.008、养老保险0.04等之和为1.108,小于显现负效应的劳动要素投入-0.12、城市基础设施-0.24、交通基础设施-0.44、医疗保险-0.04及全球化、市场化-1.05、-0.07之和-1.967,相互抵消以后的负效应为0.86。这表明在推动河北省城镇经济发展的诸因素中,各种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不容乐观。
三、结论与建议
综观上述分析与检验,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目前河北的城镇经济发展态势,资本要素投资有效地促进城镇经济发展,而劳动要素投入与经济发展要求相悖。表明目前河北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是资本密集型的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从第一产业分流的劳动力就业受限。因此,河北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扩大消化、吸收从一产中分离出来的剩余劳动力的能力与市场。同时应充分发挥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和反哺作用,以此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在基础设施与城镇经济发展的关系上,城市基础设施(用水普及率)、交通基础设施(公路里程)与城镇经济发展影响很显著,但均显负相关。因此应充分提高对目前基础设施投资的使用效率,体现科学投资和有效利用,搞活物流,发展贸易。通讯基础设施(电话普及率)与信息基础设施(邮电业务总量)对城镇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但效应不显著,说明目前对通讯信息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尚不充分,第三产业发展滞后,需要深入开发和扩大通讯信息市场。服务基础设施(和谐社会)中养老保险对城镇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但效应不显著,表明有待继续开发;而医疗保险与经济发展相悖,说明河北省医疗参保覆盖面很有限,尚未形成规模覆盖。河北是农业大省,如何加速农民的医保覆盖范围,对河北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意义重大。全球化与市场化水平均与城镇经济发展呈负相关,说明河北省城镇经济开放度不够,利用外资效率较低,城镇经济发展过度依赖于财政投入,民间资本及引用外资亟待开发利用。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因对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不同所显现的经济发展速度与质量也各显不一。一个地区不同城镇之间如何规划城镇经济发展大体上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公共服务、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等诸多方面有关,只有整合各种资源、形成强大合力,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和谐社会,才能实现城镇协调发展、城乡互促共进的新型城镇化社会。政府有关部门应积极做好科学规划,适时适量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做到既防止基础设施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又应充分高效地利用发挥好现已开发的基础设施,以实现城镇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 柳思维等.基础设施对城市商圈影响的实证分析[J].城市问题,2009,(09):32-37.
[2] 张光南.中国基础设施的就业、产出和投资效应—基于1998-2006年省际工业企业面板数据研究[J].管理世界,2010,(04):5-15.
[3] 陈亮.信息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省际数据分析[J].管理科学,2011,(01):98-107.
[4] 刘秉镰.基础设施的外部性在中国的检验:1988-2007[J].经济研究,2010,(03):4-15.
[5] 李平.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的文献综述[J].世界经济,2011,(05):93-116.
[6] 张光南.制度、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分析[J].经济管理,2009,(11):154-163.
关键词:基础设施;城镇经济发展;和谐社会;河北省
作者简介:金福子(1964—),女,吉林人,燕山大学经济学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产业经济。
中图分类号:F29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2.03.10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3-21-03
一、理论探讨
1.基础设施的内涵与作用
所谓基础设施,至目前为止,尚没有形成一个公认的定义,但基本上认为基础设施是为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工程设施,是用于保证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公共服务系统。大部分研究从不同学科角度如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视角罗列了它所包含的主要行业,但因观察或研究的视角不同对基础设施的分类也不尽一致。按经济属性,城镇基础设施可分为生产性、生活性、保障性和综合性4大类,其中,综合性基础设施具有服务于生产和生活两大功能,这类基础设施涵盖面较广,包括交通、通信、供电供水等;按社会功能不同,城镇基础设施可分为社会服务性基础设施和公共工程性基础设施。从促进城镇经济发展而言,城镇道路基础设施、能源动力供应基础设施、邮电通信基础设施、供排水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和防灾基础设施等,均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城镇发展的形态、系统的正常运转和发展潜力。这些研究都注意到了基础设施的基本特征和作用,其最突出的表现是提供普遍服务和公共服务。
基础设施为城镇经济主要提供两方面的发展环境。一是硬的发展环境,如道路规模、供水能力、能源供应能力等,它是城市发展所必需的基础设施,其多寡、优劣直接影响到城镇的发展能力。二是由基础设施服务提供的软环境,如交通的组织水平、城镇安全水平,生态环境状况、能源与水源的保障程度等,虽然与相应的基础设施有关,但基础设施的利用与管理水平在此之中发挥比较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由基础设施提供的软环境在城镇发展环境中的作用越来越显突出。
