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丞:“十八中奇迹”就是老师全身心的投入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dekechengshe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始建于1949年3月的重庆十八中不仅有着优秀的文化传统,更有着拥抱未来的磅礴大气。在北京清华紫光国际交流中心,记者见到了来京开会的重庆十八中“当家人”罗丞校长。静水流深,罗丞低调内敛,温厚谦和,微笑中透着豁达。他语速不疾不徐,但掷地有声:“‘教育是解决人类社会深层次挑战的钥匙’,教育人要做真教育,不仅要带给孩子专业的知识,带孩子领略文化的魅力、人类的智慧,更要带给孩子激励的力量,唤醒孩子美好的心灵,鼓舞孩子健康成长,培养出有高度、有温度、有厚度的人。”罗丞勤勉务实,真诚实干,他胸有丘壑,眼存山河,不仅关注学校当前的发展,更放眼未来。他说,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开放的世界、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国家对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随之我们的教学模式也需要改变。一个好的学校,要能激发孩子的学习热忱,造就孩子的创造能力,为学生创设“无边界学习”的多元空间,“思无边、学无界、行无界”,让孩子们以世界万物为教材,引领他们走向天地间的大教室,走向无限精彩的未来。
  师爱灌注下的“十八中奇迹”
  让每一粒谷穗都厚重饱满。1983年,罗丞以全县第四名的成绩考入师范学校,毕业后进入重庆市忠县汝溪镇初级中学任教。1991年进入重庆市忠县中学,从任课老师、班主任做起,先后担任教研组长、团委书记、副主任、主任、副校长等职。2004年,罗丞进入重庆十八中,又是从班主任到教研组长、副校长,在不同的岗位上历练成长。2012年罗丞担任重庆十八中校长。
  教学时,他认真设计教学方案,推敲课堂环节。他教的政治课,充满激情,鲜活生动,善于结合当下的时政热点,燃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做一个好老师,只有业务的精与博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爱,用心去爱每一个学生。老师的爱,会激发出学生内心的原动力,从而体验到人间真情与社会责任。”罗丞当高三班主任时,班里的学生小迪生病了,罗丞亲自为他熬药、补课,要强的小迪怕影响高考,情绪低落,罗丞安慰他,并号召其他同学一起帮助他,后来小迪顺利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如今事业发展甚好,“在一个贫困县挂职学习呢。”说起他的“得意门生”,罗丞满眼的爱意。
  “老师爱成绩优秀的学生容易,难的是爱那些调皮的学生,其实这些学生聪明伶俐,只是自控力差一些,在管理中要付出更多的心血。”罗丞提到了一个叫小晖的学生。小晖因为违反纪律,被学校劝退,转到了另外一所学校上学,但他非常不适应,便写信“求救”罗丞。罗丞深知,这封信关乎着一个孩子的未来。跟学校沟通后,罗丞将小晖领了回来。在他的教育下,小晖把心思放到了学习上,进步很快。“如今,小晖比很多当年成绩优异的孩子事业发展得还好。越是‘调皮’的孩子,走上社会以后,适应力、应变能力越强。青少年正是孩子人生的‘拔节孕穗期’,需要‘風和日丽’,需要老师精心的引导和栽培,让每一粒谷穗都厚重饱满。”在学生心中,罗丞“如父如兄”,他用春风化雨的爱滋润了孩子的心田。
  做温暖的管理者。在大家眼中,罗丞温厚纯笃而又严厉。在管理中,他实行简政放权,建立低重心运行、职责明晰、部门联动的扁平化管理模式。他倡导精细化管理,践行“策必广益,行必专精”的管理理念,提高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罗丞看来,教学精细化管理是保障教育教学质量有效提高的最优方式。为此学校确立了“精心是态度,精细是过程,精品是成果”的管理理念。“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主见和思想,所以不能管死了,要为师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将管理重心下移,使老师们能够发挥更多的主观能动性,有更大的自主权。”重庆十八中有一条规定,不允许老师在外面开培训班。有一个教学经验丰富、有一定影响力的老师,违反了规定,劝阻无效之下,果断让他离开了。罗丞爱惜人才,但更敬畏制度。“任何人都不能放弃对底线的敬畏之心。敬畏之心,可以让我们内心清澄、庄严而强大,行有所止,行有所为。”罗丞目光笃定。
  罗丞重视教师培养,他要求年轻教师一年站稳讲台,三年立足校园,六年成为名师。学校为教师设计了一系列成长规划,开展“走出去请进来”的“中国名校行”,要求老师五年内必须到1-2所名校学习,到课程改革先行区的浙江、上海、山东去学习。今年的70周年校庆,学校以“学术提升”作为校庆主题,请专家学者来讲学。通过学习让老师真正领会国家课程改革的精髓,把国家课程改革的思想和理念内化成教学行为。
  在人们心中,这里创造了重庆基础教育的“十八中奇迹”:人才辈出,在各项竞赛中获奖无数,培养清华、北大学子百余名。的确,重庆十八中是清华大学“新百年领军计划”推荐资格学校、北京大学“博雅计划”推荐资格学校、“中国百强中学”、四川省首批重点中学、重庆直辖后首批重点中学。但罗丞认为:“学校的今天是同她厚重的历史传承、优秀的文化传统分不开的。如果说真有‘十八中奇迹’的话,那便是老师全身心投入,敬业奉献,尽职尽责的生动体现。”
