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手工艺传播方式创新研究

来源 :新媒体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462283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现代网络新媒体技术为非遗手工艺数字化保护传播提供了新路径。文章针对当前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图片、视频等传统数字艺术表现形式及侧重单向传播的现状,创新非遗手工艺在新媒体领域的传播方式。基于交互设计理念,以广东新会葵艺为例进行面向用户的交互动画设计实践,探索非遗文化转化数字影像的规律,实现了手工艺流程展示与交互设计的融合。交互动画、互动游戏等以用户为中心的数字艺术媒体形式是非遗手工艺传播的未来趋势。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传播方式;数字艺术;交互设计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0)18-0025-03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传统手工艺(以下简称非遗手工艺)蕴藏了中华民族的传承文化和思想内涵,其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不会因经济价值的波动而动摇。20世纪90年代,信息技术开始应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领域。现阶段我国非遗数字化保护和开发集中在数字化采集、存储层面,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主要为扫描、拍摄、影像等比较传统的方法。非遗数字艺术表现形式多以图片和视频为主,侧重单向传播。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理念和消费方式随之改变,以手机和PC为终端的网络媒体为非遗手工艺的传承发展提供了新的传播路径。
  1 非遗手工艺数字化保护及传播现状
  以传统手工艺数字化保护平台为代表的网络媒体和通过微信、App发布的手机媒体是传统手工艺主要传播路径[1]。两种传播方式兼具文化传播和拍卖交易功能,主要通过图片、视频等数字化形式展现传统手工艺历史发展、制作工艺及流程、成品细节及审美价值,平台兼具文化传播、产品推广和交易投资的功能。
  手机媒体较于PC网络媒体,轻便实时是其突出优势。目前非遗展览馆、博物馆及艺术中心等场地采用除图片、动画、视频等传统单向展览形式外,通过手机扫码交互完成展品介绍的形式逐渐为大众熟悉接受。参观者可使用手机自助选择工艺品,展开其介绍并观赏细节。即使用户不在展览现场,微信公众号、手机App和微信游戏小程序等手机媒体渠道也能对传统手工艺进行传播推广。然而,与实地参观展览或活动相比,以手机或网络媒体为平台,通过文字、图片及视频形式展示传统非遗手工艺的文化内涵在体验上缺少“临场感”,交互上缺少“娱乐性”。即使用户在展览现场安装或关注了与该手工艺相关的程序及公众号,平台如果难以持续性推出高质量信息,将在一定程度限制非遗手工艺传播推广,影响用户黏性。
  我国大量的非遗手工艺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其蕴含的地域特色和匠人精神从古至今对本民族的影响应是持续不间断的。仅从本身数据看,传统手工艺类App传播广度有限,普遍评价量不高,用户多为文玩爱好者,仍呈小众化趋势。在我国数字化保护技术日趋成熟的形势下,小至文玩器具、大至建筑遗址,通过扫描、录像等形式对其进行还原再现已非难事。如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这些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开发利用,使其“活化”成为现代生活的精神必备品,“无缝”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一项迫在眉睫、意义重大的问题。
  2 非遗手工艺在新媒体领域传播新趋势
