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阐述了加快边疆民族地区新闻业发展对于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安全,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重要意义,肯定了近年来我国边疆民族地区新闻业立足本地实际,坚持用科学发展观作指导,以宣传和实现中国梦为目标,在改革新闻、拓展经营和完善管理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和做出的贡献,同时分析了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边疆民族地区新闻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即积极顺应时代需要做好顶层设计,从实际出发制定新闻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全力推进网络媒体建设,打造媒介融合平台;努力加大内地对口支援单位对边疆民族地区新闻业的支持力度;大力提升新闻媒体的信息传播力和舆论引导力;加紧培养民族语言新闻传播专门人才;着力提高新闻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及能力。
关键词:民族地区 新闻业 问题与对策
当前,在全球范围内,民族冲突愈演愈烈,而且有向我国境内渗透的趋势,在国内,部分“藏独”、“疆独”分裂分子不断借机在边疆民族地区挑起事端,制造暴恐事件。在这一背景下,维护边疆民族地区的民族团结、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事关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事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会议上反复强调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他指出:“各族干部群众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珍惜民族团结。”他还说,“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希望“各民族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总书记的话为我们认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指引了方向。
在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安全,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新闻业担负着信息传播、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的重要使命,因此,国家要从战略发展的高度,把加快边疆民族地区新闻业发展,提升其信息传播力和舆论引导力置于重要位置。
近年来,我国边疆民族地区新闻业立足当地实际,坚持用科学发展观作指导,以宣传和实现中国梦为目标,在改革新闻、拓展经营和完善管理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逐步构建起了从省市自治区到地市(州、盟)、县(旗),包括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在内的多层次、多种类、多媒体融合并存的多样化的现代新闻传播体系,在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受到了党、政府和边疆民族地区广大群众的充分肯定。
但是,由于各方面条件的制约,我国边疆民族地区新闻业在其发展过程中也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需要国家进一步在政策、资金和人力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而边疆民族地区新闻业自身也应在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实施区域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适时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不断提升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和竞争力,为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边疆安全稳定做出更大的贡献。
近年来,我利用主办“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坛”以及参加国情考察的机会,先后到西藏、新疆、内蒙古、广西、云南等民族地区的媒体进行调研考察,对民族地区新闻业在改革发展中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有所了解,对其未来的发展也有一些思考。下面把相关情况做个简单梳理,提供给大家,希望能够对民族地区新闻界的朋友了解情况,探讨问题,进行决策有所帮助。
一、边疆民族地区新闻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新闻业发展同当地民众的信息需求存在差距
由于边疆民族地区特殊的民族、宗教、文化和社会环境,政府对新闻业采取了一些更为严格的管理措施,这对促进民族团结、维护边疆安全、防止社会动荡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一定程度上也给新闻工作带来影响。如信息的公开传播受到一定限制,新闻时效较为迟滞,信息量显得不足;媒体难以开展正常的新闻批评和舆论监督;新闻传播模式相对呆板,传播效果不理想等,而这与新闻媒体所应承担的社会功能相悖,与当地民众的信息需求与期待也存在差距。
