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造假频现,传统艺术品收藏“高危”
【开篇】:
近年来,传统艺术品“造假”事件频频曝光:“国宝献汶川”、“1.4亿宋徽宗书法堪比地摊货的天价拍品”、“徐悲鸿《人体蒋碧薇女士》遭联名打假”、“假宝玉”、“汉代玉凳”……这些层出不穷的造假新闻,仿佛在不断提醒艺术品收藏者们:对于收藏投资传统艺术品而言,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艺术品收藏与投资者一扭头,发现了当代艺术品的单纯和魅力。风险可控、近年来市场稳步增长,升值潜力大,这些事实都仿佛在宣布,当代艺术品收藏投资,正在迎来自己最好的时代。
接二连三曝光的传统艺术品造假事件,正在加剧收藏者对于风险失控的担心,对其中很多人而言,也许是到了重新审视艺术品收藏投资方向的时候了。当传统艺术品造假成风、收藏投资风险变得越来越大,以当代书画为主的当代艺术品收藏与投资,在收藏者眼中的吸引力和价值正在不断加码——它的风险相对较小、可控;它在升值上“以小博大”的机会也更多、几率更高。
对于传统艺术品和当代艺术品这两个不同的门类,可以用股市来打一个不恰当的比喻——传统艺术品的收藏投资,有点像“大户吃小户”,收藏者的风险在于大户或庄家背后的操纵和猫腻。频发的造假事件说明,在逐利欲望的驱使下,传统艺术品正在出现更为隐蔽和高级的造假系统,收藏风险越来越大;而当代艺术品的收藏投资,则更像是“原始股建仓”,由于“股票”本身的价值并没有定论,造假基本上无从谈起,收藏者的主要风险,主要在“选股”的眼光。这不仅可控,而且一旦选对,“原始股”的威力就会发挥出来。
如果你是个重视风险的理性收藏者,那么对你来说,或许已经到了关注当代艺术品的最佳时机。
Part1 背景(栏)
传统艺术品收藏 江湖愈发“险”恶(标)
如果你有个搞传统艺术品收藏的朋友,那么现在完全可以调侃他:“贵圈真乱!”在近年来不断爆出的造假新闻面前,想必你的朋友无法反驳,只有叹气。
传统艺术品造假事件,这几年在各大新闻媒体的报道中几乎就没停过。仅仅最近五年,就有 件影响较大的传统艺术品造假新闻被曝光。“国宝献汶川”闹剧、假宋徽宗《千字文》拍出天价、冒充徐悲鸿、傅抱石等大师作品的赝品频频拍出高价……传统艺术品造假,有愈演愈烈之势。
不仅如此,据圈内人士透露,在巨大利润的诱惑下,传统艺术品造假有升级为系统工程的趋势,从源头、鉴定到拍卖,各个环节无一不假、串联一气,手段隐蔽,让人难以辨别,于是,一个个赝品经由这一造假系统,最终成功拍出,以假乱真,获得暴利。
人们有理由相信,被曝光的造假艺术品只是冰山一角,是其中影响较大因而露出马脚的小部分。但即使如此,对于收藏和投资传统艺术品的人来说,这些事件就像时不时打响的冷枪,已让他们心惊肉跳,并不断地提醒着他们逐利时代收藏江湖的险恶。
造假频曝 连内行都心里发毛(小)
近年来,引发巨大关注的传统艺术品造假事件,可谓层出不穷。
2009年,汶川地震一周年之际,数十位中国民间藏家将号称总值数亿人民币的66件文物捐献给汶川县政府,然而,其中多件“国宝”,此后被收藏界普遍指认为是赝品。当时,有网友在雅昌艺术论坛上贴出了赠品图片,随后,很快有人跟帖,斥之为“闹剧”——包括 “鬼谷子下山”元青花罐和直径超过1米的“明宣德青花釉里红大盘”在内的多件“国宝”均被收藏界普遍指认为“假得离谱”,此事经《南方周末》、上海电台等追踪报道后,在藏界引起轩然大波,“国宝帮”作为最偏执的收藏群体正式被大家关注;
2009年,保真工程发起人、北京成举国际艺术品经纪有限公司法人李成举从2009年9月起,相继在长期合作伙伴琉璃厂宝翠堂画廊以批发价购买了540万元的当代名人字画,其中包括沈鹏、欧阳中石、娄师白、白雪石、黄永玉的作品。2009年12月3日,经公司员工及消费者通过有关权威部门对作品的鉴定后确认该批作品为赝品,直接经济损失达一千万之多,受害者达一百多人;
2011年1月9日,“汉代青黄玉龙凤纹化妆台(含坐凳)”最终在中嘉拍卖以2.2亿元的天价成交。随后,即有多位收藏界专业人士指出,汉代并无坐凳,怀疑其为赝品。此后又有知情者披露:“汉代玉凳”不过是在邳州当地制造加工的“赝品”,成本价50多万元;
2011年6月春拍,北京九歌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以7280万元人民币成功拍出了名为《人体蒋碧薇女士》的“徐悲鸿油画”。该油画的拍卖信息被发布于多家网站,同时配发的还有“徐悲鸿长子徐伯阳”所出示的“背书”和“徐伯阳与这幅画的合影”,以证明该画为“徐悲鸿真迹”。然而随后,中央美院1982级10名学生联名宣布,这张拍出7280万元、号称真迹的徐悲鸿油画,实为同学们1983年的习作;
2012年1月2日,一件号称宋徽宗赵佶瘦金体《千字文》书法作品拍得1.4亿元天价,拍卖图录上写明,这是宋徽宗赐给北宋权宦童贯的。然而此后,上海博物馆书画部主任单国霖表示,目前存世的宋徽宗瘦金体《千字文》只有一件,且现在仍收藏于上博;
2012年2月1日,一本署名为广州美术学院杨之光、陈金章、梁世雄、叶绿野、刘济荣、陈章绩等多位教授集体编著的书《岭南画派技法范本》(2011年3月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被画家杨之光本人揭发系伪书。其中书中刊登的所谓“范本”,有些竟是假画,不过将假画塞进这看似权威的画册中,说不定哪天就“以假乱真”、“以黑洗白”了。“我自己的画,现在我可以鉴别真假,但如果我死了呢?谁会是大家公认的杨之光作品鉴别权威?”
