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实现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发展,是促进我国打造世界级别湾区经济关键。粤港澳大湾区有产业完善、资源聚集优势,同时在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中也存在部分问题亟待解决,需要针对存在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改善。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战略措施
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城市科技创新生态系统构建(项目编号:315-0000470417)
针对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构建过程中存在问题需要加强协同创新合作意识,对服务体系、文化加以积极创新,促进创新创业要素的流动,积极构建自由创新服务区,进而实现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
一、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发展现状
与世界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仅20余年时间,现阶段还未形成成熟发展体系。但在位置、经济发展、物质资源、人力资源等优势保障下,粤港澳大湾区基础物质与世界湾区基本位于同一水平,为实现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奠定基础保障。
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要素充足。例如广东地区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香港地区有多所一流大学,科技研发水平不断提升,并取得一定的成绩。例如,相比于其他国家,光纤技术行业高度发达,而深圳地区则通过华大基因、万科集团、顺丰速运、腾讯、中兴集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正威集团等先进技术和生产方式实现快速发展。另外我国湾区的海港实力与空港群体具有强大的实力,在湾区中坐拥香港、广州、深圳三个大港,下表为我国湾区与世界湾区经济数据对比,与其他三大湾区相比,我国湾区在各方面均超过世界湾区,其中港口集装箱的吞吐量远超世界湾区之和,机场旅客的吞吐量达1.75亿人。GDP 位于纽约湾区之后,进口出口贸易达到1.5万亿。我国湾区20余年的发展时间便取得巨大的发展,由此可以看出我国湾区具有光明、巨大的发展空间。其次,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完善的产业体系,相比于旧金山、纽约、东京大湾区,凸显出其产业配套的优势。深圳地区主要为高科技产品,包括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等。东莞地区主要为传统制造。
二、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类型和特点
(一)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类型
基于行业发展,该类型是指就行业发展层面出发,建设专业、小规模创新系统。例如广州文化产业创新系统、香港金融产业等。基于技术高新,该类型是指就生态系统的内部层面出发,加强企业技术应用、技术研发以及技术衍生。我国湾区内各个城市技术孵化基地正是根据此建设理念构建创新系统,是当前我国湾区创新系统主要模式。例如深圳前海逐渐形成电子制造产业;广州珠海逐渐形成文化产业。基于生态发展,该类型是就生态学层面出发对创新产业集群问题进行分析。对创新生态结构重组生态元素,其中包括环境、外部人员、员工以及政府。基于政府导向,该类型主要是以聚集产业集群由于内部知识的共享以及溢出效应,现阶段也成为我国湾区生态环境创新建设模式,例如佛山铝制品集群,中山服饰设计集群等。
(二)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特点
我国湾区具有覆盖范围广、重视系统建设的特点。其中创新生态系统并不是技术改造、产品研发,其中还包括与之相关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包括娱乐设施、人文关怀等,自然环境包括交通便利、居住环境等。覆盖产业发展各环节,每一环节都需要融合发展。系统建设则是在生产、研发、技术等方面创新促进,严格要求生产周围厂房、环境以及居住设施建设。构建可持续性发展生态圈。
三、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生態系统的战略
(一)提升创新要素跨境流动便捷性
粤港澳大湾区需要共同构建人才引进相关政策,充分发挥香港“联络人”作用,积极引进新型、高素质人才,并提供优惠政策和国民待遇。将行业协会中介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实现专业技术资质互认,实现跨境工作人员以及开展跨境合作项目参与人员便捷性。对于金融方面,需要对港澳资本准入以及业务范围加以开放,实现创新资源融合聚集。促进研发对粤港澳大湾区存在接通衔接问题加以改善,最终实现粤港澳大湾区人力、技术、产业高度聚集,自由便捷。
