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胡是我国最具民族特色的拉弦乐器之一,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唐代的轧筝或奚琴。从竹片擦奏过渡到用马尾弓子拉奏,由民间艺人的流浪工具发展成当今具有较完整教学体系的专业学科,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阶段。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和音乐家们对于二胡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使得二胡这枝独具魅力的民族乐苑之花根深叶茂,散发着诱人的芳香。二胡音乐的艺术魅力是由多种因素有机地结合而表现出来的,很值得我们探究。在本文中,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二胡艺术的魅力所在。
一、音质特色赋予二胡艺术的生命
音乐世界中,各种发声物体都有自己特殊的音色,从而构成了繁复奇妙的音响现象。从音乐表演的角度来看,演奏者都在注重音质的同时追求最美的音色、音质,以使音乐内涵得以充分体现。二胡的音色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琴的质量来决定的,而二胡特殊的构造决定二胡具有中庸有度的特点,它的音域在人的听觉界限的最中心部位,二胡音乐之所以动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的发音圆润甜美,悦耳动听,近似于人的歌唱声音,又长于演奏旋律,以表现音乐中细腻、缠绵、哀戚、柔美闻名于世。这与二胡的音色美有很大关系。
二、民族文化赋予二胡艺术的源泉
二胡艺术作为根植于我国民族文化土壤中的乐苑之花,吸收着民族文化这块肥沃土地的养料逐步发展,并茁壮成长。
二胡两根弦上流淌出的是一种静态美、幽淡美、自然美,并具有丰富的内涵。在艺术表演中不过分写实,重神韵,重意趣,崇尚自然美,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审美传统。我国古代乐论中关于琴的论述颇丰,它为我们的民族文化宝库积累了大量财富,特别对二胡这一具有抒情性的乐器,从演奏方法到审美趣味都有很深的影响。琴的演奏能“尚恬淡希声,决糜漫烦响”。乐记中对琴声的感觉效果描述得栩栩如生:“其哀心感者,其声噍以杀,其乐心感者,其声蝉以缓,其喜心感者,其声发以散,其怒心感者,其声和以柔。”音乐创作的灵感来自于各个方面,神灵的崇拜,景物的诱发,心中的激情,现实的冲击,个性的挣脱,结构的探寻等等。众多优秀的二胡题材来自于民间动人的艺术形象赋予作曲家的想象。试想如果没有丰富的文化,独特的情感体验,哪有瑰丽奇美的艺术联想,也一定奏不出优美、扣人心弦的乐曲。而二胡乐曲创作的形象动人,不但受益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在借鉴我国传统民间音乐时充分发挥了灵感。
如陕北“兰花花”的故事在群众中广泛流传,《兰花花》成为群众喜闻乐唱的民歌,此曲塑造兰花花这个农村姑娘纯朴、善良、天真、活泼的形象,以及她敢于向封建势力抗争的坚强性格。
此曲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与乡土气息,作曲家通过流传于民间的原始片段音乐语言进行加工提炼,创造发展,使其达到新的意境,这也是作曲家深入生活,向民间音乐学习的结果。民间音乐是创作《兰花花》这一具有艺术感染力作品的源泉。
又如:《满江红》,此曲根据岳飞《满江红》词意创作而成,作者将四川扬琴音乐与昆曲巧妙糅合,创作了深情激越、慷慨悲壮的音乐主题,它具有历史题材所需的古朴色彩,充分利用了民间的丰富养料。由于根植于传统文化中而使乐曲的内涵极为厚实丰满,既传统又现代。
三、演奏技巧赋予二胡艺术的表现力
