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对电力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由此而来的是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研究开发。目前,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在我国电力系统中已得到初步应用,涉及自动控制、系统检测和信息处理等多个领域。实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在推动电力系统的可持续运行的同时还可以降低对电力系统的人工成本投入,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为此我国应加大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程度,推进电力系统集成化、智能化发展。
关键词:自动化技术;电力系统;作用;应用;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27-0275-0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社会各行各业对电力资源的消耗也越来越大,这为我国电力系统的运行和管理都产生了巨大负荷。因此,为使我国电力系统在日益增长的电力要求下能够正常运行,我国应注重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应用。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在使得电力系统能够更加有效运行的同时也降低了电力系统管理维修所需的人力物力,充分满足了社会对电力资源的需求。
1 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作用
随着社会电力消耗增大,电气工程自动化相关技术也获得了发展。目前我国已将较为先进的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应用于电力系统之中,在提升了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的同时保证了社会用电的供应。
电气工程自动化是现代电气工程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高度的信息化管理模式使得电力系统在运行的同时也能对数据进行有效处理。且随着互联网中电气自动化系统的设立,电气管理中心可对电力系统进行实时有效的监督管理,从而保证电气工程自动化设备的正常运行,及时有效的对系统故障进行维修,降低了电力系统的维护成本。此外,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较为传统电力工程技术还具有较易控制的特点,这进一步保证了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2 電力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现状
2.1 智能控制的应用
智能控制作为计算机技术的延伸,是依靠计算机编程来收集信息、识别信息并进行分析判断,最终实现自动化管理的。通过将电力系统与互联网连接,可以将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方便电力部门对系统故障进行维修,提升了电力系统可控制性和安全性。目前我国对电力系统的智能化控制的研究内容形式多样,包自然语音识别、图像和语音识别以及专家系统等,其中专家系统被广泛的应用于电气系统的自动化发展之中。推进电力系统智能化控制的发展不仅有利于提高电力系统和设备的数据处理能力,还能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投入,提高电力系统运行效率和质量。
2.2 仿真技术的应用
随着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自动化仿真技术也发展到了一定高度,由此而来的是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在电气系统中的应用已呈现真态化趋势。作为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仿真技术的应用能够为电气技术人员提供仿真的实验参考数据,从而推进进行新装置或新技术的测试。此外通过仿真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电力工作人员能够对电力管理了进行同步控制,更好的对电力系统实施动态监控和仿真建模。
2.3 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集成
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提升主要是对电力系统中的各种管理技术的集成和应用。通过对电气系统的各种管理技术进行集成,可以形成一种更加合理有效的集成管理模式。在传统的电力系统中,电力的维护、安全以及分配等方面的管理都是分开进行的,而在引进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之后,电力系统中很多不同的管理环节和管理系统就都集中到了一起,这对今后将电力系统中各个部门统一在一起进行管理奠定了技术。此外,实行集成管理模式还有利于更多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和使用,使我国电力系统的技术水平获得提升。
3 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方向
3.1 国际标准的使用
目前我国市场上存在许多电气工程自动化设备的生产厂家,但每个厂家生产的设备都有所不同,规格存在较大差异。这种情况的存在会对我国电力信息的共享造成极大阻碍,也会制约设备之间的相互操作。此外,由于不同厂家生产的电气工程自动化设备的规格不同,还导致了设备之间的兼容性不好的问题,这会对电力系统的管理产生不利影响,且不利于电气工程自动化设备的普及。因此,在电气工程自动化设备的生产过程中,各厂家应对自己生产的设备进行严格的规范性审查,按照国际设备标准(IEC61850)进行生产制造,是不同厂家生产的设备在实际运用中能具有一定的兼容性。
3.2 电力系统中各个环节的统一化
电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涉及电力分配、电力维护及电力安全等多个环节,而我国传统的电力系统将这些环节分开管理,由不同电力部门的人员对电力系统的数据进行采集和处理。这种电力系统运行方式不仅加大了电力系统管理工作的员工需求和工作量,还降低了电力设备的利用效率。将电力系统运行环节进行统一化处理,不仅可以减少工作人员的配置和工作量,提高设备利用率,还可以提升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3 配电网自动化发展
要想推进配电网的自动化发展,就要加强对配电网的电气自动技术的研究和利用,实现配电网中信息网络的一体化。配电网在运行过程中主要是利用高级软件系统和递推的虚拟算法来实现配电网运行实际情况的算法结合的,按照国际标准进行的递推虚拟算法能够对明显提高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是电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更加安全稳定。因此,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研究过程中进行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工程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是我国现代化社会发展和进步的要求。这不仅有利于减少电力工作的人员需求,降低工作量,还有利于提升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降低其维修管理成本。为此,我国应在现有基础上,依据电气工程行业和西动画技术的发展要求,合理推进电力系统的集成化、智能化发展,加强对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开发研究,推动我国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黎明.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31):49~50.