  近年来,重视用户体验,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交互技术增等现代前沿技术手段探索非遗数字化开发保护的研究是非遗保护的新思路、新方法。在非遗展示互动中,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设备作为最轻便的信息接收终端,也是基于网络交互技术最广泛的物质载体,具备实时交互的天然优势。
  在新媒体领域,非遗数字艺术的展现方式中,面向用户的交互程序(如交互动画、互动游戏)等媒体形式更加重视用户体验,能实时掌握用户反馈数据,使用户进行更深入的文化挖掘和交流讨论。而非遗手工艺数字化视觉展现的要点在于体现手工艺品细节之精美、制作工艺流程之复杂,二维动画和三维模型是其常用的技术表现手段。中央美术学院彦风设计开发的交互程序《中国古典家具》将明清古典家具制作技艺,通过简单富有趣味性的互动体验激发用户探寻古典家具的奥秘。程序采用逼真的三维立体模型和光影效果展示圈椅、翘头案、架子床、格架和衣架5款古代人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家具,并将制作家具所需工具及使用步骤通过动画展示。体验者可以通过触控、拉动、组装等形式,深入了解古典家具的基本信息、榫卯结构、装饰纹样、上漆工艺和木质材料区别等知识。此程序以360°的旋转、从制作工艺、使用工具、装饰纹样、木料选择等方面设计开发,深入零件至榫卯结构展示明清家具[2]。此类交互程序无剧情逻辑,主要功能在于对手工艺成品细节的动态展示和其工艺流程的效果体现。交互动画则是用户通过交互设备与动画场景和角色进行交互的新兴数字化动画表现形式,即用户可以以自己的视角、喜好影响动画情节的发展,目前也同样应用于手非遗手工艺的传播展现[3]。《广东醒狮——狮头彩扎工艺》交互动画,将整个狮头彩扎工藝通过动画进行播放,从中添加了交互形式,观众在观看动画时,可通过鼠标拖动和点击等形式与动画中的人物产生互动,同时亦会出现彩扎工艺中关于该步骤详细的解析。该交互动画具备简单剧情逻辑,采用“散点透视”和中国传统绘画美术风格,通过画面镜头移动,以长卷的观赏方式展现旧时广东手工作坊风貌,有一种时间上的延续性。用户既是“观赏者”,也是“参与者”,在审美对象的组织方式上,交互动画以非线性的结构颠覆着传统动画的线性形式[4],也以自己的剧情逻辑引导着用户的每一步操作。
  交互程序还能实现将非遗手工艺文化内容以数字形态植入在现有的物质媒介载体之中,形成虚实融合、交互式的文化体验,形成一种系统的基于AR技术的非遗数字化诠释、数字化展示、数字化传播等创新理论方法和实践路径[5]。当前基于AR技术的非遗手工艺互动程序是利用图形识别技术,扫描物质媒介载体上的二维码或图形,即可通过图像、视频、动画、3D、音频等组合方式,动态展示非遗相关内容。佛山全国非物质文化AR明信片册在传统明信片的基础上植入AR技术,动态展示剪纸、木版年画、石湾陶塑技艺。百度公益文化“遗产守护者计划”推出的基于AR增强现实的互动产品,通过AR技术让人们了解木板年画制作的程序。   交互动画、互动游戏等面向用户的交互程序终端离不开以手机、平板为代表的移动设备,以移动设备作为主要物质载体,基于非遗手工艺创作的交互数字艺术产品难点在于如何平衡其严肃性与娱乐性。如何在数字化内容创作表达与非遗结合过程中,避免过度娱乐化,只追求具有视觉效果的新奇,忽略蕴含其中的精神追求和生存观念,将民族文化、地域特色内涵及审美以合理形式融入数字内容设计,把握趣味的尺度是非遗艺术交互设计难点所在。
  3 新会葵艺交互动画设计开发实践
  网络新媒体、交互动画、互动游戏对传统的视觉传达传播的方式、范围、内容实现了创新性突破,强交互性数字艺术能够多平台、立体化地丰富非遗手工艺传达内容[6]。通过一个具体实践案例——新会葵艺交互动画设计开发,为非遗手工艺传播方式创新实践探索做出有益尝试。
  3.1 葵扇交互动画设计思路
  新会葵艺作为岭南传统手工艺,以竹箨贴画扇、绣花编织扇、玻璃火画扇最为知名。葵艺扬名于世,究其原因,其一材质独特,采用纯天然岭南葵叶,其二制作工艺精巧,将编织、绣花、绘画和印花等工艺融汇一体。叶面材质和工艺流程是葵艺交互动画应重点展现给观赏者(用户)体验的,具体包括新会葵艺的品类、用料、工艺、审美、价值、内涵等信息。交互动画基于AR技术,使用逼真的三维模型全方位展示编织扇、火画扇的材质肌理,通过二维动画展现从葵叶到葵扇的工艺流程。用户可从现场传承活动、葵艺展览馆等线下场地或线上推广链接知晓新会葵艺相关信息,使用手机对葵扇相关展品或文创产品进行扫描,摄像机自动识别产品上葵扇图形并弹出与之一一对应的图文信息或视频动画,用户则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进行交互。交互动画开放设计思路如下:首先对葵扇的资源进行分析,研究分析在文化数字化植入过程中以葵扇相关展品及文创产品的物质媒介的植入主体,和以数字内容为核心的植入客体。植入主体有葵扇展品、纪念品、绘本等,客体包括以葵扇工艺流程有关的数字动画、数字影像、三维模型等文化数字化内容创意设计。设计素材包括作为文化标签的葵扇图形、葵叶葵扇三维模型及工艺流程动画素材。
