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最近几年,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难度也逐渐升高,教师除了需要保证学生掌握相应的基础知识,同时还要从思想上摒弃传统教学观念,由传统的单方面知识传播,向引导学生主动地探求新知转变,尝试适当地放手,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增强。本文主要阐述了对学生进行自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对初中数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措施进行了深入研讨。
【关键词】课前预习;深入学习;自主探究
在初中数学学习中,作为一名主体人物,学生有着主动、能动的特征,这不仅是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影响因素,还对学生日后学习产生影响。为了实现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且为学生日后学习做好铺垫,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全面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想方设法采用卓有成效的教学方式,从真正意义上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勤于探究等多方面的能力,在信息面前,逐渐做到快速搜集与处理,获取新知识并辨别出重点知识,由传统的被动接受逐渐变成主动获取,进一步强化学生交流与合作的意识。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第一,有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通过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有目的地培养,可以迎合新课标要求,对学生主体地位进行充分体现。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改革应当以意识形态作为出发点与着手点。现如今,倘若不打破“教师主导一切”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情形下,“学”与“教”只能“渐行渐远”,二者之间的分离势必会加重,无法体现学生主体性。而对于学生而言,只能被动且缺少活跃思考地接受数学知识,这对教育事业的进步产生不利影响。通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其在动力的推动下,主动投身于知识的探索与理解中,促使教学活动朝着更加高效的方向发展。
第二,有助于实现知识再创造。处于初中时期的学生,无论是智力还是发展方面,都属于黄金阶段,与小学数学知识相比,初中数学知识复杂与难易程度都相对增加,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可以锻炼其独立思考能力,促进问题更快速、更准确的解决。在不停对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学生也可对知识结构进行优化,通过不断理解与分析,对数学本质产生更深层次的认知,从而为知识的再创造奠定基础。此外,随着社会各方面的飞速发展,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进步并继续前进,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持久力,帮助其在终身学习道路上走得更远。
二、初中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措施
基于多年教学实践和经验总结,初中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1.课堂组织课前预习,强化引领效果
在初中阶段,根据学生发展需求,同时为了培养学生自主能力,自主预习成为一种有效的实现路径,也成为了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证自主预习的效果,通常这项活动是在课前开展的,由于学生学习能力还有待提升,在学生刚步入初中时期时,教师可以对课堂时间进行合理规划,将课前时间预留出一部分并用于学生自主预习环节,这样的安排一方面可以保证学生自主性的发挥,还能便于教师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并在合适的时机提供必要性的引导。
例如,在学习《角》这部分的知识时,考虑到学生已经对角的概念形成了一定的认识,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拓展学生对角的进一步认识。基于此,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引导式教学法,根据课本上的内容,让学生思考如下问题:(1)同学们还记得角的概念吗?(2)谈一谈生活中存在的角。(3)通过预习,找出角的四种表示方法。在设计预习的问题是,需要注意,教师一定要以学生已有经验为根本出发点,并将其有效利用起来,利用问题启发学生理解知识和方法。此外,教师要提醒学生,要将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困难进行记录,并在预习过后与师生共同进行研讨,通过这些困惑,可以有效增加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期待,有助于提升学习效率,潜移默化使学生形成自主预习的习惯,为自学能力的培养打下牢固基础。
2.建立合作学习小组,明确学习目的
自合作学习方式被应用以来,得到了众多教师的一致青睐。一旦这种教学模式形成,不仅让学生学习积极性得以提高,还让教师教学工作开展起来更有动力,有利于构建活跃的课堂氛围,这对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十分有利,并使自身思维趋于灵敏,有利于启发学生心智、点燃兴趣的火花,从而打造出多彩智慧课堂。具体而言,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情,在考虑学生性格特征的基础上,对学生合理分组,保证每个小组都具有显著的特点,成员之间分工也更加明确。
