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阐明开放式培训基地的内涵、建设背景、必要性及原则,以南宁市第四职业技术学校开放型培训基地建设为例,阐述开放型培训基地的实践过程及其取得的成效。
【关键词】中职学校 开放型培训基地 实践与探索 五开放 五基地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4B-0010-05
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使职业教育得以快速发展。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我国职业教育,必须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职业教育的重点是提高教育质量,对城乡需要就业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对在岗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培养高技能人才。南宁市第四职业技术学校,是教育部确认的国家中等职業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实训设备相对完善。为此,学校进一步探索开放型培训基地建设问题,提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办学思想,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可持续地发展职业教育,有效地为广西职业教育服务、发挥国家示范学校的辐射作用。
一、开放型培训基地的内涵
实训基地首先要承担着培养学生实践技能与岗位综合能力的功能,中职实训基地是中职学校实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职学生与职业技术岗位零距离接触,学习理论知识、掌握职业技能、提高综合素质的实践性学习和训练平台。实训基地是要通过建造真实的实践环境为学生技能培训与能力的养成提供有效的保障,通过“识、学、教、做”四位合一的教学模式,培养出大量入门快、动手能力强的技术人才。开放型培训基地就是针对传统的、封闭的、僵化的、指令式的职业学校培训模式而提出的,是全民教育和创新教育新理念下催生的一种全新的培训模式。它以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论和现代科学的系统论和多元智慧理论,特别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突破了传统职业学校培训基地的封闭、僵化状态,有效整合政府、学校、企业和社会资源,改变了师生的观念、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培训过程中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技能的训练,把学生置于一种民主、动态、合作、对话的学习环境中,不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动机,增强学生自身参与知识建构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在这种培训模式中,职业学校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指导者,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二、学校建设开放型培训基地的建设背景
(一)区域、政策背景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扎实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加快、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国家正式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极大地推动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圈的发展,为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有利环境。
(二)贫困县环境背景
南宁市大部分县区经济发展快速,群众收入日益增加,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但尚有上林、马山、隆安三县的部分乡镇群众收入偏低,生活水平难于改善,各种职业技术缺乏,家庭面临交通不便、致富难、求学难等难题。
(三)社区建设背景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国家倡导建设学习型社会,南宁市率先启动了建设学习型社区的工程。中职学校成为承担南宁市建设学习型社区的主要培训单位,依托现有优势专业,对学校周边社区居民开展提高职业技术、文艺表演等类型的培训。
(四)进城务工人员就业背景
随着经济结构大调整,东部产业西移,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入南宁,从事各个行业中的技术含量不高的工种。他们未经培训,对工作中的基础技术要求、安全操作要领等知识知之甚少,很多企业也无法及时对务工人员开展及时、系统的培训,因此,承担相关的培训成为职业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校利用优势资源,实施送教入企、送教入村或接受民工入校培训工程,为进城务工人员更好服务企业适应社会做出贡献。
(五)校企合作共建背景
汽车行业迅猛发展,汽修厂、4S 店如雨后春笋,汽修工人技术参差不齐;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学前儿童及幼儿园不断增加,学前教育师资匮乏。这些行业的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工作迫在眉睫,学校与企业合作,可为企业员工提供必要培训。
