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咔嚓”“咔嚓”……
某国某机场,蜂拥而至的记者用闪光灯为某航空公司新闻发言人乔尔搭建了一个临时“舞台”。
“刚兼并X公司后不久就发生坠机事故,对此你有何看法?”“能告诉我们事故发生的原因吗?”“飞机太老旧了吗?”“这次是恐怖袭击吗?”……
“大家安静!”乔尔终于说话了,“请大家再给我们一点儿时间,找到‘黑匣子’,一切都将水落石出!”
说起“黑匣子”,许多人对它并不陌生,因为每当飞机发生事故时,常常会提到这三个字。那么,“黑匣子”到底是个怎样的神秘之物?它是如何工作的?找到它,事故的原因就真的会水落石出吗?
什么是“黑匣子”
“黑匣子”只是个俗称,是英文“black box”的直译。相较而言,“black”和“box”合辙押韵,便于流传,而本名“flight data recorder”(飞行记录器)拗口难念,故而鲜为人知。
“黑匣子”是飞机专用的电子记录设备之一,可以向人们提供飞机失事前一段时间里,飞机的飞行状态、设备工作情况等一系列数据。
飞机在空中飞行时,其衡量飞行质量的各种技术、性能数据(即飞行参数)同时处在动态变化之中。一旦飞行结束,这些宝贵的动态参数也会随之消失。科学家将“黑匣子”安装到飞机上,就可以同时采集飞机操纵、发动机状态、飞行状态及各种仪表指数等100多种关键参数,一并储存起来,为飞行质量评估、飞机故障判断、飞机状态监控、飞行事故分析等提供科学的依据。
“黑匣子”是黑色的吗
很多人想都不想就会脱口而出,“黑匣子”当然是黑色的。呵呵,那可就误会了,尽管它被叫做“黑匣子”,实际上却被漆上明亮的橙红色。这种明亮而又显眼的颜色是为了便于事故调查人员寻找。
那为什么不叫“红匣子”,偏要叫“黑匣子”呢?起源版本大概有三种:一种认为早期的记录仪是黑色的方形盒子;另一种认为是失事飞机起火燃烧后,它被烧成黑黢黢的;还有一种版本是1958年一架装了“记忆匣”的英国飞机首航成功,媒体记者为突出“记忆匣”的神秘性,信手写出了“黑匣子”这个名称。
飞机信息时刻搜集
工作时,“黑匣子”一点也不马虎,在飞行数据记录仪和舱音记录仪这两个助手的鼎力支持下,不折不扣地记录数据。
飞行数据记录仪主要负责记录飞行系统的数据信息。工程师在飞机的不同区域安装着不同的传感器。当飞机起飞时,这些传感器便开始工作,时时搜集飞行高度、温度、气压、发动机性能等一系列参数,最终将数据储存在“黑匣子”中的耐冲击记忆单元里。
舱音记录仪主要负责记录驾驶舱内的声音信息。驾驶舱内通常安装4路话筒,分别收集驾驶员与地面指挥机构的通话、正副驾驶员之间的通话、机长或空姐对乘客所说的话以及驾驶舱内的各种声音。多数舱音记录仪记录的时间为30分钟,超过30分钟又会重新录音。因此“黑匣子”录存的是空难之前30分钟的机内重要信息。
“黑匣子”听录稿:261航班最后的对话
在2000年1月31日美国阿拉斯加261航班空难中,根据机长与副驾驶间的对话,调查人员将调查重点放在飞机的安定面上。这是一段从坠毁于加利福尼亚州海域的261航班官方听录稿中摘选的文字。这段摘录内容记录了机长泰德·汤普森、副驾驶威廉·坦斯克以及美国洛杉矶航线交通控制中心(下简称LAX-CTR)的对话。
16:09:55 汤普森:中心,阿拉斯加航空公司261航班。我们正在俯冲,已经失去控制,正在垂直降落。
16:10:33 汤普森:嗯,我们又能控制住了。
16:11:43 坦斯克: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的。不要再这样做了。
16:11:44 汤普森:不,它下降了。头部完全朝下冲。
16:11:48 坦斯克:啊,比刚才更糟了?