例如,在学习《轴对称》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将全班学生平均分为多个小组,并提醒学生每个人都要有事可做。比如,在一个小组中,一些学生负责整理轴对称的概念,还有一些学生根据轴對称的特征,正确绘制出轴对称图形,而另外的学生需要对生活中的物体外形进行搜集,找出轴对称物体。各自完成任务之后,小组之间将各自整理的内容汇总到一起,并共同探索并寻找出重难点知识。之后教师针对重点内容进行总结与讲解,并收集小组中未解决的问题,对集中问题进行重点讲解,从而构建出完美教学课堂。这样一来,通过每位学生的积极探索,相互之间互相帮助,在其他同学的带动下,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
3.增加自主探究环节,实现深入学习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使教学活动更有针对性,教师可以在教学设计中,要统筹全局,将自主探究环节合理融入进来,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对知识点产生更深层次的认知,并可以灵活应用于形式多变的题目中。自主探究环节的设立,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出引导作用,侧面引导学生解决相关问题,让学生做课堂的真正主人,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参与度,落实新课标的要求,还有助于构建亲密的师生互动模式,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学习《相交线和平行线》时,教师可以融入自主探究环节,选择课前预留出20分钟,为学生布置自主探究问题:“相交线和平行线的意义。”之后让学生围绕这一问题进行自主探究与学习,在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常是学生进行深层次学习的关键点。通过学生对探究问题的理解,教师再进行详细讲解,有利于实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定期评选“自主学习能力标兵”,并设置一定的物质奖励,根据学生在自主预习、自主探究等方面的表现,在班级中进行客观公正的民主投票,以此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并总结出高效的学习方法,从而使主体作用最大程度发挥出来。
综合而言,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面对枯燥基础的知识,为了使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的动力,教师可以尝试在课堂上组织课前预习,增加自主探究环节,建立合作学习小组,提高学生上课的热情,并逐渐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在各个环节中发挥主体作用,教师也要提供必要性的引导,为学生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陈黎晖.自主能力,一生受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数学大世界(上旬),2021(1):75.
[2]赵苏芹.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0(35):42-43.
[3]郑雪贞.刍议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J].考试周刊,2020(94):97-98.
【关键词】课前预习;深入学习;自主探究
在初中数学学习中,作为一名主体人物,学生有着主动、能动的特征,这不仅是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影响因素,还对学生日后学习产生影响。为了实现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且为学生日后学习做好铺垫,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全面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想方设法采用卓有成效的教学方式,从真正意义上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勤于探究等多方面的能力,在信息面前,逐渐做到快速搜集与处理,获取新知识并辨别出重点知识,由传统的被动接受逐渐变成主动获取,进一步强化学生交流与合作的意识。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第一,有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通过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有目的地培养,可以迎合新课标要求,对学生主体地位进行充分体现。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改革应当以意识形态作为出发点与着手点。现如今,倘若不打破“教师主导一切”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情形下,“学”与“教”只能“渐行渐远”,二者之间的分离势必会加重,无法体现学生主体性。而对于学生而言,只能被动且缺少活跃思考地接受数学知识,这对教育事业的进步产生不利影响。通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其在动力的推动下,主动投身于知识的探索与理解中,促使教学活动朝着更加高效的方向发展。
第二,有助于实现知识再创造。处于初中时期的学生,无论是智力还是发展方面,都属于黄金阶段,与小学数学知识相比,初中数学知识复杂与难易程度都相对增加,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可以锻炼其独立思考能力,促进问题更快速、更准确的解决。在不停对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学生也可对知识结构进行优化,通过不断理解与分析,对数学本质产生更深层次的认知,从而为知识的再创造奠定基础。此外,随着社会各方面的飞速发展,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进步并继续前进,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持久力,帮助其在终身学习道路上走得更远。