基于上述背景,学校提出打造“开放型”培训基地,承担服务贫困山区农村、服务城市社区、服务企业工人、服务学生、服务社会人员等的培训任务,起到引领同类学校发展、服务社会、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三、开放型培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国家“十三五”规划指出,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和职业学校配合企业的“一带一路”建设,推动高等学校和职业学校进一步开放办学;同时,创新高水平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学习型城市建设;积极发展学前教育、青少年校外教育、职业教育、老年教育、流动人口教育和在职岗位教育;加大对农民工、失业者、低技能者、残疾人等弱势群体职业培训的扶持;加大教育系统内部资源开放共享,使校校协同、城乡统筹、科教结合、大中小学有机衔接,促进教育系统内部不同层次、类型之间互动往来,教师、设施设备、课程等资源开放共享,实现教育资源利用效益最大,促进教育资源共享及对外交流合作。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重点建成职业教育特色专业和实训基地。
规划提出,要根据产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优化职业教育体系结构。根据各主体功能区的定位,推动区域内职业学校科学定位,使每一所职业学校集中力量办好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特色优势专业(集群),服务产业结构调整优化。
实训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中职教育是一种以培养职业能力为基础的教育,具有明显的职业技术属性。实训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客观要求。中职学生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实训基地正好可以成为培养他们实践动手能力的场所。实训基地的教学基础设施、工作状况和组织管理直接反映一所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紧跟现代社会科技、生产、服务、管理发展建设开放型实训基地,在特定的氛围下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是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 实训教育是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最大特点,也是职业教育的核心部分。为了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各中职学校在建设传统实训基地的同时,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开设与专业、课程、项目和培训对象相适应的开放型实训基地,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满足社会要求。
中职学校开放型培训基地,是在充分利用学校优质资源的前提下,构建一个面向社会和校内人员开展多种职业技能培训的基地。其培训资源(包括培训师资、培训设施设备)具有优越性、培训对象具有多元性、培训技能具有多样性。因此,开展中职学校开放型培训基地的探索与研究,一是有利于优化培训资源,即有利于学校培训师资和培训设施设备的进一步提高;二是有利于学校开展多种职业技能培训,为社会和校内人员提供合适的职业技能培训;三是有利于构建和完善开放型培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
四、开放型培训基地建设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
实训基地要发挥区域性导向作用,即要在该区域内发挥培养的导向作用,或者说,要在职业教育和企业生产中发挥示范作用,以基地建设带动本区域职业学校改善实践教学条件,推进区域职业学校与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二)共享性原则
实训基地的建设,不仅是要为本校服务,为某一专业服务,而且是要为相关专业及有需要的学校服务,为企业培训服务。一般采用校企联合、校校联盟等方式,互通互补互助,整合人才、资金和技术资源,把有限的资源相对集中起来,共同建设先进的高水平的开放型的实训基地,避免低层次的重复建设,提高实训基地资源利用率。
(三)效益性原则
既要讲究经济效益,又要重视社会效益,使两种效益都得到发展。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确保开放型实训基地可持续发展。
(四)发展性原则
开放型实训基地建设要有发展性规划,把规模较小、实力较弱、专业面较窄的实训基地通过整合、合作、共建等形式,把它发展成为规模更大、实力更强、专业面更宽的在区域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综合性开放型实训基地。
(五)社会教育性原则
面向人人,推进终身教育,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是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任务。社区教育是实现终身教育的重要形式,也是推动学习型社会构建的基础。而中职教育资源则相对丰富,在此情况下,中职学校实训基地要对社区教育应有更多的责任担当。要根据当地社区教育实际,结合自身资源优势,从教育内容和管理形式两方面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索实践,服务全民和关注民生并行,扩大职业教育影响力。