2.经济发展总量过小制约新闻业发展
边疆民族地区地处祖国边陲,地广人稀,生产相对落后,其经济社会发展总量过小,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新闻业的发展。例如西藏,全区仅有290万人口,全年GDP只有几百亿元。这样的经济规模和产值总量,使得新闻业的发展面临诸多困难。以报纸为例,不但发行量小(许多地、州报纸的发行量都在1万份左右),而且刊发广告困难,有的藏文报纸根本就没有广告。新疆、内蒙古等地同样也存在这方面的问题。
3.新闻专业人才缺乏且流失严重影响新闻业发展
尽管近些年来边疆民族地区新闻专业人才得到一定补充,但总体看人才紧缺依然是新闻业发展中的一大难题。由于进人政策等方面的原因,一些媒体机构很难引进所需要的专业人才。一些原先引进的专业人才,也因为工资待遇不理想等原因,流失现象严重。例如《西藏日报》近些年来引进了20余位中国人民大学的毕业生,目前已有10余位离开了报社。一些地市州盟级媒体这方面的问题更加突出,不少媒体多年没有招聘到所需用的业务人才,给事业发展带来严重妨碍。
4.资金缺乏、设备简陋、条件艰苦阻碍新闻业发展
由于资金缺乏、设备简陋,严重阻碍了边疆民族地区新闻业的发展,特别是新媒体的发展,更显得困难重重,内地已经大力推进的媒介融合在民族地区推开还存在很大障碍。以西藏为例,除《西藏日报》等少数报社拥有自己独立的采编系统外,其余大部分报社没有独立的采编系统,新媒体建设更是难以取得有效进展。“西新工程”使中央、省区级广播电视节目可以覆盖民族地区广大区域(地域和人口覆盖率均已超过90%),但一些地市州盟级广播电视台节目却不能传输到基层。由于在新闻与信息接受上的困难和不便,致使在西藏的一些农牧区,有的群眾把“美国之音”误认为是我国自己的广播节目加以收听。 在一些边疆民族地区,为了对少数民族群众做好新闻传播和舆论宣传,新闻媒体需要分设汉文和民族语言文字编辑部,这无形中加大了媒体事业支出的成本。另外,由于西藏、新疆、内蒙等民族地区地域广大,记者到基层采访,不但生活艰条件苦,而且因为距离遥远,采访时间拉长、费用加大,加之语言上存在的障碍,致使采访成本提高,这也是阻碍边疆民族地区新闻业发展的因素之一。
5.观念落后、创新能力不足妨碍新闻业发展
观念落后、创新能力不足,也是妨碍边疆民族地区新闻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些媒体负责人及业务人员由于思想封闭,观念落后,创新能力不足,难以在工作上有所作为。有些人长期存在“等、靠、要”的心理——等上级给指示;靠人家帮自己;向上面要援助等等。
总之,一些人怕字当头,怕出问题、怕犯错误、怕担责任。有些人还会以边疆民族地区环境特殊为借口,不思进取、不敢创新,严重妨碍了新闻业的发展。
此外,境外互联网的冲击以及一些国内媒体的进入,也在一定程度上对边疆民族地区媒体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一些冲击和影响。
二、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新闻业今后发展的对策建议
针对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供参考。
1.积极顺应时代需要,做好顶层设计,从实际出发制定新闻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在信息化时代,随着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出现,媒体格局和舆论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边疆民族地区党委、政府主管部门须积极顺应当前媒体格局变化新形势的需要,立足当地新闻工作实际,客观分析各自地区当前新闻传播的新特点和新规律,对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进行顶层设计,尽快制定切实可行的中长期新闻业发展规划,并要细化措施,逐步加以落实。
特别是要结合国家正在实施的涉及边疆民族地区的一些区域发展宏观战略,如西部大开发、“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新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等,立足区域发展的整体布局,制定出符合当地实际的中长期新闻业发展规划。
而处在“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新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沿线的边疆民族地区的新闻媒体,尤其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向西推进,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的难得的战略机遇,适时调整发展思路,重新设计发展规划,在新形势下,谋求新一轮的飞跃和发展。
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现实的条件,边疆民族地区新闻业的发展重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政策扶持,中央和地方有关部门应以战略眼光,着眼于边疆民族地区新闻媒体战略发展的长远需要,为其打造自身造血功能,使其能够在政策的扶持下,在内地省市的支援下,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提升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和竞争力,以适应新媒体环境下参与国际新闻传播竞争的需要。
2.全力推进网络媒体建设,打造媒介融合平台