上海宝龙2012春拍上,题款为“徐悲鸿”的油画《九方皋》以8900万元成交,该画随即被不少业内人士指为赝品,因为按照拍卖公司提供的著录,该拍品应为国画,而非油画。国画大师傅抱石的外孙女傅蕾蕾在微博发表声明,于2013年1月30日至2月17日在香港荷里活广场“傅抱石妙笔丹青迎新岁”展出的15幅画皆为赝品…… 如此频发的造假事件,让传统艺术品收藏者头皮发麻。即使是一些内行也觉察到了“危险”。“现在明显感觉到风险在慢慢增大,回报总和在慢慢减小。”台湾收藏家老邓告诉投资客记者,“以前我是看准了马上就下手,但最近几年的造假事件,让我多少在心理上会有所顾虑,看上一件作品会想很久很久才会入手,现在不会那么快入手了,胆子小啊。”[这跟传统艺术品没关系]
仿造、鉴定、拍卖,环环有假(小)
从事玉器生意20多年的李先生透露,在邳州,很多玉雕艺人的作品都是偏向某一个门类。比如说做瓶子的,他就专门仿制瓶子。要仿制的东西原来是什么材料,他们就专门去购买一样的材料。“邳州不少艺人技术精湛,仿制的东西十分逼真,甚至能骗过一些所谓的专家。”“一件仿古玉器要形似比较容易,而要神似,做旧环节尤其重要。”李明透露,玉器做旧关键在选料,仿做旧玉的方法有熏、烤、烧、煮、炸、蚀、沁色等,使用的设备甚至有烤箱、微波炉和电炉等。
比如,酸、碱蚀泡是做旧很常见的一种做法。各种酸碱对各种玉腐蚀程度不同,能产生去掉杂质等不同效果。玉中的杂质去除后,会做各种沁色,还会在空隙中上胶,再打磨抛光。
“在邳州,汉代的墓葬很多,一些人会到刚挖掘的汉墓里拖些墓内的泥土来裹在玉器上,待泥土干时,用粗布抹去泥壳,留一些泥痕在玉器缝隙,以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
“现在不少权威专家都在质疑这个事情。一件邳州作坊中出来的仿古玉凳,为什么一转眼就成了汉代的并流入拍卖市场拍出天价?”李先生说,这其中的玄机就是利益驱动。“当然了,事情能演变到现在这个情况,跑老件的人,鉴定专家、拍卖公司实际上都在推波助澜。”
李先生说,从业之初,他就是跑老件起家的。所谓“跑老件”,就是在销售仿古玉器时,竭力让买家相信这是古玉器,
“为规避风险,跑老件的人一般不会说东西是文物,而让卖家自己看。跑老件的人会给卖家很多暗示,比如说是祖上传下来的,或者是从邳州收来的等等。”李明透露,“现在行内,花钱请专家‘鉴假成真’、让拍卖公司拍卖,也很常见。不懂的人会以为是老件,就会出高价。当然,冤大头都是那些不懂玉器的富人。”
不止是源头仿造和鉴定造假,拍卖环节的水也很深,很多拍卖公司甚至“知假拍假”。
为何拍卖市场赝品、假品迭出?一位从事艺术品拍卖逾20年的业内人士认为,艺术品造假古已有之,不过近年来随着艺术收藏市场的剧烈升温,在巨大利益的驱动之下,拍卖造假也变得名目繁多。
其一,瞄准大师名家而进行专业化造假。“眼下市场上身价最高的大师,无论齐白石、傅抱石,还是吴冠中等,都有专门研究他们作品的造假者。这些造假者往往自己已是专家,或在专家指导下做假,他们对大师的艺术风格、用笔特征、作品细节都研究得很透彻,因此与大师真迹相似度颇高。很多都是专家在仿,或者专家指导在仿,知道行家就看这些细节,他就专门在这些细节上做得很精。”该业内人士表示。
其二,“双胞胎”“克隆”颇多。一位业内人士给记者讲了个故事:某知名藏家拍到一幅大师作品,沾沾自喜,可回家后就在另一个拍卖预展上碰到了这幅画的孪生兄弟。一番周折后,他将两幅作品“肩并肩”挂在一起细细比较,才发现自己拍下的是一件赝品。这样的双胞胎甚至多胞胎现象,如今在拍场上很是常见。
其三,无中生有、仿造“神品”。业内人士说,艺术品造假,无非临、摹、仿三种手法。前两种都需要原本,而且经过比对容易发现破绽、打回原形,而“仿”却是在领会艺术家风格精髓之后随意发挥、自己创作。如今的拍卖造假,以仿作最多,而且有时的确真假难辨。也正因如此,拍卖市场上往往会有名不见经传的“神品”横空出世。
“可以这么说,在当下的拍卖市场上,既真且品质好的艺术品,颇为难寻。大量的赝品鱼目混珠,给拍卖公司的鉴定带来不少困难。”朵云轩艺术品拍卖公司刘经理向记者坦言,
拿上拍台的艺术品被发现是假作、赝品,拍卖公司是否是‘“知假拍假”?刘经理认为,不能一概而论。绝大多数情况下,拍假原因是这些拍卖公司在学术研究上功力浅薄,不具备鉴别艺术品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但不排除在一些情况下,有的拍卖公司因为征集不到真作,会用假作来“混”进其中,或者为了吸引眼球、制造轰动效应、牟取暴利而把明知是假的艺术品送上拍台。
PART2 声音(栏)
资深藏家:
传统艺术品收藏“很恐怖” ,转向值得尝试(标)
一系列“造假事件”难免让不少原本跃跃欲试的藏家望而却步,人们对传统艺术品投资市场是否还有信心?有没有人想要退出?造假风险能否避免?是否可以考虑转向当代艺术品?带着这些问题,本刊对两位资深传统艺术品藏家作了一些采访。
投=《投资客》杂志 四川收藏家陈鸣跃=陈 台湾收藏家邓总=邓
投:近年来传统艺术品造假事件层出不穷,这些事件是否对您的收藏造成了影响?
陈:对我个人收藏的影响不会很大,但是由于我的很多朋友他们在搞收藏的时候经常喜欢咨询我,让我给点意见,所以这一系列的造假事件出来以后,我想我要在引导他们投资的时候更加谨慎,等造假风波稍有平息再来考虑是否要继续投资传统艺术品,放慢脚步。
邓:我收藏东西是出于喜好,收藏每一件作品前都会细心研究,我觉得是时候下手了,马上就下手。但最近几年的“造假事件”,多少在心理上还是会有所顾虑,看上一件作品会想很久很久才会入手,现在不会那么快入手了,胆子小啊。
投:您怎么看待传统艺术品收藏风险的加大?
陈:风险是必然,而风险的加大是由于,市场上的传统艺术品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商家们被迫作假。还有就是市场的不规范,一些商家的道德败坏,比如请假专家,这里说道的假专家不是他本身作假是背后的推手进行操作,传统艺术品收藏背后很恐怖的。很难买到真的,哪怕在正规的拍卖行。 邓:关于传统艺术品收藏的风险我是这么看的,投资都是有风险的,但现在明显感觉到这种风险在慢慢增大,回报总和在慢慢减小。打个比方,你买了10件传统艺术品,共花了1000万元,你要卖的时候,发现只有2件是真迹,卖了1000万,这是幸运的,平了,但是如果10件藏品只有一件是真的呢?或者一件也没有呢?真迹都是绝版,哪有那么多啊,这个专家说是真迹,那个专家说是假画,谁知道啊?艺术家本人都不在了,谁敢说真假。
投:在造假风险的情况下,您认为是否应该暂缓或者更谨慎的投资?
陈:暂缓也是可以去考虑的,谨慎也不是根本的解决办法,解决的办法就是从自我修养做起,真正的了解艺术品的相关知识,如果投资公司有条件就多聘请有艺术鉴赏能力并有职业道德的专业人士进行考究,但现在这种大环境下也可以尝试对于当代艺术的投资,我这边也有当代艺术的一些收藏,而且近几年我也在引导自己的徒弟去收藏当代艺术,相比传统艺术品才说风险小,只要有眼光,回报也是很惊人的。
邓:不仅仅是传统艺术品投资,任何投资都需要谨慎而行,尽可能的从多方面掌握资料。我认为不存在暂缓的说法,而是要看是否有好东西,再好的大环境,东西不好依然得不到理想回报。
投:您或者您所知道的的藏家们是否有转向投资的想法呢?
陈:转向投资也是有一些的,我的一些朋友,他们既收藏传统艺术品也收藏当代的艺术品,但最近好像对于当代艺术品的收藏比例有所提高,一方面是应为这些造假事件,另一方面也可能是传统艺术品的供求关系影响的。
邓:以前一直都是收藏传统艺术品,这个有点受家里长辈的影响吧,现在国内一些当代艺术也逐渐成熟起来,我对有些画家的作品也是很欣赏的,可能马上就会入手一批当代作品,有些画和有意思。
投:您认为什么原因导致如今传统艺术品造假的猖獗?
