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高中女生;心理健康;对策
“青春,美丽的时光,它比彩霞还要鲜艳,比玫瑰更加芬芳。”高中女生在充分感受青春的美好之时,也有不少烦恼和困扰,加重了心理负担。对高中女生身心发展现状的分析与关注,一直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正确认识并依据其身心发展特点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可以发挥教育的主导作用,充分挖掘高中女生的潜能,进而达到培养她们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全人格的目的。
一、现状分析
女生进入高中以后,随着生理的变化、阅历的增加,抽象思维能力显著增强,思维的独立性、独创性和批判性更为深刻。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信息传播面广、快速,人际交往的大大扩展,使得天性敏感的女性精神生活空间扩大,视野更广阔。然而由于我国传统性别偏见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影响,部分地区对男孩期望过高,而对女孩则持无所谓的态度,这使得一些女孩抱负水平降低。另外,在当前独生子女居多的情况下,父母常将自己未能实现的理想强加于子女,超过了子女的心理承受能力,加上情绪、个性等因素的影响,使得部分女孩逐渐变得自卑、胆怯、多愁善感、焦虑、自我封闭、循规蹈矩。
以下几种现象值得我们认真思考:部分初中学习成绩处于中等或中等偏下的女生升入高中后,有一定的自卑心理,为掩盖这一心理,她们往往表现出不合群,我行我素;部分女生除学习外的某些方面有一定特长,有强烈被人认同的心理需要;升入高中是她们人生中的一个“转折点”,她们中的大多数都有一种重新奋起的强烈愿望,但在生活学习中缺乏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导。以上种种因素表明,处于心理成长期的高中女学生受到的心理困扰较明显,心理矛盾突出。从近四年来我在学生咨询中了解到的情况看,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类:
(一)学习类问题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围绕着学习产生的问题占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厌学是目前学生中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学习好的同学在学生中威信不一定高,而成绩平平人缘好的同学却常常受到青睐,在推举各种代表时常当选,所以学生觉得学习没劲,不想努力读书。还有一些其他心理原因导致厌学的情况,如因反应较慢常被人讥笑而不愿上课,因记忆、理解等能力欠缺使成绩难以提高而对自己失去信心,或因家长期望值较高产生逆反心理等等。有的甚至发展到讨厌书、恨老师、旷课逃学的程度。有位同学就曾在日记中写到:“读书真没意思,望着桌上摆满的教科书、英语词典、作业簿,我真想把它们一下子烧成灰烬。”表现出强烈的焦躁、愤懑、无奈情绪,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二)人际关系问题
1. 与教师的关系问题。主要集中在由于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或过多干涉学生的业余生活和正常交往,引起学生的困惑和烦恼。有位学生谈到,一次她和一男生在街上聊天,老师看到后进行了苛刻的指责,并把这事作为一条小辫子抓在手里,动辄就揪出来“示众”一番,严重地刺伤了她的自尊心,导致她的反感和对立,老师指东她偏向西,影响了学习成绩。还有一位学生干部来访时谈到,现在做班干部真难,两头受气,不管事,教师批评你不负责任;管事,又难免与一些同学发生争执,一旦吵起来,老师首先批评班干部。该生觉得十分委屈,生老师的气又不敢顶撞,想不干又怕失去老师的信任,左右为难,不知到底该怎么办。此外,还有一些其他想法,诸如:认为老师“嫌贫爱富”,认为老师“处事不公正”,认为老师“轻视自己”等等,都反映出师生关系的问题。
2. 与同学的关系问题。主要集中在交友方面,因处理不好朋友之间的关系而苦恼。有位学生讲到,她的一位好朋友总是对她不信任,怀疑她的友谊,认为她付出的不够多,使她十分苦恼,不知怎样做才能消除朋友的怀疑。还有一位女生因两位要好的朋友发生了矛盾,她夹在中间十分为难,与甲交往怕乙不高兴,与乙交往又怕甲不理解,最后干脆两位朋友都不再交往,可内心又十分孤独、寂寞,想恢复与朋友的关系又不知该怎样做。此外,还有个别学生因初中升高中后朋友越来越少,怀疑世上没有真正的友谊,也交不到真正的朋友,进而想离世隐居。
