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期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无疑是中国教育的一场深刻变革。本次课程改革,最集中地表现为课堂教学的改革。课堂教学改革就其总体而言,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但是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领会不到位,以及实施者缺乏必要的经验和能力等原因,课堂教学改革出现了形式化,低效、无效乃至负效是目前课堂教学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遭遇到的最大挑战。本文就这些问题提出一些思考意见,旨在抛砖引玉。
一、要有“讲台”的课堂教学
有的学校把讲台完全交给了学生,存在着教师“不作为”的现象。新的课堂教学改革实施以来,满堂灌的现象少了,但是另一种极端现象又出现了,那就是把一切都交给学生,削弱乃至取消教师的主导作用。有些教师片面地理解新课程所提倡的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探究性,在教学中不敢大胆地、有效地发挥教师应有的作用,该“主导”的时候不“主导”,该“介入”的时候不“介入”。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一定要接受教师的指导,教师是朋友,是先行者,教师的主导能保障教学活动的价值取向,能保证课堂学习的效率。因此,有效地保证教师主导的作用,是实施新课程,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
然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的学校各科教师都培养了自己的“小帮手”——科代表。他们站在讲台上,代替教师组织教学,代替教师讲解。这虽然对提高学生的能力有一定的作用,但是有的教师过于依赖科代表,教材上现成例题的讲解也都由科代表代替,教师自己只在教室中间背着手走来走去。这表面上看来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但是仔细分析,其实不妥。一方面,占用了科代表的时间,增加了他们的课外学习负担。在课堂上,科代表的主要精力花费在组织同学学习和代替老师的讲解上,他们根本就没有时间像其他同学一样学习,所学的内容,只能由教师单独辅导,提前学习。另一方面,重点和难点不能突破。有的教师认为讲得越少越好,这样的认识是不对的。我们反对把一切都交给学生的做法,反对同一问题被无休止地反复讨论探究。因为这样会偏失探究的方向和主题,出现学生在课堂上乱哄哄的现象,既浪费了时间,又无收获可言。对于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的讲解仍不可少,而且对教师的讲解绝对不能有时间长短的限制,只能以效率作为用时多少的唯一标准。
二、要有“导学案”的课堂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强势推进,导学案教学因其在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上的独特优势而开始风行全国,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导学案是指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学生心理特征和认识水平等设计的,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自主获得知识为目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它集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和评价方案于一体,它是指导学生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练习的线路图。
课堂教学导学案究竟应该安排哪些内容,应该怎样设计,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虽然不能强求导学案的格式统一,但是应该有共性的原则或理念,即导学案要化学习结果的展示为思考过程的呈现,要让学习从训练为主变为导学为主。基于上述认识,笔者推荐一个可操作的“三单六环节导学案”。所谓“三单”就是“预习单、活动单、检测单”,“六环节”则是“学习目标、新课引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效果检测、总结反思”。值得一提的是,预习单中问题的设计,不应该都是教材上现成的结论、公式和规律,而应该在问题与答案之间设置一个“距离”,这个距离既不能太大,也不能过小,因为这样会增大学生预习的困难或减弱学生预习的兴趣。
由于有些教师对导学案的意义和作用认识不够,编制和使用导学案时,可能会出现以下弊端。第一,导学案编制不当有可能演变成“题案”。导学案的主要内容通常包括学习目标、自学指导、合作探究、自主检测和巩固迁移等。在教学实践中,导学案中的“学习目标”和“自学指导”中的大部分内容往往被学生忽略,他们直奔练习题和自我检测题。而为了赶进度,教师也经常会忽略“学习目标”等指导性的内容,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各类检测题上,致使“学案”变成了“题案”。第二,导学案运用不当,有可能将上课演变成“自习课”。由于有些学校强行规定教师上课时讲解不得超过规定的时间,这就致使有些教师机械地执行学校的规定而盲目地让学生“自学”,甚至将上课纯粹演变为“自习”。其实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仍不可少。因此,教师在使用导学案时要适时进行“点拨”与“启发”。第三,教材使用不当可能会变成正确答案的参考书和工具书。虽然导学案的编写是依据教材,但是不能代替教材。在教学实践中,课堂上使用教材的频率正在急剧下降,甚至有些教师完全抛弃教材,依赖别的教师编写出来的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致使教材变成了学生寻找参考答案的工具书。像这样舍弃教材的做法,既浪费了课程开发的资源,又不能很好地实施课堂教学改革。
三、要有“生成”的课堂教学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美国科学教育代表团到上海市访问,希望听一堂中学的科学教育课。接待人员安排了一所很有名的重点中学为他们开了一堂高中一年级的物理课。任课教师是一位优秀的特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清晰,教学方法灵活,有理论,有实验;教学过程活跃,教师提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师生互动,气氛热烈;教师语言准确简练,教学时间安排精当,当教师说“这堂课就上到这里”的时候,下课的铃声正好响起。这堂课可谓天衣无缝。下面近百名听课教师随着铃声的响起,掌声雷动。可是5位美国客人却没有表情。第二天当接待者请他们谈谈他们的观感时,他们的回答出乎意料。他们反问:“这堂课老师问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既然老师问的问题学生都能回答,这堂课还上它干什么?”