  把德育作为打开学生心灵的突破口
  2019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突出德育的时代性,坚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政治老师出身的罗丞一直重视学校的德育工作。学校秉承“海纳百川,德建名齐”的校训,“五育”并举,通过顶层构建,形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和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实施德育序列特色化工程,包括心理健康、学生生涯规划、研学旅行、学生自主管理,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人才。
  心理健康教育:走进学生心灵,促进生命成长。“身心健康是一切成功的根源,没有健康的心态、良好的体魄,学生的一切发展都是空谈。”作为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员,罗丞一直重视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在他的倡导下,学校设立了“学生成长指导中心”,通过生涯课程、职业规划指导、生涯名片设计大赛、学生社团活动等方式,挖掘学生潜力,让学生发现自身闪光点,提升自身抵抗负面情绪的能力。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释放自我,学校每年举办一次校园心理剧大赛,每一部心理剧都是学生高中生活的真实写照。大赛不仅成为学生情感表达的舞台,也成了锻炼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平台,从编剧、PPT设计到道具服装,都由学生自己设计创作。学校还结合“四节二礼”德育平台,开设心理绘画、学生心理社团、心理减压运动会等活动,从各个层面帮助学生减压,创造积极阳光、健康向上的校园氛围。特别是“语过心晴”心理咨询室,每个星期有5-8位来访者,心理老师为学生排忧解难,调适学生心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高三女孩小烨,自尊心很强,对自己期望很高,但成绩始终进步不大,要强的她开始焦虑,不愿跟人交流,整夜整夜睡不着觉,经常半夜哭泣,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精神恍惚。老师意识到,如果任其发展后果将不堪设想。于是老师及时对她进行心理干预与疏导,引导她积极参加班级活动,和家长、同学一起周末踏青、聚餐,让身边的同学鼓励她,在大家的帮助下,小烨逐渐走出了心理阴霾,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大学,她在给老师写的感谢邮件中说:感谢您在我人生最绝望最痛苦最迷茫的时候给了我帮助,是您无微不至的关怀和鼓励,带我走出了深渊,给了我一个阳光的未来……
  丰富社会实践:连接课堂与生活。社会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学生可以开阔视野,增长才干,人生价值得到体现,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坚实的基础。重庆十八中把社会实践活动纳入综合素质评价,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强化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学校开辟了校内实践场所,通过汽车模拟驾驶室、生态植物园为学生提供教学、实习场所。建立校外实践基地,与重庆科技馆、重庆自然博物馆、重庆市少管所、铁山坪街道建立合作关系,提供学生参观学习和实践场所。组织学生深入社区,为老年公寓、福利院提供服务和帮助;深入工厂、企业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这些活动建立起了学生、学校、社会、大自然的共同体,让学生明确了肩上的社会责任。
  海量阅读:让读书成为最美的姿态。罗丞喜欢阅读,他也将这种阅读的习惯带给了学校的老师与学生。“阅读可以让人心中开出一片花海,胸中拥有一片海洋,面对书海,每个人都是国王,可以自由地挑选书籍,品读精华,体味生命。”罗丞鼓励学生多读书,做一个兴趣广泛的“杂家”。
  为了给学生营造广阔的读书空间,在重庆十八中铁山坪校区,行政楼1-5层及教学楼底楼的通透空间,全部设计成对学生开放的阅读空间。在观音桥校区,投资100万,对图书室和开放式图书吧进行装修。如今学校拥有60多万册藏书的图书馆和刷卡即入的开放式电子图书馆,打造了全英文阅览室。学校每年投入50万元采购新书。
  同时,学校将“海量阅读”常态化,完善师生海量阅读实施方案,根据各年级实际情况,形成全校师生海量阅读体系。每学期组织读书推介会、征文、演讲等读书交流活动。“每本书都在为学生打开一扇窗户,让他们看到外面的世界,从别人的人生经验中得到启发,并内化为思想与能量,引导学生成长与变革。”这正是罗丞坚持海量阅读育人特色的初衷。他感叹,通过阅读,学生的底蕴丰厚了,知识面拓宽了,知识的迁移能力增强了;读书实现了内在的乐观通达、淡定从容,拥有智慧,赢得开阔的人生境地,达到自我与外界的调和容纳。
  不过,所有的这一切當然离不开课程与课堂。
  多元课程和开放课堂,让每个生命精彩绽放
