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意识导向下的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

来源 :大学·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v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现阶段,为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各大高校对思政教学充分重视,积极尝试思政教学的新型方式,其中,以问题意识引导教学的方式更受教师青睐。在问题意识导向的影响下,各大高校思政课教学拥有了新的教学内容、理念及方法。为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为学生创设更佳的思政学习环境,本文在分析高校思政课教学特征的基础上,明确问题意识导向下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意义,探究问题意识导向下的高校思政课教学,以期为新时期下的思政教学带来启发与思考。
  关键词:理论课教学;高校思政;问题意识导向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09-0089-02
  进入新时期,思政课面临着教学改革的高要求及新任务。在问题意识导向下,对思政课教学的方式进行研究,不但能让高校获得思政课教学的新参考,也能促使思政课教学实现实效性、针对性的提升,促进高校教育的进步发展。
  一、高校思政课教学特征分析
  (一)课程内容抽象性
  在思政课中,党的指导方针、执政理念等属于一类主要内容,可促使学生对党执政的进行思路理解,属于一类重要的意识形态教育,是上层建筑内的抽象层面。在课程内容上,抽象性会在纯粹理论型的内容上体现,比如爱国热情、爱国主义等,而教师如果仅凭教材内容对真实事例进行讲述,学生的情感认同实现会存在一定困难。在情感体验、实践机会的缺失下,思政课将会面临较大的实施阻碍。
  (二)面向对象多样性
  在思政课程中,大学生属于主要的学习主体,他们既是知识传承的人群,也是促进社会发展及进步的关键力量 [1]。在全国范围内,大学生因受地域等因素影响有着明显差异,其文化层次存在明显的参差不齐问题。为此,高校在对各专业背景学生进行教学时,应该对其差异性、多样性充分考虑。而在理论课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怀,树立行为规范,使专业不同的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
  (三)思政课程时代性
  在思政课程中,其建立的基础是我国一党执政的政治体制,学生应学习中国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等重要思想,有效结合中国国情与马克思主义思想。因此,思政课程存在一定的时代性,需要课程内容不断完成理论的更新,不断创新,思政课程内容需要与时俱进,对理论创新的新型成果不断补充完善,这也是其学科性质所决定的。
  二、问题意识导向下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意义
  (一)问题意识和学生思想实际相契合
  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学生不但是主体也是对象,这一特殊性让教学需要参考学生的心理需求及思想问题,对其思想脉搏充分把握 [2]。
  大学生多为“00后”,他们的生活背景有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等特征,而我国也处在社会转型、不同矛盾交织复杂的时期中。因此,学生的政治观、理想信念等都存在一定的多样性、复杂性。学生往往对社会热点问题等存在个人理解,虽对不同问题已经形成初步认识,但也存在理论储备不充分、直观化认知、思想层次不同等问题。各类问题的存在,让高校思政教学面临挑战,因此思政教学应该坚持问题意识导向,基于学生认知特点、思想实际,确保教学可以和学生更为贴近,深入生活并回归现实,可以联系学生存在的思想困惑等,最终形成学生解决思想问题的教学思路,为教学找准契合点。
  (二)问题意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固有品质
  在马克思主义中,其理论发展是对问题的不断面对、分析及解决。马克思在分析社会问题、资本主义存在的基本矛盾后,完成了唯物史观等理论的创立,解释了社会主义需要且可以将资本主义战胜的问题,使人的自由及全面发展、解放无产阶级都得到理论的科学指导 [3]。在我国,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属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它们对中国发展及建设中存在的重大问题进行了回答。
  由此可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问题意识属于一类固有品质,属于它产生及逐步发展的基本动力及內在逻辑。而马克思主义思想是思政教学应该遵循的重要指导思想,也属于理论课教学优化的重要原则。
  三、问题意识导向下的高校思政课教学路径
  (一)树立主体意识及问题意识教学理念
  在思政教学中,教学理念属于重要的教学灵魂,是统领教学活动的重要思想。在问题意识下,思政教学的进行应该树立主体意识和问题意识。首先,教师应该拥有主体意识,采用以人为本的科学教学理念,这是展现思政教育的根本价值取向。在以人文本的教学中,要求教师对学生存在的认知特点、思想现实或发展需求等时刻关注,以此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及前提。教师应该确保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教师成为教学引导人,让师生可以在参与、平等及互动中变成学习共同体。
  其次,高校应存在问题意识,应采用“将问题当作中心”的科学教学理念。在具体教学中,高校应将问题作为出发点,让教学可以充分关注学生存在的思想问题,有效回应社会现实问题,让教学体系可以成为学生的重要信仰体系、认知体系。这是思政课实践、教改研究所达成的共识,也是促使教学提高实效性、针对性的重要方式。
  (二)改变教学的传统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在思政教学中,高校不但要优化教学内容,也应该重视教学方法的改良,对教学方法单一性、内容丰富性两者关系正确处理。在新时期,大学生存在更为鲜明的个性特征,传统的授课方式强制性、单一性特点十分明显,高校应该和时代发展同步,对教学的传统方式及时改革,确保教学方式和时代发展、时代需求相符 [4]。
  第一,高校应鼓励学生进行大胆质疑,培养其问题思维。在思政课中,教师作为组织者,应发挥引导学生的关键作用。教师应引导学生尝试质疑,进行主动思考。在思政课中,质疑一般源于授课教师基于教材所抛出的各类问题,或者源于学生根据个人基础提出的各类疑问。为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不但要讲解教材所涉及的重难点,也要解答学生存在的疑问。在解答学生疑问时,教师也不能对其提问简单回答,应该带领学生探索“为什么”,让学生得到比问题答案更多、更深的知识,让教育发挥引导启迪的作用。   第二,高校应对问题情境营造提高重视度,保障教学实际和理论相结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通过课堂让学生提高提问能力,因此,课堂也需要价值更高的问题支持。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该参考教学的主要目标,基于理论课内容,对学生感兴趣、想知道的热点话题进行筛选,再设计问题情境或问题为教学切入点,以合理情境的设置,促使学生提高好奇心,再利用其求知欲、好奇心,促使学生提升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性。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中做好社会热点、国内外时政的穿插,促使学生可以基于所学的新旧知识,讨论现实问题,使其对问题尝试分析及解决,让理论课教学顺利完成。
