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个多小时的高铁,从南京来到婺源。四十分钟的车程,从高铁站来到了山脚下。 正四处找寻篁岭村所在时,却见当地人用手指着远处连绵起伏的山,说到,“喏,看 到山上的缆车了吗?去那儿坐缆车就到篁岭啦。”
定睛一看,只见山中的缆车正上下运行。如此“进村”,令人惊喜。
“哇,山下大片的金黄是什么?”
“油菜花吗?”
“拜托!油菜花是三四月份开,这 是菊花!”
一行三人,还未进村,在缆车上就 已惊呼连连。目光所及,是苍翠的群山, 金黄的花田,渐红的枫叶……间或有处 空地,原来是篮球场,有位白衣少年正 独自运球投篮,旁边的狗静静蹲坐,俨 然是全场最佳观众。
一人,一狗,一片空地,一处球场, 这样的画面在山色美景中突然“插播”, 更添生动。
坐于缆车中,脚下的景色匆匆掠过, 手边的相机嚓嚓不停。还未进村,心中 的弦就像被轻轻拨动,仿佛己聽到不远 处传来的山歌,如调,如唤,如天籁, 吸引着我们慢慢走进。
篁岭之名,意为大片竹林的山岭。 记得东坡曾言,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 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 可肥,士俗不可医。于是,对这座五百 多年的古村有了更深的期待。
缆车抵达后,顺路前行,数步之遥 处,是间凉亭。稍坐片刻,住宿酒店派 来了司机师傅,搭上电动车,看他在山 里穿梭宛若游龙,不稍几分钟便已抵达 村口的接待中心。
初见篁岭,己近傍晚,暮色笼罩了 这座山中古村。
站于村口的平台遥望,天边的山色 空蒙,远处的暮色西沉,眼前的白墙灰 瓦,身边的古松树影……凡此种种,糅 合成一种空灵的景致,让人不禁想要畅 快呼吸,连内心也渐渐澄亮,似拂去了 都市的尘嚣,得以静心观照。
穿过天街,登上石阶,右转下行, 经过树山堂,终于来到了住的地方。外 观是古旧的房屋,内里却已焕然一新。
“我们这里有150多间客房,全部 都是老房子改造的,外观和建筑结构都 没动,这比重新盖房子的代价更大、更 费事,但是出来的效果很棒,也受到了 住客的好评。”民宿的接引人员和我们 介绍道。
一进屋,我们就感受到了晒秋美宿 的用心。老式的格局,新颖的配套设施, 以及具有当地特色的木雕、砖雕等装饰 陈设,让前来入住的人们倍感舒适。
推开一扇雕花窗,跃入眼帘的,是 依山而建的村庄屋舍,它们由低到高, 错落有致。放眼望去,一盏盏暖黄色的 灯亮着,让人想到了夜色中的布达拉宫, 也是这般错落,这般静谧。
晚餐后,漫步于村中的巷陌,没有 月光,也没有星光,只有微暗的灯光指 引着迂回的小道。
偶有一只猫咪跟随,通体乌黑,毛 色光亮,看见我们走过,叫唤几声,前 后随行。这里的流浪猫挺多,但都是干 干净净的,也不畏人,有着一份自在和 淡定,仿佛见惯了世面的行者。
步行至天街,听见有歌声传来,便 循声而去,原来是一家名为“邂逅你” 的轻音乐酒吧。老板近中年,寻常装扮, 坐于门前跟着旋律打手鼓,见往来之 人,便以微笑相迎。
这无言的“邂逅”在 幽静的夜色中格外撩人, 于是点了啤酒,在门口 小坐,刚一坐定,便发 现这里正对着“江南山水” 的店铺匾额。
樑柱之下,是花样繁复的 斗拱,两侧是工艺精细的雕花窗格。 手捧啤酒杯,面对此景,感觉甚是奇妙。 彷佛时空穿越到百年前,看街巷人来人 往,对街店铺开门打烊。
白马过隙间,小楼仍在,只是朱颜 改。
次日晨起,推开雕花窗,顿觉眼前 一亮。
只见错落有致的屋舍阳台上,推出 了一个又一个巨大的竹匾。竹匾之内, 晒着黄灿灿的菊花,红艳艳的辣椒,橙 亮亮的柿子,金闪闪的玉米等农作物。
其高低错落,颜色缤纷,从高空俯 瞰,宛若一幅斑斓的画作。
“哇,原来这就是晒秋!”“太美 啦!”“快来,从这个角度拍照超好 看!”窗外已是人声鼎沸,惊 呼连连。赶紧抓着相机出 门,融入这汹涌的摄影人 潮中。按快门的手根本 不想停下,耳畔的惊喜 声亦是此起彼伏。
