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方法指导促实效
当学生读书有了兴趣的时候,就要适当控制“休闲性阅读”,指导学生广读博览,潜心“研读”。
1.阅读有目标
小学生阅读除了吸纳大量信息外,还要学习阅读材料中典范的语言模式,积累各种各样的语言素材,从中获取表达的经验。引导学生带着这样的任务去读书,每次阅读也就能有更多收获。我们根据课外阅读计划,向学生布置固定的阅读任务。如每天作一页读书笔记,读一篇好文章,每学期看3-5本图书等,鼓励学生多读多背。
2.阅读讲方法
“得法与课内,得益于课外。”我们要指导学生将语文课内学得的读书方法运用于阅读实践,如怎样阅读序言和目录、怎样边读边想、怎样做批注、怎样利用工具书、怎样上网查找资料、怎样做读书笔记等。阅读方法主要有精读、略读、跳读、浏览等。其中把精读主要总结归纳为六步进行阅读:一读,读内容,知其大概。二查,碰到不懂的字词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它的意思。三划,给优美的、含义深刻的句子加点划线。四摘,摘抄好词佳句。五想,读后思考所得。六记,背诵精彩片段、优美范文。而阅读的书籍不同,阅读的方法不一样;阅读的目的不同,阅读的方法也不同。
3.课内外链接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课内向课外延伸,这既是联系,也是发展。叶圣陶也说过:“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要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在课内抓好“自读”环节,根据不同的年级,提出不同的“自读”要求。同时,教师要抓住课堂教学中的有利契机,由课内带动课外阅读,教师可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作家及其代表作、有关的奇闻轶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他们去更多地了解有关知识。例如,学了《蜜蜂》,教师可引导学生去看一看本文主人公——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昆虫记》,他向人们介绍了400多种昆虫和小动物的习性。如学完了《丑小鸭》,学生一定非常希望阅读《安徒生童话》这本书等等。
二、利用网络平台,广泛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读好的文章的确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但要想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还必须要读整本书,只有培养学生好读书的兴趣,指导学生有选择性地读好书,给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的空间和平台,才能真正达到课标的要求。在传统的课外阅读中,一般都是:老师列了长长的推荐书目表给家长,家长根据这些书单为孩子挑选书目,买回家看。而推荐的这些书目,老师可能也并不清楚其中的内容,也根本没有办法对孩子是否真正进行了有效课外阅读进行监督。学生在阅读前期,无法对书中内容是否适合自己的口味进行判断;阅读过程中无法和同学进行交流互动,只能进行枯燥的片段摘抄。阅读过后,也很少会有汇报和交流的机会。但是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来解决。学校将“悦叮网”“一起阅读”和“喜马拉雅”这些平台推广给每个孩子。在“一起阅读”的平台上,老师可以根据年级在书库里,通过图书简介找到适合本班学生阅读的图书,在自己的阅读发布平台中给学生推荐图书,规定阅读时间,提供阅读检测题目。学生可以根据老师推荐的图书,进行购买并阅读,在规定的阅读时间内,学生可以隔天或每天在平台上对自己的阅读进度进行登记,写下读书笔记。他们还可以查看其他同学的读书笔记,点赞或留言,老师也可以给写得好的同学点赞或留言。利用这些平台,真正实现低成本、高收益,不仅实现让学生读好书、读新书、读整本书的美好愿望,还可以根据学生个人爱好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书。学生们再也不需要去书城买新书了,省去了大量精力和成本,这种新型的网上阅读模式,不仅大大降低了阅读成本,提高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课外阅读的实效性。同时也为学生阅读后的交流提供了方便。
三、建微信群,促亲子共读
“读书与学习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越是喜欢读书的孩子,其学习能力越强,阅读能力是学习的基础。”阅读,不仅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备的一个技能,也是现代社会生活所必需的一项技能。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单能从一堂堂语文课和课外阅读中习得,还可以从和父母一起进行的亲子阅读中获得。“亲子共读”是“课外阅读”的一种形式,这个阅读不是单方面的,不是父母把自己的想法或期望加给孩子,而是让孩子一起参与,并从中满足他的某些期望或期待。这几年“亲子阅读”在我们国家较为普及。在孩子上幼儿园期间,老师就会要求家长和孩子一起进行阅读,并做一些亲子阅读画册或者记录。在这个过程中,多数家长都只停留在个人的层面和孩子一起进行阅读和思考。鉴于此,我们充分利用“微信”这个社交软件,在班级中建立“家长微信群”,老师不定期在群内发布一段时间规定阅读的“亲子共读”书目。家长们在和孩子一起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将自己的阅读思考在群里和其他家长进行交流分享,也可以在阅读结束后把自己的想法留在朋友圈供其他家长学习。大家既可以像朋友一样聊聊书,也可以互相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在阅读方面有所成长,父母也会得到提升。
四、开展活动
为了促使每位学生都参与读书,学校也在学生读书过程中,开展了一系列的读书活动,从而更激发了学生的读书兴趣。
1.“好书大家读”活动,如:好书推介、课前3—5分钟“说”故事、經典回味、美文共享。
2.“书香班级”评选活动。充分利用各班的黑板报,让学生查找资料,合作完成排版工作,营造出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让学生明白读书的益处。
3.开展朗诵、诗词背诵、讲故事、办手抄报、书画比赛等活动,评选“阅读之星”、“书香班级”,给予优胜学生或班级物质或精神上的奖励,促进读书活动的深入开展。
4.开展读后感征文活动、读书笔记展览活动、读书交流活动等,并做好展示、评选活动。
互联网为我们进行课外阅读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我们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进一步促进学生课外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当学生读书有了兴趣的时候,就要适当控制“休闲性阅读”,指导学生广读博览,潜心“研读”。