由此可见,一节课不应该完全是预设的,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的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维的、能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认知的生成,又有学习资源、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和积极态度的生成。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能够产生生成,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增强学生的提问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一个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我们的教师可能会抱怨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太差,大多提不出问题,即使提出问题也没有多大的价值,而讨论问题会影响教学进度,完成不了教学任务。如何帮助学生有效地提出问题,如何组织学生讨论问题,在此,笔者提出以下十条建议,供大家参考。第一,转变观念,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第二,提高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第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第四,倡导质疑,鼓励学生提出批判性的问题。第五,传授方法,开拓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第六,还原课堂,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思考问题。第七,实现平等,让学生敢于表达问题。第八,转换角色,让学生优先提出问题。第九,积极评价,让学生乐于提出问题。第十,调整心态,不担心回答不了学生的问题。
四、要有“效率”的课堂教学
有效课堂教学是教学的生命,新课程的改革要求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因此,在新形势下开展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追求高效课堂教学的理想,不仅需要,而且非常必要。
有效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有效教学反对死记硬背,反对题海战,反对疲劳战,反对以牺牲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获得单方面的高分数。强调知识的有效学习,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如合作式、探究式、自主式、情感式学习等,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快速掌握知识,而且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联想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有效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专业水平。教师要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和专业化水平,有效地备课,有效地讲解,有效地布置作业,有效地辅导,有效地展开师生交往。一句话,在追求有效教学的征途上,教师也会使自身的专业水平得到不断的发展。
有效课堂教学有利于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新课程改革旨在增效,而绝不是减效或失效。在新课程改革中,一些合作学习变成了无效的玩耍,一些自主探究变成了低效的放羊,一些情景教学削减了学生的独立感悟,一些启发式教学堆砌了太多无聊的提问……这种种现象都说明新课程改革需要有效教学,绝不能使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与新课程相悖。
总之,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调整教育思想,巩固专业精神,塑造专业人格,更关键的是要求教师有丰富而独特的教育智慧,而有效教学就能促进教师探索并积累教学智慧,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所以,有效乃至高效的课堂教学是中小学教师教学的理想与追求。
(作者单位:安化县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湖南 安化,413500)
一、要有“讲台”的课堂教学
有的学校把讲台完全交给了学生,存在着教师“不作为”的现象。新的课堂教学改革实施以来,满堂灌的现象少了,但是另一种极端现象又出现了,那就是把一切都交给学生,削弱乃至取消教师的主导作用。有些教师片面地理解新课程所提倡的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探究性,在教学中不敢大胆地、有效地发挥教师应有的作用,该“主导”的时候不“主导”,该“介入”的时候不“介入”。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一定要接受教师的指导,教师是朋友,是先行者,教师的主导能保障教学活动的价值取向,能保证课堂学习的效率。因此,有效地保证教师主导的作用,是实施新课程,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
然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的学校各科教师都培养了自己的“小帮手”——科代表。他们站在讲台上,代替教师组织教学,代替教师讲解。这虽然对提高学生的能力有一定的作用,但是有的教师过于依赖科代表,教材上现成例题的讲解也都由科代表代替,教师自己只在教室中间背着手走来走去。这表面上看来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但是仔细分析,其实不妥。一方面,占用了科代表的时间,增加了他们的课外学习负担。在课堂上,科代表的主要精力花费在组织同学学习和代替老师的讲解上,他们根本就没有时间像其他同学一样学习,所学的内容,只能由教师单独辅导,提前学习。另一方面,重点和难点不能突破。有的教师认为讲得越少越好,这样的认识是不对的。我们反对把一切都交给学生的做法,反对同一问题被无休止地反复讨论探究。因为这样会偏失探究的方向和主题,出现学生在课堂上乱哄哄的现象,既浪费了时间,又无收获可言。对于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的讲解仍不可少,而且对教师的讲解绝对不能有时间长短的限制,只能以效率作为用时多少的唯一标准。
二、要有“导学案”的课堂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强势推进,导学案教学因其在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上的独特优势而开始风行全国,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导学案是指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学生心理特征和认识水平等设计的,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自主获得知识为目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它集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和评价方案于一体,它是指导学生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练习的线路图。
