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伽玛能谱在xx盆地找矿中的应用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y27229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充分研究测区的地质及地球物理特征,采用地面伽玛能谱进行勘查,查明了工作区的放射性特征,并划分了三个成矿远景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充分体现了地面伽玛能谱测量比总量测量的优越性。
  [关键词]地面伽玛能谱;总量测量;远景片
  [abstract] through the full study of the geological and geo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the ground gamma energy spectrum for exploration and find out the work area radioactive features, and divides the three mineralization vision piece, and made some achievements, fully embodies the ground gamma energy spectrum measurement than the superiority of the total measurement.
  [key words] ground gamma energy spectrum; Total amount measurement; Vision of
  
  
  中图分类号:O74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众所周知,镭具有较强的活动性,因此它容易形成范围很广的次生分散晕。疏松层中的镭分散晕,往往是覆土下的基岩铀矿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当镭的含量很高时,分散晕容易为伽玛总量测量所发现。由于伽玛总量测量测得的射线强度不只与镭含量的多少有关,而且还与别的放射性元素(如钍、钾)变化有关,因此其异常/干扰比值较小。伽玛能谱测量则能消除上述缺点,从而提高来异常/干扰比值。
  测区位于xx火山盆地。自1960年以来先后有华东608队、中南309队、华南292队开展了大量的伽玛、径迹普查、详查等工作,其中包括不同比例尺的综合方法详查、水化普查、放射性地质测量、地表揭露等。发现了5103矿床,并在深部揭露评价了矿区南部的矿化点,矿区以北的五里桥3104矿化点。为了扩大找矿范围,对该区进行了1:2000地面伽玛能谱测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工作区地质及地球物理特征
  1.1地质特征
  矿区位于盆地南缘。区内中生代以来,岩浆活动频繁,早期大规模花岗岩侵入,形成了该盆地东部的大神坝花岗岩岩体及盆地西部的桂坑花岗岩体,到晚白垩世末期火山活动已近尾声,大量的酸性火山物质携带着丰富的铀铣络合物涌上地表或近地表浅处,在后来的结晶、脱玻过程中使一部分活动的铀活化出来,成为成矿物质的重要来源,同时火山热液也为铀的聚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地层较为简单,主要有寒武系—泥盆石炭系地层、白垩系上统叶塘组地层。
  寒武系(∈)—泥盆石炭系(D—C):分布于南部和东南部,为一套复理式碎屑建造。岩性为青灰色砂质板岩、千枚岩、变质砂岩、绢云母片岩等。
  白垩系上统叶塘组(K2)分为下、中、上三组:
  下组(K21)为黑色玄武岩;中组(K22)上部为紫红色砾岩、砂砾岩、砂岩、粉砂岩;下部为紫红色砾岩;上组(K23)为一套陆相酸性喷发岩,在该区大面积分布,岩性主要为流纹质火山碎屑岩和熔岩。中上组顶部为矿床主要含矿岩系。
  白垩系上统叶塘组(K2)主要出露在矿区北部,不整合复盖在菖蒲群之上,为一套内陆河湖相沉积的磨拉石建造。岩性主要为紫红色砂砾岩、砂岩、浅色粉砂岩。
  矿床构造主要有陡倾层间硅化破碎带(F15)和NWW向两组构造。F15层间硅化破碎带,是矿床主要控矿、含矿构造。处于麻楼断裂带北侧,沿含砾晶屑熔结凝灰岩和含砾凝灰岩界面发育。走向260~280°倾向350~200°,倾角60~75°,长4.5km,宽0.2~2m,西段最宽8m。舒缓波状,物质成份主要由硅化凝灰岩、含砾凝灰岩、角砾岩、糜棱岩、裂隙破碎岩带等组成。热液活动深部显示较强,地表微弱。主要表现为硅化、赤铁矿化、含铀炭质物,显示与铀矿化的密切关系。
  1.2地球物理特征
  区内放射性元素在各地层中分布具有明显差异。铀含量从新到老,从上到下的变化趋势如表1,古近系铀含量最低,寒武系钍含量最低,紫红色晶屑熔接凝灰岩钾最低,大片地段为零。据矿床铀镭平衡系数测定,地表稍偏镭,整个矿床平衡,且变化较小,为测区开展放射性物探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水中铀含量及氡浓度都较低,铀一般为10×10-7克/升,氡约72.9Bq/升,水质类型为SiO2-H-N型为主。
  