3. 与父母的关系问题。主要是因为与父母缺乏相互理解和沟通,或家庭关系不和导致心灵伤害。例如,有位学生谈到“我经常和妈妈闹矛盾,听到她的骂声就心烦,有时真想一走了之再也不回来了,可看到她疲倦的面容、花白的头发又觉得于心不忍。每天都生活在这种内心矛盾之中,真不知该怎么办。”还有位学生家庭不和,父母经常吵架。有一次母亲出差时,父亲竟带了一个女人回来过夜。自此以后她恨死了父亲,再也不愿呆在家里了,不愿再见父母,整天就想往外跑,心里烦闷极了,觉得活着真没意思,产生了厌世的念头,可见,父母的不良行为,带给子女的不仅仅是厌恶、鄙视,而且是深深的内心创伤。
(三)情感类问题
青少年时期是花季年华,在这一阶段随着人的第二性征渐渐发育,性意识也慢慢成熟。此时,青少年情绪较为敏感,易冲动,对异性充满了好奇与向往,同时也会出现许多情感的困惑。如,初恋的兴奋,失恋的沮丧,单恋的烦恼等等。其表现归结为两个方面:
1. 与同龄人的感情纠葛,多是同学间的密切交往所致。我在咨询时经常碰到这样的询问,“我和一个男生很要好,现在他升大学了,我想与他确立关系可以吗?”“我和一个男同学很谈得来,想发展成为心心相印的好朋友,又怕老师和家长不同意,影响不好,该怎么办?”“我喜欢一个男孩,可有好几个女同学喜欢他,我该去竞争呢,还是放弃?”等等。
2. 与他人的畸恋问题,如非婚同居、介入婚外恋、同性恋等。这在中学生中虽不普遍,但也不罕见,多表现在一些早熟的女生身上。有位高三女生,学习很好,人也很聪明,学校里老师同学都对她评价很高,可她却与一个比她大10岁,且已有家室的男子同居了,而且自认为这么做不是为了金钱,而是为了“感情”。虽然从理智上讲她也知道这样不好,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每日生活在矛盾痛苦之中。还有位学生恋上了比自己大十几岁的老师,明知没有结果,却无法控制自己不去喜欢他,整日就想见到他,与他呆在一起。当对方不接受这种情感时,就觉得生活毫无意义,甚至产生了轻生的念头。此外,还有一些恋父妒母、喜欢同性同学、成人伙伴等畸恋现象。这充分说明中学生的情感问题并不简单,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 此外,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高中女生必然会面临新的、更大范围的人际交往,不仅仅限于和父母对话,同挚友促膝谈心,还需要独立地同陌生人交往。青春期少女特有的生理心理特点使之容易产生心理困惑,在新的交往中,常常出现羞怯心理、嫉妒心理、猜疑心理等,给她们的正常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发展带来了困难和障碍。教师应努力帮助其克服上述心理障碍,使其抛弃少年时代与人交往时形成的依附心理,平等地和同学交往,真诚地表达自己,勇敢地塑造自己。
二、对策分析
面对学生如此复杂的心理状况,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我感到深深的忧虑,也更加意识到自己肩上所承担的责任,更加明确了在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我校是一所市属重点中学,作为一所成立近90年的老校,我校秉承先进的办学理念,全面实行素质教育,坚持“以学生为本的个体差异发展教育”的办学思想,特别关注学生个体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树立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并特别设立了专职心理学教师,配备了设施完善的专业心理咨询室,开展了常规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专题的教育研究,依据中学生身心发展现状,针对性、创造性地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心理调节技术
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知识理论课,如心理卫生常识讲座,心理调节问题答疑,焦点问题讨论等,在心理知识的学习中明确认识、矫正观念,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心理冲突。另一部分为活动训练课,这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为有效的方法,活动内容包括:小品表演、角色模拟游戏、互访互问等。在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学习介绍自己、了解别人、与人交往的技能,还可以掌握一些诸如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的心理调节手段,做到防患于未然。
