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味的“扭”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pularmp3007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国文艺理论家克莱夫·贝尔的“有意味的形式”的说法,主张艺术内容与形式相互统一的思路,舞蹈的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同样重要。舞蹈作品《一个扭秧歌的人》在舞蹈艺术文化的精神层面框架里,通过肢体这个物质载体,把秧歌艺人“扭”的不同内容,通过倒叙、想象的创新性编舞形式展现出来,使舞蹈艺术的情感丰满,增强了秧歌艺术形式的文化符号特征,可谓是“有意味”。文章通过梦幻中的“扭”、大家一起“扭”、未来如何“扭”三个部分,具体描述秧歌艺人一生中不同时期“扭”秧歌的形态,试图分析民间老艺人执着追求秧歌艺术的“意味”。
  【关键词】意味;舞蹈;秧歌
  关于艺术“有意味的形式”的说法,是20世纪初期,英国文艺理论家克莱夫·贝尔最早提出来的一种美学假设。贝尔认为,任何一种艺术都是由可以激发我们审美情感的形式相互作用来表现的,多是实际的物质载体,看得见摸得着;对于精神层面的内容需要我们用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和心灵去窥视,这份看不见摸不着的内容可大可小又可深可浅,是来自于艺术创作者的审美意识,它隐藏在物质形式的背后,是艺术是否具有“意味”的唯一来源。贝尔的“有意味的形式”的美学理论假设,作为现代主义艺术和美学的最初纲领与宣言,对于人类艺术史上的艺术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历史贡献,传统美学中有过内容与形式二分法的倾向,“有意味的形式”是主张内容与形式相互统一的思路,从某种意义上分析,他把审美主体的审美情感、通过审美客体的物质表现,在审美事件中完整的诉说艺术家的审美观念,使艺术的审美活动奠基于审美经验之上,这是人类美学的进步。
  舞蹈艺术的表现要求其内容与形式二者统一,在拿来主义的学习西方编舞技法风潮之后,中国的舞蹈艺术又回归到了本民族特有的文化怀抱中来,在注重形式创新的同时更加的注重民族文化精神的传扬,从某种意义上讲,舞蹈以何种形式来表现的问题对于舞蹈编导来说,无疑是需要重视和思考的。在舞蹈艺术文化的精神层面框架里让肢体这个物质载体来外现,内容则需要提炼、加工、艺术化,丰满舞蹈艺术的情感,增强肢体动作的文化符号特征,舞蹈形式才会“有意味”,舞蹈作品才会以小见大,承载更多的意蕴。舞蹈作品《一个扭秧歌的人》通过虚实交错的舞台画面展示,以最炽热的情感,最强烈的生命情调,最质朴的舞蹈语言呈现出不同时间段“扭”的形态,扭出了秧歌老艺人的一生,展现了民间老艺人对秧歌艺术的执着感情。本文拟从肢体动作形态作为切入口,分析秧歌艺人的执着追求秧歌艺术的一生,对于民间艺术发展的道路何去何从,引人思考。
  一、梦幻中的“扭”
  舞蹈刚开始,以昏暗的灯光为主,空旷的舞台上,定点光在舞台的左上角,舞者是以一种蜷缩在地上的状态出现的,告诉观众扭秧歌的艺人是一位风烛残年双鬓斑白的老艺人,他蜷缩着身体,或者熟睡或者已经老死。就在这时,远处传来阵阵二胡的声音,老艺人在听到二胡音乐声响的那一刹那,开始情不自禁的舞动起来,嘴角眉毛都在笑,脖子也跟着扭动起来,慢慢地手动脚动整个身体便站了起来,神态有些痴狂,也有些疯癫。二胡的声响慢慢地渐渐远去,出现了一种凝重的声响,灯光瞬间推凉,出现了一群背景观众,他们背对着老艺人背对着观众,但是老艺人依然如痴如醉的跳着,直到被惊吓全身倒地的那一刹那,这些背景观众才转身来看这位老艺人,时间也在此停止了,带人去到了另外一个时空中,充满了撩人心绪的幻梦和回忆。《一个扭秧歌的人》这部作品是采用倒叙的方式演绎,回忆式的展现了老艺人在梦中依然没有停止追求秧歌艺术的痴情。