  2.地面伽玛能谱的应用与成果
  2.1 野外工作方法及技術措施
  1:2000伽玛能谱测量,采用规则测网,用高精度GPS测量仪布置基线,测线距为20m,误差不超过0.1米。测线长不超过1000m,测线用地质罗盘定方位,点距为10m,用2m木杆丈量,每100m误差不超过2m。基线基本平行主要控矿构造和岩层走向。测网精度均达到规范要求。测网覆盖整个测区的多种岩性,矿体,构造以及断裂带。
  2.2 异常特征及推断
  从图中圈出的偏高场分布来看,总量偏高场共划分7个,编号分别为∑1~7号,铀偏高场、高场共划分20个晕圈片或晕圈带,编号分别为U1~20。其中U1~5号是位于5103矿场西段500m的F15和上增断裂交汇部分;U6~9号偏高场位于上增断裂西北和磷石下断裂附近;U10~13号位于测区磷石下断裂西北。U14~17号位于F15带附近;U18~20号位于麻地坑处。基本组成三个铀远景片。Ⅰ级远景片由2、4号偏高场组成。Ⅱ级远景片由5、7、14、16偏高场组成;III级远景片由1、3、6、8、9、10、11、12、13、15、17、18、19、20组成。
  
  
  
  图1工作区铀异常及总量异常分布图
  Ⅰ级远景片由2、4号偏高场组成。
  2号U偏高场位于F15带上,产于含砾凝灰岩和晶屑熔接凝灰岩的接触界面附近。U含量一般7~16.4ppm,最高含量达21.8ppm。偏高场呈东西展布,长420m,宽20m~150m,场值较高。通过实地检查,为5103矿床矿化引起,有较好的找矿意义,可进一步扩边探深扩大远景地段。
  4号位于大塘肚北面和5103矿床南侧,产于次流纹斑岩(λπ)和花岗斑岩(γπ)的上盘。高场值连续性较好,晕圈呈东西向,长220m,宽80m~130m。U含量一般8~12ppm,局部最高达27.7ppm。前人在此进行过钻探浅部探索,见有蓝矿化,可进一步扩边探深寻找深部矿化扩大远景。
  Ⅱ级远景片由5、7、14、16号4个U偏高场组成。
  5号位于上增断裂带东侧,产于紫红色晶屑熔接凝灰岩(K23c-2)中,附近有一个800γ的异常点。U含量一般7~9ppm,长340m,宽40m~140m,连续性较好,晕圈呈北东向。上增断裂为成矿有利地段,有一定的找矿意义,可进行深部探索。
  7号位于磷石下断裂下盘,产于紫红色晶屑熔接凝灰岩(K23c-2)和含砾凝灰岩。U含量一般7~9ppm,长190m,宽70m~100m,连续性较好,晕圈呈北东向。受磷石下断裂控制,有一定的找矿意义。
  14号位于F15带南侧,处于细花岗岩(γ52)岩性中,受中基性岩脉与磷石下断裂和花岗斑岩(γπ)影响。U含量一般7~15ppm。长150m,宽80m~100m。连续性好,成矿有利。对找矿有意义。
  16号位于F15带附近,产于含砾凝灰岩(K23a-7)中。U含量一般7 ppm~10.8ppm,长250m,宽50m~160m。可能受F15影响,成矿性大,对地质找矿意义较大。值得继续工作。
  III级远景片由1、3、6、8、9、10、11、12、13、15、17、18、19、20组成。
  1、17号产于紫红色晶屑熔结凝灰岩(K23c-2)中,U含量一般7~11ppm,偏高场的展布方向成正北方向。由几个小晕圈组成,规模小,U含量低,连续性差,无构造痕迹,找矿意义不大。
  3号U偏高场位于5103矿床附近,分布于坑道口及堆矿场。U含量一般12.8 ppm~33.4ppm,最高含量为1109.8ppm。长600m,宽80~230m,场值高,连续性较好。经实地调查由坑口、堆矿场矿渣以及流水冲积矿渣形成的大面积异常。无找矿意义。
  6、8~13、15、17~20号晕圈场值低,连续性差,无构造痕迹,由花岗斑岩和晶屑熔接凝灰岩(K23c-2)局部增高引起,找矿意义不大。
  从整体来看,铀的晕圈带的面积远大于总量的异常面积,其中U-4、U-7和U-14这几个较高的铀偏高场并未在总量晕圈里,这几个异常带分别受几个主要控矿构造带控制,都具有一定得找矿意义,且通过钻孔布设进行验证,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进一步验证了地面伽玛能谱测量在找矿中的有效性。
  3结论
  通过地面伽玛详测对测区具有成矿可能的异常点、异常带进行追索,查明异常的特征、规模、赋存的地质条件、矿化特征,为揭露评价提供依据。镭具有较强的活动性,容易在大范围形成次生异常(分散晕);也往往被其他原生放射性高值淹没,伽玛总量难以发现。如果是伽玛能谱测量,则铀道异常比较有效;也同样有利于发现在均质花岗岩中的弱异常分布;发现有利的成矿的侵入体等。
  参考文献
  [1] 程业勋 王南萍 核辐射场与放射性勘查 地质出版社
  [2] 北京第三研究所野外γ能谱测量原子能出版社
  [作者简介]:张玮(1988−),男,助理工程师,勘查技术与工程,近期从事铀矿物探工作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其他文献
摘要:本爆破工程主要是西线高速立交中桥1号墩基础4根孔径1.25米挖孔桩采用人工挖孔的方法成孔,每根桩长10米,其中7.22米位于弱风化岩层35m3须进行爆破施工。  关键词:爆破,桩基 , 施工   Abstract: the blast engineering major is high speed regulation of the interchanges # pier 1 medium-