陈:之前说的,市场供不应求,应为传统艺术品不可复制的特性,它的数量是有限的,而需求又比较大,于是商家们只有采取这种方法,反过来讲其实这里也有收藏者的原因,收藏者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那风险自然会降低,作假事件也会有所缓和。
邓:很多艺术品投资者都有一个心理——物以稀为贵,哪样东西稀缺,就买哪样。在购买的过程中,经过各方媒介的宣传,乱了阵脚,促成了很多“假货”现象的形成。
Part 3
“建仓”当代艺术品,是时候了(标)
传统艺术品收藏投资的风险加大是一个既成事实,收藏者必须对此有足够的重视。可以打一个不恰当的比喻——这种风险,有点像股市上的“大户吃小户”、“庄家吃散户”,系统造假行为就像股市上大户或庄家的暗箱操作、背后猫腻,如果缺乏信息渠道与专业判断,无疑风险非常高。
那么,面对目前传统艺术品收藏“江湖险恶”的现实,收藏者该怎么办?“现在这种大环境下,可以尝试对于当代艺术的投资,我这边也有当代艺术的一些收藏,而且近几年我也在引导自己的徒弟去收藏当代艺术,相比传统艺术品才说风险小,只要有眼光,回报也是很惊人的。” 四川收藏家陈鸣跃给出的建议,或许会让很多传统艺术品的收藏者心有戚戚焉。
相比于传统艺术品市场,当代艺术品的收藏投资,更像是“原始股建仓”,由于“股票”本身的价值并没有定论,造假基本上无从谈起,收藏者的主要风险,仅在“选股”的眼光。这不仅可控,而且一旦选对,“原始股”的威力就会发挥出来。
数据说话:当代艺术品收益率远高于股票(小)
实际上,如果跳出传统艺术品收藏的思路和视角,仔细回顾,可以发现当代艺术品投资的成长速度也是相当惊人的。调查显示,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当代艺术品中最受欢迎的投资品类——当代书画作品的整体价格提高了15倍,而同期的股票价格则只分别增加了4.5倍。
试想一下若10年前花费10万元购买一幅张晓刚作品,现在就可能获利数百万元,收益率甚至超过变幻莫测的股市,这也许就是当代艺术品市场的神奇之处。“当代艺术不是‘经典’,我们不知道当代艺术中哪些画家的作品会成为经典”。
此外,我们还可以从胡润艺术榜——当代艺术家作品拍卖成交额前10 榜单在2012年的情况,一窥当代艺术品的投资价值。
(加一个2013胡润艺术榜top10表)[请补表格]
在2012年胡润艺术榜榜单上,艺术家周春芽以4.7亿元的总成交额首次成为最贵在世艺术家,是近三年来最年轻的在世艺术家“状元”。 2012年,周春芽作品总成交额较2011年翻了1倍,排名比去年上升6位。他的4.7亿元总成交额来自222幅作品,其中2012年最贵的一幅作品是由北京匡时拍出的1994年作《石头系列——雅安上里(三联画)》,价格达到了2990万元,是在世艺术家作品第七贵。自2008年胡润艺术榜发布至今,除2011年外,周春芽一直保持着前十的名次,近三年的成交额平均增长率超过100%。
排名第二的艺术家为年仅49岁的油画艺术家曾梵志,成交额为4.5亿元,仅比周春芽低1,694 万元,是前十名中最年轻的。曾梵志的4.5亿元总成交额来自76幅作品,其中拍得最贵的一幅是由香港佳士得拍出的2000年作《飞翔》,价格3,241万元。自2008胡润艺术榜以来,曾梵志排名一直较为平稳,始终位于前十名,近三年的成交额平均增长率约96%。
75岁的国画艺术家范曾在连续两年蝉联桂冠宝座后,今年以4.3亿元的总成交额排名第三,并第三次蝉联在世国画艺术家桂冠。范曾的4.3亿元总成交额来自758幅作品,数据显示,2012年范曾作品总成交额较2011年下跌一半。
92岁的油画艺术家赵无极以4.2亿元的总成交额位列第四。赵无极是2010胡润艺术榜在世艺术家桂冠获得者,去年排名第三。总成交额下降30%。过去一年拍得最贵的作品是由香港佳士得拍出的1960年作《15.05.60》,价格2,761万元。胡润百富董事长兼首席调研员胡润介绍说,虽然赵无极已于2013年4月9日因病逝世,但由于榜单统计时间截止至去年年底,因此他仍在榜单上。 93岁的油画艺术家朱德群以3.6亿元的总成交额排名第五,比去年上升9位,总成交额上升127%,是过去一年总成交额涨幅最大的上榜艺术家。过去一年拍得最贵的作品是由香港佳士得拍出的1987年作《白色森林之二》,价格4,838万元,这件作品同时也是最贵的在世艺术家作品。自2008胡润艺术榜以来朱德群一直保持着前20的位置。
在2013胡润艺术榜中,经过数据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当代艺术惊人的潜在价值和直接价值,当然这离不开独到的眼光。
另一个数据——雅昌数据,则可以直接反映传统书画与当代书画的价值对比。雅昌数据共有四个指数排行榜,包括传统书画指数VS当代书画指数、当代中国书画家作品最新价格指数排名、近现代中国书画家作品最新价格指数排名、古代中国书画家作品最新价格指数排名等。
从传统书画与当代书画的价值对比图中,我们可以直观看出传统书画的上升指数是19%,当代书画的上升指数是59%,而从当代中国书画家作品最新价格指数排名、近现代中国书画家作品最新价格指数排名图中、古代中国书画家作品最新价格指数排名,我们也可以直观看出他们的价格是一个递增的状态,古代书画价格最高,其次是近代书画,价格最低的是当代书画。综合上面的数据,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当代艺术品投资相对较低,上升指数较快,风险也是最小的。
(加雅昌数据表)[请补表格]
趋势解读:当代艺术品为什么值得投资(小)
在香港苏富比中国当代艺术部主管林家如的眼里,当代艺术品有别于传统艺术品的魅力和优势,正在慢慢显示出来。
“当代艺术直接表现了我们当下的生存状况,表达出我们的喜怒哀乐,与我们息息相通。”据林家如介绍,当代艺术品的收藏群体正在不断增长,这一群体往往教育程度较高,经济实力较强,喜欢当代艺术。她所接触到的来自内地的藏家,年龄一般在35到45岁,大多从事信托投资、证券金融、IT行业,有海外教育背景。对他们来说,当代艺术作品不仅价位较低,文化背景也比较容易得到认同。内地传统藏家熟悉的“经典”所代表的传统文化,他们反而感到有些隔膜。
林家如还告诉记者一个耐人寻味的信息:据一份国际专业杂志的2005年收藏家排行榜,世界前100位藏家都涉及了当代艺术——而这是去年才出现的新变化,它表明,当代艺术已经成为目前全球艺术品收藏投资大热。
而如果再向前看,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呈整体向上的趋势,目前有很多利好因素鼓励投资者进入这一市场:
1. 艺术在市场中的价值趋势往往跟经济发展成正比,目前中国经济发展基本面平稳,当代艺术投资深具发展潜力;
2.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形成不过是这几年的事情,对比国外的经验及价格,目前仍处于“原始股”阶段,有很大的上涨空间;
3.中国富裕人口正不断增加,当代艺术品潜在性投资者群体数量不断增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4.当代艺术作品富有丰富的时代特征,非常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与现代人生活结合紧密,市场的支持者众多;
5.中国的当代艺术市场正逐渐跟国际市场接轨,而国外的收藏家也愈来愈重视中国的当代艺术作品在市场上的价值及代表性,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重要推手;
6.中国的当代艺术市场在管理方面引进了国外的方法及经验,例如在经纪人制度、推广手法和画廊经营等等,市场较为有序透明,有利于投资者进入。
7.中国当代艺术已经形成自己的知名艺术家群体,例如有中国当代艺术F4之称的张晓刚、岳敏君、王广义和方力军。他们起了带头及先锋的作用,吸引与鼓励更多的年青艺术者投入当代艺术创作中,产生更多优秀作品。