五、建设开放型培训基地的实践探索
通过几年来对中职学校开放型培训基地的研究与探索,南宁市第四职业技术学校规范了开放型培训的工作流程,改善了开放型培训方法,探索出具有中职校特色的开放型培训体系,制定面向基层各类培训对象的系列培训包,利用数字化教学平台实现资源和信息的共享,利用“五基地”(国家级残疾人培训基地、南宁市扶贫培训基地、南宁市学前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南宁市青秀区博海培训基地、南宁市群健工程机械培訓基地)为载体,形成“五开放”(培训对象开放、培训资源开放、培训形式开放、培训过程开放、合作对象开放)的培训理念,构建开放型培训基地建设的管理机制,形成各种管理文件,提升培训师资队伍的管理及教学能力。通过与行业、企业合作,整合校内外各种资源,开发培训项目,更新培训方法,实现培训理念的科学化、培训主体的多元化、培训对象的开放化、培训内容的动态化、师资的专业化、培训手段的现代化、培训流程规范化、培训效果多赢化。
(一)探索出一套适用性强的职业培训方法与手段
1.形成规范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流程
学校在不同培训项目的实践中,利用数字化校园的网络平台和远程教学与管理系统,探索并形成规范的培训流程,实现开放型培训基地工作流程规范化,为学校的培训工作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等成本。开放型培训基地工作流程如下(图 1):
2.初步建立远程教育的职业技能培训系统
在学校数字化校园和各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基础上,学校夯实开放型培训基地现代化培训手段的硬件基础,初步开发远程教育与管理系统、视频课堂系统,使学员通过网络了解培训项目、培训内容、考核标准、模拟测试,等等。
(二)开发了面向基层各类培训对象的系列标准培训包
改革传统的课堂培训模式和培训手段,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实训基地以及网络建设平台,初步形成系列培训包。开展汽车维修工、汽车钣金工、汽车电工、汽车喷漆工、汽车美容工、计算机操作员、普通话、营销师、保育员、教师资格证、仓储员、客房服务员、餐厅服务员、插花员、花卉园艺师、低压电工、营业员、收银员、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空调制冷维修工、服装设计定制工、叉车驾驶员、挖掘机驾驶员、装载机驾驶员等工种培训,开发了以职业标准和能力为核心的涵盖培训内容、课程、教材、考核标准的培训包。培训包如下(图 2):
为高效、规范开展职业教育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学校组织编写《南宁市第四职业技术学校培训方案、培训大纲汇编》,涵盖了学校所有培训鉴定的 19 个工种;同时还编写《南宁市第四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技能标准汇编》和《南宁市第四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技能标准汇编》补充版(涵盖 8 个工种)。
(三)构建了具有本校特色的开放型培训体系
通过与行业、企业合作,学校整合校内外各种资源,开发培训项目,实现培训理念的科学化、培训主体的多元化、培训对象的开放化、培训内容的动态化、师资的专业化、培训手段的现代化,打造具有本校特色的开放型培训体系。开放型培训体系如下(图 3):
1.形成了面向贫困地区初高中毕业生开展三年或一年的学前教育师资定向培养体系
为改善贫困地区学前教育师资严重滞后状况,依托学校扶贫培训基地的资源,在社会调研、动员报名、招生入学、签订协议、经费发放、教学管理、毕业推荐就业等环节处处落实,现已有 150 位贫困村屯的学生享受 2000 元/人年的资助(同时享受国家全免学费政策),有 500 名贫困学生享受每人 1500 元的技能培训经费。学前教育师资定向培养工作流程如下(图 4):
2.建立了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师资培训体系
为改善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师资水平,学校对上林、马山、隆安三县的学前教育师资分阶段分类别进行提高培训,优化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完善师资培训体系。学前教育师资培训体系工作流程如下(图 5):
3.建立了面向社区居民的培训体系
学校积极参与学习型社区建设,依托现有优势专业,对学校周边社区居民开展职业技术技能、文艺表演等类型培训,不断提升社区居民的职业技能和生活质量,实现“职业教育进社区,社区教育到校园”。 社区培训流程图如下(图 6):
(四)整合校内外资源,形成培训主体多元化、项目多样化,为区域人才、区域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1.外引内联创建基地,发挥优势提升质量
两年来,学校利用自身专业优势,“走出去,引进来”,与企业和政府合作打造培训载体,建立了国家级残疾人培训基地、南宁市扶贫培训基地、南宁市学期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南宁市青秀区博海培训基地、南宁市群健工程机械培训基地。
(1)通过南宁市青秀区博海培训基地对本校二年级学生进行汽车维修工、汽车钣金工、汽车电工、汽车喷漆工、汽车美容工、计算机操作员、普通话、营销师、保育员、教师资格证、仓储员、客房服务员、餐厅服务员、插花员、花卉园艺师、低压电工、营业员、收银员、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空调制冷维修工、服装设计定制工、叉车驾驶员、挖掘机驾驶员、装载机驾驶员等 24 个工种的培训考证,使学生在毕业时能掌握二至三门技能,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及就业竞争力。