(二)在常规的教育活动中渗透心理辅导的内容
实际上各科教学本身都包含心理教育的内容,只要备课时加入心理教育的导向,就可以使授课内容深入一层,如,语文课包含有许多情感教育的因素;劳动课、体育课又可安排挫折教育,增强学生的挫折承受力、意志力。最佳的做法是在各学科的教学目的中加入心理教育的分节目标,使教育模式由知识教育向素质教育、心理教育转化。为此,我校建立了以心理健康教育指导老师承头,班主任为生力军,科任老师协助的心理教育教师队伍,使每个教师都成为心理教育工作者。
(三)建立心理咨询与调节室,维护学生心理健康
由于中学生不良个性倾向的形成原因很多,学生个体的生活背景千差万别,开展针对学生个体的心理咨询是一种有效的直接矫正手段。教师可通过学生的倾诉深入他们的心灵,了解他们的困惑和需要,收集信息进行诊断,以朋友和师长的身份提出参考建议,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判断选择有价值的行为目标,防止学生不良行为的产生。
除了一般的咨询谈心外,还可采用一些心理治疗的简易方法对症下药。学校的心理咨询与调节不同于社会上一般的咨询门诊,做法亦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
1. 引导学生合理宣泄不良情绪。由于青少年发育尚未成熟,情绪不太稳定,遇到情感挫折时情绪常常不能自控。咨询者应理解这一特点,为他们创设合理发泄的渠道,防止不当发泄。较好的方法一是教给他们情感宣泄的方式和技巧,让他们尽情倾诉;二是引导情绪转移,用积极情绪代替消极情绪;三是音乐抚慰,用优美、轻柔的音乐调节情绪。
2. 淡化被动受教,培养自助能力。青少年自助能力尚在发育之中,依赖性较强,独立意识较差。因此,辅导与咨询时应特别注意引导其形成自助能力。在咨询过程中侧重于引导、鼓励,在帮助他们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自己找到解决的对策。
3. 注意行为训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中学生的自理性、自制性都还不够成熟,许多心理障碍表现都与不良的行为习惯有关。如失眠,除了精神因素外,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不良的作息习惯。因此,对其进行调节时要特别注意行为的训练,最好是协助其设计出训练方案,按行为治疗的原则与做法帮助其一步步达到改正不良行为、养成良好习惯的目的。
4. 注重自身形象,增加学生信任感。由于中学生还处在偶像崇拜的阶段,接受建议的过程也受到“光环效应”的影响,因此,咨询者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将直接影响咨询的效果。有益的做法有三:一是增强个人修养,注意日常生活中的表率作用,避免在学生心中形成不良形象;二是真诚关注,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面临的心理困惑,并以此为基础共同寻找解决的策略,切忌以旁观者的身份滥施同情,使学生自尊心受损,导致咨询失效;三是在理解尊重中加以引导,中学生处于半成熟时期,智力水平尚不高,看问题尚不全面,个性倾向很不稳定,教师要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尊重爱护他们的自尊心,特别对有不良倾向的学生更要关心,不过分纠缠他们的某些失误,耐心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深入他们的心灵,在相互信任的心理氛围中给以关怀和引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理解他们个性倾向中的反复和探求,耐心激励他们追求真知,追求完善的人格。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不容忽视,作为心理教育工作者,我们任重而道远。唯有知难而上,勇于探索,不断提出新思路,找出新办法,解决新问题,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具实效,更上新台阶。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第一中学,赣州,342400)
编辑 / 黄才玲 终校 / 何 妍