汇总种种趋势,可以乐观地判断,投资当代艺术品,现在正是入市“建仓”时机。
当代书画 投资当代艺术第一选择(小)
2013春拍已落下帷幕,艺术市场经过去年秋拍滑落以后,在今年春拍迎来回暖,交易活跃程度有所回升,其中表现最好的是当代书画。
在当代艺术品投资中,当代书画具有最为广泛的参与人群,也是最受欢迎的投资品类,市场空前繁荣,即使目前艺术品市场还处于调整期,当代书画火爆行情依旧持续,受追捧程度有增无减,一些当代书画家的作品俨然成为“纸黄金”。。早在2005年,在北京荣宝春季拍卖会上,吴冠中的水墨作品《黄土高原》一举冲向1870万元,成为首件价格过千万元大关的当代书画作品。2009年,在中国书画板块整体上扬的大环境中,当代书画家作品的市场价位也不同程度地上涨。而在今年中国嘉德春拍中,当代书画板块成交额首次逾亿元,在北京保利春拍中,当代书画板块总成交额也达到1.3亿元。
当代书画为何备受青睐呢?书画市场评论家齐建秋表示:“当代书画既继承了传统书画的形式,又没有古书画真伪鉴定难和鉴定标准不统一的问题,不论是在收藏投资市场还是礼品市场,都有庞大的基础。”
有专家指出,对于想要入市当代艺术市场的收藏投资者来说,当代书画可以说是“第一选择”,原因在于:投资当代书画的藏家群体数量最大,远多于其他投资的买家;同时,市场对当代书画高度认同,当代书画投资大都在社会和画坛中得到了认可,其作品广为人知,真假鉴定较为容易;此外,当代书画市场成熟,行情起伏较小,画价稳定性高,投资风险小,抗跌性强。因此,对于收藏者来说,重点研究投资当代书画是稳妥的方案。
Part4藏家
他们怎样收藏当代艺术品(标)
美国藏家甘兹夫妇:投资有天分的青年画家(小)
自20世纪60年代,甘兹夫妇(美国著名私人收藏家)开始专注于收藏新崛起的美国画家贾斯伯·琼斯、劳申伯格及斯特拉等人的作品,对他们的日后成名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琼斯被认为是美国现代波普艺术的佼佼者。琼斯善于以平凡的题材和材料入画,而能获得意外的效果,从而博得人们的欣赏。甘兹夫妇收藏了琼斯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琼斯早期创作的一幅《白色数字》,在刷上多层油彩后,用颜烊和蜡混合加热作画,令画面上的数字近乎看不见,别具特色。这件作品甘兹夫妇于1964年11月从纽约一个著名画商手中以1.5万美元购得,拍卖会估价却高达450万至550万美元,结果以792.25万美元成交。《礼品2号》是1964年琼斯在日本东京创了两件以《礼品》为题材的作品之一,其中一件保存在画家本人手中。这是琼斯用非常独特的的综合材料绘制成的作品,以画布、油彩、木架、瓷盘、手电筒等综合材料创作而成,也可以说是琼斯的招牌作品,在当时可谓惊世骇俗。1965年1月,甘兹夫妇仅以3600美元从画廊购入。当年秋天,琼斯为表示谢意,特别作《礼品2号研究》的纸本作品赠送给甘兹夫妇。拍卖会上,《礼品2号》以726.25万美元成交,《礼品2号研究》则以23.35万美元成交。 根据专场拍卖结果,甘兹夫妇在琼斯的11件作品上先后投入91.5万多美元,结果拍卖总成交高达2951.46万美元,投资回报率高达32倍。
劳申伯格是琼斯的好友,同样是美国当代最有创造性的艺术家之一,他使生活中平凡的东西构成为他作品的重要构成元素,同时采用较大件的物料作画,又使他的作品与雕塑作品之间仅有一线之隔,从而大大拓展艺术空间,改变了人们以往的习惯及审美趣味。
值得一提出的是,1982年6月,劳申伯格来到中国宣纸的故乡安徽泾县,在泾县逗留的两周内,劳申伯格将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宣纸的制造工艺中去,并运用这一工艺完成了数百件拼贴作品。《时代周刊》杂志艺术评论家罗伯特·休斯认为这批作品“是他一生长中最好的系列之一”。
可以说,甘兹夫妇是最早发现和收藏劳申伯格作品的人士之一。早在1964年5月,甘兹夫妇就通过画廊以8240美元购进劳申伯格的代表作《暗中操作者》,作品尺幅巨大,高259厘米,宽152厘米,厚29厘米,以金属、木、油彩及绳索等混合材料制成,是绘画和雕塑的有机结合。
1966年,甘兹夫妇以4000美元购入劳申伯格为纪念但丁诞生700周年而制作的拼贴作品。第二年,甘兹夫妇以1.1万美元直接从画家手中购进他于50年代创作的著名拼贴作品《红色内墙》,用油彩、丝绒、塑胶及纸张等物料创作而成,一直挂在甘兹夫妇寓所楼上的沙发上方。
拍卖会上,这些藏品也纷纷亮相。《暗中操作者》估价300万至400万美元,结果不幸流标,同时也在为此次专场拍卖中惟一一件流标的作品。《但丁纪念》以39.85万美元成交,《红色内墙》以638.25万美元成交。
甘兹夫妇在劳申伯格7件作品收藏中总计投入25117.5美元,通过拍卖即获得总计700余万美元的成交额,回报率高达280多倍。
人们常说,投资艺术品回报是极高的,甘兹夫妇的投资收藏应是最佳的范例。不管是名头大的毕加索,还是当年名不见经传的琼斯等年轻人,都让收藏者获利不菲。当然这种所获与藏家的独到眼光、艺术修养、艺术品位是分不开的。
旅美藏家武老师:无心插柳柳成荫(小)
武老师是一位即将退休的“闲人”,是一位书画发烧友,也是有一位当代书画藏家 。采访武老师时他带了一幅周平珖(中国国家高级美术师,1955年生于重庆。1998年以“ 杰出艺术家”身份移民定居洛杉矶。现为国际兰亭笔会副会长, 加州 中国书画院副院长。是目前在美国最具影响的中国画家之一。)当代书画,沾沾自喜的给我讲起了他和书画的故事。
2010年的夏天,武老师住家附近突然“竖起”了一家规模不小的画廊,这对一位书画发烧友来说可是一件天大的事,武老师为此兴奋了许久,当然也不可能错过任何一场展览。2010年的秋冬天,画廊在举办一位当代旅美画家周平珖的工笔画,武老师自然前往观看,并一眼看中一幅工笔花鸟画,他的眼睛已经被画面死死地勾住,几乎连眨眼都想快点,那幅画再次勾起了武老师的收藏欲望,用4000元一平尺的价格购买了那幅3.75平尺的花鸟工笔画,共计15000元。
其实在此之前,武老师已经收藏了十几幅在各种地方通过各种渠道购买的书画,收藏主要是出于对书画的喜爱,挂在家里赏心悦目,然而往往无心插柳柳成荫,2012年周平珖的画价翻了一番,从4000元一平尺涨到了8000元一平尺,得知这个消息武老师是在报纸上,半信半疑的武老师打算去画廊看看是不是这么回事,果然,白墙上周平珖画作的价签板上价格翻了一倍,整整一倍。面对突如其来的好消息,武老师没有掩盖自己的喜悦,临走时还在感叹:出于喜爱买的画,居然还能增值,没想到啊!武老师表示以后还会继续收藏下去。
乌里·希克&尤伦斯:影响中国当代艺术的藏家(小)
二十世纪80年代,以乌里·希克为先锋的西方收藏家开始表现出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兴趣。在中国生活期间,乌里·希克开始系统地收集中国当代艺术。至今他收藏的中国当代艺术品包括油画、影像、装置等大约数千件,而这些藏品全面呈现了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线索。2005年乌里·希克在瑞士的伯尔尼博物馆展出了这些藏品,吸引了众多欧洲艺术家和藏家。在收藏策略上希克的方法更为灵活。1998年,他创建了一个名为“中国当代艺术奖”艺术奖项,希望能借这个奖项吸引最优秀的年轻艺术家。乌里·希克的收藏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它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