(2)充分发挥学前教育师资培训基地的优势和资源对上林、马山、隆安三县贫困人员开展保育员培训,使受训人员有一技之长。
(3)通过南宁市青秀区博海培训基地与秀山社区、琅西社区、兴宁社区、青秀社区、邕宁社区举办篮球、羽毛球、汽修、花卉种养和插花艺术、音乐、现代舞等培训班,丰富了社区文化,促进了社会和谐。
(4)通过南宁市青秀区博海培训基地、南宁市群键工程机械培训基地对学前教育、汽修专业、营销专业等学生进行跨专业的计算机、叉车培训。
2.发挥专业资源优势,造福社会弱势群体
2013 年学校被中国残联确认为国家级残疾人培训基地。依托学校资源为来自全区各地的残疾人提供技能培训服务,两年以来为残疾人开展家用电子产品维修、汽车钣金工、计算机培训,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促进创收,脱贫致富。
(五)关注贫困地区儿童成长,提升山区师资水平
1.实施定向培养方式
结合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优势,对上林、马山、隆安三县的学前教育学生进行定向培养,共免费定向培养150人,解决农村学前教育师资匮乏的难题。
2.实施幼儿、小学师资在岗提升
通过南宁市青秀区博海培训基地对上林、马山、隆安三个贫困县的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师资开展在岗培训,共培训 750人次。
六、开展“开放型”培训基地建设的成果
(一)形成“五开放”“五基地”特色
学校经过探索和实践,规范了培训的工作流程,改善了培训手段和方法,探索出具有本校特色的开放型培训体系,制定面向基层各类培训对象的系列培训包,创建开放型培训基地载体,实现资源和信息的共享,形成“五开放”(培训对象开放、培训资源开放、培训形式开放、培训过程开放、合作对象开放)“五基地”(国家级残疾人培训基地、南宁市扶贫培训基地、南宁市学前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南宁市青秀区博海培训基地、南宁市群健工程机械培训基地)的培训特色。
(二)扩大培训规模,服务经济发展
通过与行业、企业合作,整合校内外各种资源,开发培训项目,更新培训方法,学校实现培训对象开放、培训资源开放、培训形式开放、培训过程开放、合作对象开放,实现资源和信息的共享,打造具有本校特色的开放型培训体系。通过开放型培训体系的构建,培训规模进一步扩大,两年来培训了 45700 余人次,其中,通过南宁市群健工程机械培训基地為社会和企业培养挖掘机驾驶员、叉车驾驶员、装载机驾驶员 5216 人次。为区域经济和企业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着眼缓解贫困山区学前教育师资匮乏,逐步改变贫困地区学前教育面貌
为缓解贫困地区学前教育师资匮乏,提升学前教育教学质量,促进贫困地区孩子健康成长,学校充分利用学前教育培训基地的平台,定向培养学前教育师资,让因贫困读不起书的学生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她们学成后按协议回到生源地幼儿园从事学前教育,反哺家乡。学校还实施幼儿、小学师资在岗提升培训,对上林、马山、隆安三县学前教育、小学教育的领导分阶段分类别进行提高培训,优化学前教育及小学教育园长队伍,不断提升当地教育教学质量,逐步改善贫困村屯的学前教育落后面貌。 (四)深度融合的校企共建,成为可复制样板
学校与上海群建工程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携手合作,企业投资技术和设备(折合人民币 300 万元)与学校共同创办南宁市群健工程机械培训基地,开展挖掘机驾驶员、叉车驾驶员、装载机驾驶员等工程机械中级技能培训。技术和设备先进,培训质量保证,得到社会普遍认可。这个基地在为(下转第36页)(上接第13页)社会和企业服务的同时也为学校二年级学生开展跨专业技能培训提供方便,目前已为 121 名品学兼优的学生提供免费培训,拓宽他们的就业面。2014 年 3 月学校和南宁市路贵通机电公司、南宁锦基二手机械交易部、广西证側工程机械有限公司、上海中林集团等签订人才培训协议。
(五)创建开放特色,突破人地限制,增强学校美誉度和吸引力
通过实践,学校探索出“五开放”培训特色,突破原有限制,从学生到民工,从学校到社区、企业,从书本到网络,从面授到远程,因为革新产生效益。随着培训方式改变、培训规模扩大、受益单位人群增多,学校的信任度和美誉度与日俱增。一些学校、企业送生送工委托学校进行培训,如广西理工学校、桃源饭店、南宁市公交总公司、崇左市教育局、钦州市职教中心等上门和我们开展培训业务。2015 年中国建设教育协会指定由学校的群健工程机械培训基地承办全国建设机械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有来自全国各地的 80 多家培训机构到基地参观学习,获得很高的评价。
总之,通过建设科学规范的开放型实训基地,遵循各类技能人才的培养、成长规律,不断地进行研究和实践,就能更好地为职业教育服务,使中职学校办学之路越走越宽广。
【参考文献】
[1]李坚利.中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3(22)
[2]李志生.高职高专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初探[J].机械职业教育,2005(10)
[3]王延风.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探索[J].专题报告,2008(4)
[4]薛建荣,王 靖.王使关于构建高职教育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评估体系的探討[J].教育与职业,2007(3)
[5]孙连栋,李晓教.职业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6(7)