事实证明,网络媒体依靠自己的传播特点,能够跨越地域限制,大大提升新闻传播的时效性和影响力,在地域广大、人员稀少的边疆民族地区,其传播范围及效果更是一些传统媒体所难以企及的。因此,政府应加大投入,全力推进边疆民族地区不同层级门户网站的建设,打造多媒体融合平台,特别是要积极扶持西藏、新疆、内蒙古等地地市州盟级门户网站的建设,扩大基层网络传播的覆盖能力,以弥补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传播能力之不足。
为此,各级党委和政府应该在资金、设备、技术和人员上予以大力支持,提供有效帮助。特别是要借助中央推进传统主流媒体融合发展的政策,加快实施网络媒体发展计划,建设起实用、高效的媒介融合平台
3.努力加大内地对口支援单位对少数民族地区新闻业的支持力度
近年来,中央连续召开西藏、新疆工作会议,制定了援藏、援疆的战略规划,加大了内地省市对口支援的力度。建议各内地对口支援省市,明确本省市媒体机构对口支援自治区内的媒体机构的要求,从经费、物质、设备到人才都列入支援计划之中,并真正将此工作落到实处。
其他民族地区在必要的情况下,也应加强同内地媒体机构的联系与合作,实现借力发展。
4.大力提升新闻媒体的信息传播力和舆论引导力
边疆民族地区的新闻媒体在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边疆安全稳定,以及反对西方少数人借民族或宗教问题制造民族分裂,煽动反华舆论等方面都负有神圣使命,这就需要边疆民族地区,特别是西藏、新疆等地的新闻媒体要具备很强的信息传播力和舆论引导力。
边疆民族地区的党委、政府及各新闻机构须注意加强对新闻媒体重大宣传报道的组织和策划;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新闻媒体要及时发布信息,努力掌握信息传播的主动权,以及议程设置的主控权和媒介话语的主导权;评论文章要注意体现逻辑力量,善于用事实说话,同时要讲究语言技巧和传播艺术,力求实现好的传播效果。
边疆民族地区的党委和政府部门要尽快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努力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提高借助媒体指导和推动工作的艺术,要做到善待、善用和善管媒体,为媒体遵循新闻规律,做好信息传播和舆论引导工作创造良好的政治氛围和社会环境。
以往一些边疆民族地区党政机关及新闻宣传管理部门,由于担心公开报道会出现负面效应而习惯于对发生在当地的突发事件采取拖延缓报或有意回避的做法,有的甚至采取谎报和造假的做法,其结果不但受到群众非议,而且还会贻误信息传播和舆论引导的最佳时机,造成政治上的被动。例如,2008年“3·14”拉萨事件延误报道的教训就很深刻。而相反2009年乌鲁木齐“7·5”事件的及时报道和有效引导,其效果就好得多。我们要从这些事件中认真汲取经验和教训,努力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处理舆论危机的能力,要做到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心中有数、行动有力、措施得当,掌握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的主动权。
在边疆民族地区从事新闻宣传工作需要具有强烈的政治意识,要坚持把正确的舆论导向放在首位,要胸怀大局、着眼全局,增强宏观意识,努力提升自己的新闻宣传水平和舆论引导能力,尤其需要把握好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中的度,同时要尽可能满足各族群众的信息與新闻需要,增强新闻传播的效果,扩大新闻传播的影响力。 边疆民族地区的新闻媒体也要积极发挥自身的地域和民族优势,通过转变传播观念、革新传播机制、丰富传播内容、改进传播方式来增强新闻传播的效果,提高新闻传播的质量与水平。
5.加紧培养民族语言新闻传播专门人才
加紧培养具有民族语言传播能力的新闻工作者,满足双语新闻传播的需要,是当前边疆民族地区新闻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有关部门可以委托内内新闻院系承担培养任务,也可以挑选一些具有较强民族语言能力者到中央民族大学等条件较好的区外高校进行专门培训。另外,对待这类人才要力求“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要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尽可能提供较为优厚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使他们能够安心工作,发挥好作用。
与此同时,边疆民族地区的汉语言新闻传播也需要不断补充高质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以更好地服务当地汉族和其他民族群众。
6.着力提高新闻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及能力
着力提高新闻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及能力,是边疆民族地区新闻业发展中的重要一环。主管部门、媒体机构和新闻院校应当加强协调,通力合作,实施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计划,大力培养具有现代理念、专业素养和职业精神的新闻人才,以提高新闻传播的质量和水平。
边疆民族地区的新闻院系应在人才培养中起主导作用;新闻媒体应积极配合,为人才培养提供必要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支持;主管部门则要发挥好指导和协调作用,为人才培养提供切实保障。
目前正在實施的省(自治区)部共建新闻院校的活动应将新闻人才培养工作列为重点工作之一,借助这一工作的实施,在资金投入和人力保障等方面提供专项支持,要把党委政府、新闻院校、新闻媒体三股力量协调起来,共同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的新闻人才培养,为今后边疆民族地区新闻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人才保障。