  第三,高校应利用教学的现代化方式,促使教学提高吸引力。在互联网的逐步发展下,在具体思政课堂中,教师可以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带领学生在网络平台的支持下学习,营造网络教育的良好氛围,让价值观教育可以被在文化作品内逐步移植,基于互联网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形式下,接受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三)做好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优化
  在思政課中,教学内容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它对思政课实际的范围进行了整体划分,也是师生间进行交流的关键载体,对提高理论课教学的效果而言十分重要。为此,高校应该保障理论课中教学内容的科学及合理性,教师应该基于理论课教学的基本规律,参考教学任务、学生实际,做好教学内容的优化设计,保障学生接受有针对性的引导及教育。要做好教学内容的优化,高校应该让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进行转化,确保师生间、教材及现实间可以实现有机结合。
  第一,教师问题、学生问题应实现有机连接。授课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问题,掌握学生疑惑,通过授课活动帮助学生答疑解惑。教师也要筛选学生的各类疑问,再将筛选后的内容结合教材合理融入。在各高校中,学生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多样性特征,各学生对教材都能提出多角度的学习问题,但并非各个问题都和课堂教学相适宜,因此教师应合理选择问题,选择学生关注度更高、教学内容存在紧密联系的问题,确保师生双方实现问题的有机结合。在两类问题的融合使用下,高校思政课教学可以构建合理性更高的问题体系,确保理论课教学可以保持有效性 [5]。
  第二,教材内容、现实问题应适当结合。在思政课中,教师应在以教材为依据的关键前提下,将教学联系时代发展,在教学问题体系、教学实践内融入现实问题。现实问题在课程实践内的融合,可以让抽象、空洞的理论提高生动性,以此降低教学内容存在的僵化问题,促使学生提高课程学习的主动性,让教学氛围更为积极,让学生获得独立思考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丹,徐晓风. 问题意识导向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研究[J]. 中国高等教育,2019(Z1):54-56.
  [2] 潘彩霞,张建英. “供给侧”改革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06):300-301.
  [3] 李祥祥,朱凤荣,徐叶. 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问题意识[J].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01):55-60.
  [4] 刘睿. 高校思政课教师理性问题意识及其培养[J]. 决策与信息(上旬刊),2019(03):56-65.
  [5] 闫丽莉,邵莉莉. 试论高校学生工作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融合[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20 (09):60-63.
  (荐稿人:张振东,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刘宇凡)
其他文献
对一例220 kV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在带电水冲洗后发生爆炸故障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完好避雷器和故障避雷器进行解体和对比分析,发现故障避雷器下节顶部压力释放装置内部的
2020年,鄱阳湖流域发生超历史大洪水,湖区堤防险情多发频发,3座万亩以上圩堤相继发生溃决。以防御鄱阳湖流域超历史大洪水为例,在分析江西水文信息化现状和发展规划的基础上,
随着水利部大力推进智慧水利建设,智慧水利已成为全国水利行业发展的必然方向。为探索智慧水利在洪水预报和防洪调度中的应用成效,简要说明四川省水旱灾害防御形势和预报调度
摘 要:高校校园文化的形成,离不开校内所有教职工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对学校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通过学校的管理、教风和学风等形式表现出来。内涵丰富且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走向成熟完善必不可少的条件,可为特色学校生存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在大学生人文素质养成的过程中,全面认识与分析高校校园文化所发挥的作用,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创建校园文化活动的参与度,还能对校内全体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产生促进
废弃生物质生态安全利用是废弃物减量化与资源化的重点和难点。水热转化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种特别适合于处理高含水率原料的热转化技术,在废弃生物质无害化和高值化利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宣告我国脱贫攻坚取得了全面胜利后,我国脱贫攻坚工作重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原来的精准扶贫向乡村振兴战略衔接和发展。在精准扶贫时期,职业教育精准助力我国脱贫攻坚工作,为我国贫困地区人口脱贫“摘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当下乡村振兴顺利衔接精准扶贫、保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时期,职业教育又将在培养技术人才、促进农村经济转型、推进广大农村地区绿色发展
摘 要:健康素养是反映大学生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研究表明,大学生健康素养存在整体水平不高、发展不均衡、群体差异明显的特点。目前,“体医融合”已成为健康中国和健康教育的共性理念,在这种现实背景下,提高大学生健康素养是高等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认为,以提高身体素質为突破口;以“运动是良医”理念构建体育、医疗卫生、宣传和健康管理为一体的健康素养促进体系;推行“运动处方”模式,提高大学生健康能力,是大学
在基于预估偏差的台风路径集合预报优化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并验证不同预报时次的预报偏差不一致的假定,从区分临近样本使用途径的角度做出综合改进,以进一步提高该类台风路径
农业灌溉用水量约占全国总用水量的60%,客观测算农田灌溉用水量是落实最严格水资源制度的重要抓手,综合运用数据库管理手段实现农业用水复核工作的流程化和规范性成为迫切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