2.文献综述
国外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了较多有关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的文献,但研究方法、样本区域、时间长短等选取上有较大的差异,研究结果也相差较大。经过文献分析发现,柯布——道格拉斯利用生产函数模型,以取自然对数的研究方法、以时间序列数据与面板数据为主所做的研究占90%以上,且绝大多数研究成果认为,公共基础设施资本对总产出有正的、重要贡献,只是弹性系数大小有差异。而国内学者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研究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关系,主要采用了向量自回归、生产函数法、成本函数法等研究方法,从宏观层面上研究了国家、城市与农村的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或工业经济发展的关系(柳思维等2009)。张光南(2010)采用SUR方法实证分析了基础设施投资短期和长期就业效应、产出弹性和资本弹性,得出就业效应在全国各地区短期和长期均显为正,但产出弹性只在东部地区显现正,长期的就业效应与产出弹性小于短期,资本投入效应长期高于短期、东部高于中西部,并发现中西部短期基础设施投资充足,而长期投资不足;而东部存在过度投资。陈亮(2011)利用2001—2008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信息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发现信息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地区间有差异。即西部地区的促进作用大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中部地区的促进作用小于全国平均水平。刘秉镰等(2010)运用空间面板计量方法,利用1997—2007年面板数据,验证了基础设施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基础设施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正向效应。李平等(2011)全面分析了近20年来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机制、经验研究及影响因素等热点问题,证实了基础设施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在理论研究与经验检验的支持。
二、实证分析
1.变量设计及数据来源
本文所设定的被解释变量为人均GDP,表示城镇经济发展水平或城镇经济规模。主要解释变量为交通基础设施、通讯信息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与服务基础设施(和谐社会)等,分别以公路里程表示交通基础设施、以电话普及率和邮电业务总量表示城镇通讯信息基础设施、以自来水普及率表示城市基础设施、以从业人员中参加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的人数比重表示服务基础设施(社会和谐程度)。此外,考虑到全球化和市场化是城镇经济发展所处的必然环境,在解释变量中,引入全球化和市场化变量为控制变量。所用的数据均来自河北经济年鉴2011和河北统计网。
2.变量说明及统计量的描述
本文的样本为河北省2007—2011年136个县(市)的横截面资料,分别以Y、I、L、X1(X11、X12、X13、X14)X2、X3、X4(X41、X42)表示城镇经济发展水平、资本投资、劳动投入、城市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通讯信息基础设施、全球化、市场化水平和社会和谐水平。为了消除横截面资料易发生的异方差性,且使数据更为平滑,对样本之间差距大的变量如:Y、I、L、X12、X14等进行了自然对数(log-level)处理,变换后不改变原序列的影响关系。取对数形式的变量分别以LnY、LnI、LnL、LnX12、LnX14表示。
从表2可以看出,城镇经济发展水平(LnY)与资本投资(LnI)、劳动投入(LnL)、电话普及率(X13)、邮电业务总量(LnX14)等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46以上,且符号均为(+)。城镇经济发展水平(LnY)与和谐社会的两个指标相关系数均大于0.4以上,但与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所呈现的符号相反,即各为(-)与(+)。这些相关系数的大小及符号表明城镇经济发展水平与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密切程度及影响效应。但这些相关究竟是否产生因果关系?下面通过回归分析加以检验。 3.模型建立及实证检验
本文借助计量经济软件Eviews5.0,首先采用OLS法进行回归分析,其次检验其随机项中是否存在异方差性,若存在则表明OLS法所估计出来的参数标准差有误,故通过变换原模型,以消除其异方差性的GLS法再进行估计。根据前述的理论探讨及表2的相关关系结果作出如下假设:
假设1:要素投入(资本与劳动)越多,城镇经济发展越快;
假设2:各种基础设施(交通、通讯信息、城市)条件越好,城镇经济发展越快;
假设3:全球化与市场化水平越高,城镇经济发展越快;
假设4:社会和谐程度越高,城镇经济发展越快。
根据上述假设,建立如下有关城镇经济发展的计量模型:
LnYi= β0+β1LnI+β2LnL+β3X1i+β4X2i+β5X3i+β6X4i+εi (1)
上式中βj分别表示截距与要素投入、各种基础设施、全球化水平、市场化水平、社会和谐程度对城镇经济发展的影响,Y、I、L、X1、X2、X3、X4 分别表示城镇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资本投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劳动投入、各种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用水普及率X11、交通基础设施--公路里程X12、通讯基础设施--电话普及率X13、信息基础设施--邮电业务总量X14)、全球化水平(外资企业与港澳企业在规模以上企业的比重X2)、市场化水平(非财政投入占GDP的比重X3)、和谐社会程度(从业人员中参加医疗保险比重X41和养老保险比重X42),ε表示随机误差项;i指河北省136个县(市)。
实证检验采用逐步引入法,分类对比不同变量对城镇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两种估测结果见表3。
表3中间黑线左侧是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所估计出来的参数,右侧是用广义最小二乘法(GLS)即通过变换原模型,消除其异方差性后得到的参数。比较两侧回归方程可知,右侧估测效果明显提升,即消除异方差性之前拟合优度小于0.7, 而消除后全部达到0.99以上。城镇经济发展水平与要素投入的相关性未变,但劳动投入影响效应略显提升;基础设施与城镇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中,城市基础设施影响由正变负,交通与通讯基础设施影响显著提高,信息基础设施影响未变;服务基础设施(社会和谐)与城镇经济发展的相关性未变,但养老保险的影响显著性下降。