[6]唐远苏.由企业看职业院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责编 卢建龙)
【关键词】中职学校 开放型培训基地 实践与探索 五开放 五基地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4B-0010-05
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使职业教育得以快速发展。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我国职业教育,必须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职业教育的重点是提高教育质量,对城乡需要就业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对在岗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培养高技能人才。南宁市第四职业技术学校,是教育部确认的国家中等职業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实训设备相对完善。为此,学校进一步探索开放型培训基地建设问题,提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办学思想,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可持续地发展职业教育,有效地为广西职业教育服务、发挥国家示范学校的辐射作用。
一、开放型培训基地的内涵
实训基地首先要承担着培养学生实践技能与岗位综合能力的功能,中职实训基地是中职学校实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职学生与职业技术岗位零距离接触,学习理论知识、掌握职业技能、提高综合素质的实践性学习和训练平台。实训基地是要通过建造真实的实践环境为学生技能培训与能力的养成提供有效的保障,通过“识、学、教、做”四位合一的教学模式,培养出大量入门快、动手能力强的技术人才。开放型培训基地就是针对传统的、封闭的、僵化的、指令式的职业学校培训模式而提出的,是全民教育和创新教育新理念下催生的一种全新的培训模式。它以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论和现代科学的系统论和多元智慧理论,特别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突破了传统职业学校培训基地的封闭、僵化状态,有效整合政府、学校、企业和社会资源,改变了师生的观念、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培训过程中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技能的训练,把学生置于一种民主、动态、合作、对话的学习环境中,不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动机,增强学生自身参与知识建构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在这种培训模式中,职业学校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指导者,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二、学校建设开放型培训基地的建设背景
(一)区域、政策背景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扎实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加快、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国家正式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极大地推动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圈的发展,为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有利环境。
(二)贫困县环境背景
南宁市大部分县区经济发展快速,群众收入日益增加,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但尚有上林、马山、隆安三县的部分乡镇群众收入偏低,生活水平难于改善,各种职业技术缺乏,家庭面临交通不便、致富难、求学难等难题。
(三)社区建设背景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国家倡导建设学习型社会,南宁市率先启动了建设学习型社区的工程。中职学校成为承担南宁市建设学习型社区的主要培训单位,依托现有优势专业,对学校周边社区居民开展提高职业技术、文艺表演等类型的培训。
(四)进城务工人员就业背景
随着经济结构大调整,东部产业西移,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入南宁,从事各个行业中的技术含量不高的工种。他们未经培训,对工作中的基础技术要求、安全操作要领等知识知之甚少,很多企业也无法及时对务工人员开展及时、系统的培训,因此,承担相关的培训成为职业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校利用优势资源,实施送教入企、送教入村或接受民工入校培训工程,为进城务工人员更好服务企业适应社会做出贡献。
(五)校企合作共建背景
汽车行业迅猛发展,汽修厂、4S 店如雨后春笋,汽修工人技术参差不齐;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学前儿童及幼儿园不断增加,学前教育师资匮乏。这些行业的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工作迫在眉睫,学校与企业合作,可为企业员工提供必要培训。