  时空交错,沉寂的空气中又传来一缕悠远的二胡声,依然是悲伤的音调,可是这位老艺人依然是如痴如醉的表情,岁月的沧桑俨然是冲不淡他对秧歌艺术的热情,就这样撩开了他对往事的幻梦和回忆。突然间,秧歌老艺人挺身跃起,双手捧起红绸开始顿足踏地舞动起来,似乎在幻梦中他又年轻了,他又可以翩翩起舞了,潜意识里让人觉得他爱的秧歌没有离开他,他也不想因为年迈而放弃秧歌。这一对比把老艺人的今天和往昔交代得很清楚,观众不禁被带到追寻他往日踪影的过程中去,紧接着便是一群人围坐在他的身旁观赏的场景:老艺人逗乐、骄傲的走着大秧歌步,围坐的观众一步也不想离开,欣赏艺人表演的气氛非常热烈。
  这一部分老艺人梦幻中的秧歌“扭”动,动作简单,通过悲伤的二胡主旋律,对比民间老艺人炽热的艺术追求,这种“有意味”的时空交错方式,足以表达民间老艺人活到老舞到老甚至舞到生命尽头的艺术奉献精神。
  二、大家一起“扭”
  老艺人“扭”动秧歌的情绪愈演愈烈,在时空交错的幻梦中仿佛回到了年轻时候,这一部分主要表现了老艺人与群众一起扭动的场景。他慢慢地直起身体,眯起眼睛,摇晃着头,自我陶醉的走起了大秧歌步,双手臂左右摆起红绸子,动作简单,意味深长,神情略带幽默状,深刻的表现出民间艺人舞动秧歌时的忘我境界。随之,年轻的后生们也被老艺人的情感所感染,慢慢地站起来,试图跟随学习,站在老艺人的身后,有模有样的扭起来,让观众看到了群体表演的场景,非常热闹,老艺人的表演也因为年轻后生们的参与,内心倍感骄傲,近乎痴狂。只见他腰杆挺直,神采飞扬,英姿飒爽的扭动着大秧歌步,完全看不到舞蹈刚开始时那个年老颓然的艺人形象,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激情满满的艺人形象,这是舞蹈结构中对于人物年龄把握的一种转换结构,很新颖,不仅刺激了观众的视觉,也使观众联想到自己曾经近乎痴狂的舞动身躯的场景。年轻的民众无一例外的跟随老艺人扭动,呈现出了一种集体忘我的境界,这是一个和谐的“圈”,包含了文化的共享,艺术的传递,人与人之间的大爱。真的如同前辈所说,再没有一门艺术能像舞蹈那样可以激励和团结一切民众,这是一种虚幻的力,因为对艺术追求的那份热情,大家走在了一起,共同舞动手中的长稠,共同加入到传扬民间艺术的行列里,这就是艺术的魅力,毋庸置疑。在这个世界里大家自由、自在、自如地舞蹈着,互相教导、共同学习,我们看到了老艺人用自己的一腔热血、一片激情给年轻后生们传授技艺,他对艺术的那份爱无限扩张感染到了每一位年轻的舞者,我们似乎看到了艺术代代相传下去的明天,老艺人也从年轻舞者们的身上看到了自己往日的辉煌,这是一种多么美好的画面。   民间艺术自古以来都具有很强的自娱自乐性,汉代的百戏、宋代的队舞表现了不同时期民俗歌舞的形式,代表不同意味的民俗文化特点。各个地区的民间秧歌可以说是当地民俗文化的代表形式,因为它们活跃在群众的生活中,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在群众生活中发芽、成长,直到舞蹈工作者们发现它们,并进行艺术性的提炼、加工和修饰,使民间艺术有了一个更好传承的空间,所谓“艺术离不开群众生活,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在这一部分我们看到了民间艺术活跃在人民群众当中的场景,这个画面从侧面表达了老艺人呕心沥血想要把自己热爱的民间艺术世代相传的愿望,民众集体秧歌舞蹈的“意味”在此。
  三、未来如何“扭”
  在经过了第二部分热闹的与民共舞之后,幽咽的二胡声再次响起,时空再一次交错,老艺人似乎从梦幻中惊醒,观众也跟之无奈地回到了现实,只见他又蜷缩着身体步履蹒跚地离开了热闹的人群,重现舞蹈刚开始的情景。经过第二部分大家一起“扭”动秧歌场景的对比,老艺人连同他所挚爱的艺术的命运如何?值得我们深思。这时候,编导巧妙的展现了一个结构:黑暗中慢慢地显现出一丝光明,这条路慢慢地越来越宽,年轻的舞者们争先恐后的一个一个出场,并以不同的姿态造型式定格,并且围住这个老艺人。这个舞蹈构图的意味不言而喻,似乎是对民间艺术的一种认同,或是对老艺人的敬爱之情,我们看到了艺术的被认同和艺人付出的被重视,从这个层面分析,这无疑是成功的。这是编导对民间秧歌艺术未来如何“扭”下去的一种期望,同时,编导认为优秀的舞蹈艺术表现形式更是经得起时间的检验的,这是一条充满光明的道路,并坚信民间艺术的发展必定世代相传,道路也会越来越宽。这个舞蹈结构的建构走进了每个人的心里:民间艺术的未来道路与老艺人的所想吻合,激发起了年轻舞者们的推崇,引起了更多观众的认可。可见,《一个扭秧歌的人》并非一人,而是一群人、一代人,秧歌艺人自始至终的神情表现一直都是如痴如醉、幽默欣喜的,因为他是不孤独的,他爱的秧歌艺术也不孤独。