期刊
摘要:大刀沙配水工程是钱塘江引水入城为杭州市十一五期间重点工程,也是一项生态建设工程。工程从钱塘江引水至杭州城西,可有效改善杭州市城西特别是运西片水环境,并为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提供优质水源,在水工模型试验的基础上,通过设计优化,考虑了等二个主体工程布置方案,通过对比论证确定方案一为推荐方案,为相似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字:大刀沙配水工程,建筑物布置, 方案  Abstract: the sand w
期刊
摘要:在目前中国的通信行业设计院中,建筑专业往往作为非主流配套专业,发展受到诸多限制。伴随着近年通信行业与建筑专业的迅猛发展,通信行业设计院中建筑专业发展模式也有了很大的变化。文章试图通过对相关行业发展背景、过程进行分析,从中归纳良好的发展模式,为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经验与参考。  关键词:通信 , 设计 , 建筑  Abstract: in the present Chinese teleco
期刊
摘要:剪力墙结构作为高层建筑中的主要结构形式,被广泛运用于现代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既抵抗侧向力又承受竖向荷载,由于它是截面高度大而厚度相对很小的“片”状构件,有着承载力大和平面内刚度大等优点,但也具有剪切变形相对较大、平面外较薄弱的不利性能。此外,开洞后的剪力墙形式变化多,受力状况比较复杂,因而了解剪力墙的特性,发挥其所长,克服其所短,是正确设计剪力墙的关键。  关键词:剪力墙;结构设计  Abs
期刊
摘要:编制概预算是考核设计方案是否经济合理的依据,也是控制工程造价的有效途径,在水利工程成本管理中具有重要地位。为了有效控制与管理水利工程建设资金,提升水利工程概预算编制质量,本文初步分析与探讨了概预算编制的问题,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水利工程;概预算编制;问题;解决措施  Abstract: the evaluation of project budget is the desig
期刊
中图分类号:TU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简介大体积混凝土特性:  关于“大体积混凝土(mass concrete)”的解释国际上无明确统一定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年1月出版的建筑施工手册的定义是:最小断面尺寸大于1m以上的砼结构,其尺寸已经大到必须采用相应的技术措施妥善处理温度差值,合理解决温度应力并控制裂缝开展的砼结构。日本建筑学会标准(JASS5)规定:“结构断面最小厚度
期刊
摘要:高等级公路水稳碎石基层具有温缩和干缩特性,在收缩应力作用下易产生基层裂缝,从而产生质量缺陷。本文结合工程实例,详细阐述了水稳碎石基層施工过程中产生温缩和干缩裂缝的原因,并从多方面对施工过程中的裂缝预防控制与处理措施进行了深入探讨和总结。  关键词:高等级公路;水稳碎石基层;干缩;温缩;裂缝处理  Abstract: the water stability of high grade high
期刊
摘要:本文根据笔者工作实践经验,结合相关设计规范,针对框架结构设计中常见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 ,框架结构, 结构设计   Abstract: based on the working practice,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relevant design code, in view of the frame structure
期刊
摘要:北马宗山隧道右线,属典型的半明半暗洞型,整个坡面为强风化的闪长石及斜長石,节理裂隙发育,自身难以稳定,特制定本文所述施工方案。  关键词:隧道 ,洞口, 方案  Abstract: the north MaZongShan tunnel right line, is typical of the half dark hole type, the slope for strong weathe
期刊
摘要: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研究是目前道路施工较为重视的问题,该问题的解决可以有效的解决运营中的桥头跳车问题。主要从搭板设置、不设置搭板时引道的施工、地基处理、台后填筑四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为路桥沉降段路一路面施工技术提供了技术经验。  关键词:沉降,路基, 施工技术  Abstract: the transition section of road &bridge construction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