基于上述背景,学校提出打造“开放型”培训基地,承担服务贫困山区农村、服务城市社区、服务企业工人、服务学生、服务社会人员等的培训任务,起到引领同类学校发展、服务社会、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三、开放型培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国家“十三五”规划指出,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和职业学校配合企业的“一带一路”建设,推动高等学校和职业学校进一步开放办学;同时,创新高水平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学习型城市建设;积极发展学前教育、青少年校外教育、职业教育、老年教育、流动人口教育和在职岗位教育;加大对农民工、失业者、低技能者、残疾人等弱势群体职业培训的扶持;加大教育系统内部资源开放共享,使校校协同、城乡统筹、科教结合、大中小学有机衔接,促进教育系统内部不同层次、类型之间互动往来,教师、设施设备、课程等资源开放共享,实现教育资源利用效益最大,促进教育资源共享及对外交流合作。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重点建成职业教育特色专业和实训基地。
规划提出,要根据产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优化职业教育体系结构。根据各主体功能区的定位,推动区域内职业学校科学定位,使每一所职业学校集中力量办好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特色优势专业(集群),服务产业结构调整优化。
实训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中职教育是一种以培养职业能力为基础的教育,具有明显的职业技术属性。实训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客观要求。中职学生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实训基地正好可以成为培养他们实践动手能力的场所。实训基地的教学基础设施、工作状况和组织管理直接反映一所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紧跟现代社会科技、生产、服务、管理发展建设开放型实训基地,在特定的氛围下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是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 实训教育是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最大特点,也是职业教育的核心部分。为了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各中职学校在建设传统实训基地的同时,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开设与专业、课程、项目和培训对象相适应的开放型实训基地,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满足社会要求。
中职学校开放型培训基地,是在充分利用学校优质资源的前提下,构建一个面向社会和校内人员开展多种职业技能培训的基地。其培训资源(包括培训师资、培训设施设备)具有优越性、培训对象具有多元性、培训技能具有多样性。因此,开展中职学校开放型培训基地的探索与研究,一是有利于优化培训资源,即有利于学校培训师资和培训设施设备的进一步提高;二是有利于学校开展多种职业技能培训,为社会和校内人员提供合适的职业技能培训;三是有利于构建和完善开放型培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
四、开放型培训基地建设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
实训基地要发挥区域性导向作用,即要在该区域内发挥培养的导向作用,或者说,要在职业教育和企业生产中发挥示范作用,以基地建设带动本区域职业学校改善实践教学条件,推进区域职业学校与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二)共享性原则
实训基地的建设,不仅是要为本校服务,为某一专业服务,而且是要为相关专业及有需要的学校服务,为企业培训服务。一般采用校企联合、校校联盟等方式,互通互补互助,整合人才、资金和技术资源,把有限的资源相对集中起来,共同建设先进的高水平的开放型的实训基地,避免低层次的重复建设,提高实训基地资源利用率。
(三)效益性原则
既要讲究经济效益,又要重视社会效益,使两种效益都得到发展。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确保开放型实训基地可持续发展。
(四)发展性原则
开放型实训基地建设要有发展性规划,把规模较小、实力较弱、专业面较窄的实训基地通过整合、合作、共建等形式,把它发展成为规模更大、实力更强、专业面更宽的在区域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综合性开放型实训基地。
(五)社会教育性原则
面向人人,推进终身教育,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是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任务。社区教育是实现终身教育的重要形式,也是推动学习型社会构建的基础。而中职教育资源则相对丰富,在此情况下,中职学校实训基地要对社区教育应有更多的责任担当。要根据当地社区教育实际,结合自身资源优势,从教育内容和管理形式两方面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索实践,服务全民和关注民生并行,扩大职业教育影响力。