无论作为哪种乐器,艺术的高峰是无止尽的。近百年来二胡演奏技巧的不断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二胡的表现能力。时代的进步,人们对二胡乐器的表现力要求不断提高,范围不断扩大,而组成二胡演奏风格的技巧主要有揉弦、滑音、装饰音、弓法等。通过这些风格性技巧来达到其演奏味道十足的效果。这些也是二胡演奏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里姆斯基·科萨柯夫斯基在其《管弦乐法基础》中说:“能使一些音能连贯地进行并把绷紧地弦加以揉动,这种可贵性使弓弦器乐组乐器成为歌唱性和表现力最强的乐器,比乐队的其他乐器更胜一筹。”书中是针对大小提琴而言,其同样适宜中国拉弦乐器。在中国二胡上揉弦也是对其歌唱性的追求,恰如其分地使用揉弦,能使二胡演奏更富歌唱性,增加了乐曲的表现力,突出了乐曲的风格。有人说揉弦是对乐音的一种美化和装饰,言简意赅,恰如其分。
二胡的揉弦分为滚弦、压揉、滑揉三种,一般在内容丰富情绪变化较多的乐曲中揉弦以组合的方式在演奏中应用。在演奏《江南丝竹》这一具有水灵气息的乐曲,若不以小揉弦方式在演奏中应用,则欢畅秀丽的江南风格就不能准确体现。二胡由于没有像小提琴上的纸板,因此揉弦上形成了它独特的压揉技巧。二胡曲《江河水》《听松》中为了表现特定的性格,顿挫的节奏感,以及颤动的内心情感,糅用了压揉技巧,更富感染力。
在《阳光照耀在塔什库尔干》和《葡萄熟了》等新疆风格的旋律中较快频率的滚揉方式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引吭高歌,舒展激昂的音乐情绪和载歌载舞的音乐形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汉宫秋月》和《二泉映月》中的迟到揉弦恰如其分地将古朴典雅的音乐风格和略带凄凉的音乐情绪真切地表现出来。总之,在丰富多彩的揉弦技巧中,表现特定音乐风格和特殊音乐情绪的揉弦作为重要技巧手段在二胡演奏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揉弦给二胡音乐艺术带来了无尽的美,但适当的不揉弦的音响效果却又为二胡音乐带来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乐记中道:“淡静有度,飘扬合节乃妙”。中国的传统绘画也主张不过分写实,而特别强调神似与意趣,重神韵讲虚实。二胡曲《江河水》中间的部分,细听名家的演奏,有好多音是不加揉弦的,以此营造出淡淡的音响,静静的气氛,从而更深刻地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情感。因此乐曲中表现的回忆、沉思、梦幻之类的意境用不揉弦演奏可以取得更佳的效果。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我的艺术生活》中谈到,越是简单,越是困难……这种不揉弦的技巧产生的艺术感染力,被称为二胡的“绝妙的艺术处理”。
在二胡演奏中凡是较为具体地表现喜、怒、哀、乐的情绪时,滑音的应用比较集中,为了适应“色腔”的需要能模拟人声,也能惟妙惟肖地模拟鸡鸣犬叫,姑嫂问答的效果。刘天华的《空山鸟语》正是继承和发展了民间艺术的传统,在二胡的不同把位上,巧妙地运用各种滑音的技巧,生动描绘了空幽山谷中百鸟鸣转,晨光如画的景色,滑音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二胡滑音的模拟性也越来越多地运用于现代作品中。
装饰音作为二胡风格的音乐旋律中经常以辅助性的小音符出现,装饰音的技巧很丰富,有单音、复音、单颤音、复颤音和回音等方式,如《江南丝竹》,作为极富特色的民间音乐,对灵巧俏皮轻快的装饰音运用得得心应手。蒙古族音乐中,浓郁的大小三度颤音和独特的装饰打音在优美的音乐旋律中更加鲜明地将乐曲的风格生动地展现在人们面前,使我们仿佛置身于骏马奔驰的辽阔草原上。