从消除异方差性后的右侧综合方程(3)中可以看出,河北省各县(市)资本要素投资有效地促进城镇经济发展,但劳动要素投入与经济发展呈现负相关, 这与前面假设1相悖。在基础设施与城镇经济发展的关系上,城市基础设施(用水普及率)、交通基础设施(公路里程)与城镇经济发展影响很显著,但均显负相关,这也与前面的假设2相悖,这是因为基础设施投资的滞后效应,即这些基础设施投资的效益不能即刻在当年或短时间内显现出来。通讯基础设施(电话普及率)与信息基础设施(邮电业务总量)对城镇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但效应不显著,说明河北省对通讯信息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尚不充分,有待继续扩大市场。服务基础设施(和谐社会)中养老保险对城镇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但效应不显著,这也有待继续开发;而医疗保险与经济发展呈负相关,表明河北省医疗参保覆盖面很有限,尚未形成规模覆盖。全球化与市场化水平均与城镇经济发展呈负相关,表明河北省各县(市)经济开放度不够,利用外资的效率较差,城镇经济发展过度依赖于财政投入,民间投资及引用外资的效用缺乏。
为便于观察,将上式综合回归方程(3)整理成如下形式:
LnYi=5.16+0.75LnIi-0.12LnLi -0.24X11i-0.44LnX12i+0.31X13i+0.008LnX14i-1.05X2i-0.07X3i-0.04X41i+0.04 X52i
(2.24)** (21.03)*** (-1.82)* (-1.86)* (-7.65)*** (1.75)* (0.15) (-8.48)*** (-0.03) (-12.902)*** (0.47)
R2 =0.9999 D.W. = 2.1406 F=22035.24
在上式中, 可以看出在影响城镇经济发展的诸因素中,显现正效应的资本投资0.75、通讯基础设施0.31、信息基础设施0.008、养老保险0.04等之和为1.108,小于显现负效应的劳动要素投入-0.12、城市基础设施-0.24、交通基础设施-0.44、医疗保险-0.04及全球化、市场化-1.05、-0.07之和-1.967,相互抵消以后的负效应为0.86。这表明在推动河北省城镇经济发展的诸因素中,各种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不容乐观。
三、结论与建议
综观上述分析与检验,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目前河北的城镇经济发展态势,资本要素投资有效地促进城镇经济发展,而劳动要素投入与经济发展要求相悖。表明目前河北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是资本密集型的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从第一产业分流的劳动力就业受限。因此,河北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扩大消化、吸收从一产中分离出来的剩余劳动力的能力与市场。同时应充分发挥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和反哺作用,以此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在基础设施与城镇经济发展的关系上,城市基础设施(用水普及率)、交通基础设施(公路里程)与城镇经济发展影响很显著,但均显负相关。因此应充分提高对目前基础设施投资的使用效率,体现科学投资和有效利用,搞活物流,发展贸易。通讯基础设施(电话普及率)与信息基础设施(邮电业务总量)对城镇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但效应不显著,说明目前对通讯信息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尚不充分,第三产业发展滞后,需要深入开发和扩大通讯信息市场。服务基础设施(和谐社会)中养老保险对城镇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但效应不显著,表明有待继续开发;而医疗保险与经济发展相悖,说明河北省医疗参保覆盖面很有限,尚未形成规模覆盖。河北是农业大省,如何加速农民的医保覆盖范围,对河北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意义重大。全球化与市场化水平均与城镇经济发展呈负相关,说明河北省城镇经济开放度不够,利用外资效率较低,城镇经济发展过度依赖于财政投入,民间资本及引用外资亟待开发利用。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因对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不同所显现的经济发展速度与质量也各显不一。一个地区不同城镇之间如何规划城镇经济发展大体上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公共服务、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等诸多方面有关,只有整合各种资源、形成强大合力,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和谐社会,才能实现城镇协调发展、城乡互促共进的新型城镇化社会。政府有关部门应积极做好科学规划,适时适量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做到既防止基础设施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又应充分高效地利用发挥好现已开发的基础设施,以实现城镇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 柳思维等.基础设施对城市商圈影响的实证分析[J].城市问题,2009,(09):32-37.
[2] 张光南.中国基础设施的就业、产出和投资效应—基于1998-2006年省际工业企业面板数据研究[J].管理世界,2010,(04):5-15.
[3] 陈亮.信息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省际数据分析[J].管理科学,2011,(01):98-107.
[4] 刘秉镰.基础设施的外部性在中国的检验:1988-2007[J].经济研究,2010,(03):4-15.
[5] 李平.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的文献综述[J].世界经济,2011,(05):93-116.
[6] 张光南.制度、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分析[J].经济管理,2009,(11):154-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