“青春,美丽的时光,它比彩霞还要鲜艳,比玫瑰更加芬芳。”高中女生在充分感受青春的美好之时,也有不少烦恼和困扰,加重了心理负担。对高中女生身心发展现状的分析与关注,一直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正确认识并依据其身心发展特点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可以发挥教育的主导作用,充分挖掘高中女生的潜能,进而达到培养她们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全人格的目的。
一、现状分析
女生进入高中以后,随着生理的变化、阅历的增加,抽象思维能力显著增强,思维的独立性、独创性和批判性更为深刻。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信息传播面广、快速,人际交往的大大扩展,使得天性敏感的女性精神生活空间扩大,视野更广阔。然而由于我国传统性别偏见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影响,部分地区对男孩期望过高,而对女孩则持无所谓的态度,这使得一些女孩抱负水平降低。另外,在当前独生子女居多的情况下,父母常将自己未能实现的理想强加于子女,超过了子女的心理承受能力,加上情绪、个性等因素的影响,使得部分女孩逐渐变得自卑、胆怯、多愁善感、焦虑、自我封闭、循规蹈矩。
以下几种现象值得我们认真思考:部分初中学习成绩处于中等或中等偏下的女生升入高中后,有一定的自卑心理,为掩盖这一心理,她们往往表现出不合群,我行我素;部分女生除学习外的某些方面有一定特长,有强烈被人认同的心理需要;升入高中是她们人生中的一个“转折点”,她们中的大多数都有一种重新奋起的强烈愿望,但在生活学习中缺乏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导。以上种种因素表明,处于心理成长期的高中女学生受到的心理困扰较明显,心理矛盾突出。从近四年来我在学生咨询中了解到的情况看,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类:
(一)学习类问题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围绕着学习产生的问题占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厌学是目前学生中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学习好的同学在学生中威信不一定高,而成绩平平人缘好的同学却常常受到青睐,在推举各种代表时常当选,所以学生觉得学习没劲,不想努力读书。还有一些其他心理原因导致厌学的情况,如因反应较慢常被人讥笑而不愿上课,因记忆、理解等能力欠缺使成绩难以提高而对自己失去信心,或因家长期望值较高产生逆反心理等等。有的甚至发展到讨厌书、恨老师、旷课逃学的程度。有位同学就曾在日记中写到:“读书真没意思,望着桌上摆满的教科书、英语词典、作业簿,我真想把它们一下子烧成灰烬。”表现出强烈的焦躁、愤懑、无奈情绪,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二)人际关系问题
1. 与教师的关系问题。主要集中在由于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或过多干涉学生的业余生活和正常交往,引起学生的困惑和烦恼。有位学生谈到,一次她和一男生在街上聊天,老师看到后进行了苛刻的指责,并把这事作为一条小辫子抓在手里,动辄就揪出来“示众”一番,严重地刺伤了她的自尊心,导致她的反感和对立,老师指东她偏向西,影响了学习成绩。还有一位学生干部来访时谈到,现在做班干部真难,两头受气,不管事,教师批评你不负责任;管事,又难免与一些同学发生争执,一旦吵起来,老师首先批评班干部。该生觉得十分委屈,生老师的气又不敢顶撞,想不干又怕失去老师的信任,左右为难,不知到底该怎么办。此外,还有一些其他想法,诸如:认为老师“嫌贫爱富”,认为老师“处事不公正”,认为老师“轻视自己”等等,都反映出师生关系的问题。
2. 与同学的关系问题。主要集中在交友方面,因处理不好朋友之间的关系而苦恼。有位学生讲到,她的一位好朋友总是对她不信任,怀疑她的友谊,认为她付出的不够多,使她十分苦恼,不知怎样做才能消除朋友的怀疑。还有一位女生因两位要好的朋友发生了矛盾,她夹在中间十分为难,与甲交往怕乙不高兴,与乙交往又怕甲不理解,最后干脆两位朋友都不再交往,可内心又十分孤独、寂寞,想恢复与朋友的关系又不知该怎样做。此外,还有个别学生因初中升高中后朋友越来越少,怀疑世上没有真正的友谊,也交不到真正的朋友,进而想离世隐居。