弓法是二胡这种接近人声乐器在表达音乐情绪中轻重缓急和抑扬顿挫的重要手段。除常规的弓法外,“顿挫波弓”“垫弓”“飞跃断弓”和“抛弓”等特殊弓法使二胡乐曲更具神韵,如《二泉映月》中运用顿挫弓,表现了欲言又止,感慨不尽,而且长音的音响上也富内在的动力感,音乐的韵味和感情的内涵也更加准确生动。在蒙古族音乐风格中较大范围和较慢地“垫弓”常常用来连接相同音高的旋律,使之更加宽厚连贯,铿锵有力。在表现急切的情绪中也能加强旋律音的艺术效果。“飞弓”,是表现特殊音乐效果的色彩必弓法。可演奏快速音乐旋律,也可以与滑音等技巧结合,用于渲染气氛或表现某种特定的音乐效果,如模仿马儿奔跑的效果。“抛弓”是极富特色的弓法,常表现乐曲中渐渐高涨的情绪。
二胡的技巧是纷繁复杂的,也赋予了二胡音乐的色彩性和风格性。丰富的技巧更充分地发挥和拓展了二胡的音乐表现力。
四、风格流派赋予二胡艺术的个性
人的生活受着一定的社会关系、经济条件、传统观念、风俗习惯的制约。即使同一时代、同一地区、同一民族,也总是这样或那样地表现着他们各自的独特性。而作为音乐艺术,演奏家的个人风格是在长期艺术创作中,在漫长艰苦的探索研究中逐步形成的并反复出现的。我国二胡流派风格的形成在上世纪50年代初期,是著名音乐史学家杨萌浏先生采录了阿炳的不朽名作《二泉映月》和《听松》等二胡作品的基础上开展过来的。以阿炳为代表的民间艺术音乐家对二胡艺术的发展除有着特殊的贡献之外,还颇具江南风味,并且有着自己独特的演奏手法的江南丝竹乐,最具代表性的是《中花六板》《欢乐颂》《行街》等,这些乐曲的产生和发展,丰富了二胡的曲目和演奏风格。
与民间二胡创作并驾齐驱的是以继承刘天华二胡专业创作特色的二胡学派的二胡创作,如陈振铎的《田园春色》《弓桥泛月》《映山红》《雨后春光》,蒋风之、刘茂北、陆修棠等人的作品可为其代表。如果对一些著名的二胡演奏家仔细加以观察,就会发现每个人都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个性。蒋风之先生在二胡艺术上深得刘天华真传,但又不拘于师承。他匠心独运,刻意创作,形成了古朴典雅、深邃细致、内在含蓄、意味隽永的独特风格流派——蒋派风格。这对二胡艺术魅力的影响之深是不言而喻的。
王国潼的演奏运弓刚劲有力,豪壮而有气势,音色圆润深沉,形成自己独特的演奏风格。闵惠芬的演奏充满激情,富有表现音容兼备,具有歌唱性。对乐曲能深入开掘内涵,加以细腻的艺术处理,琴声有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具有这种个人独特魅力基础上感动听众的能力是二胡音乐艺术经久不衰的保证。
而在吸取了我国地方戏曲音乐,特别是表现西北人民朴实豪爽的性格和充满活力的精神面貌而创作的作品,如赵震宵与鲁日融合作采用西北人民最喜爱的戏曲秦腔中的若干曲牌和唱腔而创作的《秦腔主题随想曲》,形成了独特的鲁派风格,即秦腔风格。
各种独特的个人流派和地方音乐风格的子系统,构成了中国民族音乐风格的母系统。共性具体存在于个性中,多侧面地体现了中国音乐风格。
五、改革创新赋予二胡艺术的发展
民族音乐家刘天华使二胡乐器登上了大雅之堂,成为艺术院校一门专业学科,刘天华在二胡乐曲创作上的贡献是巨大的。他在不失民族韵味风格和表现内容的前提下,大胆借鉴和吸收了西洋的创作技法。实践证明这是非常可取的。二胡艺术能散发出它的活力,得益于发扬本民族文化的优势,又不失批判的眼光把现代的观念融入到民族文化之中。
上世纪50年代以来,以二胡大师张韶为代表的多名二胡演奏和制作家仍不断地对二胡乐器进行大胆的改革,使得二胡从工艺、音质、音量等方面更加完美。在演奏艺术上既创新又不亦步亦趋的模仿。在演奏中充分揭示作品反映的时代精神。
“我的一切奋斗追求出自于我的信仰,为民族事业奋斗是我的生命的需要。民族音乐是世界艺术的瑰宝,值得我为之献身,离开了这点,我的生命就没有意义了。生命是短暂的,而艺术是永恒的。”这是二胡大师闵惠芬的肺腑之音。由此可见,二胡艺术之树之所以不断地枝繁叶茂,正是因为一代代的二胡艺术家们对民族音乐事业的热爱,不断辛勤耕耘、勇于改革创新的结果。