  舞蹈最后,老艺人双手颤抖着捧起那条伴随他一生的红稠,热泪盈眶。蜷缩的肢体动作形态在昏暗的灯光下,意味着岁月虽然将他抛下,但艺术永远不会抛弃他的双重情感内涵。幻梦中舞动的辉煌场景虽然渐渐走远,但是老艺人依然拥有着饱满的激情。老艺人在听到那熟悉的音乐旋律时,眉毛跳起来,嘴角上扬,轻闭双目,神情依然如痴如醉,他伴随着音乐扭动着尽可能舞动的肢体部位——脚趾头,可谓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老艺人舞到了自己生命的尽头。老艺人这种追求艺术的热情,值得我们学习和深思。所以,舞蹈作品《一个扭秧歌的人》具有很深刻教育性,这是编导张继刚先生的早期作品,体现了他对民间艺人生命的一种无奈,对民间艺术命运的一种期望。同时,这部作品中也传达了编导眷恋故土的一种情感,这份眷恋也是由艺术本身的创作性质所决定的,因为任何一门艺术的传承和发展,都需要扎根于人民群众,需要深入民间,从人民的原生态生活中吸收养分。
  我们知道,学院派的民间舞蹈内容,很大程度上由于便于传承便于吻合舞台的表演性,在整理民间艺术的过程中加入了很多可行的艺术性修饰,从某种意义上讲,民间民俗舞蹈的原生态形式,由于其演出的局限性,加之欣赏群体艺术修养的提高,原汁原味的民俗民间舞蹈形式从某种意义上讲,慢慢地走向下坡路,这是时代发展过程中,很容易被人们所遗忘的“角落”。《一个扭秧歌的人》带给我们的强烈的情感冲击,那舞动的长绸是他生命的体现和他对秧歌的眷恋,这部作品借一个秧歌艺人的一生,描绘了全部民间艺人的人生况味和悲喜。秧歌艺术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大的文化空间中,把不同地域特色的生活形态,加之艺术性修饰并与时代融入一体,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表现了秧歌艺人的秧歌情和艺术追求。通过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的物质载体,完成了秧歌“扭”动的三级跳(图表1),表现了秧歌艺人的独特魅力。
  图表1 三级跳
  初级阶段 中级阶段 高级阶段
  梦幻中的“扭” 大家一起“扭” 未来如何“扭”
  个体性孤独 群体性热闹 编导、舞者、观众产生共鸣
  (老年时期)
  大秧歌步、痴醉神态 (青年时期)
  大秧歌步、痴醉神态 (生命尽头)
  大秧歌步、痴醉神态
  真实性 艺术性 文化性
  形式转化
  内外统一
  综上所述,民间秧歌艺术是独具风格的一个舞蹈形式,它具有很强的自娱自乐性,舞蹈过程的群体参与强,表演形式丰富,舞蹈语汇简单。《一个扭秧歌的人》这部作品,通过“扭”的主题动作动态,刻画了秧歌艺人不同年龄段对于秧歌艺术的炽热追求,引发人们对于民间秧歌发展的一种革命性思考。每一门艺术的发展都需要立足于本土,艺术成品的演绎实则是对一种文化的传播,《一个扭秧歌的人》的“扭”,扭出了人们对秧歌艺术发展的认同和民俗民间文化的认同,这是人类文化进步的营养品,更是艺术创作的初衷,也是编导对“扭”秧歌的意味深长的情感表达。
  参考文献
  [1]罗斌主编.舞蹈鉴赏[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金秋.中国传统文化与舞蹈[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3]张士闪.中国艺术民俗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
  [4]党允彤.谈“有意味的形式”对舞蹈艺术的美学意义[J].作家杂志,2009(07):233.