比利时收藏家尤伦斯同样也对中国当代艺术品情有独钟,在他收藏的1700多件中国艺术品中,当代艺术占到了80%。尤伦斯收藏策略独特,他专门成立了尤伦斯基金会。该基金会创建于2003年,基础是尤伦斯夫妇十几年来收藏的中国当代艺术品。基金会的学术委员会由重要策展人组成,以保证收藏和其它学术活动的质量。这种方法为收藏工作提供了扎实的学术基础。目前中国艺术评论家费大为主持日常工作,使得藏品水准更加专业,并且能够体现出中国人对自己历史的理解和对中国艺术的未来判断。尤伦斯基金会成立两年多来。首先是调整了收藏的方向,并大大扩充了收藏量;其次是与欧洲的重要美术馆合作举办了两个大型的中国当代艺术展览。基金会还积极赞助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前两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参展的中国艺术家都得到了来自尤伦斯的10万美元的赞助款项。
TIPS(栏)
当代艺术品收藏投资攻略
近年来,民间艺术品交易市场持续升温,引发了大量普通市民的参与热情。现在大家有点钱都在想着怎么投资、怎么保值增值。我们在当代艺术品收藏时应该注意有哪些问题呢?综合了几位艺术品投资专家的讲解,总结如下:
首先,与基本的消费行为不同,收藏是一种生活方式,是区别于原有的注重实用功能而开始转向追求精神功能的本质转变。这种转变需要改变原有的消费观念,对文化、艺术、精神产品的价值重新看待,艺术收藏对家庭氛围的营造、社会话题、精神气质的提升、甚至是家庭教育的培养和文化品味塑造都有非常好地潜移默化作用,并且这种影响是根本的,一旦形成就无法抹去的。
其次,收藏最忌性急。不能今天收藏一幅画,明天就把它卖掉,这样得来的利润往往不会太高。收藏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投资价值随时间而增长。收藏也不是一个人玩的东西,也不仅是一个小圈子的东西。通过展览让大众能看到不同的收藏理念和专业视角,也是逐渐培养和扩大收藏圈子的有益尝试。
第三,对于当代艺术的收藏来说,真正的难点还在于如何去判断其价值。这对于新兴的中国收藏家来说显得更为困难:一方面,在全球化的今天,当代艺术的创作,不仅仅是艺术家个体的精神创造,不仅仅是艺术家对本土现实的关注与反映,同时它又表现为不同文化间的碰撞、沟通与交融,因此判断当代艺术的价值,既需要熟知本土,也需要国际性的视野;在另一方面,收藏价值观的形成并不仅仅是私人收藏家的事情,需要更广泛的共识与讨论的机制。
随着艺术品市场不断出现天价震惊着人们,投资者需提防艺术品市场的系统性风险。现阶段中国国内的艺术投资,在给予艺术品市场更多流动性资金的同时,也给艺术品市场带来了很多的不确定性,导致市场行情的不稳定或过度波动。艺术收藏是一门系统的学养,需要阅历、趣味等各方面的积累和经验。机构承诺和秘笈策略都代替不了您亲自实践和不断探索,它将为您带来一笔看得见的实有资产、享受得到的精神财富。
【开篇】:
近年来,传统艺术品“造假”事件频频曝光:“国宝献汶川”、“1.4亿宋徽宗书法堪比地摊货的天价拍品”、“徐悲鸿《人体蒋碧薇女士》遭联名打假”、“假宝玉”、“汉代玉凳”……这些层出不穷的造假新闻,仿佛在不断提醒艺术品收藏者们:对于收藏投资传统艺术品而言,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艺术品收藏与投资者一扭头,发现了当代艺术品的单纯和魅力。风险可控、近年来市场稳步增长,升值潜力大,这些事实都仿佛在宣布,当代艺术品收藏投资,正在迎来自己最好的时代。
接二连三曝光的传统艺术品造假事件,正在加剧收藏者对于风险失控的担心,对其中很多人而言,也许是到了重新审视艺术品收藏投资方向的时候了。当传统艺术品造假成风、收藏投资风险变得越来越大,以当代书画为主的当代艺术品收藏与投资,在收藏者眼中的吸引力和价值正在不断加码——它的风险相对较小、可控;它在升值上“以小博大”的机会也更多、几率更高。
对于传统艺术品和当代艺术品这两个不同的门类,可以用股市来打一个不恰当的比喻——传统艺术品的收藏投资,有点像“大户吃小户”,收藏者的风险在于大户或庄家背后的操纵和猫腻。频发的造假事件说明,在逐利欲望的驱使下,传统艺术品正在出现更为隐蔽和高级的造假系统,收藏风险越来越大;而当代艺术品的收藏投资,则更像是“原始股建仓”,由于“股票”本身的价值并没有定论,造假基本上无从谈起,收藏者的主要风险,主要在“选股”的眼光。这不仅可控,而且一旦选对,“原始股”的威力就会发挥出来。
如果你是个重视风险的理性收藏者,那么对你来说,或许已经到了关注当代艺术品的最佳时机。
Part1 背景(栏)
传统艺术品收藏 江湖愈发“险”恶(标)
如果你有个搞传统艺术品收藏的朋友,那么现在完全可以调侃他:“贵圈真乱!”在近年来不断爆出的造假新闻面前,想必你的朋友无法反驳,只有叹气。
传统艺术品造假事件,这几年在各大新闻媒体的报道中几乎就没停过。仅仅最近五年,就有 件影响较大的传统艺术品造假新闻被曝光。“国宝献汶川”闹剧、假宋徽宗《千字文》拍出天价、冒充徐悲鸿、傅抱石等大师作品的赝品频频拍出高价……传统艺术品造假,有愈演愈烈之势。
不仅如此,据圈内人士透露,在巨大利润的诱惑下,传统艺术品造假有升级为系统工程的趋势,从源头、鉴定到拍卖,各个环节无一不假、串联一气,手段隐蔽,让人难以辨别,于是,一个个赝品经由这一造假系统,最终成功拍出,以假乱真,获得暴利。
人们有理由相信,被曝光的造假艺术品只是冰山一角,是其中影响较大因而露出马脚的小部分。但即使如此,对于收藏和投资传统艺术品的人来说,这些事件就像时不时打响的冷枪,已让他们心惊肉跳,并不断地提醒着他们逐利时代收藏江湖的险恶。
造假频曝 连内行都心里发毛(小)
近年来,引发巨大关注的传统艺术品造假事件,可谓层出不穷。
2009年,汶川地震一周年之际,数十位中国民间藏家将号称总值数亿人民币的66件文物捐献给汶川县政府,然而,其中多件“国宝”,此后被收藏界普遍指认为是赝品。当时,有网友在雅昌艺术论坛上贴出了赠品图片,随后,很快有人跟帖,斥之为“闹剧”——包括 “鬼谷子下山”元青花罐和直径超过1米的“明宣德青花釉里红大盘”在内的多件“国宝”均被收藏界普遍指认为“假得离谱”,此事经《南方周末》、上海电台等追踪报道后,在藏界引起轩然大波,“国宝帮”作为最偏执的收藏群体正式被大家关注;
2009年,保真工程发起人、北京成举国际艺术品经纪有限公司法人李成举从2009年9月起,相继在长期合作伙伴琉璃厂宝翠堂画廊以批发价购买了540万元的当代名人字画,其中包括沈鹏、欧阳中石、娄师白、白雪石、黄永玉的作品。2009年12月3日,经公司员工及消费者通过有关权威部门对作品的鉴定后确认该批作品为赝品,直接经济损失达一千万之多,受害者达一百多人;
2011年1月9日,“汉代青黄玉龙凤纹化妆台(含坐凳)”最终在中嘉拍卖以2.2亿元的天价成交。随后,即有多位收藏界专业人士指出,汉代并无坐凳,怀疑其为赝品。此后又有知情者披露:“汉代玉凳”不过是在邳州当地制造加工的“赝品”,成本价50多万元;
2011年6月春拍,北京九歌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以7280万元人民币成功拍出了名为《人体蒋碧薇女士》的“徐悲鸿油画”。该油画的拍卖信息被发布于多家网站,同时配发的还有“徐悲鸿长子徐伯阳”所出示的“背书”和“徐伯阳与这幅画的合影”,以证明该画为“徐悲鸿真迹”。然而随后,中央美院1982级10名学生联名宣布,这张拍出7280万元、号称真迹的徐悲鸿油画,实为同学们1983年的习作;
2012年1月2日,一件号称宋徽宗赵佶瘦金体《千字文》书法作品拍得1.4亿元天价,拍卖图录上写明,这是宋徽宗赐给北宋权宦童贯的。然而此后,上海博物馆书画部主任单国霖表示,目前存世的宋徽宗瘦金体《千字文》只有一件,且现在仍收藏于上博;
2012年2月1日,一本署名为广州美术学院杨之光、陈金章、梁世雄、叶绿野、刘济荣、陈章绩等多位教授集体编著的书《岭南画派技法范本》(2011年3月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被画家杨之光本人揭发系伪书。其中书中刊登的所谓“范本”,有些竟是假画,不过将假画塞进这看似权威的画册中,说不定哪天就“以假乱真”、“以黑洗白”了。“我自己的画,现在我可以鉴别真假,但如果我死了呢?谁会是大家公认的杨之光作品鉴别权威?”