综上所述,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我们的祖先在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物古迹的同时,又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音乐遗产,我们相信只要进一步开发利用这些音乐遗产,尊重历史,大胆创新,二胡这枝民族乐苑之花将更具艺术青春的魅力。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艺术学校)
一、音质特色赋予二胡艺术的生命
音乐世界中,各种发声物体都有自己特殊的音色,从而构成了繁复奇妙的音响现象。从音乐表演的角度来看,演奏者都在注重音质的同时追求最美的音色、音质,以使音乐内涵得以充分体现。二胡的音色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琴的质量来决定的,而二胡特殊的构造决定二胡具有中庸有度的特点,它的音域在人的听觉界限的最中心部位,二胡音乐之所以动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的发音圆润甜美,悦耳动听,近似于人的歌唱声音,又长于演奏旋律,以表现音乐中细腻、缠绵、哀戚、柔美闻名于世。这与二胡的音色美有很大关系。
二、民族文化赋予二胡艺术的源泉
二胡艺术作为根植于我国民族文化土壤中的乐苑之花,吸收着民族文化这块肥沃土地的养料逐步发展,并茁壮成长。
二胡两根弦上流淌出的是一种静态美、幽淡美、自然美,并具有丰富的内涵。在艺术表演中不过分写实,重神韵,重意趣,崇尚自然美,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审美传统。我国古代乐论中关于琴的论述颇丰,它为我们的民族文化宝库积累了大量财富,特别对二胡这一具有抒情性的乐器,从演奏方法到审美趣味都有很深的影响。琴的演奏能“尚恬淡希声,决糜漫烦响”。乐记中对琴声的感觉效果描述得栩栩如生:“其哀心感者,其声噍以杀,其乐心感者,其声蝉以缓,其喜心感者,其声发以散,其怒心感者,其声和以柔。”音乐创作的灵感来自于各个方面,神灵的崇拜,景物的诱发,心中的激情,现实的冲击,个性的挣脱,结构的探寻等等。众多优秀的二胡题材来自于民间动人的艺术形象赋予作曲家的想象。试想如果没有丰富的文化,独特的情感体验,哪有瑰丽奇美的艺术联想,也一定奏不出优美、扣人心弦的乐曲。而二胡乐曲创作的形象动人,不但受益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在借鉴我国传统民间音乐时充分发挥了灵感。
如陕北“兰花花”的故事在群众中广泛流传,《兰花花》成为群众喜闻乐唱的民歌,此曲塑造兰花花这个农村姑娘纯朴、善良、天真、活泼的形象,以及她敢于向封建势力抗争的坚强性格。
此曲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与乡土气息,作曲家通过流传于民间的原始片段音乐语言进行加工提炼,创造发展,使其达到新的意境,这也是作曲家深入生活,向民间音乐学习的结果。民间音乐是创作《兰花花》这一具有艺术感染力作品的源泉。
又如:《满江红》,此曲根据岳飞《满江红》词意创作而成,作者将四川扬琴音乐与昆曲巧妙糅合,创作了深情激越、慷慨悲壮的音乐主题,它具有历史题材所需的古朴色彩,充分利用了民间的丰富养料。由于根植于传统文化中而使乐曲的内涵极为厚实丰满,既传统又现代。
三、演奏技巧赋予二胡艺术的表现力
无论作为哪种乐器,艺术的高峰是无止尽的。近百年来二胡演奏技巧的不断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二胡的表现能力。时代的进步,人们对二胡乐器的表现力要求不断提高,范围不断扩大,而组成二胡演奏风格的技巧主要有揉弦、滑音、装饰音、弓法等。通过这些风格性技巧来达到其演奏味道十足的效果。这些也是二胡演奏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里姆斯基·科萨柯夫斯基在其《管弦乐法基础》中说:“能使一些音能连贯地进行并把绷紧地弦加以揉动,这种可贵性使弓弦器乐组乐器成为歌唱性和表现力最强的乐器,比乐队的其他乐器更胜一筹。”书中是针对大小提琴而言,其同样适宜中国拉弦乐器。在中国二胡上揉弦也是对其歌唱性的追求,恰如其分地使用揉弦,能使二胡演奏更富歌唱性,增加了乐曲的表现力,突出了乐曲的风格。有人说揉弦是对乐音的一种美化和装饰,言简意赅,恰如其分。