3. 与父母的关系问题。主要是因为与父母缺乏相互理解和沟通,或家庭关系不和导致心灵伤害。例如,有位学生谈到“我经常和妈妈闹矛盾,听到她的骂声就心烦,有时真想一走了之再也不回来了,可看到她疲倦的面容、花白的头发又觉得于心不忍。每天都生活在这种内心矛盾之中,真不知该怎么办。”还有位学生家庭不和,父母经常吵架。有一次母亲出差时,父亲竟带了一个女人回来过夜。自此以后她恨死了父亲,再也不愿呆在家里了,不愿再见父母,整天就想往外跑,心里烦闷极了,觉得活着真没意思,产生了厌世的念头,可见,父母的不良行为,带给子女的不仅仅是厌恶、鄙视,而且是深深的内心创伤。
(三)情感类问题
青少年时期是花季年华,在这一阶段随着人的第二性征渐渐发育,性意识也慢慢成熟。此时,青少年情绪较为敏感,易冲动,对异性充满了好奇与向往,同时也会出现许多情感的困惑。如,初恋的兴奋,失恋的沮丧,单恋的烦恼等等。其表现归结为两个方面:
1. 与同龄人的感情纠葛,多是同学间的密切交往所致。我在咨询时经常碰到这样的询问,“我和一个男生很要好,现在他升大学了,我想与他确立关系可以吗?”“我和一个男同学很谈得来,想发展成为心心相印的好朋友,又怕老师和家长不同意,影响不好,该怎么办?”“我喜欢一个男孩,可有好几个女同学喜欢他,我该去竞争呢,还是放弃?”等等。
2. 与他人的畸恋问题,如非婚同居、介入婚外恋、同性恋等。这在中学生中虽不普遍,但也不罕见,多表现在一些早熟的女生身上。有位高三女生,学习很好,人也很聪明,学校里老师同学都对她评价很高,可她却与一个比她大10岁,且已有家室的男子同居了,而且自认为这么做不是为了金钱,而是为了“感情”。虽然从理智上讲她也知道这样不好,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每日生活在矛盾痛苦之中。还有位学生恋上了比自己大十几岁的老师,明知没有结果,却无法控制自己不去喜欢他,整日就想见到他,与他呆在一起。当对方不接受这种情感时,就觉得生活毫无意义,甚至产生了轻生的念头。此外,还有一些恋父妒母、喜欢同性同学、成人伙伴等畸恋现象。这充分说明中学生的情感问题并不简单,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 此外,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高中女生必然会面临新的、更大范围的人际交往,不仅仅限于和父母对话,同挚友促膝谈心,还需要独立地同陌生人交往。青春期少女特有的生理心理特点使之容易产生心理困惑,在新的交往中,常常出现羞怯心理、嫉妒心理、猜疑心理等,给她们的正常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发展带来了困难和障碍。教师应努力帮助其克服上述心理障碍,使其抛弃少年时代与人交往时形成的依附心理,平等地和同学交往,真诚地表达自己,勇敢地塑造自己。
二、对策分析
面对学生如此复杂的心理状况,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我感到深深的忧虑,也更加意识到自己肩上所承担的责任,更加明确了在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我校是一所市属重点中学,作为一所成立近90年的老校,我校秉承先进的办学理念,全面实行素质教育,坚持“以学生为本的个体差异发展教育”的办学思想,特别关注学生个体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树立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并特别设立了专职心理学教师,配备了设施完善的专业心理咨询室,开展了常规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专题的教育研究,依据中学生身心发展现状,针对性、创造性地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心理调节技术
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知识理论课,如心理卫生常识讲座,心理调节问题答疑,焦点问题讨论等,在心理知识的学习中明确认识、矫正观念,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心理冲突。另一部分为活动训练课,这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为有效的方法,活动内容包括:小品表演、角色模拟游戏、互访互问等。在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学习介绍自己、了解别人、与人交往的技能,还可以掌握一些诸如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的心理调节手段,做到防患于未然。