(二)优化生态环境和产业结构
硅谷成功源自市场主导作用的充分发挥,但是在其发展初期,政府发挥重要作用。军工采购促进硅谷技术聚集创新发展。现阶段,世界格局发生变化,逐渐复杂多变,我国国防方面快速发展,粤港澳大湾区政府部门需要积极争取政策资源,在区域产业优势基础上,加强航海、航天、核动力发展。对产业布局进行优化,促进产业升级和转移,促使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向中心聚集,外迁传统制造行业,构成以广州、深圳、香港为主轴都市圈。对环境污染问题进行共同的治理,尤其是对珠江流域存在的水土环境污染问题,携手打造风景优美、宜居宜业休闲生态环境。
(三)协同创新
粤港澳大湾区各个城市需要充分发挥协同发展优势,共同制定创新政策,构建科学合作常态机制,加强知识产权合作,对知识产权相关服务体系加以完善。在不对税收制度进行改变的基础上,对设备折旧方式进行全新的探索,加强进出口补贴,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项目联合招标,促使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制度简化以及长效机制,增强创新效率。
(四)创建自由创新服务区
需要对现阶各个行政区边界刚性、行政保护壁垒、地方制度加以重点突破。由中央政府协调领导,实现粤港澳大湾区构建有效治理机制,完善创新服务体系,分享新技术、新思想,协同创新产学研究,扩散机制、创新传播、缩减创新成本积极获取创新资源,实现闲置技术和知识商业化,携手创建世界级研究中心和实验室,对科学资源进行共享,对知产产权相关法律进行不断完善,冲破各个行政区之间存在的壁垒,确保布局的合理性,制度的统一化,进行统一规划,建设自由创新区域,推进我国湾区周边区域的逐渐发展。
四、总结
构建世界级别湾区,构建创业生态系统,是我国经济发展以及国际经济上一大亮点。在战略实施过程中需要对其中存在的优势和面临挑战进行全面的分析,促使粤港澳大湾区区域间各个城市之间的协同合作,加强创新共享,克服困难,实现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系统的有效构建。
参考文献:
[1]宋卫. 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生态系统的持续构建策略[J]. 全国流通经济, 2020, No.2251(19):110-111.
[2]辜胜阻, 曹冬梅, 杨嵋. 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生态系统的战略思考[J]. 中国软科学, 2018, No.328(04):1-9.
通讯作者:彭念姣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战略措施
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城市科技创新生态系统构建(项目编号:315-0000470417)
针对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构建过程中存在问题需要加强协同创新合作意识,对服务体系、文化加以积极创新,促进创新创业要素的流动,积极构建自由创新服务区,进而实现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
一、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发展现状
与世界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仅20余年时间,现阶段还未形成成熟发展体系。但在位置、经济发展、物质资源、人力资源等优势保障下,粤港澳大湾区基础物质与世界湾区基本位于同一水平,为实现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奠定基础保障。
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要素充足。例如广东地区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香港地区有多所一流大学,科技研发水平不断提升,并取得一定的成绩。例如,相比于其他国家,光纤技术行业高度发达,而深圳地区则通过华大基因、万科集团、顺丰速运、腾讯、中兴集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正威集团等先进技术和生产方式实现快速发展。另外我国湾区的海港实力与空港群体具有强大的实力,在湾区中坐拥香港、广州、深圳三个大港,下表为我国湾区与世界湾区经济数据对比,与其他三大湾区相比,我国湾区在各方面均超过世界湾区,其中港口集装箱的吞吐量远超世界湾区之和,机场旅客的吞吐量达1.75亿人。GDP 位于纽约湾区之后,进口出口贸易达到1.5万亿。我国湾区20余年的发展时间便取得巨大的发展,由此可以看出我国湾区具有光明、巨大的发展空间。其次,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完善的产业体系,相比于旧金山、纽约、东京大湾区,凸显出其产业配套的优势。深圳地区主要为高科技产品,包括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等。东莞地区主要为传统制造。