上海宝龙2012春拍上,题款为“徐悲鸿”的油画《九方皋》以8900万元成交,该画随即被不少业内人士指为赝品,因为按照拍卖公司提供的著录,该拍品应为国画,而非油画。国画大师傅抱石的外孙女傅蕾蕾在微博发表声明,于2013年1月30日至2月17日在香港荷里活广场“傅抱石妙笔丹青迎新岁”展出的15幅画皆为赝品…… 如此频发的造假事件,让传统艺术品收藏者头皮发麻。即使是一些内行也觉察到了“危险”。“现在明显感觉到风险在慢慢增大,回报总和在慢慢减小。”台湾收藏家老邓告诉投资客记者,“以前我是看准了马上就下手,但最近几年的造假事件,让我多少在心理上会有所顾虑,看上一件作品会想很久很久才会入手,现在不会那么快入手了,胆子小啊。”[这跟传统艺术品没关系]
仿造、鉴定、拍卖,环环有假(小)
从事玉器生意20多年的李先生透露,在邳州,很多玉雕艺人的作品都是偏向某一个门类。比如说做瓶子的,他就专门仿制瓶子。要仿制的东西原来是什么材料,他们就专门去购买一样的材料。“邳州不少艺人技术精湛,仿制的东西十分逼真,甚至能骗过一些所谓的专家。”“一件仿古玉器要形似比较容易,而要神似,做旧环节尤其重要。”李明透露,玉器做旧关键在选料,仿做旧玉的方法有熏、烤、烧、煮、炸、蚀、沁色等,使用的设备甚至有烤箱、微波炉和电炉等。
比如,酸、碱蚀泡是做旧很常见的一种做法。各种酸碱对各种玉腐蚀程度不同,能产生去掉杂质等不同效果。玉中的杂质去除后,会做各种沁色,还会在空隙中上胶,再打磨抛光。
“在邳州,汉代的墓葬很多,一些人会到刚挖掘的汉墓里拖些墓内的泥土来裹在玉器上,待泥土干时,用粗布抹去泥壳,留一些泥痕在玉器缝隙,以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
“现在不少权威专家都在质疑这个事情。一件邳州作坊中出来的仿古玉凳,为什么一转眼就成了汉代的并流入拍卖市场拍出天价?”李先生说,这其中的玄机就是利益驱动。“当然了,事情能演变到现在这个情况,跑老件的人,鉴定专家、拍卖公司实际上都在推波助澜。”
李先生说,从业之初,他就是跑老件起家的。所谓“跑老件”,就是在销售仿古玉器时,竭力让买家相信这是古玉器,
“为规避风险,跑老件的人一般不会说东西是文物,而让卖家自己看。跑老件的人会给卖家很多暗示,比如说是祖上传下来的,或者是从邳州收来的等等。”李明透露,“现在行内,花钱请专家‘鉴假成真’、让拍卖公司拍卖,也很常见。不懂的人会以为是老件,就会出高价。当然,冤大头都是那些不懂玉器的富人。”
不止是源头仿造和鉴定造假,拍卖环节的水也很深,很多拍卖公司甚至“知假拍假”。
为何拍卖市场赝品、假品迭出?一位从事艺术品拍卖逾20年的业内人士认为,艺术品造假古已有之,不过近年来随着艺术收藏市场的剧烈升温,在巨大利益的驱动之下,拍卖造假也变得名目繁多。
其一,瞄准大师名家而进行专业化造假。“眼下市场上身价最高的大师,无论齐白石、傅抱石,还是吴冠中等,都有专门研究他们作品的造假者。这些造假者往往自己已是专家,或在专家指导下做假,他们对大师的艺术风格、用笔特征、作品细节都研究得很透彻,因此与大师真迹相似度颇高。很多都是专家在仿,或者专家指导在仿,知道行家就看这些细节,他就专门在这些细节上做得很精。”该业内人士表示。
其二,“双胞胎”“克隆”颇多。一位业内人士给记者讲了个故事:某知名藏家拍到一幅大师作品,沾沾自喜,可回家后就在另一个拍卖预展上碰到了这幅画的孪生兄弟。一番周折后,他将两幅作品“肩并肩”挂在一起细细比较,才发现自己拍下的是一件赝品。这样的双胞胎甚至多胞胎现象,如今在拍场上很是常见。
其三,无中生有、仿造“神品”。业内人士说,艺术品造假,无非临、摹、仿三种手法。前两种都需要原本,而且经过比对容易发现破绽、打回原形,而“仿”却是在领会艺术家风格精髓之后随意发挥、自己创作。如今的拍卖造假,以仿作最多,而且有时的确真假难辨。也正因如此,拍卖市场上往往会有名不见经传的“神品”横空出世。
“可以这么说,在当下的拍卖市场上,既真且品质好的艺术品,颇为难寻。大量的赝品鱼目混珠,给拍卖公司的鉴定带来不少困难。”朵云轩艺术品拍卖公司刘经理向记者坦言,
拿上拍台的艺术品被发现是假作、赝品,拍卖公司是否是‘“知假拍假”?刘经理认为,不能一概而论。绝大多数情况下,拍假原因是这些拍卖公司在学术研究上功力浅薄,不具备鉴别艺术品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但不排除在一些情况下,有的拍卖公司因为征集不到真作,会用假作来“混”进其中,或者为了吸引眼球、制造轰动效应、牟取暴利而把明知是假的艺术品送上拍台。
PART2 声音(栏)
资深藏家:
传统艺术品收藏“很恐怖” ,转向值得尝试(标)
一系列“造假事件”难免让不少原本跃跃欲试的藏家望而却步,人们对传统艺术品投资市场是否还有信心?有没有人想要退出?造假风险能否避免?是否可以考虑转向当代艺术品?带着这些问题,本刊对两位资深传统艺术品藏家作了一些采访。
投=《投资客》杂志 四川收藏家陈鸣跃=陈 台湾收藏家邓总=邓
投:近年来传统艺术品造假事件层出不穷,这些事件是否对您的收藏造成了影响?
陈:对我个人收藏的影响不会很大,但是由于我的很多朋友他们在搞收藏的时候经常喜欢咨询我,让我给点意见,所以这一系列的造假事件出来以后,我想我要在引导他们投资的时候更加谨慎,等造假风波稍有平息再来考虑是否要继续投资传统艺术品,放慢脚步。
邓:我收藏东西是出于喜好,收藏每一件作品前都会细心研究,我觉得是时候下手了,马上就下手。但最近几年的“造假事件”,多少在心理上还是会有所顾虑,看上一件作品会想很久很久才会入手,现在不会那么快入手了,胆子小啊。
投:您怎么看待传统艺术品收藏风险的加大?
陈:风险是必然,而风险的加大是由于,市场上的传统艺术品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商家们被迫作假。还有就是市场的不规范,一些商家的道德败坏,比如请假专家,这里说道的假专家不是他本身作假是背后的推手进行操作,传统艺术品收藏背后很恐怖的。很难买到真的,哪怕在正规的拍卖行。 邓:关于传统艺术品收藏的风险我是这么看的,投资都是有风险的,但现在明显感觉到这种风险在慢慢增大,回报总和在慢慢减小。打个比方,你买了10件传统艺术品,共花了1000万元,你要卖的时候,发现只有2件是真迹,卖了1000万,这是幸运的,平了,但是如果10件藏品只有一件是真的呢?或者一件也没有呢?真迹都是绝版,哪有那么多啊,这个专家说是真迹,那个专家说是假画,谁知道啊?艺术家本人都不在了,谁敢说真假。
投:在造假风险的情况下,您认为是否应该暂缓或者更谨慎的投资?
陈:暂缓也是可以去考虑的,谨慎也不是根本的解决办法,解决的办法就是从自我修养做起,真正的了解艺术品的相关知识,如果投资公司有条件就多聘请有艺术鉴赏能力并有职业道德的专业人士进行考究,但现在这种大环境下也可以尝试对于当代艺术的投资,我这边也有当代艺术的一些收藏,而且近几年我也在引导自己的徒弟去收藏当代艺术,相比传统艺术品才说风险小,只要有眼光,回报也是很惊人的。
邓:不仅仅是传统艺术品投资,任何投资都需要谨慎而行,尽可能的从多方面掌握资料。我认为不存在暂缓的说法,而是要看是否有好东西,再好的大环境,东西不好依然得不到理想回报。
投:您或者您所知道的的藏家们是否有转向投资的想法呢?
陈:转向投资也是有一些的,我的一些朋友,他们既收藏传统艺术品也收藏当代的艺术品,但最近好像对于当代艺术品的收藏比例有所提高,一方面是应为这些造假事件,另一方面也可能是传统艺术品的供求关系影响的。
邓:以前一直都是收藏传统艺术品,这个有点受家里长辈的影响吧,现在国内一些当代艺术也逐渐成熟起来,我对有些画家的作品也是很欣赏的,可能马上就会入手一批当代作品,有些画和有意思。
投:您认为什么原因导致如今传统艺术品造假的猖獗?