  “4C”课程体系: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最好的自己。课程在英文中有路线的意思,重庆十八中的课程改革,就是为每个孩子的成长开辟不同的“路线”。从2010年秋季开始,重庆十八中全面进行高中新课程改革,遵循“服务个性,追求共生”的素质教育理念,为学生提供多元成长的道路,形成了适合本校的个性化发展的“四C课程”。
  一是将国家课程校本化的“树本课程”。探索“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分类评价,分步达标”,逐步实现夯实基础、拓展提升、拔尖培养的三级目标。目前有“文史哲融通视域下的大语文课程创新基地”“英美文化视域下的体验式英语课程创新基地”两门市级课程基地。
  二是凸显校本课程精品化的“砺新课程”。根据“立足校本实际,满足兴趣爱好,体现地域特色,着眼未来发展”的原则,围绕文化素养、生活技能、社会服务和人生价值4个序列,有序开发了80余门校本选修课程,同时将安全教育、环境教育、传统文化、生涯规划等地方课程内容选择性地吸纳进来,对学生进行鲜活的具有实际意义的熏陶。
  三是落实社团活动课程化的“海纳课程”。学校开设有美术社、天文社、动漫社、汉服社等41个社团,鼓励学生广泛涉猎,培养多种兴趣,让学生在艺术、体育、心理等各种兴趣活动中各取所需,在选择性、个性化的无边界学习场域中释放潜在的天性。
  四是拓展人才培养多元化的“百川课程”。依托创新人才培养中心、智慧教室、汽车模拟驾驶室、3D打印室、学生创客中心,形成“百川课程”。包括五大奥赛、四大竞赛、CAP课程、科技大赛、发明专利、爱好特长、社会实践活动、雏鹰计划课程、领导力课程等。
  罗丞表示,好的校本课程,就是学生毕业以后20年、30年还记得在十八中选的那门课程,使他终生受益。“4C”课程体系,对应了多元的学生成长评价方式和多变的学习形式,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精准课堂”,让学生站在教育的中央。丰富的校本课程带来了教学方式的变革。重庆十八中顺应这种变化,实施“选课走班”,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校本课程,学校则充分尊重学生的需求,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大容量、可选择性的课程,真正唤醒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潜能,让每一个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
  “路漫漫其修远兮”“沧浪之水清兮”“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楚辞》中为什么用了那么多的“兮”字?这样的提问让老师惊喜不已,老师从《楚辞》的历史背景、文化特征谈起,老师讲得开心,学生听得专心。英语课上,老师把课文内容演绎成生活故事,让学生表演。化学课上,面对“当手机没电遇上停电怎么办”的问题,老师将新高考理念以及化学学科素养融入课堂,引导学生自制原电池——用水果发电,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动手实践,论证并得出结论。美术课上,老师采用“导师学员制”,鼓励学生开课当导师,一个同学开设的《中国结的制作》一下子吸引了22名成员。还有的老师把课堂搬到户外,不定期开展森林“游学”、知识竞赛,让学生实现轻松学、快乐学。在《法律与生活》选修课上,老师把一个个真实的法律案例,改编成悬疑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精准课堂尊重差异、分层学习,利用数据来进行精准教学定位,使教学往‘以生为本,私人订制化’方向发展。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解决问题的引导者,如导游一般带着孩子游玩知识,让学习变得生动而有趣,让学生发展得精彩,使教师变得更加潜在和有力量。”罗丞如是说。   做未来教育的先行者
  罗丞是一个拥有大格局、大视野,敢于突破与创新的人。他说,未来永远超越我们的想象和预期,面向未来才能走向未来,在时代与科技发展中,超越过去的教育模式,才能适应和创造未来的学校和教育。当记者问他如何面对未来的教育时,罗丞讲述了他的思考。
  未来教师要做学生的陪伴者。罗丞认为,未来,老师已经不再是一个传授知识的人,更多的是一个辅导者、陪伴者;面向未来,我们要培养一支砺新型、多元化的教师团队,组建一支适应信息智能时代的组织型、引导型和陪伴型的人文化教师队伍。所谓“砺新型”是指高素质、创新型教师;“多元化”是指培育专业化、特长化、综合化教师;“人文化”即教师转变角色,真正成为学生“灵魂”的工程师,成为学习项目的组织者、好奇心的激发者、心理情感的陪伴者。罗丞还认为,未来教师还需要学习让学生置身于更广阔的情景,沉浸在技术与多维的学习体验中,激发每一个学生不一样的潜能,让学生有发自内心的热爱与创造。
  探索未来课程与课堂。未来课程具有契合、融合、联合三大特征;未来课堂也将更加融洽、合作、开放。一是课程开放,建设有条目无边界的课程体系,从高度、深度、广度重新定义课程与开发课程,适切教师发展,适合学生需求,适应时代要求;二是课堂开放,设置无限制教学开放时空,深度听课、议课、磨课、评课。针对学生关键能力的提升,学校构建基于未来的课堂,让每一个学科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在课堂上,使用软件工具,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采用第三方测评软件,建立学生的数字化成长手册,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测评。
