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自由"与"解放",既是中国现代思想启蒙运动的两大支点,也是新文学创作所集中表现的重要领域,从人"各为一身,各有自立自主自由之人权"[1],到"博爱平等自由,人类之公性也"[2],再到"解放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由"与"解放",既是中国现代思想启蒙运动的两大支点,也是新文学创作所集中表现的重要领域,从人"各为一身,各有自立自主自由之人权"[1],到"博爱平等自由,人类之公性也"[2],再到"解放云者,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之谓也"[3],关于自由与解放的思想言说,几乎是汗牛充栋屡见不鲜。然而,"自由"与"解放"这两个启蒙口号,其在新文学创作中究竟是如何表现的?如果我们不能从汉语词汇学去对其进行准确释义,那么也就很难把握住中国新文学的精神本质。
其他文献
小学生的习作是他们的生活、知识、能力的集中体现,因此,习作教学也就成了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习作教学的好坏对学生语文水平的发展具有直接影响,因此,教师应帮
化归思想是一个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基础的数学思想,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有很大帮助。基于以上认识,笔者分别对新授课、复习课、练习课如何充分利用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进
五四以来,对于中国人影响最大的西方观念,无非就是"科学"与"民主"精神。陈独秀曾把西方文化的核心精髓,概括为"科学"与"民主"这两大概念,并认为德先生(Democracy)与赛先生(Science),曾是
分级教育是人力资本的代理变量,对发达地区而言,劳动力的高等教育水平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积极影响,高级人力资本通过自主创新和模仿创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中级人力资本在地区经济
随着高考英语改革的展开,改革后的高考对高中阶段的学生英语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北京市为例:从2017年起,英语听力分值为30分,并采用计算机化考试,与统考笔试分离,听力一年
教育是诗性的事业,作为学生学习母语的主阵地,语文课堂更需要诗意的陪伴。构建充满诗意的课堂,其意义在于使语文课堂变得更生动、丰富,更走近语文教学的本源,让学生徜徉在诗
高等教育在经历了20世纪的黄金大发展后,面临着新的价值困境,表现在自主发展与环境要求之间的对抗调试、质量标准与历史积淀之间的矛盾交织、价值选择与行为逻辑之间的被动适
语文学科是一门语言性学科。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只注重对学生听、说、读、写语文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语文教师逐渐意识
新文学发端伊始,启蒙先驱们率先将矛头指向了代表传统秩序的"三纲"文化。实际上,"三纲"批判包含着新文化运动的全部价值:"君为臣纲"之批判,是要摧毁中国社会的封建政体;"父为子纲"之批
意境的营造往往离不开真实情感的融入、典型意象的塑造、经典题材的支撑。诗人只有做到这三点,作品才能营造出独特的意境,给读者留下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回味空间。本文以李清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