陈:之前说的,市场供不应求,应为传统艺术品不可复制的特性,它的数量是有限的,而需求又比较大,于是商家们只有采取这种方法,反过来讲其实这里也有收藏者的原因,收藏者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那风险自然会降低,作假事件也会有所缓和。
邓:很多艺术品投资者都有一个心理——物以稀为贵,哪样东西稀缺,就买哪样。在购买的过程中,经过各方媒介的宣传,乱了阵脚,促成了很多“假货”现象的形成。
Part 3
“建仓”当代艺术品,是时候了(标)
传统艺术品收藏投资的风险加大是一个既成事实,收藏者必须对此有足够的重视。可以打一个不恰当的比喻——这种风险,有点像股市上的“大户吃小户”、“庄家吃散户”,系统造假行为就像股市上大户或庄家的暗箱操作、背后猫腻,如果缺乏信息渠道与专业判断,无疑风险非常高。
那么,面对目前传统艺术品收藏“江湖险恶”的现实,收藏者该怎么办?“现在这种大环境下,可以尝试对于当代艺术的投资,我这边也有当代艺术的一些收藏,而且近几年我也在引导自己的徒弟去收藏当代艺术,相比传统艺术品才说风险小,只要有眼光,回报也是很惊人的。” 四川收藏家陈鸣跃给出的建议,或许会让很多传统艺术品的收藏者心有戚戚焉。
相比于传统艺术品市场,当代艺术品的收藏投资,更像是“原始股建仓”,由于“股票”本身的价值并没有定论,造假基本上无从谈起,收藏者的主要风险,仅在“选股”的眼光。这不仅可控,而且一旦选对,“原始股”的威力就会发挥出来。
数据说话:当代艺术品收益率远高于股票(小)
实际上,如果跳出传统艺术品收藏的思路和视角,仔细回顾,可以发现当代艺术品投资的成长速度也是相当惊人的。调查显示,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当代艺术品中最受欢迎的投资品类——当代书画作品的整体价格提高了15倍,而同期的股票价格则只分别增加了4.5倍。
试想一下若10年前花费10万元购买一幅张晓刚作品,现在就可能获利数百万元,收益率甚至超过变幻莫测的股市,这也许就是当代艺术品市场的神奇之处。“当代艺术不是‘经典’,我们不知道当代艺术中哪些画家的作品会成为经典”。
此外,我们还可以从胡润艺术榜——当代艺术家作品拍卖成交额前10 榜单在2012年的情况,一窥当代艺术品的投资价值。
(加一个2013胡润艺术榜top10表)[请补表格]
在2012年胡润艺术榜榜单上,艺术家周春芽以4.7亿元的总成交额首次成为最贵在世艺术家,是近三年来最年轻的在世艺术家“状元”。 2012年,周春芽作品总成交额较2011年翻了1倍,排名比去年上升6位。他的4.7亿元总成交额来自222幅作品,其中2012年最贵的一幅作品是由北京匡时拍出的1994年作《石头系列——雅安上里(三联画)》,价格达到了2990万元,是在世艺术家作品第七贵。自2008年胡润艺术榜发布至今,除2011年外,周春芽一直保持着前十的名次,近三年的成交额平均增长率超过100%。
排名第二的艺术家为年仅49岁的油画艺术家曾梵志,成交额为4.5亿元,仅比周春芽低1,694 万元,是前十名中最年轻的。曾梵志的4.5亿元总成交额来自76幅作品,其中拍得最贵的一幅是由香港佳士得拍出的2000年作《飞翔》,价格3,241万元。自2008胡润艺术榜以来,曾梵志排名一直较为平稳,始终位于前十名,近三年的成交额平均增长率约96%。
75岁的国画艺术家范曾在连续两年蝉联桂冠宝座后,今年以4.3亿元的总成交额排名第三,并第三次蝉联在世国画艺术家桂冠。范曾的4.3亿元总成交额来自758幅作品,数据显示,2012年范曾作品总成交额较2011年下跌一半。
92岁的油画艺术家赵无极以4.2亿元的总成交额位列第四。赵无极是2010胡润艺术榜在世艺术家桂冠获得者,去年排名第三。总成交额下降30%。过去一年拍得最贵的作品是由香港佳士得拍出的1960年作《15.05.60》,价格2,761万元。胡润百富董事长兼首席调研员胡润介绍说,虽然赵无极已于2013年4月9日因病逝世,但由于榜单统计时间截止至去年年底,因此他仍在榜单上。 93岁的油画艺术家朱德群以3.6亿元的总成交额排名第五,比去年上升9位,总成交额上升127%,是过去一年总成交额涨幅最大的上榜艺术家。过去一年拍得最贵的作品是由香港佳士得拍出的1987年作《白色森林之二》,价格4,838万元,这件作品同时也是最贵的在世艺术家作品。自2008胡润艺术榜以来朱德群一直保持着前20的位置。
在2013胡润艺术榜中,经过数据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当代艺术惊人的潜在价值和直接价值,当然这离不开独到的眼光。
另一个数据——雅昌数据,则可以直接反映传统书画与当代书画的价值对比。雅昌数据共有四个指数排行榜,包括传统书画指数VS当代书画指数、当代中国书画家作品最新价格指数排名、近现代中国书画家作品最新价格指数排名、古代中国书画家作品最新价格指数排名等。
从传统书画与当代书画的价值对比图中,我们可以直观看出传统书画的上升指数是19%,当代书画的上升指数是59%,而从当代中国书画家作品最新价格指数排名、近现代中国书画家作品最新价格指数排名图中、古代中国书画家作品最新价格指数排名,我们也可以直观看出他们的价格是一个递增的状态,古代书画价格最高,其次是近代书画,价格最低的是当代书画。综合上面的数据,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当代艺术品投资相对较低,上升指数较快,风险也是最小的。
(加雅昌数据表)[请补表格]
趋势解读:当代艺术品为什么值得投资(小)
在香港苏富比中国当代艺术部主管林家如的眼里,当代艺术品有别于传统艺术品的魅力和优势,正在慢慢显示出来。
“当代艺术直接表现了我们当下的生存状况,表达出我们的喜怒哀乐,与我们息息相通。”据林家如介绍,当代艺术品的收藏群体正在不断增长,这一群体往往教育程度较高,经济实力较强,喜欢当代艺术。她所接触到的来自内地的藏家,年龄一般在35到45岁,大多从事信托投资、证券金融、IT行业,有海外教育背景。对他们来说,当代艺术作品不仅价位较低,文化背景也比较容易得到认同。内地传统藏家熟悉的“经典”所代表的传统文化,他们反而感到有些隔膜。
林家如还告诉记者一个耐人寻味的信息:据一份国际专业杂志的2005年收藏家排行榜,世界前100位藏家都涉及了当代艺术——而这是去年才出现的新变化,它表明,当代艺术已经成为目前全球艺术品收藏投资大热。
而如果再向前看,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呈整体向上的趋势,目前有很多利好因素鼓励投资者进入这一市场:
1. 艺术在市场中的价值趋势往往跟经济发展成正比,目前中国经济发展基本面平稳,当代艺术投资深具发展潜力;
2.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形成不过是这几年的事情,对比国外的经验及价格,目前仍处于“原始股”阶段,有很大的上涨空间;
3.中国富裕人口正不断增加,当代艺术品潜在性投资者群体数量不断增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4.当代艺术作品富有丰富的时代特征,非常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与现代人生活结合紧密,市场的支持者众多;
5.中国的当代艺术市场正逐渐跟国际市场接轨,而国外的收藏家也愈来愈重视中国的当代艺术作品在市场上的价值及代表性,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重要推手;
6.中国的当代艺术市场在管理方面引进了国外的方法及经验,例如在经纪人制度、推广手法和画廊经营等等,市场较为有序透明,有利于投资者进入。
7.中国当代艺术已经形成自己的知名艺术家群体,例如有中国当代艺术F4之称的张晓刚、岳敏君、王广义和方力军。他们起了带头及先锋的作用,吸引与鼓励更多的年青艺术者投入当代艺术创作中,产生更多优秀作品。
汇总种种趋势,可以乐观地判断,投资当代艺术品,现在正是入市“建仓”时机。
当代书画 投资当代艺术第一选择(小)
2013春拍已落下帷幕,艺术市场经过去年秋拍滑落以后,在今年春拍迎来回暖,交易活跃程度有所回升,其中表现最好的是当代书画。
在当代艺术品投资中,当代书画具有最为广泛的参与人群,也是最受欢迎的投资品类,市场空前繁荣,即使目前艺术品市场还处于调整期,当代书画火爆行情依旧持续,受追捧程度有增无减,一些当代书画家的作品俨然成为“纸黄金”。。早在2005年,在北京荣宝春季拍卖会上,吴冠中的水墨作品《黄土高原》一举冲向1870万元,成为首件价格过千万元大关的当代书画作品。2009年,在中国书画板块整体上扬的大环境中,当代书画家作品的市场价位也不同程度地上涨。而在今年中国嘉德春拍中,当代书画板块成交额首次逾亿元,在北京保利春拍中,当代书画板块总成交额也达到1.3亿元。
当代书画为何备受青睐呢?书画市场评论家齐建秋表示:“当代书画既继承了传统书画的形式,又没有古书画真伪鉴定难和鉴定标准不统一的问题,不论是在收藏投资市场还是礼品市场,都有庞大的基础。”
有专家指出,对于想要入市当代艺术市场的收藏投资者来说,当代书画可以说是“第一选择”,原因在于:投资当代书画的藏家群体数量最大,远多于其他投资的买家;同时,市场对当代书画高度认同,当代书画投资大都在社会和画坛中得到了认可,其作品广为人知,真假鉴定较为容易;此外,当代书画市场成熟,行情起伏较小,画价稳定性高,投资风险小,抗跌性强。因此,对于收藏者来说,重点研究投资当代书画是稳妥的方案。