尔后,又随着人潮向 最高处的晒工坊走去。据说, 那儿是俯瞰晒秋的最高处。
一路拾阶而上,发现沿路也有不愿 错过的风景。比如,挂在竹竿上晾晒的 南瓜片,或是屋舍门梁上悬挂的玉米串, 还有沿途经过的树山堂、五桂堂、慎德 堂、怡心馆等古徽州院落景致,皆令人 目不转睛,更有移步换景之感。 终于登至最高处,人人都流露着兴 奋的神情。从高处俯瞰,徽派建筑的古 村落如梯田般错落有致,屋舍之外,是 正在晒秋的各色竹匾,衬着远处连绵的 山色,美得令人惊叹。
晒秋,本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 是因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 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 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久而久 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
而今,这种村民晾晒农作物的特殊 生活方式和场景,逐步成了画家、摄影 家追逐创造的素材,并塑造出诗意般的 “晒秋”称呼。
挂在山崖上的篁岭古村,数百年来, 村民都是以这样的方式和自然“交流”。 因为独特的自然环境,激发了先民的想 象和创造力,从而在无意间造就了“晒 秋人家”风情画。
当日出山头,晨曦映照,整个山村 饱经沧桑的土砖外墙与晒架上、晒匾里, 都装满了五彩缤纷丰收果实,绘就出独 一无二的“晒秋”农俗景观,亦成了美 丽的乡村符号。
如果说晒秋是篁岭的一大特色,那 么,与其同样令人惊艳的还有水墨梯田。 这里,是被网友评为“全球十大最美梯 田”的地方。
沿着横跨山间的垒心桥,我们惊叹 于脚下的梯田景观。如今,这里是一片 苍翠,但在阳春三月,这儿则成了油菜 花的海洋,梯田上的粉墨油画。
试想,梨花赛雪、桃花嫣红、菜花 飘香、各色花田交相辉映,美不胜收。 加之古村的粉墙黛瓦掩映其中,山间的 云雾萦绕其间,定是宛若画中景。
漫步篁岭,走过垒心桥的玻璃栈道, 看过水墨梯田的层叠起伏,当来到红豆 杉林中,更是怀着敬畏之心,触摸一棵 棵千年古树,惊叹于生命之伟大。
千百年间,它们一直屹立于此,看 世事变迁,生命更迭。
在广阔的大自然间,人类的生命于 古树而言,不过转瞬即逝。若以宏观来看, 古树的生命在自然乃至宇宙间,也不过沧 海一粟。
在浩瀚无垠的空间,人的生命如此 渺小,百年不过弹指一挥间,又有什么好 烦恼呢?如此想来,篁岭的代代村民在这 方天地中,正是悟到了与自然相处的智慧, 才能在五百多年间,幽篁而居,泰然处世。
如今,我们从五湖四海来到这里, 褪去城市浮华,洗尽尘世繁杂,将这片青 山绿水揽入怀中,陷入大自然的温柔乡, 焉知不是受古人的智慧福泽呢。
怀着一颗敬畏的心走过古树林,又 回到了村中的主干道——天街。白天,这 里的店铺开门营业,一幅热闹光景。
沿途经过的邮驿、书院、木雕工艺 品店、茶铺等等,都极具美感和设计感, 除了古建筑本身的木雕工艺,店铺的橱窗 设计大多融入了花草元素,就连门前的雨 水管道、廊灯、阳台和窗户的设计都是为 了与植物搭伴。
看,徽州古建筑的古朴与艳丽的鲜花 相映成趣,翠绿的爬山虎攀上了独具特色 的马头墙;农家闲置的木桶、簸箕、喂猪 的猪食槽摇身一变成为鲜花生长的器皿: 记忆中只有父亲才能骑得动的“二八大杠” 歪歪的靠在墙脚,被藤蔓和鲜花包裹,也 被前来合影的游客围绕。
漫步于此,随处的景致都让人惊喜 不已。
而篁岭之美,又岂止于外?其深厚的 历史文化更顯韵致。在邻近村口的民俗文 化馆中,看见悬于堂中的“上蔡世家”匾 额,好奇问之,热心的馆员为我们解答了 村落的源起。
故事要从一张封条说起。
在篁岭村的历史中,家家户户每逢嫁 女,都会在嫁妆上贴上封条,上面书写“山 东祖樵国郡上蔡世家五桂堂”十余字,再 挑到夫家。
为何在几百年的历史里,一个南方村 落嫁女会写一个北方早己不存在的地名?