二胡的揉弦分为滚弦、压揉、滑揉三种,一般在内容丰富情绪变化较多的乐曲中揉弦以组合的方式在演奏中应用。在演奏《江南丝竹》这一具有水灵气息的乐曲,若不以小揉弦方式在演奏中应用,则欢畅秀丽的江南风格就不能准确体现。二胡由于没有像小提琴上的纸板,因此揉弦上形成了它独特的压揉技巧。二胡曲《江河水》《听松》中为了表现特定的性格,顿挫的节奏感,以及颤动的内心情感,糅用了压揉技巧,更富感染力。
在《阳光照耀在塔什库尔干》和《葡萄熟了》等新疆风格的旋律中较快频率的滚揉方式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引吭高歌,舒展激昂的音乐情绪和载歌载舞的音乐形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汉宫秋月》和《二泉映月》中的迟到揉弦恰如其分地将古朴典雅的音乐风格和略带凄凉的音乐情绪真切地表现出来。总之,在丰富多彩的揉弦技巧中,表现特定音乐风格和特殊音乐情绪的揉弦作为重要技巧手段在二胡演奏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揉弦给二胡音乐艺术带来了无尽的美,但适当的不揉弦的音响效果却又为二胡音乐带来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乐记中道:“淡静有度,飘扬合节乃妙”。中国的传统绘画也主张不过分写实,而特别强调神似与意趣,重神韵讲虚实。二胡曲《江河水》中间的部分,细听名家的演奏,有好多音是不加揉弦的,以此营造出淡淡的音响,静静的气氛,从而更深刻地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情感。因此乐曲中表现的回忆、沉思、梦幻之类的意境用不揉弦演奏可以取得更佳的效果。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我的艺术生活》中谈到,越是简单,越是困难……这种不揉弦的技巧产生的艺术感染力,被称为二胡的“绝妙的艺术处理”。
在二胡演奏中凡是较为具体地表现喜、怒、哀、乐的情绪时,滑音的应用比较集中,为了适应“色腔”的需要能模拟人声,也能惟妙惟肖地模拟鸡鸣犬叫,姑嫂问答的效果。刘天华的《空山鸟语》正是继承和发展了民间艺术的传统,在二胡的不同把位上,巧妙地运用各种滑音的技巧,生动描绘了空幽山谷中百鸟鸣转,晨光如画的景色,滑音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二胡滑音的模拟性也越来越多地运用于现代作品中。
装饰音作为二胡风格的音乐旋律中经常以辅助性的小音符出现,装饰音的技巧很丰富,有单音、复音、单颤音、复颤音和回音等方式,如《江南丝竹》,作为极富特色的民间音乐,对灵巧俏皮轻快的装饰音运用得得心应手。蒙古族音乐中,浓郁的大小三度颤音和独特的装饰打音在优美的音乐旋律中更加鲜明地将乐曲的风格生动地展现在人们面前,使我们仿佛置身于骏马奔驰的辽阔草原上。
弓法是二胡这种接近人声乐器在表达音乐情绪中轻重缓急和抑扬顿挫的重要手段。除常规的弓法外,“顿挫波弓”“垫弓”“飞跃断弓”和“抛弓”等特殊弓法使二胡乐曲更具神韵,如《二泉映月》中运用顿挫弓,表现了欲言又止,感慨不尽,而且长音的音响上也富内在的动力感,音乐的韵味和感情的内涵也更加准确生动。在蒙古族音乐风格中较大范围和较慢地“垫弓”常常用来连接相同音高的旋律,使之更加宽厚连贯,铿锵有力。在表现急切的情绪中也能加强旋律音的艺术效果。“飞弓”,是表现特殊音乐效果的色彩必弓法。可演奏快速音乐旋律,也可以与滑音等技巧结合,用于渲染气氛或表现某种特定的音乐效果,如模仿马儿奔跑的效果。“抛弓”是极富特色的弓法,常表现乐曲中渐渐高涨的情绪。