1.阅读有目标
小学生阅读除了吸纳大量信息外,还要学习阅读材料中典范的语言模式,积累各种各样的语言素材,从中获取表达的经验。引导学生带着这样的任务去读书,每次阅读也就能有更多收获。我们根据课外阅读计划,向学生布置固定的阅读任务。如每天作一页读书笔记,读一篇好文章,每学期看3-5本图书等,鼓励学生多读多背。
2.阅读讲方法
“得法与课内,得益于课外。”我们要指导学生将语文课内学得的读书方法运用于阅读实践,如怎样阅读序言和目录、怎样边读边想、怎样做批注、怎样利用工具书、怎样上网查找资料、怎样做读书笔记等。阅读方法主要有精读、略读、跳读、浏览等。其中把精读主要总结归纳为六步进行阅读:一读,读内容,知其大概。二查,碰到不懂的字词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它的意思。三划,给优美的、含义深刻的句子加点划线。四摘,摘抄好词佳句。五想,读后思考所得。六记,背诵精彩片段、优美范文。而阅读的书籍不同,阅读的方法不一样;阅读的目的不同,阅读的方法也不同。
3.课内外链接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课内向课外延伸,这既是联系,也是发展。叶圣陶也说过:“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要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在课内抓好“自读”环节,根据不同的年级,提出不同的“自读”要求。同时,教师要抓住课堂教学中的有利契机,由课内带动课外阅读,教师可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作家及其代表作、有关的奇闻轶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他们去更多地了解有关知识。例如,学了《蜜蜂》,教师可引导学生去看一看本文主人公——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昆虫记》,他向人们介绍了400多种昆虫和小动物的习性。如学完了《丑小鸭》,学生一定非常希望阅读《安徒生童话》这本书等等。
二、利用网络平台,广泛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读好的文章的确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但要想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还必须要读整本书,只有培养学生好读书的兴趣,指导学生有选择性地读好书,给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的空间和平台,才能真正达到课标的要求。在传统的课外阅读中,一般都是:老师列了长长的推荐书目表给家长,家长根据这些书单为孩子挑选书目,买回家看。而推荐的这些书目,老师可能也并不清楚其中的内容,也根本没有办法对孩子是否真正进行了有效课外阅读进行监督。学生在阅读前期,无法对书中内容是否适合自己的口味进行判断;阅读过程中无法和同学进行交流互动,只能进行枯燥的片段摘抄。阅读过后,也很少会有汇报和交流的机会。但是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来解决。学校将“悦叮网”“一起阅读”和“喜马拉雅”这些平台推广给每个孩子。在“一起阅读”的平台上,老师可以根据年级在书库里,通过图书简介找到适合本班学生阅读的图书,在自己的阅读发布平台中给学生推荐图书,规定阅读时间,提供阅读检测题目。学生可以根据老师推荐的图书,进行购买并阅读,在规定的阅读时间内,学生可以隔天或每天在平台上对自己的阅读进度进行登记,写下读书笔记。他们还可以查看其他同学的读书笔记,点赞或留言,老师也可以给写得好的同学点赞或留言。利用这些平台,真正实现低成本、高收益,不仅实现让学生读好书、读新书、读整本书的美好愿望,还可以根据学生个人爱好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书。学生们再也不需要去书城买新书了,省去了大量精力和成本,这种新型的网上阅读模式,不仅大大降低了阅读成本,提高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课外阅读的实效性。同时也为学生阅读后的交流提供了方便。
三、建微信群,促亲子共读
“读书与学习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越是喜欢读书的孩子,其学习能力越强,阅读能力是学习的基础。”阅读,不仅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备的一个技能,也是现代社会生活所必需的一项技能。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单能从一堂堂语文课和课外阅读中习得,还可以从和父母一起进行的亲子阅读中获得。“亲子共读”是“课外阅读”的一种形式,这个阅读不是单方面的,不是父母把自己的想法或期望加给孩子,而是让孩子一起参与,并从中满足他的某些期望或期待。这几年“亲子阅读”在我们国家较为普及。在孩子上幼儿园期间,老师就会要求家长和孩子一起进行阅读,并做一些亲子阅读画册或者记录。在这个过程中,多数家长都只停留在个人的层面和孩子一起进行阅读和思考。鉴于此,我们充分利用“微信”这个社交软件,在班级中建立“家长微信群”,老师不定期在群内发布一段时间规定阅读的“亲子共读”书目。家长们在和孩子一起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将自己的阅读思考在群里和其他家长进行交流分享,也可以在阅读结束后把自己的想法留在朋友圈供其他家长学习。大家既可以像朋友一样聊聊书,也可以互相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在阅读方面有所成长,父母也会得到提升。
四、开展活动
为了促使每位学生都参与读书,学校也在学生读书过程中,开展了一系列的读书活动,从而更激发了学生的读书兴趣。
1.“好书大家读”活动,如:好书推介、课前3—5分钟“说”故事、經典回味、美文共享。
2.“书香班级”评选活动。充分利用各班的黑板报,让学生查找资料,合作完成排版工作,营造出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让学生明白读书的益处。
3.开展朗诵、诗词背诵、讲故事、办手抄报、书画比赛等活动,评选“阅读之星”、“书香班级”,给予优胜学生或班级物质或精神上的奖励,促进读书活动的深入开展。
4.开展读后感征文活动、读书笔记展览活动、读书交流活动等,并做好展示、评选活动。
互联网为我们进行课外阅读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我们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进一步促进学生课外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