二、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类型和特点
(一)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类型
基于行业发展,该类型是指就行业发展层面出发,建设专业、小规模创新系统。例如广州文化产业创新系统、香港金融产业等。基于技术高新,该类型是指就生态系统的内部层面出发,加强企业技术应用、技术研发以及技术衍生。我国湾区内各个城市技术孵化基地正是根据此建设理念构建创新系统,是当前我国湾区创新系统主要模式。例如深圳前海逐渐形成电子制造产业;广州珠海逐渐形成文化产业。基于生态发展,该类型是就生态学层面出发对创新产业集群问题进行分析。对创新生态结构重组生态元素,其中包括环境、外部人员、员工以及政府。基于政府导向,该类型主要是以聚集产业集群由于内部知识的共享以及溢出效应,现阶段也成为我国湾区生态环境创新建设模式,例如佛山铝制品集群,中山服饰设计集群等。
(二)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特点
我国湾区具有覆盖范围广、重视系统建设的特点。其中创新生态系统并不是技术改造、产品研发,其中还包括与之相关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包括娱乐设施、人文关怀等,自然环境包括交通便利、居住环境等。覆盖产业发展各环节,每一环节都需要融合发展。系统建设则是在生产、研发、技术等方面创新促进,严格要求生产周围厂房、环境以及居住设施建设。构建可持续性发展生态圈。
三、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生態系统的战略
(一)提升创新要素跨境流动便捷性
粤港澳大湾区需要共同构建人才引进相关政策,充分发挥香港“联络人”作用,积极引进新型、高素质人才,并提供优惠政策和国民待遇。将行业协会中介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实现专业技术资质互认,实现跨境工作人员以及开展跨境合作项目参与人员便捷性。对于金融方面,需要对港澳资本准入以及业务范围加以开放,实现创新资源融合聚集。促进研发对粤港澳大湾区存在接通衔接问题加以改善,最终实现粤港澳大湾区人力、技术、产业高度聚集,自由便捷。
(二)优化生态环境和产业结构
硅谷成功源自市场主导作用的充分发挥,但是在其发展初期,政府发挥重要作用。军工采购促进硅谷技术聚集创新发展。现阶段,世界格局发生变化,逐渐复杂多变,我国国防方面快速发展,粤港澳大湾区政府部门需要积极争取政策资源,在区域产业优势基础上,加强航海、航天、核动力发展。对产业布局进行优化,促进产业升级和转移,促使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向中心聚集,外迁传统制造行业,构成以广州、深圳、香港为主轴都市圈。对环境污染问题进行共同的治理,尤其是对珠江流域存在的水土环境污染问题,携手打造风景优美、宜居宜业休闲生态环境。
(三)协同创新
粤港澳大湾区各个城市需要充分发挥协同发展优势,共同制定创新政策,构建科学合作常态机制,加强知识产权合作,对知识产权相关服务体系加以完善。在不对税收制度进行改变的基础上,对设备折旧方式进行全新的探索,加强进出口补贴,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项目联合招标,促使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制度简化以及长效机制,增强创新效率。
(四)创建自由创新服务区
需要对现阶各个行政区边界刚性、行政保护壁垒、地方制度加以重点突破。由中央政府协调领导,实现粤港澳大湾区构建有效治理机制,完善创新服务体系,分享新技术、新思想,协同创新产学研究,扩散机制、创新传播、缩减创新成本积极获取创新资源,实现闲置技术和知识商业化,携手创建世界级研究中心和实验室,对科学资源进行共享,对知产产权相关法律进行不断完善,冲破各个行政区之间存在的壁垒,确保布局的合理性,制度的统一化,进行统一规划,建设自由创新区域,推进我国湾区周边区域的逐渐发展。
四、总结
构建世界级别湾区,构建创业生态系统,是我国经济发展以及国际经济上一大亮点。在战略实施过程中需要对其中存在的优势和面临挑战进行全面的分析,促使粤港澳大湾区区域间各个城市之间的协同合作,加强创新共享,克服困难,实现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系统的有效构建。
参考文献:
[1]宋卫. 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生态系统的持续构建策略[J]. 全国流通经济, 2020, No.2251(19):110-111.
[2]辜胜阻, 曹冬梅, 杨嵋. 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生态系统的战略思考[J]. 中国软科学, 2018, No.328(04):1-9.
通讯作者:彭念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