另外,建议在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和中国传媒大学等具有办学资源优势的学校,建立固定的边疆民族地区新闻人才培训基地,实施专门的民族地区新闻人才培训计划,持续地、保质保量地为边疆民族地区培养新闻业务骨干和媒体经营管理人才。
作者简介: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坛副理事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新闻学研究会会长
责任编辑:邰山虎
关键词:民族地区 新闻业 问题与对策
当前,在全球范围内,民族冲突愈演愈烈,而且有向我国境内渗透的趋势,在国内,部分“藏独”、“疆独”分裂分子不断借机在边疆民族地区挑起事端,制造暴恐事件。在这一背景下,维护边疆民族地区的民族团结、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事关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事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会议上反复强调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他指出:“各族干部群众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珍惜民族团结。”他还说,“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希望“各民族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总书记的话为我们认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指引了方向。
在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安全,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新闻业担负着信息传播、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的重要使命,因此,国家要从战略发展的高度,把加快边疆民族地区新闻业发展,提升其信息传播力和舆论引导力置于重要位置。
近年来,我国边疆民族地区新闻业立足当地实际,坚持用科学发展观作指导,以宣传和实现中国梦为目标,在改革新闻、拓展经营和完善管理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逐步构建起了从省市自治区到地市(州、盟)、县(旗),包括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在内的多层次、多种类、多媒体融合并存的多样化的现代新闻传播体系,在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受到了党、政府和边疆民族地区广大群众的充分肯定。
但是,由于各方面条件的制约,我国边疆民族地区新闻业在其发展过程中也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需要国家进一步在政策、资金和人力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而边疆民族地区新闻业自身也应在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实施区域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适时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不断提升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和竞争力,为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边疆安全稳定做出更大的贡献。
近年来,我利用主办“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坛”以及参加国情考察的机会,先后到西藏、新疆、内蒙古、广西、云南等民族地区的媒体进行调研考察,对民族地区新闻业在改革发展中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有所了解,对其未来的发展也有一些思考。下面把相关情况做个简单梳理,提供给大家,希望能够对民族地区新闻界的朋友了解情况,探讨问题,进行决策有所帮助。
一、边疆民族地区新闻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新闻业发展同当地民众的信息需求存在差距
由于边疆民族地区特殊的民族、宗教、文化和社会环境,政府对新闻业采取了一些更为严格的管理措施,这对促进民族团结、维护边疆安全、防止社会动荡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一定程度上也给新闻工作带来影响。如信息的公开传播受到一定限制,新闻时效较为迟滞,信息量显得不足;媒体难以开展正常的新闻批评和舆论监督;新闻传播模式相对呆板,传播效果不理想等,而这与新闻媒体所应承担的社会功能相悖,与当地民众的信息需求与期待也存在差距。
2.经济发展总量过小制约新闻业发展
边疆民族地区地处祖国边陲,地广人稀,生产相对落后,其经济社会发展总量过小,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新闻业的发展。例如西藏,全区仅有290万人口,全年GDP只有几百亿元。这样的经济规模和产值总量,使得新闻业的发展面临诸多困难。以报纸为例,不但发行量小(许多地、州报纸的发行量都在1万份左右),而且刊发广告困难,有的藏文报纸根本就没有广告。新疆、内蒙古等地同样也存在这方面的问题。
3.新闻专业人才缺乏且流失严重影响新闻业发展