(二)在常规的教育活动中渗透心理辅导的内容
实际上各科教学本身都包含心理教育的内容,只要备课时加入心理教育的导向,就可以使授课内容深入一层,如,语文课包含有许多情感教育的因素;劳动课、体育课又可安排挫折教育,增强学生的挫折承受力、意志力。最佳的做法是在各学科的教学目的中加入心理教育的分节目标,使教育模式由知识教育向素质教育、心理教育转化。为此,我校建立了以心理健康教育指导老师承头,班主任为生力军,科任老师协助的心理教育教师队伍,使每个教师都成为心理教育工作者。
(三)建立心理咨询与调节室,维护学生心理健康
由于中学生不良个性倾向的形成原因很多,学生个体的生活背景千差万别,开展针对学生个体的心理咨询是一种有效的直接矫正手段。教师可通过学生的倾诉深入他们的心灵,了解他们的困惑和需要,收集信息进行诊断,以朋友和师长的身份提出参考建议,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判断选择有价值的行为目标,防止学生不良行为的产生。
除了一般的咨询谈心外,还可采用一些心理治疗的简易方法对症下药。学校的心理咨询与调节不同于社会上一般的咨询门诊,做法亦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
1. 引导学生合理宣泄不良情绪。由于青少年发育尚未成熟,情绪不太稳定,遇到情感挫折时情绪常常不能自控。咨询者应理解这一特点,为他们创设合理发泄的渠道,防止不当发泄。较好的方法一是教给他们情感宣泄的方式和技巧,让他们尽情倾诉;二是引导情绪转移,用积极情绪代替消极情绪;三是音乐抚慰,用优美、轻柔的音乐调节情绪。
2. 淡化被动受教,培养自助能力。青少年自助能力尚在发育之中,依赖性较强,独立意识较差。因此,辅导与咨询时应特别注意引导其形成自助能力。在咨询过程中侧重于引导、鼓励,在帮助他们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自己找到解决的对策。
3. 注意行为训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中学生的自理性、自制性都还不够成熟,许多心理障碍表现都与不良的行为习惯有关。如失眠,除了精神因素外,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不良的作息习惯。因此,对其进行调节时要特别注意行为的训练,最好是协助其设计出训练方案,按行为治疗的原则与做法帮助其一步步达到改正不良行为、养成良好习惯的目的。
4. 注重自身形象,增加学生信任感。由于中学生还处在偶像崇拜的阶段,接受建议的过程也受到“光环效应”的影响,因此,咨询者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将直接影响咨询的效果。有益的做法有三:一是增强个人修养,注意日常生活中的表率作用,避免在学生心中形成不良形象;二是真诚关注,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面临的心理困惑,并以此为基础共同寻找解决的策略,切忌以旁观者的身份滥施同情,使学生自尊心受损,导致咨询失效;三是在理解尊重中加以引导,中学生处于半成熟时期,智力水平尚不高,看问题尚不全面,个性倾向很不稳定,教师要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尊重爱护他们的自尊心,特别对有不良倾向的学生更要关心,不过分纠缠他们的某些失误,耐心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深入他们的心灵,在相互信任的心理氛围中给以关怀和引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理解他们个性倾向中的反复和探求,耐心激励他们追求真知,追求完善的人格。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不容忽视,作为心理教育工作者,我们任重而道远。唯有知难而上,勇于探索,不断提出新思路,找出新办法,解决新问题,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具实效,更上新台阶。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第一中学,赣州,342400)
编辑 / 黄才玲 终校 / 何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