课堂教学导学案究竟应该安排哪些内容,应该怎样设计,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虽然不能强求导学案的格式统一,但是应该有共性的原则或理念,即导学案要化学习结果的展示为思考过程的呈现,要让学习从训练为主变为导学为主。基于上述认识,笔者推荐一个可操作的“三单六环节导学案”。所谓“三单”就是“预习单、活动单、检测单”,“六环节”则是“学习目标、新课引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效果检测、总结反思”。值得一提的是,预习单中问题的设计,不应该都是教材上现成的结论、公式和规律,而应该在问题与答案之间设置一个“距离”,这个距离既不能太大,也不能过小,因为这样会增大学生预习的困难或减弱学生预习的兴趣。
由于有些教师对导学案的意义和作用认识不够,编制和使用导学案时,可能会出现以下弊端。第一,导学案编制不当有可能演变成“题案”。导学案的主要内容通常包括学习目标、自学指导、合作探究、自主检测和巩固迁移等。在教学实践中,导学案中的“学习目标”和“自学指导”中的大部分内容往往被学生忽略,他们直奔练习题和自我检测题。而为了赶进度,教师也经常会忽略“学习目标”等指导性的内容,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各类检测题上,致使“学案”变成了“题案”。第二,导学案运用不当,有可能将上课演变成“自习课”。由于有些学校强行规定教师上课时讲解不得超过规定的时间,这就致使有些教师机械地执行学校的规定而盲目地让学生“自学”,甚至将上课纯粹演变为“自习”。其实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仍不可少。因此,教师在使用导学案时要适时进行“点拨”与“启发”。第三,教材使用不当可能会变成正确答案的参考书和工具书。虽然导学案的编写是依据教材,但是不能代替教材。在教学实践中,课堂上使用教材的频率正在急剧下降,甚至有些教师完全抛弃教材,依赖别的教师编写出来的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致使教材变成了学生寻找参考答案的工具书。像这样舍弃教材的做法,既浪费了课程开发的资源,又不能很好地实施课堂教学改革。
三、要有“生成”的课堂教学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美国科学教育代表团到上海市访问,希望听一堂中学的科学教育课。接待人员安排了一所很有名的重点中学为他们开了一堂高中一年级的物理课。任课教师是一位优秀的特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清晰,教学方法灵活,有理论,有实验;教学过程活跃,教师提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师生互动,气氛热烈;教师语言准确简练,教学时间安排精当,当教师说“这堂课就上到这里”的时候,下课的铃声正好响起。这堂课可谓天衣无缝。下面近百名听课教师随着铃声的响起,掌声雷动。可是5位美国客人却没有表情。第二天当接待者请他们谈谈他们的观感时,他们的回答出乎意料。他们反问:“这堂课老师问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既然老师问的问题学生都能回答,这堂课还上它干什么?”
由此可见,一节课不应该完全是预设的,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的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维的、能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认知的生成,又有学习资源、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和积极态度的生成。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能够产生生成,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增强学生的提问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一个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我们的教师可能会抱怨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太差,大多提不出问题,即使提出问题也没有多大的价值,而讨论问题会影响教学进度,完成不了教学任务。如何帮助学生有效地提出问题,如何组织学生讨论问题,在此,笔者提出以下十条建议,供大家参考。第一,转变观念,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第二,提高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第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第四,倡导质疑,鼓励学生提出批判性的问题。第五,传授方法,开拓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第六,还原课堂,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思考问题。第七,实现平等,让学生敢于表达问题。第八,转换角色,让学生优先提出问题。第九,积极评价,让学生乐于提出问题。第十,调整心态,不担心回答不了学生的问题。
四、要有“效率”的课堂教学
有效课堂教学是教学的生命,新课程的改革要求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因此,在新形势下开展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追求高效课堂教学的理想,不仅需要,而且非常必要。
有效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有效教学反对死记硬背,反对题海战,反对疲劳战,反对以牺牲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获得单方面的高分数。强调知识的有效学习,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如合作式、探究式、自主式、情感式学习等,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快速掌握知识,而且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联想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有效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专业水平。教师要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和专业化水平,有效地备课,有效地讲解,有效地布置作业,有效地辅导,有效地展开师生交往。一句话,在追求有效教学的征途上,教师也会使自身的专业水平得到不断的发展。
有效课堂教学有利于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新课程改革旨在增效,而绝不是减效或失效。在新课程改革中,一些合作学习变成了无效的玩耍,一些自主探究变成了低效的放羊,一些情景教学削减了学生的独立感悟,一些启发式教学堆砌了太多无聊的提问……这种种现象都说明新课程改革需要有效教学,绝不能使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与新课程相悖。
总之,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调整教育思想,巩固专业精神,塑造专业人格,更关键的是要求教师有丰富而独特的教育智慧,而有效教学就能促进教师探索并积累教学智慧,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所以,有效乃至高效的课堂教学是中小学教师教学的理想与追求。
(作者单位:安化县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湖南 安化,41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