  3.2 葵扇三维数字模型设计制作
  葵扇作为精美的手工艺品,其造型细节及材质纹理的体现不能止步于静态图片展示,如原料玻璃葵叶在不同时段,材质亦有差别。葵扇三维模型制作需以原工艺品结构比例为标准,使用Maya、3dmax、ZBrush等三维软件进行建模和材料编辑,制作的具体流程为:设计初稿、创建模型、附加材质、光影处理、渲染输出。通过逼真的三维数字模型体现原料玻璃葵芯叶的洁白色泽,被晒干后叶面光滑、色艳嫩薄,焙扇后扇面光泽纹理,以及电笔在扇面烙焦形成的诗画图案,达到最生动的效果表现。
  3.3 葵扇工艺交互动画制作
  制作葵扇交互动画,主要流程和关键步骤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建立葵扇相关数据库,包括原料、采集葵叶的方法及工具。工艺方面包括葵扇编织手法、编织扇的纹样、绣制方法、火画扇玻璃葵叶的选取及包裹、多余葵叶的剪除及修剪工具、焙扇的材料及炉架、合扇的材料及手法、火笔的结构及控制力度。艺术及审美价值包括扇叶形状、绣制纹样、火画图案等。
  其次,选择一个主题进行互动程序设计,将火画扇的工艺流程设计为剧情类交互动画,以“一片树叶的情意”为主题,从不同棕榈科植物辨别、葵叶选择、晒制方法及时间、扇面形状、烙画工具选择、烙画图案等方面设置选择节点设计错误反馈。如棕榈科一般为乔木,多为掌状分裂或羽状复页的大叶,不同亚种的棕榈科植物叶片只有细微区别,但作为葵扇用料却差之千里。新会生产的蒲葵,叶面滑而心蒂正,骨格细匀、质地柔韧,为其他产地的蒲葵所难及[7]。葵树辨别选项设计时预置油椰、棕竹、红槟榔与蒲葵对应。蒲葵叶片则设计不同生长时段的叶片作为预设,如编织扇选用生长周期较长的叶片,火画扇的叶片选择只能是葵树正中刚长出未展开的葵笔;扇面形状可选扇形、葫芦形、鸡心形等;制作葵扇工具和材料则根据流程来进行设计供用户挑选,包括铡刀、扇样板、削骨刀、篾条(竹片)、缝扇针、剪刀、硫磺及龙须。烙画图案选择预设纹样或使用手机压感触摸自定义绘制,动画能完整准确地还原新会火画扇从采叶—晒扇—焙扇—剪扇—合扇—烙画制作流程,并通过错误反馈清晰地说明每个流程的意义及作用。此互动程序既能保持闯关游戏的趣味性,又严格遵守火画扇真实的工艺流程,避免过度娱乐化倾向。
  4 结语
  作为互联网时代最普及的社交工具,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是成本最低,传播范围最为广泛、互动最轻便的物质载体。在新媒体领域,非遗手工艺的数字化传播不应仅仅停留在复现和还原展示。选取适合交互和传播的内容,将非遗手工艺以互动游戏、交互动画等形式进行创意转化,为非遗手工艺提供可共享、可交互、可体验的数字化传播方式是非遗保护传承未来趋势。
  参考文献
  [1]唐婕,伍柏燃.新媒体背景下传统手工艺传播路径现状[J].新闻研究导刊,2019(1):21-24.
  [2]余日季.AR技術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开发[M].人民出版社,2017(5):5-9.
  [3]蔺薛菲,宋立新.新媒体艺术下动画分类制作与发展趋势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2(5):263-265.
  [4]张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展示媒介研究[J].包装工程,2015(5):20-48.
  [5]黄本亮.交互动画的审美新变[J].电影文学,2011(5):58-59.
  [6]伍丹.融媒体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传播研究[J].新媒体研究,2019,5(21):39-40,50.
  [7]甄瑞珠.江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M].花城出版社,2017(3):111.