五、建设开放型培训基地的实践探索
通过几年来对中职学校开放型培训基地的研究与探索,南宁市第四职业技术学校规范了开放型培训的工作流程,改善了开放型培训方法,探索出具有中职校特色的开放型培训体系,制定面向基层各类培训对象的系列培训包,利用数字化教学平台实现资源和信息的共享,利用“五基地”(国家级残疾人培训基地、南宁市扶贫培训基地、南宁市学前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南宁市青秀区博海培训基地、南宁市群健工程机械培訓基地)为载体,形成“五开放”(培训对象开放、培训资源开放、培训形式开放、培训过程开放、合作对象开放)的培训理念,构建开放型培训基地建设的管理机制,形成各种管理文件,提升培训师资队伍的管理及教学能力。通过与行业、企业合作,整合校内外各种资源,开发培训项目,更新培训方法,实现培训理念的科学化、培训主体的多元化、培训对象的开放化、培训内容的动态化、师资的专业化、培训手段的现代化、培训流程规范化、培训效果多赢化。
(一)探索出一套适用性强的职业培训方法与手段
1.形成规范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流程
学校在不同培训项目的实践中,利用数字化校园的网络平台和远程教学与管理系统,探索并形成规范的培训流程,实现开放型培训基地工作流程规范化,为学校的培训工作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等成本。开放型培训基地工作流程如下(图 1):
2.初步建立远程教育的职业技能培训系统
在学校数字化校园和各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基础上,学校夯实开放型培训基地现代化培训手段的硬件基础,初步开发远程教育与管理系统、视频课堂系统,使学员通过网络了解培训项目、培训内容、考核标准、模拟测试,等等。
(二)开发了面向基层各类培训对象的系列标准培训包
改革传统的课堂培训模式和培训手段,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实训基地以及网络建设平台,初步形成系列培训包。开展汽车维修工、汽车钣金工、汽车电工、汽车喷漆工、汽车美容工、计算机操作员、普通话、营销师、保育员、教师资格证、仓储员、客房服务员、餐厅服务员、插花员、花卉园艺师、低压电工、营业员、收银员、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空调制冷维修工、服装设计定制工、叉车驾驶员、挖掘机驾驶员、装载机驾驶员等工种培训,开发了以职业标准和能力为核心的涵盖培训内容、课程、教材、考核标准的培训包。培训包如下(图 2):
为高效、规范开展职业教育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学校组织编写《南宁市第四职业技术学校培训方案、培训大纲汇编》,涵盖了学校所有培训鉴定的 19 个工种;同时还编写《南宁市第四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技能标准汇编》和《南宁市第四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技能标准汇编》补充版(涵盖 8 个工种)。
(三)构建了具有本校特色的开放型培训体系
通过与行业、企业合作,学校整合校内外各种资源,开发培训项目,实现培训理念的科学化、培训主体的多元化、培训对象的开放化、培训内容的动态化、师资的专业化、培训手段的现代化,打造具有本校特色的开放型培训体系。开放型培训体系如下(图 3):
1.形成了面向贫困地区初高中毕业生开展三年或一年的学前教育师资定向培养体系
为改善贫困地区学前教育师资严重滞后状况,依托学校扶贫培训基地的资源,在社会调研、动员报名、招生入学、签订协议、经费发放、教学管理、毕业推荐就业等环节处处落实,现已有 150 位贫困村屯的学生享受 2000 元/人年的资助(同时享受国家全免学费政策),有 500 名贫困学生享受每人 1500 元的技能培训经费。学前教育师资定向培养工作流程如下(图 4):
2.建立了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师资培训体系
为改善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师资水平,学校对上林、马山、隆安三县的学前教育师资分阶段分类别进行提高培训,优化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完善师资培训体系。学前教育师资培训体系工作流程如下(图 5):
3.建立了面向社区居民的培训体系
学校积极参与学习型社区建设,依托现有优势专业,对学校周边社区居民开展职业技术技能、文艺表演等类型培训,不断提升社区居民的职业技能和生活质量,实现“职业教育进社区,社区教育到校园”。 社区培训流程图如下(图 6):
(四)整合校内外资源,形成培训主体多元化、项目多样化,为区域人才、区域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1.外引内联创建基地,发挥优势提升质量
两年来,学校利用自身专业优势,“走出去,引进来”,与企业和政府合作打造培训载体,建立了国家级残疾人培训基地、南宁市扶贫培训基地、南宁市学期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南宁市青秀区博海培训基地、南宁市群健工程机械培训基地。
(1)通过南宁市青秀区博海培训基地对本校二年级学生进行汽车维修工、汽车钣金工、汽车电工、汽车喷漆工、汽车美容工、计算机操作员、普通话、营销师、保育员、教师资格证、仓储员、客房服务员、餐厅服务员、插花员、花卉园艺师、低压电工、营业员、收银员、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空调制冷维修工、服装设计定制工、叉车驾驶员、挖掘机驾驶员、装载机驾驶员等 24 个工种的培训考证,使学生在毕业时能掌握二至三门技能,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及就业竞争力。