16:11:50 汤普森:是的,比刚才更糟。
16:14:12 广播:旅客们,我们出现了飞行控制问题,现在正在解决。
16:15:19 261号航班向LAX-CTR:洛杉矶,阿拉斯加航空公司261号航班。我们已收到您的信息,我们在6858米高空。我们的稳定器出现了问题,难以保持现有高度。
16:15:36 LAX-CTR:阿拉斯加航空公司261号航班,洛杉矶机场中心。收到,你们从现在的位置到洛杉矶机场畅通无阻。
16:17:09 机上乘务员:好,我们刚才听到后面有巨大的响声。
16:17:15 汤普森:恐怕稳定装置断了。
16:19:36 巨大噪音
16:19:43 坦斯克:救命!
16:19:54 汤普森:好,我们正在翻转,现在我们必须抓住它。
16:20:04 汤普森:向上推、推、推……蓝色的那边。推……
16:20:14 坦斯克:我在推。
16:20:16 汤普森:好,现在我们起动方向舵。左舵,左舵!
16:20:18 坦斯克:我抓不到它。
16:20:20 汤普森:好。右舵,右舵!
16:20:25 汤普森:我们在飞吗?我们在飞,我们在飞。告诉他们,我们在飞。
16:20:33 坦斯克:哦,是的。让我……
16:20:38 汤普森:必须再来一次。至少我们还能翻滚着飞行。
16:20:54 汤普森:减速板。
16:20:55 坦斯克:抓到它了。
16:20:56 汤普森:啊,完了!
16:20:57 记录结束。
铜墙铁壁保护信息
飞机一旦发生意外坠毁,往往摔得七零八落,残骸遍地。为了使存储的关键信息不致在空难中遭到毁坏,在出厂前,“黑匣子”会进行一系列的测试:从高空中使劲摔下,再用一个重227千克、顶部为6.35毫米撞针的重物从3米的高度落下撞击,用以测试耐冲击性能;在1100摄氏度的烈焰中经受30分钟的“烤验”以测试耐火性能;在高浓度的盐水中“泡澡”30天考验抗腐蚀性能和防水性能……只有通过这些测试后,数据信息依然完好,“黑匣子”才能正式上岗。
寻找“黑匣子”
“黑匣子”要想发挥作用,最首要的就是被调查人员找到,否则,一切都是白搭。然而,坠机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毫无征兆,谁都不能预测到。光靠鲜艳的颜色和附加在记录仪上的反光条带还不够。
如果你仔细观察“黑匣子”,会发现在其尾部有一个较小的圆柱体,平时它都被当做把手用,但其实它的真实身份是水下定位信标器。
水下定位信标器的侧面有个靶心形状的传感器,一旦“黑匣子”落入水中,传感器遇水后就会激活信标器,信标器就会发送出频率为37.5千赫的超声波脉冲。信标器使用一节电池供电,每隔1秒发射超声波脉冲,可以持续30天。这么久的时间,足以让调查人员找到“黑匣子”了。
提取数据
从水中取出“黑匣子”后,你可别好心办错事——擦干水烘干它。在运送到有足够能力进行安全拆解的实验室之前,你得把“黑匣子”保存在盛水的冷藏箱里,保持与寻获环境一致,以免对记录媒介造成二次伤害。
“黑匣子”被带回实验室后,由专家组提取信息。通常情况下,从残骸中找到的记录仪都有凹痕且被烧过。在这些情况下,调查人员需要拆卸存储板、清洗干净并连接一根新的存储接口电缆,然后将存储板与专业提取仪相连。
通常需要专家组来解读舱音记录仪上存储的录音,这个专家组一般由航空公司代表、飞机制造商代表、航运安全专家、航空安全调查员、语言专家组成。通过对长达30分钟的语音信息解读,专家组尝试还原当时发生的状况。这个过程一般都比较漫长,数月甚至数年都有可能。
历经千辛万苦,坠机的原因终会随着专家对“黑匣子”的解析而浮出水面,航空公司终会给大众一个交代。
某国某机场,蜂拥而至的记者用闪光灯为某航空公司新闻发言人乔尔搭建了一个临时“舞台”。
“刚兼并X公司后不久就发生坠机事故,对此你有何看法?”“能告诉我们事故发生的原因吗?”“飞机太老旧了吗?”“这次是恐怖袭击吗?”……
“大家安静!”乔尔终于说话了,“请大家再给我们一点儿时间,找到‘黑匣子’,一切都将水落石出!”