原来,篁岭村历史悠久,其始祖起于 山东樵国郡,因唐末黄巢起义,天下大乱, 盗匪横行于野,曹氏族人不堪天下纷扰, 愤而起兵。曹全晸,领懿宗令,授河南都 尉,领兵破贼。后转战江南,复歙州。青 州之役,与贼战死之。朝廷感其平复江南 之功,赠中书令,谥“忠节”。全最为徽 州曹氏鼻祖,即一世祖。
而上蔡,正是河南之地,也是一世祖 受封之处。
唐末黄巢起义引发了大量的北人南 迁,构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大移民。篁 岭的曹氏先祖正是在这一历史背景,开始 了南迁。
迁徙的辛苦自不必多说,为了躲避战 乱,背井离乡,从熟悉远去陌生,这一过 程的艰辛像极了摩西领犹太人出埃及。曹 氏一脉在歙县停留六代,辗转反复二百余 年才最终在这片幽篁之地——篁岭,驻足 而居。
而封条的最后三字——“五桂堂”, 则是村中一处宅院之名,更深远地讲,它 是曹氏族人的荣光。记不清过了多少代, 篁岭曹家五世一品,也就是五代都做了一 品大员,有感于在功名上取得的巨大成功, 曹家取“蟾宫折桂”之意,命名了“五桂堂”。
它是整个篁岭曹氏族人的荣誉,也成 了他们身处于大山之地,不废耕读、勤于 奋进的写照。 听完馆员的解说,当脚步迈入竹山书 院时,更多了几分崇敬。
曾经,这里是曹氏族人子弟的读书之 处。书院大门的门楼砖雕是典型的徽州五 凤楼格式,砖雕上分别刻有“喜上眉梢、 望子成龙、兄弟登科、孟母教子”四个典 故,寄托对后代子孙的殷切希望。
几百年来,全村耕读之风鼎盛,人才 辈出。清朝时,这里还走出了父子宰相曹 文埴和曹振镛,而书院正是由曹振镛出资 兴建的。
如今的这里,正展出画家眼中的篁岭, 一幅幅油画作品令人赏心悦目。主堂中的 一幅对联凸显了古徽州的儒家思想,上联 忠孝持家远,下联:诗书处世长,横匾: 读书乐。中间所挂的朱子像,更添儒道。
书院门前,还有座焚纸塔,塔上书四 字——“敬惜字纸”。
记得曾听台湾作家蒋勋说过,古代人 敬惜字纸,对于有文字的纸不可随意丢弃, 否则有辱斯文,所以需要在焚纸塔中将其 烧掉,以示敬字。
当时听闻,便觉可敬,如今看来,更 是钦佩。
走出书院时,己近午时,街巷一片熙 攘之景。想到即将告别,心中不舍,却相 信不久之后定会再来,方才释然。
午后,背着行李走过来时的路,耳畔 是游人的惊呼连连,彷佛看到了三天前初 来乍到的自己,一样的欢喜,一样的赞叹。
登上缆车前回头再看一眼,想再看一 遍晒秋美景,水墨梯田,千年枫树,百年 古建……多么希望,穿过篁岭的秋,你慢 些走。
回首遥望间,似看见那棵曾触摸过的 千年枫树,古老的枝干,沧桑的容颜,彷 佛一位智者,目光穿越树林,为我们送别, 并期待着下次相见。
忽尔阵风吹过,一片枫叶飘至我的脚 边。轻轻捡起,夹于书中,让篁岭的秋侵 染字里行间,温润心田。
晒秋美宿
篁嶺的民居错落有致,层层叠叠,建在山岭上的村落处处是风景,推开窗子 便是红红火火的晒秋景象,亦或是广阔的梯田花海,住在这样的屋子里享受的是 真正的人间烟火。
篁岭的大部分民居均已改造成精品住宿,但凡来篁岭度假,都需提前预定这 里的晒秋美宿。
“晒秋美宿”引入安曼国际度假酒店的品牌理念,把篁岭古村落打造成特色 精品度假酒店、把数万亩梯田变成现代高效农业观光园。
以传统江南民俗“晒秋”为设计灵感,首批46间顶级客舍隐逸于天然国画中。 依托优美的生态、深厚的文化与梦幻般的仙境场景,篁岭将128栋独一无二的明 清徽式别院加以改造,形成了推窗可见摄人魂魄的山景式客舍。传统徽式木艺雕 刻笼罩起古人淡泊、清雅的生活情趣,豪华的沐浴与私密的休憩空间营造出高品 质的度假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