二、初中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措施
基于多年教学实践和经验总结,初中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1.课堂组织课前预习,强化引领效果
在初中阶段,根据学生发展需求,同时为了培养学生自主能力,自主预习成为一种有效的实现路径,也成为了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证自主预习的效果,通常这项活动是在课前开展的,由于学生学习能力还有待提升,在学生刚步入初中时期时,教师可以对课堂时间进行合理规划,将课前时间预留出一部分并用于学生自主预习环节,这样的安排一方面可以保证学生自主性的发挥,还能便于教师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并在合适的时机提供必要性的引导。
例如,在学习《角》这部分的知识时,考虑到学生已经对角的概念形成了一定的认识,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拓展学生对角的进一步认识。基于此,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引导式教学法,根据课本上的内容,让学生思考如下问题:(1)同学们还记得角的概念吗?(2)谈一谈生活中存在的角。(3)通过预习,找出角的四种表示方法。在设计预习的问题是,需要注意,教师一定要以学生已有经验为根本出发点,并将其有效利用起来,利用问题启发学生理解知识和方法。此外,教师要提醒学生,要将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困难进行记录,并在预习过后与师生共同进行研讨,通过这些困惑,可以有效增加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期待,有助于提升学习效率,潜移默化使学生形成自主预习的习惯,为自学能力的培养打下牢固基础。
2.建立合作学习小组,明确学习目的
自合作学习方式被应用以来,得到了众多教师的一致青睐。一旦这种教学模式形成,不仅让学生学习积极性得以提高,还让教师教学工作开展起来更有动力,有利于构建活跃的课堂氛围,这对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十分有利,并使自身思维趋于灵敏,有利于启发学生心智、点燃兴趣的火花,从而打造出多彩智慧课堂。具体而言,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情,在考虑学生性格特征的基础上,对学生合理分组,保证每个小组都具有显著的特点,成员之间分工也更加明确。
例如,在学习《轴对称》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将全班学生平均分为多个小组,并提醒学生每个人都要有事可做。比如,在一个小组中,一些学生负责整理轴对称的概念,还有一些学生根据轴對称的特征,正确绘制出轴对称图形,而另外的学生需要对生活中的物体外形进行搜集,找出轴对称物体。各自完成任务之后,小组之间将各自整理的内容汇总到一起,并共同探索并寻找出重难点知识。之后教师针对重点内容进行总结与讲解,并收集小组中未解决的问题,对集中问题进行重点讲解,从而构建出完美教学课堂。这样一来,通过每位学生的积极探索,相互之间互相帮助,在其他同学的带动下,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
3.增加自主探究环节,实现深入学习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使教学活动更有针对性,教师可以在教学设计中,要统筹全局,将自主探究环节合理融入进来,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对知识点产生更深层次的认知,并可以灵活应用于形式多变的题目中。自主探究环节的设立,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出引导作用,侧面引导学生解决相关问题,让学生做课堂的真正主人,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参与度,落实新课标的要求,还有助于构建亲密的师生互动模式,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学习《相交线和平行线》时,教师可以融入自主探究环节,选择课前预留出20分钟,为学生布置自主探究问题:“相交线和平行线的意义。”之后让学生围绕这一问题进行自主探究与学习,在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常是学生进行深层次学习的关键点。通过学生对探究问题的理解,教师再进行详细讲解,有利于实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定期评选“自主学习能力标兵”,并设置一定的物质奖励,根据学生在自主预习、自主探究等方面的表现,在班级中进行客观公正的民主投票,以此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并总结出高效的学习方法,从而使主体作用最大程度发挥出来。
综合而言,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面对枯燥基础的知识,为了使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的动力,教师可以尝试在课堂上组织课前预习,增加自主探究环节,建立合作学习小组,提高学生上课的热情,并逐渐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在各个环节中发挥主体作用,教师也要提供必要性的引导,为学生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陈黎晖.自主能力,一生受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数学大世界(上旬),2021(1):75.
[2]赵苏芹.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0(35):42-43.
[3]郑雪贞.刍议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J].考试周刊,2020(94):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