说起“黑匣子”,许多人对它并不陌生,因为每当飞机发生事故时,常常会提到这三个字。那么,“黑匣子”到底是个怎样的神秘之物?它是如何工作的?找到它,事故的原因就真的会水落石出吗?
什么是“黑匣子”
“黑匣子”只是个俗称,是英文“black box”的直译。相较而言,“black”和“box”合辙押韵,便于流传,而本名“flight data recorder”(飞行记录器)拗口难念,故而鲜为人知。
“黑匣子”是飞机专用的电子记录设备之一,可以向人们提供飞机失事前一段时间里,飞机的飞行状态、设备工作情况等一系列数据。
飞机在空中飞行时,其衡量飞行质量的各种技术、性能数据(即飞行参数)同时处在动态变化之中。一旦飞行结束,这些宝贵的动态参数也会随之消失。科学家将“黑匣子”安装到飞机上,就可以同时采集飞机操纵、发动机状态、飞行状态及各种仪表指数等100多种关键参数,一并储存起来,为飞行质量评估、飞机故障判断、飞机状态监控、飞行事故分析等提供科学的依据。
“黑匣子”是黑色的吗
很多人想都不想就会脱口而出,“黑匣子”当然是黑色的。呵呵,那可就误会了,尽管它被叫做“黑匣子”,实际上却被漆上明亮的橙红色。这种明亮而又显眼的颜色是为了便于事故调查人员寻找。
那为什么不叫“红匣子”,偏要叫“黑匣子”呢?起源版本大概有三种:一种认为早期的记录仪是黑色的方形盒子;另一种认为是失事飞机起火燃烧后,它被烧成黑黢黢的;还有一种版本是1958年一架装了“记忆匣”的英国飞机首航成功,媒体记者为突出“记忆匣”的神秘性,信手写出了“黑匣子”这个名称。
飞机信息时刻搜集
工作时,“黑匣子”一点也不马虎,在飞行数据记录仪和舱音记录仪这两个助手的鼎力支持下,不折不扣地记录数据。
飞行数据记录仪主要负责记录飞行系统的数据信息。工程师在飞机的不同区域安装着不同的传感器。当飞机起飞时,这些传感器便开始工作,时时搜集飞行高度、温度、气压、发动机性能等一系列参数,最终将数据储存在“黑匣子”中的耐冲击记忆单元里。
舱音记录仪主要负责记录驾驶舱内的声音信息。驾驶舱内通常安装4路话筒,分别收集驾驶员与地面指挥机构的通话、正副驾驶员之间的通话、机长或空姐对乘客所说的话以及驾驶舱内的各种声音。多数舱音记录仪记录的时间为30分钟,超过30分钟又会重新录音。因此“黑匣子”录存的是空难之前30分钟的机内重要信息。
“黑匣子”听录稿:261航班最后的对话
在2000年1月31日美国阿拉斯加261航班空难中,根据机长与副驾驶间的对话,调查人员将调查重点放在飞机的安定面上。这是一段从坠毁于加利福尼亚州海域的261航班官方听录稿中摘选的文字。这段摘录内容记录了机长泰德·汤普森、副驾驶威廉·坦斯克以及美国洛杉矶航线交通控制中心(下简称LAX-CTR)的对话。
16:09:55 汤普森:中心,阿拉斯加航空公司261航班。我们正在俯冲,已经失去控制,正在垂直降落。
16:10:33 汤普森:嗯,我们又能控制住了。
16:11:43 坦斯克: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的。不要再这样做了。
16:11:44 汤普森:不,它下降了。头部完全朝下冲。
16:11:48 坦斯克:啊,比刚才更糟了?
