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阐述了杂交水稻遵优3号特征特性,并从移栽、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收获等方面介绍了其栽培技术,以期为杂交水稻遵优3号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提供指导。
关键词杂交水稻;遵优3号;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8-0134-01
遵优3号是遵义农科所1994年用四川选育的恢复系6078作母本、838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籼型迟熟杂交水稻新组合,2005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1特征特性
1.1主要农艺性状
该品种苗期叶色为中绿,抽穗前剑叶叶片长度中等,剑叶直立,叶鞘为绿色,剑叶叶片弯曲较弱,株型紧凑,主茎叶片数16叶,茎厚度及长度中等,花序长度中等,花序主轴的弯曲很弱,小穗柱头白色,籽粒成熟时间中等,去谷宽0.2cm,去谷粒呈半纺锤形,去皮谷颜色为浅棕色,无心白,胚乳有胶质。该品种生育期166d,株高108.76cm,结实率75.9%,千粒重27.0g,谷粒椭圆,单产8 248.95kg/hm2,株型紧凑,分蘖力强,主蘖整齐,耐冷性强,食味品质好,转色好。
1.2稻米品质
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出糙率80.7%,精米率67.4%,整精米率52%,垩白率22%,垩白度4.4%,胶稠度52mm,粒长宽比2.8,直链淀粉含量21.33%。该品种米质好,理化指标达48分,达部标国标优三级稻谷标准,经品尝普遍反映适口性好。
1.3抗性
2003年田间鉴定综合表现为中感稻瘟病,接种鉴定表现为感稻瘟病,2004年田间自然鉴定综合评价为感稻瘟病,接种鉴定评价为中感稻瘟病。2003年耐冷性鉴定评价为强,2004年耐冷性鉴定评价为较强。
1.4适应性
该品种适宜于贵州省中迟熟籼稻作区和南方相似稻作生态区种植。在稻瘟病常发、高发区应加强对稻瘟病的防治。
2栽培技术
2.1适时移栽,合理密植,培育多蘖壮秧
日平均气温低于17℃,土温低于15℃,不利于根系生长。若维持时间较长,易出现“坐蔸” 现象。因此,移栽不宜过早。水稻的适宜移栽秧龄因品种特性、播量、育秧季节的光温情况、营养条件、育秧方式及移栽方法不同而有差别。一般在5.5~6.5叶时移栽,此时秧苗叶片直立、富有弹性,白根多,茎基扁平,带分蘖,百株地上部分干物重3g以上,具有较强的抗寒抗旱能力。
适宜的栽插密度是水稻获得高产的中心环节,而合理的密度应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施肥水平、秧苗素质等因素综合分析确定。杂交早稻虽然存在很大的分蘖优势,但早稻生长季节内温光资源不足,即使肥料充足也未必能充分吸收,分蘖缓慢,这就需要适当增加基本苗来获得足够的有效穗,为高产打下基础。插秧时,每穴插3~4苗(含分蘖苗),即若平均每根谷苗带1个分蘖,则每穴插2粒种子的秧苗。
2.2合理施肥
2.2.1基肥要足。基肥是水稻插秧以前施用的肥料,它可使秧苗早生快发,改善土壤结构的肥力水平。基肥要有机肥如绿肥、饼肥与化肥兼顾施用,以防止土壤过早脱肥。移栽时天气温度较低,需要少量速效肥料作面肥施在土壤表层。总基肥量占大田总施氮量的60%左右。
2.2.2追肥要早。杂交早稻主要依靠分蘖成穗夺取高产,分蘖肥要早施,以利分蘖早生快发,一般在移栽后7d左右追施氮肥,用量占大田总施氮量25%~30%。为提高肥料利用率,应浅水或放干水撒施,并在施用后进行1次中耕除草,以利植株根系吸收,减少肥料流失,充分发挥肥效。
2.2.3穗肥要巧。穗肥的作用是促进颖花和分化,保护颖花发育,以增加颖花数,提高结实率。一般在倒3叶和剑叶展开时各施用1次氮肥,而且以第2次施肥为主。应当注意的是,如果在幼穗分化时未见脱肥,应少施或不施,以免引起徒长、倒伏。
2.2.4适当施用粒肥。粒肥的作用是增加植株叶片含氮量,延长叶片功能期,防止早衰和死亡,增加光合作用效率,提高光合作用产物及运转效率。粒肥的氮素施用量一般不超过总施氮量的10%~15%,并配以适量钾肥。若抽穗扬花期施肥,必须避开开花时间,最好在下午撒施。此后施用粒肥,应尽量采用根外追肥,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应当注意,对长势较旺的贪青田,粒肥只能喷施磷、钾肥,不能追施氮肥。
2.3科学管水
总的原则是浅水插秧、寸水活蔸、薄水分蘖、适时晒田,孕穗及扬花期浅水勤灌,后期干干湿湿,防止断水过早。
2.4病虫害防治
病虫草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及时做好病虫测报,因地制宜地利用耕作、栽培、化学、生防等措施。在播种前应进行种子消毒,以防种子带病;在秧田期注意防治稻蓟马;大田期主要防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稻瘟病等。