尽管近些年来边疆民族地区新闻专业人才得到一定补充,但总体看人才紧缺依然是新闻业发展中的一大难题。由于进人政策等方面的原因,一些媒体机构很难引进所需要的专业人才。一些原先引进的专业人才,也因为工资待遇不理想等原因,流失现象严重。例如《西藏日报》近些年来引进了20余位中国人民大学的毕业生,目前已有10余位离开了报社。一些地市州盟级媒体这方面的问题更加突出,不少媒体多年没有招聘到所需用的业务人才,给事业发展带来严重妨碍。
4.资金缺乏、设备简陋、条件艰苦阻碍新闻业发展
由于资金缺乏、设备简陋,严重阻碍了边疆民族地区新闻业的发展,特别是新媒体的发展,更显得困难重重,内地已经大力推进的媒介融合在民族地区推开还存在很大障碍。以西藏为例,除《西藏日报》等少数报社拥有自己独立的采编系统外,其余大部分报社没有独立的采编系统,新媒体建设更是难以取得有效进展。“西新工程”使中央、省区级广播电视节目可以覆盖民族地区广大区域(地域和人口覆盖率均已超过90%),但一些地市州盟级广播电视台节目却不能传输到基层。由于在新闻与信息接受上的困难和不便,致使在西藏的一些农牧区,有的群眾把“美国之音”误认为是我国自己的广播节目加以收听。 在一些边疆民族地区,为了对少数民族群众做好新闻传播和舆论宣传,新闻媒体需要分设汉文和民族语言文字编辑部,这无形中加大了媒体事业支出的成本。另外,由于西藏、新疆、内蒙等民族地区地域广大,记者到基层采访,不但生活艰条件苦,而且因为距离遥远,采访时间拉长、费用加大,加之语言上存在的障碍,致使采访成本提高,这也是阻碍边疆民族地区新闻业发展的因素之一。
5.观念落后、创新能力不足妨碍新闻业发展
观念落后、创新能力不足,也是妨碍边疆民族地区新闻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些媒体负责人及业务人员由于思想封闭,观念落后,创新能力不足,难以在工作上有所作为。有些人长期存在“等、靠、要”的心理——等上级给指示;靠人家帮自己;向上面要援助等等。
总之,一些人怕字当头,怕出问题、怕犯错误、怕担责任。有些人还会以边疆民族地区环境特殊为借口,不思进取、不敢创新,严重妨碍了新闻业的发展。
此外,境外互联网的冲击以及一些国内媒体的进入,也在一定程度上对边疆民族地区媒体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一些冲击和影响。
二、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新闻业今后发展的对策建议
针对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供参考。
1.积极顺应时代需要,做好顶层设计,从实际出发制定新闻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在信息化时代,随着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出现,媒体格局和舆论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边疆民族地区党委、政府主管部门须积极顺应当前媒体格局变化新形势的需要,立足当地新闻工作实际,客观分析各自地区当前新闻传播的新特点和新规律,对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进行顶层设计,尽快制定切实可行的中长期新闻业发展规划,并要细化措施,逐步加以落实。
特别是要结合国家正在实施的涉及边疆民族地区的一些区域发展宏观战略,如西部大开发、“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新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等,立足区域发展的整体布局,制定出符合当地实际的中长期新闻业发展规划。
而处在“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新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沿线的边疆民族地区的新闻媒体,尤其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向西推进,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的难得的战略机遇,适时调整发展思路,重新设计发展规划,在新形势下,谋求新一轮的飞跃和发展。
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现实的条件,边疆民族地区新闻业的发展重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政策扶持,中央和地方有关部门应以战略眼光,着眼于边疆民族地区新闻媒体战略发展的长远需要,为其打造自身造血功能,使其能够在政策的扶持下,在内地省市的支援下,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提升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和竞争力,以适应新媒体环境下参与国际新闻传播竞争的需要。
2.全力推进网络媒体建设,打造媒介融合平台
事实证明,网络媒体依靠自己的传播特点,能够跨越地域限制,大大提升新闻传播的时效性和影响力,在地域广大、人员稀少的边疆民族地区,其传播范围及效果更是一些传统媒体所难以企及的。因此,政府应加大投入,全力推进边疆民族地区不同层级门户网站的建设,打造多媒体融合平台,特别是要积极扶持西藏、新疆、内蒙古等地地市州盟级门户网站的建设,扩大基层网络传播的覆盖能力,以弥补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传播能力之不足。
为此,各级党委和政府应该在资金、设备、技术和人员上予以大力支持,提供有效帮助。特别是要借助中央推进传统主流媒体融合发展的政策,加快实施网络媒体发展计划,建设起实用、高效的媒介融合平台
3.努力加大内地对口支援单位对少数民族地区新闻业的支持力度
近年来,中央连续召开西藏、新疆工作会议,制定了援藏、援疆的战略规划,加大了内地省市对口支援的力度。建议各内地对口支援省市,明确本省市媒体机构对口支援自治区内的媒体机构的要求,从经费、物质、设备到人才都列入支援计划之中,并真正将此工作落到实处。