二胡的技巧是纷繁复杂的,也赋予了二胡音乐的色彩性和风格性。丰富的技巧更充分地发挥和拓展了二胡的音乐表现力。
四、风格流派赋予二胡艺术的个性
人的生活受着一定的社会关系、经济条件、传统观念、风俗习惯的制约。即使同一时代、同一地区、同一民族,也总是这样或那样地表现着他们各自的独特性。而作为音乐艺术,演奏家的个人风格是在长期艺术创作中,在漫长艰苦的探索研究中逐步形成的并反复出现的。我国二胡流派风格的形成在上世纪50年代初期,是著名音乐史学家杨萌浏先生采录了阿炳的不朽名作《二泉映月》和《听松》等二胡作品的基础上开展过来的。以阿炳为代表的民间艺术音乐家对二胡艺术的发展除有着特殊的贡献之外,还颇具江南风味,并且有着自己独特的演奏手法的江南丝竹乐,最具代表性的是《中花六板》《欢乐颂》《行街》等,这些乐曲的产生和发展,丰富了二胡的曲目和演奏风格。
与民间二胡创作并驾齐驱的是以继承刘天华二胡专业创作特色的二胡学派的二胡创作,如陈振铎的《田园春色》《弓桥泛月》《映山红》《雨后春光》,蒋风之、刘茂北、陆修棠等人的作品可为其代表。如果对一些著名的二胡演奏家仔细加以观察,就会发现每个人都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个性。蒋风之先生在二胡艺术上深得刘天华真传,但又不拘于师承。他匠心独运,刻意创作,形成了古朴典雅、深邃细致、内在含蓄、意味隽永的独特风格流派——蒋派风格。这对二胡艺术魅力的影响之深是不言而喻的。
王国潼的演奏运弓刚劲有力,豪壮而有气势,音色圆润深沉,形成自己独特的演奏风格。闵惠芬的演奏充满激情,富有表现音容兼备,具有歌唱性。对乐曲能深入开掘内涵,加以细腻的艺术处理,琴声有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具有这种个人独特魅力基础上感动听众的能力是二胡音乐艺术经久不衰的保证。
而在吸取了我国地方戏曲音乐,特别是表现西北人民朴实豪爽的性格和充满活力的精神面貌而创作的作品,如赵震宵与鲁日融合作采用西北人民最喜爱的戏曲秦腔中的若干曲牌和唱腔而创作的《秦腔主题随想曲》,形成了独特的鲁派风格,即秦腔风格。
各种独特的个人流派和地方音乐风格的子系统,构成了中国民族音乐风格的母系统。共性具体存在于个性中,多侧面地体现了中国音乐风格。
五、改革创新赋予二胡艺术的发展
民族音乐家刘天华使二胡乐器登上了大雅之堂,成为艺术院校一门专业学科,刘天华在二胡乐曲创作上的贡献是巨大的。他在不失民族韵味风格和表现内容的前提下,大胆借鉴和吸收了西洋的创作技法。实践证明这是非常可取的。二胡艺术能散发出它的活力,得益于发扬本民族文化的优势,又不失批判的眼光把现代的观念融入到民族文化之中。
上世纪50年代以来,以二胡大师张韶为代表的多名二胡演奏和制作家仍不断地对二胡乐器进行大胆的改革,使得二胡从工艺、音质、音量等方面更加完美。在演奏艺术上既创新又不亦步亦趋的模仿。在演奏中充分揭示作品反映的时代精神。
“我的一切奋斗追求出自于我的信仰,为民族事业奋斗是我的生命的需要。民族音乐是世界艺术的瑰宝,值得我为之献身,离开了这点,我的生命就没有意义了。生命是短暂的,而艺术是永恒的。”这是二胡大师闵惠芬的肺腑之音。由此可见,二胡艺术之树之所以不断地枝繁叶茂,正是因为一代代的二胡艺术家们对民族音乐事业的热爱,不断辛勤耕耘、勇于改革创新的结果。
综上所述,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我们的祖先在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物古迹的同时,又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音乐遗产,我们相信只要进一步开发利用这些音乐遗产,尊重历史,大胆创新,二胡这枝民族乐苑之花将更具艺术青春的魅力。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艺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