2.5适期收获
注意适时收割、翻晒、贮藏,确保高产丰收。
关键词杂交水稻;遵优3号;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8-0134-01
遵优3号是遵义农科所1994年用四川选育的恢复系6078作母本、838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籼型迟熟杂交水稻新组合,2005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1特征特性
1.1主要农艺性状
该品种苗期叶色为中绿,抽穗前剑叶叶片长度中等,剑叶直立,叶鞘为绿色,剑叶叶片弯曲较弱,株型紧凑,主茎叶片数16叶,茎厚度及长度中等,花序长度中等,花序主轴的弯曲很弱,小穗柱头白色,籽粒成熟时间中等,去谷宽0.2cm,去谷粒呈半纺锤形,去皮谷颜色为浅棕色,无心白,胚乳有胶质。该品种生育期166d,株高108.76cm,结实率75.9%,千粒重27.0g,谷粒椭圆,单产8 248.95kg/hm2,株型紧凑,分蘖力强,主蘖整齐,耐冷性强,食味品质好,转色好。
1.2稻米品质
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出糙率80.7%,精米率67.4%,整精米率52%,垩白率22%,垩白度4.4%,胶稠度52mm,粒长宽比2.8,直链淀粉含量21.33%。该品种米质好,理化指标达48分,达部标国标优三级稻谷标准,经品尝普遍反映适口性好。
1.3抗性
2003年田间鉴定综合表现为中感稻瘟病,接种鉴定表现为感稻瘟病,2004年田间自然鉴定综合评价为感稻瘟病,接种鉴定评价为中感稻瘟病。2003年耐冷性鉴定评价为强,2004年耐冷性鉴定评价为较强。
1.4适应性
该品种适宜于贵州省中迟熟籼稻作区和南方相似稻作生态区种植。在稻瘟病常发、高发区应加强对稻瘟病的防治。
2栽培技术
2.1适时移栽,合理密植,培育多蘖壮秧
日平均气温低于17℃,土温低于15℃,不利于根系生长。若维持时间较长,易出现“坐蔸” 现象。因此,移栽不宜过早。水稻的适宜移栽秧龄因品种特性、播量、育秧季节的光温情况、营养条件、育秧方式及移栽方法不同而有差别。一般在5.5~6.5叶时移栽,此时秧苗叶片直立、富有弹性,白根多,茎基扁平,带分蘖,百株地上部分干物重3g以上,具有较强的抗寒抗旱能力。
适宜的栽插密度是水稻获得高产的中心环节,而合理的密度应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施肥水平、秧苗素质等因素综合分析确定。杂交早稻虽然存在很大的分蘖优势,但早稻生长季节内温光资源不足,即使肥料充足也未必能充分吸收,分蘖缓慢,这就需要适当增加基本苗来获得足够的有效穗,为高产打下基础。插秧时,每穴插3~4苗(含分蘖苗),即若平均每根谷苗带1个分蘖,则每穴插2粒种子的秧苗。
2.2合理施肥
2.2.1基肥要足。基肥是水稻插秧以前施用的肥料,它可使秧苗早生快发,改善土壤结构的肥力水平。基肥要有机肥如绿肥、饼肥与化肥兼顾施用,以防止土壤过早脱肥。移栽时天气温度较低,需要少量速效肥料作面肥施在土壤表层。总基肥量占大田总施氮量的60%左右。
2.2.2追肥要早。杂交早稻主要依靠分蘖成穗夺取高产,分蘖肥要早施,以利分蘖早生快发,一般在移栽后7d左右追施氮肥,用量占大田总施氮量25%~30%。为提高肥料利用率,应浅水或放干水撒施,并在施用后进行1次中耕除草,以利植株根系吸收,减少肥料流失,充分发挥肥效。
2.2.3穗肥要巧。穗肥的作用是促进颖花和分化,保护颖花发育,以增加颖花数,提高结实率。一般在倒3叶和剑叶展开时各施用1次氮肥,而且以第2次施肥为主。应当注意的是,如果在幼穗分化时未见脱肥,应少施或不施,以免引起徒长、倒伏。
2.2.4适当施用粒肥。粒肥的作用是增加植株叶片含氮量,延长叶片功能期,防止早衰和死亡,增加光合作用效率,提高光合作用产物及运转效率。粒肥的氮素施用量一般不超过总施氮量的10%~15%,并配以适量钾肥。若抽穗扬花期施肥,必须避开开花时间,最好在下午撒施。此后施用粒肥,应尽量采用根外追肥,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应当注意,对长势较旺的贪青田,粒肥只能喷施磷、钾肥,不能追施氮肥。
2.3科学管水
总的原则是浅水插秧、寸水活蔸、薄水分蘖、适时晒田,孕穗及扬花期浅水勤灌,后期干干湿湿,防止断水过早。
2.4病虫害防治
病虫草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及时做好病虫测报,因地制宜地利用耕作、栽培、化学、生防等措施。在播种前应进行种子消毒,以防种子带病;在秧田期注意防治稻蓟马;大田期主要防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稻瘟病等。
2.5适期收获
注意适时收割、翻晒、贮藏,确保高产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