其他民族地区在必要的情况下,也应加强同内地媒体机构的联系与合作,实现借力发展。
4.大力提升新闻媒体的信息传播力和舆论引导力
边疆民族地区的新闻媒体在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边疆安全稳定,以及反对西方少数人借民族或宗教问题制造民族分裂,煽动反华舆论等方面都负有神圣使命,这就需要边疆民族地区,特别是西藏、新疆等地的新闻媒体要具备很强的信息传播力和舆论引导力。
边疆民族地区的党委、政府及各新闻机构须注意加强对新闻媒体重大宣传报道的组织和策划;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新闻媒体要及时发布信息,努力掌握信息传播的主动权,以及议程设置的主控权和媒介话语的主导权;评论文章要注意体现逻辑力量,善于用事实说话,同时要讲究语言技巧和传播艺术,力求实现好的传播效果。
边疆民族地区的党委和政府部门要尽快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努力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提高借助媒体指导和推动工作的艺术,要做到善待、善用和善管媒体,为媒体遵循新闻规律,做好信息传播和舆论引导工作创造良好的政治氛围和社会环境。
以往一些边疆民族地区党政机关及新闻宣传管理部门,由于担心公开报道会出现负面效应而习惯于对发生在当地的突发事件采取拖延缓报或有意回避的做法,有的甚至采取谎报和造假的做法,其结果不但受到群众非议,而且还会贻误信息传播和舆论引导的最佳时机,造成政治上的被动。例如,2008年“3·14”拉萨事件延误报道的教训就很深刻。而相反2009年乌鲁木齐“7·5”事件的及时报道和有效引导,其效果就好得多。我们要从这些事件中认真汲取经验和教训,努力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处理舆论危机的能力,要做到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心中有数、行动有力、措施得当,掌握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的主动权。
在边疆民族地区从事新闻宣传工作需要具有强烈的政治意识,要坚持把正确的舆论导向放在首位,要胸怀大局、着眼全局,增强宏观意识,努力提升自己的新闻宣传水平和舆论引导能力,尤其需要把握好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中的度,同时要尽可能满足各族群众的信息與新闻需要,增强新闻传播的效果,扩大新闻传播的影响力。 边疆民族地区的新闻媒体也要积极发挥自身的地域和民族优势,通过转变传播观念、革新传播机制、丰富传播内容、改进传播方式来增强新闻传播的效果,提高新闻传播的质量与水平。
5.加紧培养民族语言新闻传播专门人才
加紧培养具有民族语言传播能力的新闻工作者,满足双语新闻传播的需要,是当前边疆民族地区新闻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有关部门可以委托内内新闻院系承担培养任务,也可以挑选一些具有较强民族语言能力者到中央民族大学等条件较好的区外高校进行专门培训。另外,对待这类人才要力求“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要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尽可能提供较为优厚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使他们能够安心工作,发挥好作用。
与此同时,边疆民族地区的汉语言新闻传播也需要不断补充高质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以更好地服务当地汉族和其他民族群众。
6.着力提高新闻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及能力
着力提高新闻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及能力,是边疆民族地区新闻业发展中的重要一环。主管部门、媒体机构和新闻院校应当加强协调,通力合作,实施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计划,大力培养具有现代理念、专业素养和职业精神的新闻人才,以提高新闻传播的质量和水平。
边疆民族地区的新闻院系应在人才培养中起主导作用;新闻媒体应积极配合,为人才培养提供必要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支持;主管部门则要发挥好指导和协调作用,为人才培养提供切实保障。
目前正在實施的省(自治区)部共建新闻院校的活动应将新闻人才培养工作列为重点工作之一,借助这一工作的实施,在资金投入和人力保障等方面提供专项支持,要把党委政府、新闻院校、新闻媒体三股力量协调起来,共同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的新闻人才培养,为今后边疆民族地区新闻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人才保障。
另外,建议在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和中国传媒大学等具有办学资源优势的学校,建立固定的边疆民族地区新闻人才培训基地,实施专门的民族地区新闻人才培训计划,持续地、保质保量地为边疆民族地区培养新闻业务骨干和媒体经营管理人才。
作者简介: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坛副理事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新闻学研究会会长
责任编辑:邰山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