  培养未来学生。十八中的育人目标是:培养与社会适应的综合型人才,培养与科学对话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与世界沟通的开放型人才。依循“学校多元化培养,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思路,学校提出了“两坚持”“三做好”的举措,即坚持立德树人理念,落实德育工作为先;坚持多元化人才培养,强化“特长+文化”的培养途径;做好4C课程资源开发,全面落实精准课堂教学;做好研学旅行研发策划,丰富社会实践课堂阵地;做好学生人生规划,为学生幸福成長保驾护航。
  打造未来校园。罗丞表示,未来校园的特征是:绿色、智能和泛在互联的基础设施;集成、智慧、因变的新学习场景;灵巧学习及创新的赋能场;开放融合的学习生态;创新的知识和信息网络拓扑结构;人工智能融合的教师—课程智慧系统。这就涉及课程、课堂、学习空间、学习方式等多方面为适应未来发展而带来的变革。他表示,未来,重庆十八中将致力于将实体校园与虚拟校园结合、开放型管理与数字管理整合、绿韵生态与书香濡染融合,逐步形成绿色、人文、创新的校园文化,营造个性、选择、开放的智慧空间,通过创客中心、人文科学中心、自然科学中心深化打造,整体推进学校智能化硬件进程,并将课堂搬到各空间中,实现真正的教学与技术的融合。同时,将在走廊、食堂、宿舍楼等公共区域新建移动图书馆,营造学校书香校园的氛围,实现智能门禁、智能阅卷等功能,营造全方位的生态化智能校园。
  “学校总的方向是持续、健康、和谐、幸福发展,质量、特色、国际化是我们今后要研究的重点。对于未来发展,要始终抓住一个核心:质量。质量不是分数,是指培养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要办出特色,根据所处的地域、师生状况,从自己的优势方面去发展;要有国际视野,培养具有文化底色、家国情怀、世界眼光和现代意识的优秀人才。今年是建校70周年,我们的目标是在她百年的时候办成一所真正的名校。”谈及学校的未来,罗丞眼中有光芒闪过。未来已来,梦想不远。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高碘地区停供碘盐前儿童碘营养的影响因素和甲状腺肿大和结节的状况。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法在河北省衡水市水碘中位数在200~300μg/L高碘乡(镇)中随机抽取3个进行调查。
一、教学目标1.理解let’s learn部分的内容。2.能听,说,认,读单词:gloves,umbrella,scarf,sunglasses.3.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句型:——CanIhelpvou?——sure并学会如何购买东西。4.根据天
目前研究表明,共享单车的诞生,不仅一直受到政府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也是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及技术创新主要的推动力量。共享产品运行成本较高,可为企业带来较高的投资回报,
“核心素养”的提出,打破了学科壁垒,使学科教学从知识导向转变为以人为本、基于人的全面发展,学科渗透成为高效课堂建设的必由之路。  德育渗透 塑造人格  “立德树人”是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德育为先、育人为本是新时代赋予教育的使命。因此,德育要融入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德育工作不仅仅是政教处、班主任的事,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全过程育人是德育的基本理念。  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是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如何在学科
整本书阅读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多样化的重要体现形式,它既不同于传统的课外阅读又依附于课外阅读。传统课外阅读属于弹性阅读,学生的阅读行为基本处于自发状态,时间和效果难以得到保证。而整本书阅读是课程的一种形态,并延伸到课外阅读,在师生合理安排下进行。  就一个班级而言,大部分学生由于阅读能力、阅读习慣等因素不能独立完成整本书阅读,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合理“干预”及有效指导。师生共选一本书阅读,意在培养学生的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宋朝诗人辛弃疾的诗,道出了荠菜与春天的关系。而爱国诗人陆游的“残雪初消荠满园,糁羹珍美胜羔豚”、“日日思归饱蕨薇,春来荠美勿忘归”更是点明了荠菜的味美香浓。  荠菜,又名野荠、野菜、地菜、护生草,鸡心菜,为十字花科植物荠菜的带根全草,全国各地均有栽培。中医认为,荠菜性味甘、凉,入肝、脾、肺经,有清热止血,清肝明日,利尿消肿之功,《本草纲目》言其“利肝和中。根、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