  基金项目: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项目“国家级非遗‘新会葵艺’设计学量度及其文创体系构建”(2018GWZDXM002);江门市基础与理论科学研究类科技计划项目“江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与媒体交互设计应用研究”(2019JC02049)。
  作者简介:唐 婕,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数字媒体艺术设计、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艺术设计。
其他文献
摘 要 基于用戶体验与交互设计的理论研究,以樊登读书App作为主要案例,从感官交互、行为交互和情感交互三个层面来探讨数字阅读平台的交互性设计对于数字阅读的影响。提出数字阅读平台应该差异化和多样化,增加免费内容,并且提升细节设计,抓住社交端口,积极拓展品牌传播,形成基于用户数据的个性推荐,鼓励跨媒介形式的传播。通过以上策略来提升用户体验,增强用户黏性,从而更好助力“全民阅读”。  关键词 用户体验;
期刊
摘 要 随着版权费用与运营费用的增长,国家大剧院古典音乐频道仅依靠“音乐商店”付费音频换取收入的运营模式在不断受到日益挑战,付费视频成为古典音乐频道亟待考量的长远规划。为探索古典音乐消费市场,让古典音乐中的歌剧直播运作模式商业化、系统化、突破惯有的直播常规,2019年10月25日古典音乐频道付费直播国家大剧院制作威尔第歌剧《游吟诗人》,同时联合咪咕视频、CIBN嗨播以及奥地利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数字平
期刊
摘 要 网络短视频的发展满足了大众审美的多样化、审美个性化的需求,但审美异化的倾向也不容小视,通过对抖音的审美趣味分析,可以窥探出当下网络短视频的发展特点,以及现代社会大众对美的认知。面对网络的审美文化多元性时,我们也应该对审美趣味困境采取一定的措施,形成积极正确、多元包容的审美价值取向,从而营造一个活泼有序的网络环境,构建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网络文化。  关键词 网络短视频;审美趣味;抖音  中
期刊
摘 要 融媒体时代,媒体传播渠道、受众对象和传播技术都在发生深刻变化,面对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机遇,作为地方主流媒体,必须积极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掌握主动权,抢占制高点,把宣传报道的触角深入到城市、农村各个角落,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把党的声音传递得更广更深。文章以恩施州广播电视台媒体融合为例,浅谈地方主流媒体如何在融媒体时代浪潮中,更好地彰显责任与担当。
期刊
摘 要 融媒体时代,高校学报应具备与时俱进的智慧,既能“守旧”,保持学术期刊“内容为王”的传统,以内容为本,打造学术水平高、科研质量过硬的学术刊物。又能“标新”,打造学术期刊新的发展模式:首先,要打开融媒体思维,以人为本,优化编辑队伍,学习融媒体时代新的传播策略、技术手段;其次,要通过完善采编系统、提升门户网站的专一性和拓展性等优化学报门户网站;再次,要通过激活微信平台、打造新媒体矩阵等提升新媒体
期刊
摘 要 近年来,李子柒视频在世界范围内迅速走红,同时也饱受争议。文章剖析了李子柒视频内的中国元素及其视频的虚构性和文化性,在现代性焦虑背景下,探讨了李子柒视频广受欢迎的原因。  关键词 李子柒;现代性焦虑;田园牧歌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0)24-0100-03  基金项目:华东理工大学2020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中国精神’视域下的
期刊
摘 要 公共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服务面对的用户群体庞大且复杂,所提供的文化服务内容多,如何获取更优质、用户需求更大的文化服务内容,是当前公共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服务所面临的挑战之一。大数据的发展为公共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传播效果的研究带来了新的契机。文章以国家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为例,将聚类算法应用于图文消息的特征数据,在大数据视角下对公共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消息传播效果进行探究,为微信公众号的运营工作提供科学的参考
期刊
摘 要 文章聚焦电商直播行业,结合目前宏观发展环境,以素有“千年商都”称号的广州市为案例背景,分析总结当下电商直播的新发展趋势。把握当下电商直播发展趋势,有助于企业和品牌乘数字经济的东风,线上线下联合发展紧抓流量,实现产业、行业的数字升级。  关键词 电商直播;新媒体;数字经济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0)22-0045-03  根据第45次中国互联
期刊
摘 要 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使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不再以单一形式出现,创作者将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媒体等组合的全媒体形式逐步融入新闻性电视专题片的创作中,影片以更新颖更精准的方式服务于观众。伴随着媒体形式的多样化,以全媒体形式制作播出的新闻性电视专题片形成了独特的影片风格,其选题思路也更具有倾向性。文章以《坐着高铁看中国》为例,围绕人民性、纪实性、时代性和创新性这四个方面,对新闻性电视专题片的
期刊
摘 要 当前,我国媒介融合在制度、思维、人才等方面面临着一些现实困境。基于对央视发起的“小朱配琦”带货直播的分析和思考,探讨出媒介融合可以从业务融合、渠道拓宽、理念创新、人才升级等方面破局,由此来达到媒介间相互补充、释放从业人员能量、拓展媒体创新空间、体现人文关怀等效果,以获得媒介融合的理想状态。  关键词 媒介融合;传统媒体;带货直播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