(2)充分发挥学前教育师资培训基地的优势和资源对上林、马山、隆安三县贫困人员开展保育员培训,使受训人员有一技之长。
(3)通过南宁市青秀区博海培训基地与秀山社区、琅西社区、兴宁社区、青秀社区、邕宁社区举办篮球、羽毛球、汽修、花卉种养和插花艺术、音乐、现代舞等培训班,丰富了社区文化,促进了社会和谐。
(4)通过南宁市青秀区博海培训基地、南宁市群键工程机械培训基地对学前教育、汽修专业、营销专业等学生进行跨专业的计算机、叉车培训。
2.发挥专业资源优势,造福社会弱势群体
2013 年学校被中国残联确认为国家级残疾人培训基地。依托学校资源为来自全区各地的残疾人提供技能培训服务,两年以来为残疾人开展家用电子产品维修、汽车钣金工、计算机培训,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促进创收,脱贫致富。
(五)关注贫困地区儿童成长,提升山区师资水平
1.实施定向培养方式
结合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优势,对上林、马山、隆安三县的学前教育学生进行定向培养,共免费定向培养150人,解决农村学前教育师资匮乏的难题。
2.实施幼儿、小学师资在岗提升
通过南宁市青秀区博海培训基地对上林、马山、隆安三个贫困县的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师资开展在岗培训,共培训 750人次。
六、开展“开放型”培训基地建设的成果
(一)形成“五开放”“五基地”特色
学校经过探索和实践,规范了培训的工作流程,改善了培训手段和方法,探索出具有本校特色的开放型培训体系,制定面向基层各类培训对象的系列培训包,创建开放型培训基地载体,实现资源和信息的共享,形成“五开放”(培训对象开放、培训资源开放、培训形式开放、培训过程开放、合作对象开放)“五基地”(国家级残疾人培训基地、南宁市扶贫培训基地、南宁市学前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南宁市青秀区博海培训基地、南宁市群健工程机械培训基地)的培训特色。
(二)扩大培训规模,服务经济发展
通过与行业、企业合作,整合校内外各种资源,开发培训项目,更新培训方法,学校实现培训对象开放、培训资源开放、培训形式开放、培训过程开放、合作对象开放,实现资源和信息的共享,打造具有本校特色的开放型培训体系。通过开放型培训体系的构建,培训规模进一步扩大,两年来培训了 45700 余人次,其中,通过南宁市群健工程机械培训基地為社会和企业培养挖掘机驾驶员、叉车驾驶员、装载机驾驶员 5216 人次。为区域经济和企业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着眼缓解贫困山区学前教育师资匮乏,逐步改变贫困地区学前教育面貌
为缓解贫困地区学前教育师资匮乏,提升学前教育教学质量,促进贫困地区孩子健康成长,学校充分利用学前教育培训基地的平台,定向培养学前教育师资,让因贫困读不起书的学生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她们学成后按协议回到生源地幼儿园从事学前教育,反哺家乡。学校还实施幼儿、小学师资在岗提升培训,对上林、马山、隆安三县学前教育、小学教育的领导分阶段分类别进行提高培训,优化学前教育及小学教育园长队伍,不断提升当地教育教学质量,逐步改善贫困村屯的学前教育落后面貌。 (四)深度融合的校企共建,成为可复制样板
学校与上海群建工程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携手合作,企业投资技术和设备(折合人民币 300 万元)与学校共同创办南宁市群健工程机械培训基地,开展挖掘机驾驶员、叉车驾驶员、装载机驾驶员等工程机械中级技能培训。技术和设备先进,培训质量保证,得到社会普遍认可。这个基地在为(下转第36页)(上接第13页)社会和企业服务的同时也为学校二年级学生开展跨专业技能培训提供方便,目前已为 121 名品学兼优的学生提供免费培训,拓宽他们的就业面。2014 年 3 月学校和南宁市路贵通机电公司、南宁锦基二手机械交易部、广西证側工程机械有限公司、上海中林集团等签订人才培训协议。
(五)创建开放特色,突破人地限制,增强学校美誉度和吸引力
通过实践,学校探索出“五开放”培训特色,突破原有限制,从学生到民工,从学校到社区、企业,从书本到网络,从面授到远程,因为革新产生效益。随着培训方式改变、培训规模扩大、受益单位人群增多,学校的信任度和美誉度与日俱增。一些学校、企业送生送工委托学校进行培训,如广西理工学校、桃源饭店、南宁市公交总公司、崇左市教育局、钦州市职教中心等上门和我们开展培训业务。2015 年中国建设教育协会指定由学校的群健工程机械培训基地承办全国建设机械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有来自全国各地的 80 多家培训机构到基地参观学习,获得很高的评价。
总之,通过建设科学规范的开放型实训基地,遵循各类技能人才的培养、成长规律,不断地进行研究和实践,就能更好地为职业教育服务,使中职学校办学之路越走越宽广。
【参考文献】
[1]李坚利.中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3(22)
[2]李志生.高职高专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初探[J].机械职业教育,2005(10)
[3]王延风.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探索[J].专题报告,2008(4)
[4]薛建荣,王 靖.王使关于构建高职教育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评估体系的探討[J].教育与职业,2007(3)
[5]孙连栋,李晓教.职业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6(7)
[6]唐远苏.由企业看职业院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责编 卢建龙)