Part4藏家
他们怎样收藏当代艺术品(标)
美国藏家甘兹夫妇:投资有天分的青年画家(小)
自20世纪60年代,甘兹夫妇(美国著名私人收藏家)开始专注于收藏新崛起的美国画家贾斯伯·琼斯、劳申伯格及斯特拉等人的作品,对他们的日后成名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琼斯被认为是美国现代波普艺术的佼佼者。琼斯善于以平凡的题材和材料入画,而能获得意外的效果,从而博得人们的欣赏。甘兹夫妇收藏了琼斯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琼斯早期创作的一幅《白色数字》,在刷上多层油彩后,用颜烊和蜡混合加热作画,令画面上的数字近乎看不见,别具特色。这件作品甘兹夫妇于1964年11月从纽约一个著名画商手中以1.5万美元购得,拍卖会估价却高达450万至550万美元,结果以792.25万美元成交。《礼品2号》是1964年琼斯在日本东京创了两件以《礼品》为题材的作品之一,其中一件保存在画家本人手中。这是琼斯用非常独特的的综合材料绘制成的作品,以画布、油彩、木架、瓷盘、手电筒等综合材料创作而成,也可以说是琼斯的招牌作品,在当时可谓惊世骇俗。1965年1月,甘兹夫妇仅以3600美元从画廊购入。当年秋天,琼斯为表示谢意,特别作《礼品2号研究》的纸本作品赠送给甘兹夫妇。拍卖会上,《礼品2号》以726.25万美元成交,《礼品2号研究》则以23.35万美元成交。 根据专场拍卖结果,甘兹夫妇在琼斯的11件作品上先后投入91.5万多美元,结果拍卖总成交高达2951.46万美元,投资回报率高达32倍。
劳申伯格是琼斯的好友,同样是美国当代最有创造性的艺术家之一,他使生活中平凡的东西构成为他作品的重要构成元素,同时采用较大件的物料作画,又使他的作品与雕塑作品之间仅有一线之隔,从而大大拓展艺术空间,改变了人们以往的习惯及审美趣味。
值得一提出的是,1982年6月,劳申伯格来到中国宣纸的故乡安徽泾县,在泾县逗留的两周内,劳申伯格将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宣纸的制造工艺中去,并运用这一工艺完成了数百件拼贴作品。《时代周刊》杂志艺术评论家罗伯特·休斯认为这批作品“是他一生长中最好的系列之一”。
可以说,甘兹夫妇是最早发现和收藏劳申伯格作品的人士之一。早在1964年5月,甘兹夫妇就通过画廊以8240美元购进劳申伯格的代表作《暗中操作者》,作品尺幅巨大,高259厘米,宽152厘米,厚29厘米,以金属、木、油彩及绳索等混合材料制成,是绘画和雕塑的有机结合。
1966年,甘兹夫妇以4000美元购入劳申伯格为纪念但丁诞生700周年而制作的拼贴作品。第二年,甘兹夫妇以1.1万美元直接从画家手中购进他于50年代创作的著名拼贴作品《红色内墙》,用油彩、丝绒、塑胶及纸张等物料创作而成,一直挂在甘兹夫妇寓所楼上的沙发上方。
拍卖会上,这些藏品也纷纷亮相。《暗中操作者》估价300万至400万美元,结果不幸流标,同时也在为此次专场拍卖中惟一一件流标的作品。《但丁纪念》以39.85万美元成交,《红色内墙》以638.25万美元成交。
甘兹夫妇在劳申伯格7件作品收藏中总计投入25117.5美元,通过拍卖即获得总计700余万美元的成交额,回报率高达280多倍。
人们常说,投资艺术品回报是极高的,甘兹夫妇的投资收藏应是最佳的范例。不管是名头大的毕加索,还是当年名不见经传的琼斯等年轻人,都让收藏者获利不菲。当然这种所获与藏家的独到眼光、艺术修养、艺术品位是分不开的。
旅美藏家武老师:无心插柳柳成荫(小)
武老师是一位即将退休的“闲人”,是一位书画发烧友,也是有一位当代书画藏家 。采访武老师时他带了一幅周平珖(中国国家高级美术师,1955年生于重庆。1998年以“ 杰出艺术家”身份移民定居洛杉矶。现为国际兰亭笔会副会长, 加州 中国书画院副院长。是目前在美国最具影响的中国画家之一。)当代书画,沾沾自喜的给我讲起了他和书画的故事。
2010年的夏天,武老师住家附近突然“竖起”了一家规模不小的画廊,这对一位书画发烧友来说可是一件天大的事,武老师为此兴奋了许久,当然也不可能错过任何一场展览。2010年的秋冬天,画廊在举办一位当代旅美画家周平珖的工笔画,武老师自然前往观看,并一眼看中一幅工笔花鸟画,他的眼睛已经被画面死死地勾住,几乎连眨眼都想快点,那幅画再次勾起了武老师的收藏欲望,用4000元一平尺的价格购买了那幅3.75平尺的花鸟工笔画,共计15000元。
其实在此之前,武老师已经收藏了十几幅在各种地方通过各种渠道购买的书画,收藏主要是出于对书画的喜爱,挂在家里赏心悦目,然而往往无心插柳柳成荫,2012年周平珖的画价翻了一番,从4000元一平尺涨到了8000元一平尺,得知这个消息武老师是在报纸上,半信半疑的武老师打算去画廊看看是不是这么回事,果然,白墙上周平珖画作的价签板上价格翻了一倍,整整一倍。面对突如其来的好消息,武老师没有掩盖自己的喜悦,临走时还在感叹:出于喜爱买的画,居然还能增值,没想到啊!武老师表示以后还会继续收藏下去。
乌里·希克&尤伦斯:影响中国当代艺术的藏家(小)
二十世纪80年代,以乌里·希克为先锋的西方收藏家开始表现出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兴趣。在中国生活期间,乌里·希克开始系统地收集中国当代艺术。至今他收藏的中国当代艺术品包括油画、影像、装置等大约数千件,而这些藏品全面呈现了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线索。2005年乌里·希克在瑞士的伯尔尼博物馆展出了这些藏品,吸引了众多欧洲艺术家和藏家。在收藏策略上希克的方法更为灵活。1998年,他创建了一个名为“中国当代艺术奖”艺术奖项,希望能借这个奖项吸引最优秀的年轻艺术家。乌里·希克的收藏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它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
比利时收藏家尤伦斯同样也对中国当代艺术品情有独钟,在他收藏的1700多件中国艺术品中,当代艺术占到了80%。尤伦斯收藏策略独特,他专门成立了尤伦斯基金会。该基金会创建于2003年,基础是尤伦斯夫妇十几年来收藏的中国当代艺术品。基金会的学术委员会由重要策展人组成,以保证收藏和其它学术活动的质量。这种方法为收藏工作提供了扎实的学术基础。目前中国艺术评论家费大为主持日常工作,使得藏品水准更加专业,并且能够体现出中国人对自己历史的理解和对中国艺术的未来判断。尤伦斯基金会成立两年多来。首先是调整了收藏的方向,并大大扩充了收藏量;其次是与欧洲的重要美术馆合作举办了两个大型的中国当代艺术展览。基金会还积极赞助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前两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参展的中国艺术家都得到了来自尤伦斯的10万美元的赞助款项。
TIPS(栏)
当代艺术品收藏投资攻略
近年来,民间艺术品交易市场持续升温,引发了大量普通市民的参与热情。现在大家有点钱都在想着怎么投资、怎么保值增值。我们在当代艺术品收藏时应该注意有哪些问题呢?综合了几位艺术品投资专家的讲解,总结如下:
首先,与基本的消费行为不同,收藏是一种生活方式,是区别于原有的注重实用功能而开始转向追求精神功能的本质转变。这种转变需要改变原有的消费观念,对文化、艺术、精神产品的价值重新看待,艺术收藏对家庭氛围的营造、社会话题、精神气质的提升、甚至是家庭教育的培养和文化品味塑造都有非常好地潜移默化作用,并且这种影响是根本的,一旦形成就无法抹去的。
其次,收藏最忌性急。不能今天收藏一幅画,明天就把它卖掉,这样得来的利润往往不会太高。收藏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投资价值随时间而增长。收藏也不是一个人玩的东西,也不仅是一个小圈子的东西。通过展览让大众能看到不同的收藏理念和专业视角,也是逐渐培养和扩大收藏圈子的有益尝试。
第三,对于当代艺术的收藏来说,真正的难点还在于如何去判断其价值。这对于新兴的中国收藏家来说显得更为困难:一方面,在全球化的今天,当代艺术的创作,不仅仅是艺术家个体的精神创造,不仅仅是艺术家对本土现实的关注与反映,同时它又表现为不同文化间的碰撞、沟通与交融,因此判断当代艺术的价值,既需要熟知本土,也需要国际性的视野;在另一方面,收藏价值观的形成并不仅仅是私人收藏家的事情,需要更广泛的共识与讨论的机制。
随着艺术品市场不断出现天价震惊着人们,投资者需提防艺术品市场的系统性风险。现阶段中国国内的艺术投资,在给予艺术品市场更多流动性资金的同时,也给艺术品市场带来了很多的不确定性,导致市场行情的不稳定或过度波动。艺术收藏是一门系统的学养,需要阅历、趣味等各方面的积累和经验。机构承诺和秘笈策略都代替不了您亲自实践和不断探索,它将为您带来一笔看得见的实有资产、享受得到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