[2]朱庆锋.浅谈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应用[J].门窗,2015(02):75~76.
收稿日期:2018-8-14
关键词:自动化技术;电力系统;作用;应用;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27-0275-0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社会各行各业对电力资源的消耗也越来越大,这为我国电力系统的运行和管理都产生了巨大负荷。因此,为使我国电力系统在日益增长的电力要求下能够正常运行,我国应注重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应用。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在使得电力系统能够更加有效运行的同时也降低了电力系统管理维修所需的人力物力,充分满足了社会对电力资源的需求。
1 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作用
随着社会电力消耗增大,电气工程自动化相关技术也获得了发展。目前我国已将较为先进的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应用于电力系统之中,在提升了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的同时保证了社会用电的供应。
电气工程自动化是现代电气工程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高度的信息化管理模式使得电力系统在运行的同时也能对数据进行有效处理。且随着互联网中电气自动化系统的设立,电气管理中心可对电力系统进行实时有效的监督管理,从而保证电气工程自动化设备的正常运行,及时有效的对系统故障进行维修,降低了电力系统的维护成本。此外,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较为传统电力工程技术还具有较易控制的特点,这进一步保证了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2 電力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现状
2.1 智能控制的应用
智能控制作为计算机技术的延伸,是依靠计算机编程来收集信息、识别信息并进行分析判断,最终实现自动化管理的。通过将电力系统与互联网连接,可以将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方便电力部门对系统故障进行维修,提升了电力系统可控制性和安全性。目前我国对电力系统的智能化控制的研究内容形式多样,包自然语音识别、图像和语音识别以及专家系统等,其中专家系统被广泛的应用于电气系统的自动化发展之中。推进电力系统智能化控制的发展不仅有利于提高电力系统和设备的数据处理能力,还能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投入,提高电力系统运行效率和质量。
2.2 仿真技术的应用
随着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自动化仿真技术也发展到了一定高度,由此而来的是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在电气系统中的应用已呈现真态化趋势。作为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仿真技术的应用能够为电气技术人员提供仿真的实验参考数据,从而推进进行新装置或新技术的测试。此外通过仿真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电力工作人员能够对电力管理了进行同步控制,更好的对电力系统实施动态监控和仿真建模。
2.3 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集成
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提升主要是对电力系统中的各种管理技术的集成和应用。通过对电气系统的各种管理技术进行集成,可以形成一种更加合理有效的集成管理模式。在传统的电力系统中,电力的维护、安全以及分配等方面的管理都是分开进行的,而在引进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之后,电力系统中很多不同的管理环节和管理系统就都集中到了一起,这对今后将电力系统中各个部门统一在一起进行管理奠定了技术。此外,实行集成管理模式还有利于更多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和使用,使我国电力系统的技术水平获得提升。
3 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方向
3.1 国际标准的使用
目前我国市场上存在许多电气工程自动化设备的生产厂家,但每个厂家生产的设备都有所不同,规格存在较大差异。这种情况的存在会对我国电力信息的共享造成极大阻碍,也会制约设备之间的相互操作。此外,由于不同厂家生产的电气工程自动化设备的规格不同,还导致了设备之间的兼容性不好的问题,这会对电力系统的管理产生不利影响,且不利于电气工程自动化设备的普及。因此,在电气工程自动化设备的生产过程中,各厂家应对自己生产的设备进行严格的规范性审查,按照国际设备标准(IEC61850)进行生产制造,是不同厂家生产的设备在实际运用中能具有一定的兼容性。
3.2 电力系统中各个环节的统一化
电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涉及电力分配、电力维护及电力安全等多个环节,而我国传统的电力系统将这些环节分开管理,由不同电力部门的人员对电力系统的数据进行采集和处理。这种电力系统运行方式不仅加大了电力系统管理工作的员工需求和工作量,还降低了电力设备的利用效率。将电力系统运行环节进行统一化处理,不仅可以减少工作人员的配置和工作量,提高设备利用率,还可以提升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3 配电网自动化发展
要想推进配电网的自动化发展,就要加强对配电网的电气自动技术的研究和利用,实现配电网中信息网络的一体化。配电网在运行过程中主要是利用高级软件系统和递推的虚拟算法来实现配电网运行实际情况的算法结合的,按照国际标准进行的递推虚拟算法能够对明显提高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是电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更加安全稳定。因此,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研究过程中进行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工程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是我国现代化社会发展和进步的要求。这不仅有利于减少电力工作的人员需求,降低工作量,还有利于提升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降低其维修管理成本。为此,我国应在现有基础上,依据电气工程行业和西动画技术的发展要求,合理推进电力系统的集成化、智能化发展,加强对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开发研究,推动我国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黎明.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31):49~50.
[2]朱庆锋.浅谈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应用[J].门窗,2015(02):75~76.
收稿日期:2018-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