16:11:50 汤普森:是的,比刚才更糟。
16:14:12 广播:旅客们,我们出现了飞行控制问题,现在正在解决。
16:15:19 261号航班向LAX-CTR:洛杉矶,阿拉斯加航空公司261号航班。我们已收到您的信息,我们在6858米高空。我们的稳定器出现了问题,难以保持现有高度。
16:15:36 LAX-CTR:阿拉斯加航空公司261号航班,洛杉矶机场中心。收到,你们从现在的位置到洛杉矶机场畅通无阻。
16:17:09 机上乘务员:好,我们刚才听到后面有巨大的响声。
16:17:15 汤普森:恐怕稳定装置断了。
16:19:36 巨大噪音
16:19:43 坦斯克:救命!
16:19:54 汤普森:好,我们正在翻转,现在我们必须抓住它。
16:20:04 汤普森:向上推、推、推……蓝色的那边。推……
16:20:14 坦斯克:我在推。
16:20:16 汤普森:好,现在我们起动方向舵。左舵,左舵!
16:20:18 坦斯克:我抓不到它。
16:20:20 汤普森:好。右舵,右舵!
16:20:25 汤普森:我们在飞吗?我们在飞,我们在飞。告诉他们,我们在飞。
16:20:33 坦斯克:哦,是的。让我……
16:20:38 汤普森:必须再来一次。至少我们还能翻滚着飞行。
16:20:54 汤普森:减速板。
16:20:55 坦斯克:抓到它了。
16:20:56 汤普森:啊,完了!
16:20:57 记录结束。
铜墙铁壁保护信息
飞机一旦发生意外坠毁,往往摔得七零八落,残骸遍地。为了使存储的关键信息不致在空难中遭到毁坏,在出厂前,“黑匣子”会进行一系列的测试:从高空中使劲摔下,再用一个重227千克、顶部为6.35毫米撞针的重物从3米的高度落下撞击,用以测试耐冲击性能;在1100摄氏度的烈焰中经受30分钟的“烤验”以测试耐火性能;在高浓度的盐水中“泡澡”30天考验抗腐蚀性能和防水性能……只有通过这些测试后,数据信息依然完好,“黑匣子”才能正式上岗。
寻找“黑匣子”
“黑匣子”要想发挥作用,最首要的就是被调查人员找到,否则,一切都是白搭。然而,坠机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毫无征兆,谁都不能预测到。光靠鲜艳的颜色和附加在记录仪上的反光条带还不够。
如果你仔细观察“黑匣子”,会发现在其尾部有一个较小的圆柱体,平时它都被当做把手用,但其实它的真实身份是水下定位信标器。
水下定位信标器的侧面有个靶心形状的传感器,一旦“黑匣子”落入水中,传感器遇水后就会激活信标器,信标器就会发送出频率为37.5千赫的超声波脉冲。信标器使用一节电池供电,每隔1秒发射超声波脉冲,可以持续30天。这么久的时间,足以让调查人员找到“黑匣子”了。
提取数据
从水中取出“黑匣子”后,你可别好心办错事——擦干水烘干它。在运送到有足够能力进行安全拆解的实验室之前,你得把“黑匣子”保存在盛水的冷藏箱里,保持与寻获环境一致,以免对记录媒介造成二次伤害。
“黑匣子”被带回实验室后,由专家组提取信息。通常情况下,从残骸中找到的记录仪都有凹痕且被烧过。在这些情况下,调查人员需要拆卸存储板、清洗干净并连接一根新的存储接口电缆,然后将存储板与专业提取仪相连。
通常需要专家组来解读舱音记录仪上存储的录音,这个专家组一般由航空公司代表、飞机制造商代表、航运安全专家、航空安全调查员、语言专家组成。通过对长达30分钟的语音信息解读,专家组尝试还原当时发生的状况。这个过程一般都比较漫长,数月甚至数年都有可能。
历经千辛万苦,坠机的原因终会随着专家对“黑匣子”的解析而浮出水面,航空公司终会给大众一个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