  作者简介:唐冠珍,单位:运城学院,职称:助教。
其他文献
摘要:伴随着我国实力的日益强盛,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需求量的增加,建筑行业的发展脚步也随之加快。而建筑工程质量也受到了人们的强烈关注。而建筑涉及到地基的稳固情况,越是层高和质量大的建筑,其受力的结构就越是有难度,要想建筑符合规范并且保证质量安全,就要建设前加强地基的稳固性,保证工程的正常施工。如此一来,深基坑支护技术就显得非常有效且有必要性,在工程建设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这一项技术不仅可以加
期刊
【摘要】在大力发展新农村经济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建设,这是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重要转变。音乐文化作为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但在它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不少困难与窘境,本文着重通过对孝感音乐文化发展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望本文的相关阐述能有效推动基层文化建设。  【关键词】音乐文化;新农村文化建设;原因分析  一、孝感新农
期刊
【摘要】罗艺峰著《中国音乐思想史五讲》一书,以其独特的视角,重新审视了中国音乐思想史的学科体系等部分问题。本文对该书的研究思路、写作体系,以及书中所提中国音乐思想史和中国音乐美学史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在浩繁的音乐学学术卷帙之中,《中国音乐思想史五讲》以其独特创新的角度和精彩广博的论述,为中国音乐史理论研究注入了新鲜血液。  【关键词】《中国音乐思想史五讲》;融会贯通;中国音乐美学史  中国音乐
期刊
【摘要】音乐的创作和发展总是与其所存在的社会背景息息相关。特殊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形成形态各异的音乐作品,这些作品也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鲜明反映。二十世纪30年代的中国,处于一个极其特殊且重要的历史转折点。在动荡的历史环境之下,中国电影及为电影度身打造的歌曲蓬勃发展起来。在这些歌曲中,融入了大量的民间音乐元素,使得电影歌曲本身更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也为丰富和鼓励特殊时期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和抗战决心起
期刊
摘要:余热高压燃煤锅炉的工程设计单位,或者生产厂因采用了不同的技术标准、规程和技术参数,而导致生产的使用性能有所不同,从而导致原材料的成本、生产的成本差异很大。如对上述各点的处理不当,有可能会使产品没有市场的竞争性或遭到淘汰。所以,应该通过先进的技术标准和规程,对余热锅炉设备加以综合优化工程设计,并选择最优良的余热锅炉设备的热能技术参数和体系。也就是说,工程设计余热高压锅炉是选择单压系统或者多压控
期刊
【摘要】舞蹈是一门以人体动作为主,与众不同的艺术手段构成,但舞蹈绝不仅限于人体动作本身。佤族舞蹈大多来源于生活中的劳作生活,节庆节日与宗教祭祀。佤族舞蹈历史悠久,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的变迁,原始舞蹈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民族民俗舞蹈需在保护的基础上传承,在传承的基础上发展,后人才能在传承的道路中保留本民族舞蹈文化的精髓,合理的探究、发展与创新。  【关键词】佤族;民俗舞蹈;传承;发展  一、民族概况 
期刊
摘要:水利工程作为一种利国利民的工程设施在世界各国长期受到国家政府和人民群众广泛重视,而我国在这项工程施工方面起步比较晚,对管理的特点和质量控制并未完善,如何才能在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特点和质量管控上加以完善已经成为相关工作者需要重视的任务。本文先阐述了水利工程概述、实力工程施工管理的特点以及水利工程质量控制情况这几个方面,然后又对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控制措施展开讨论,并提出个人的见解。  关键词:水利工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加,人民的居住问题也随之而来,而建筑行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支柱产业,是一种机遇同时也是一种挑战,现如今,国际上越来越重视环境的治理问题,在房屋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当积极的响应国家号召,在施工建设过程中,为了减少由于施工造成的污染问题,应积极的推广绿色节能施工技术,防止环境污染进一步加剧。本文分析了绿色节能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主要运用方式,对在运用过程提出了针对性的
期刊
摘要:自电气工程广泛以来,以太网技术已被广泛接受并呈指数级增长。直到最近,以太网才真正取代了相互竞争的过程总线和局域网(LAN)技术——令牌环、Profibus、Modbus?Plus、LonWorks?等——其中大多数必须切换到基于以太网的物理层和基于TCP/IP的协议(Modbus TCP/IP、Profibus TCP/IP和DNP TCP/IP)。由于传统的基于冲突的访问技术固有的局限性,
期刊
【摘要】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音乐形象、氛围的塑造都是通过伴奏——钢琴部分来实现的,伴奏和旋律声部地位相当,都是艺术歌曲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钢琴伴奏与诗歌构成了“微型的歌剧”,在刻画人物形象与心理活动、交代歌曲的背景与氛围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艺术歌曲;微型歌剧;“通感手法”;织体;音型  一、引言  舒伯特是十九世纪初叶浪漫主义音乐的一个巨人,他的作品以抒情的旋律闻名,而且总是能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